查看原文
其他

20岁出头的宅男牛顿,为何能够在大瘟疫期间成果叠出?

张田勘 冰川思享号 2020-08-21


宅在乡下的两年中,牛顿的研究工作效率出奇的高,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运动定律、二项式法则,还有光学中的光谱理论(该理论导致反射望远镜的发明)。宅居的日子成为牛顿奇迹年。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张田勘
新冠肺炎让人们不得不宅在家里。远程办公、网课火了起来。不过,在家办公能把活干好的并不多。
在家办公的突出短板有:没有工作氛围,同事之间沟通不充分,管不住自己,坚持不了几分钟就心猿意马,不是想躺着,就是想追剧,坐没坐形,站没站样。总之,没效率!
但是,也有例外。

01
为什么宅家的牛顿能把活干好

1661年6月3日,年仅18岁的牛顿踌踌满志,以公费生(必须打工赚钱)的身份进入剑桥三一学院学习。

▲牛顿(图/图虫创意)


那时的牛顿,兴趣几乎集中在西方哲学上,沉迷于伽利略、托马斯·霍布斯(英国政治家、哲学家)、亨利·莫尔(英国哲学家、伦理学家、神学家)、罗伯特·波义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当然还有后来的笛卡尔(转向物理学)。
天有不测风云。
1665年至1666年,英国发生了恐怖的“黑死病”——淋巴腺鼠疫,超过10万英国人死于这次瘟疫,相当于当时伦敦人口的1/5。
牛顿不得不于1665年初夏离开学校,又在1666年3月返回学校,但是6月又因瘟疫离开,直到1667年4月才返校。

▲“黑死病”时期的画面(图/网络)


近两年的大学停课时间,牛顿回到伍尔斯索普乡下母亲家中,过上了货真价实的宅居生活。这段宅居的日子,正是牛顿出成果,并且是为未来成就打下坚实基础的时候。
宅在乡间的日子里,牛顿主要研究哲学、数学和物理学,后者当然是理论物理,因为宅在家里没法做试验。
在数学研究方面,牛顿列出了他想要研究的22个问题,把它们分成五类,首先是微积分;其次是物理方面的问题,包括万有引力,光学和光。同时,牛顿得以更加自由地去追求他想做的研究和工作。
宅在乡下的两年中,牛顿的研究工作效率出奇的高,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运动定律、二项式法则,还有光学中的光谱理论(该理论导致反射望远镜的发明)。宅居的日子成为牛顿奇迹年。

▲牛顿(图/图虫创意)


牛顿自己总结认为,宅居的日子对他的未来至关重要。“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1665-1666年的两年瘟疫期间。在那段时间里,我正处在我的创造生涯的鼎盛时期,并且比从那以后的任何时间都更加重视数学和哲学。”
当然,牛顿并非每天都宅在家里。有时间,他躺在乡下的苹果树下,让思绪随空中的白云飘飞而胡思乱想。据说他就是在树下冥想,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出“万有引力定律”。
不过,那棵苹果树只是伏尔泰在后来写牛顿的传记时,为吸引读者而加进的一个传说。但传说胜过真相,后来牛顿家乡的苹果树还移植了一棵到三一学院,历今数百年,仍然存活,参观三一学院的国内外游客都要膜拜一下这棵苹果树。
当然,那时候没有科研考核,有些宅居时启动的研究结果,直到30年后才得以发表。

02
让牛顿宅家工作带孩子试试看?

那时候牛顿才20岁出头,没有结婚(他也终身未婚),精力充沛,没有家务俗务和孩子缠身,因此可以心无旁鹜地专心工作,“活好”和出成果也是自然的。
别说家务了,即便只有一个孩子让牛顿带一带,照看一下,牛顿宅在家里,未必能那么高效地出成果。
就说现在的网课吧,不就搞得家长、孩子和老师焦头烂额么,遑论效果?在家干活非但没有效率,不出差错就谢天谢地了。

▲学生在家里上网课(图/网络)


这一点,网课的参与者深有体会,学生、家长、老师都叫苦连连。
学生的苦是,徒步5公里找“信号高地”、不穿校服不得收看课程、每天盯屏幕8小时头疼眼晕,所以干脆假装信号不好,不听不提问,吃零食、打游戏、还在弹幕留言讨论老师长相。
教师的苦是,备课辅导改作业样样不少,在线教学软硬件现学现卖,还要学习当主播,工作量加大费心费力没人理睬。
家长的苦是,要身兼数职,既当“摄像头”“打卡机”和“烹饪机”,还要填表录视频拍照片传老师,更要管着孩子,应付他们的种种逃课理由,如上厕所、喝茶、头痒、脚冷。
网课的效率,对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来说,就如被黑洞吞噬。集体上课,教师与学生能及时互动和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全班的情况张弛有度地授课,并能改进形式,如提问、重点讲解等。

▲学生们在家里上网课(图/网络)


但网课教师只能唱独角戏,无法知道学生懂不懂,只能自顾自地讲。教师无法及时督促学生。成年人在家办公没有督促,也会效率低下,更加没有自制力的学生,听网课的效果更是等而下之。
家长和教师实际上都是在家工作,但是家长的苦是多重的,除了要督促孩子上网课,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仅仅是督促孩子学习,一天下来,就头痛欲裂,浑身无力,像散了架。因此,让家长既要陪孩子上网课,又要在家办公,不会有什么效率,更谈不上像牛顿那样宅在家里出成果。

03
排除一切干扰的王国维和欧拉

不过,还真有人即便孩子打扰,但宅在家里照样出成果的。他就是王国维。
王国维有两位夫人,共生育六男两女八个孩子。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在孩子的喧闹玩耍中做学问,而且活干得相当好。

▲王国维(图/网络)


除了吃饭,王国维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里读书做学问,这时,孩子们就围在他身边打架吵闹、捉迷藏,然而,孩子们的吵闹丝毫不影响王国维。并且,在研究稍有闲暇时,孩子们总会围着王国维玩耍,让他吟诗,王国维从来不会拒绝孩子们的要求。
就连王国维有时躺在书房的藤椅上休息时,孩子们也把书房当乐园,他们翻橱倒柜、捉迷藏,但王国维从来不制止和呵斥。
在清华园的时候,王国维的夫人怕孩子吵扰王国维,常拿着一把尺子把他们赶到后院去。孩子们总是躲到王国维的背后,王国维用一只手拿着书本继续阅读,另一只手则护着孩子们满屋子乱转,又生出一幅嬉戏图。
王国维有时候也抱着孩子干活,而且他一闲下来就抱着孩子,一个大了,接着抱另一个。在孩子们的吵闹声中,王国维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都进行了开拓和创新,不仅活好,而且活多,身后留下了62种著述,如《人间词》《人间词话》《观堂集林》《曲录》和《论性》、《释理》、《原命》等。

终生宅在家里并与孩子们的吵闹相伴中,王国维不只是“活好”,而且为人们提供了文科做学问和理科做理论学问的生动解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瑞士18世纪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比王国维的孩子还多,有13个,他照样能宅在家里伴随着自己孩子的吵闹声进行数学研究,推导公式,并写出了《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等著作。而且欧拉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800多页的论文。

▲欧拉(图/图虫创意)


无论是因为疫情,还是因为工作性质,以及个人的喜好,今天已经有相当多的人可以宅在家里工作了,只要技术普及,未来的网课和远程工作也都不在话下,因此宅在家中也可以不仅“活好”而且“活多”。
虽然大部分人比不上牛顿、王国维和欧拉,但宅在家里也还是有所作为的。哪怕读小说和追剧,以及学会一些食物的烹调,也是宅在家里的收获。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冰川精华


疫情还没结束,有人开始抢房?


N号房控制人“赵博士”与他的26万会员


澳洲华人:排华情绪一触即发,我要不要回中国?


撤侨!全球疫情加剧,护佑中国海外同胞刻不容缓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