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说上海可能是中国最懂消费者的城市

宋金波 冰川思享号 2020-08-21

宋金波

专栏作家,前林调队员。于温凉处守望,在食色间修行。

专栏文章:

《95后冲入股市:经验消灭的痛感,只有年轻才能唤醒!》

《东北狠人消亡史》

《我们终将眼睁睁看你的名字沉落水底》

《你的朋友圈还有写日记的人吗》



近期社交媒体,“五五购物节”已成热词。尽管初次亮相,从影响力和录得数据看,“五五购物节”已成为一个有特色的中国购物节,当无异议。

▲上海“五五购物节”成网络热词


在“刺激消费”当仁不让成为各地恢复经济重要手段的“后疫情时代”,这一新的购物节尤其令人瞩目。

01

“五五购物节”5月4日晚启动,成绩堪称骄人。实时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地区消费支付额实现3分钟超7000万,6分钟达到了1亿元。 恢复经济增长是当务之急。“五五购物节”作为第一出“大戏”上演并取得不俗成绩,上海作为“先锋官”率先出阵,亦属实至名归。


值得注意的是,“五五购物节”中一起发力的,不乏上海本地互联网企业,如拼多多。 5月4日中午12点,仅拼多多平台已发放价值超过20亿元的现金券和满减优惠券,直接带动线上和线下交易额超过40亿元。 拼多多在“五五购物节”卖车的消息也一直备受关注。4日晚8点,拼多多以“五五折”价格上线凯迪拉克XT5豪华版等首批30台上汽集团旗下的品牌车型。官方每台直补最低超过10万元,最高超过15万元。活动在当晚准时启动后,30台汽车即刻秒光。我的一位朋友就有幸“拼”到一辆。

当然,还有携程、小红书、B站、喜马拉雅等。可以说,这次“五五购物节”,不仅是一次由上海发起的抗击疫情、复苏经济大动员,也是上海本地互联网企业的最新检阅。上海新兴互联网公司未必尽皆亮相,但已展示出比上一年更为强大的阵容与实力。 就在几年之前,曾有过一个流传甚广也够响亮的问题:“上海为什么没有BAT?”由此进一步,就是“上海是否错过了互联网?” 在一篇相关文章里,我看到作者非常肯定地下了结论:“上海在互联网方面只会与北京深圳乃至杭州越差越大,已经没有了赶超的希望。” 几年过去,上面的两个问题,没有人再提起。或者说,这次“五五购物节”上海的表现,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上海,并没有错过互联网。

02

上海曾经是、现在也是中国商业文明最为浓厚的大城市。 中国第一座现代商场、第一家现代银行、第一份报纸杂志、第一盏照明路灯、第一个抽水马桶……上海始终开全国消费风气之先。

▲上海南京路(图/图虫创意)


1936年,五家百货公司营业额高达2674万元,远超全市700家中小规模零售店销售额的2000万元,百货公司业态主导了上海零售业。以大百货公司为代表的商业力量,重塑了上海市民的消费文化,进而深刻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消费文化。甚至在几十年之后的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商场功能布局,仍需复制模仿早年上海滩的百货公司。 这样一个上海,让人以为一切都像不灭的霓虹灯一样恒久不变。然而上海终究还是迎来了蜕变。 1949年之后,“消费型”上海逐渐隐退,“工业生产型”上海站上前台。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上海成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消费品牌生产高地。 

不过,在成为“消费品牌生产高地”的同时,上海也曾经“错过”,比如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上海曾有超过一百多万人生活在棚户区。


有人说,其实在1980年代,上海还是感受到了某种失落。直到1990年代,上海才开始迅猛发展。这座城市用魔幻般的速度迅速更新。

 上海人的消费能力与热情出现了“报复性增长”。1995年,中日合资的第一八佰伴商场试营业,当天共有107万消费者涌入购物,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1995年,第一八佰伴商场当年开业(图/网络)


毋庸讳言,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有天时,有地利,有人和。上海的“错过”是偶然的,短期的,不确定的;上海商业文明的复苏,消费文化的繁盛,是必然的,长期的,确定性的。 海派文化的特点是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种种,上海不再那么纯粹——或者说,上海从来就不是一个单向度纯粹的城市。 上海不只是上海史上的上海,它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上海。这个城市可能不是那么机敏迅捷,可能不是最为高调先锋,但它承载的责任,它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都不是其他城市所能轻易代替。 也许在一次呼啸而过的潮流中上海不在最前面,但在一次重大疫情考验后亟须有一个城市站出来登高一呼、重振经济信心的时候,这个城市,是,也只可能是上海。

03

回望上海商业史中的几个镜头,不难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上海这个城市,消费导向的商业文明在骨子里。它不会因为几十年的风云变幻就被轻轻抹去。商业文明依附于人,也服务于人,只要这个城市的人还在,这种商业文明的底色就还在。甚至一个成功的公司即便总部不位于上海,它的CEO、掌舵人,可能也来自上海。
 第二,上海是“大上海”。这不是自矜自夸,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大有大的好处,大也有大的难处。因为外部环境或内因,上海可能有过错,可能错过,可能被问出各样的问题,但回顾上海的商业史,只要上海意识到了问题存在,找到了问题所在,开始动起来,那么这种厚积薄发的势能,能释放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 从被问“上海为什么没有BAT”,到“五五购物节”,上海展现的是厚重务实。 厚,在其历史,多元,激荡,有反复有记忆,所以能谋确定性; 重,在其体量,大,全,位置紧要,责任非比寻常,所以能不争一时又或不急一时; 实,在其谋定而后动,动则必至,“亢龙有悔”,所以求实效,不虚蹈不空谈。 互联网经济正在以可见的速度迭代。在互联网经济的上半场中,更多是新的商业模式颠覆旧的商业模式,新的业态取代传统的业态。超级互联网公司在相应领域中取得绝对市场优势,形成了看似不可撼动的市场地位。到了互联网经济的下半场,新经济形态的公司将逐步开始赶超,甚至唱主角。 比如拼多多。通过将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子商务模式相结合,了解并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投入大量资源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平台产品质量问题,通过“新品牌计划”将需求前置化,让消费者的意志来决定新品研发和投产的方向,拼多多在这短短几年中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
 上海是消费文化强势的城市,也是中国最懂消费者的城市,对“站位消费者”型企业更友好。上海一直以管理精细、服务精致、注重契约精神著称。这种“海派”气质有助于培育细分、垂直和深耕的新经济企业。要成为“站位消费者”的企业,就要更习惯从“消费者视角”去思考问题,理解消费者需求、顺应消费者变化。 提倡“以人为本”的711便利店、无印良品、优衣库等零售企业,近年来都将发展重心放在了上海。拼多多、小红书等一大批新涌现的上海互联网公司,也都是消费者导向。 对“上海为什么没有BAT”,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有过一次公开回应:“大家都在讨论上海有没有BAT,感叹这个不如去发现和培养成长性好的科技企业,让产业政策、人才政策更多关注这些优秀企业。” 也许有一天,“上海为什么没有BAT”的问题,要改为“为什么是上海有拼多多”“为什么是上海有B站”“为什么是上海有小红书”……这是面向未来之问。众多上海新经济形态企业,代表的是未来。 与之相伴的,是上海营商环境的迅速改善。 对上海营商环境的要求,是“上海要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2020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举行的第一个大会,主题锁定为“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这也是上海连续3年开局之际就突出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统计显示,2019年上海全市日均新设企业1476家,同比增长10%以上。上海全市的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50万家以上,按2400多万的人口计算,相当于每10个人左右就有一个人在当“老板”。 市场主体的活跃度、集聚度,是对区域营商环境建设最好的反馈。对上海来说,新的发展理念,是以优化营商环境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制度供给的精准性对冲市场观望的不确定性。 市场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一个企业的兴衰,一个行业的起落,都不见得那么确定,但只要上海的营商环境能够厚积薄发,五五购物节的发展前景,上海“新经济高地”的位置,上海新经济形态公司的群体崛起,上海在“互联网经济下半场”的空间,长期来看,都将是确定性的。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冰川精华


收费和免费并行,网络文学商业模式为什么要变革


学者金雁的青春岁月


李国庆抢公章接管当当?他一定是宫斗剧看多了!


中行把期货当作理财产品,严重误导投资者!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