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可以有自己的漫威宇宙吗?

连清川 冰川思享号 2020-08-21



连清川

冰川思想库联合创始人、研究员,专栏作家,一道自媒体CEO。曾任《南方周末》编辑、记者,《21世纪经济报道》财富版主编,《21世纪环球报道》副主编,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和新闻学院访问学者。出版作品《不合时宜的阅读者》《彷徨的帝国》。

专栏文章:

《撤侨!全球疫情加剧,护佑中国海外同胞刻不容缓》

《阅文变革,网络阅读如何从个体变成一片星空?》

《大卫·芬奇的智能时代情诗》




许多年前,我随着一队国际记者访问德国。其中的成员,有来自美国、印度、巴基斯坦等许多国家的媒体。其间的许多细节已经忘却,却深刻地记得我们的德国领队,一位当地记者协会的小哥哥。

过程自然是很欢乐的,一群有着各自不同经历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有着说不完的笑话和火焰,而小哥哥的活泼和幽默,成了我们最珍贵的记忆。然而,我印象中最牢固的,就是当我们见面第一天开始,他就和我提成龙。并且在我们旅行的一周时间里,成龙是我们每天都要提到的话题。他总是手舞足蹈,不断地告诉我他有多么喜欢功夫电影。
这个话题,也总是得到记者团里其它年轻人的积极响应,感觉就像进了一个功夫电影讨论团。
临走的时候,德国小哥哥要我回来后寄一些中国武侠电影给他,笑着威胁我说,如果做不到,他要杀到中国“杀了”我。

01

德国小哥哥对成龙的喜欢,更多是建立在流行文化的基础之上。我的另一个美国朋友,却算是文化研究的层面了。在10多年前,他已经拥有了一个庞大的“邵氏电影”收藏库,收藏了各类格式的上百部邵氏老电影。
它的核心,依旧是“功夫”。

▲邵氏的电影作品(图/网络)


然而,邵氏已经故去,而成龙已经老去。
如今,占据青少年和整个世界文化市场的话语,是漫威宇宙,是DC宇宙,是哈利波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系列。
中国的文化话语系统已经基本上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功夫变成了一个通用的词语,被化入整个西方的时尚文化系统之中,不再单独用于中国文化系统之中。
自然,整个世界的文化系统本来就是如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符合融合趋势。如今,有谁还能记得辣椒、土豆、甘蔗,本来都是舶来的作物吗?
功夫变成通用的文化系统,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只是,我们已经没有好的产品,去占据这个话语系统的诠释权了。
真的很可惜。我们本来有很好的机会,把功夫变成中国的文化符号,围绕它形成强大的时尚文化产品系统,从而变成中国文化输出的一个强大介质。毕竟,它本来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李小龙是一个契机,邵氏是一个契机,成龙是一个契机,连《卧虎藏龙》都是一个契机,端的看我们的文化系统有如何的建设能力。
漫威和哈利波特都是如此建立起来的。漫威原本不过是斯坦·李的一个漫画作品,从蜘蛛侠开始,慢慢扩展到钢铁侠,扩展到美队,继而变成了一个宇宙。

▲漫威宇宙(图/网络)


但斯坦·李的个人化时代,漫威尽管已经影响了年轻人的心智,但它还远未形成一个产业,一直到最近10年,随着电影工业CG技术的全面发展,漫威借助影像的力量,使之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持续性的、覆盖广阔的文化系统。
哈利·波特又何尝不是如此?当J.K·罗琳被出版社不断退稿的时候,她应当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哈利波特居然会变成一个影视出版全系统的文化产品吧?
不过,当今天我们想象漫威与哈利波特的超级成功的时候,大约看不到在整个市场的选择过程中,有多少尝试成为文化系统的东西失败了吧?
我们曾经看见过野心勃勃的神奇四侠,如今已然湮灭;我们曾经看见过地狱男孩系列,如今泯然众人;哪怕就在前两年,神探波洛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意图再重新掀起烧脑高潮,也终归瞬间归于平静。
文化系统的沉浮大约就是如此,成功地塑造一个超级英雄的系统,需要整个市场耗费许多的牺牲与积累,方才能够沉淀出几个少有的超级成功的文化和IP系统。
可是这其中需要什么?需要自由的探索,IP的制造与培养,技术的进步,业内的不断尝试,以及市场的持续繁荣。

02

尽管功夫因缘际会,成为了中国最广为人知的文化符号,但是中国从来都不缺乏IP与英雄。
西游记的故事已经不仅仅是中国故事了,它已经成为世界故事。日本拍过西游记,韩国拍过西游记,美国也拍过西游记。
三国演义也不仅仅是中国故事。日本有许多三国的出版、影视版本,美国和欧洲读过三国演义版本的人也不少。

▲日本的三国动漫(图/网络)


但是中国的文化系统,可供符号化的仅仅是四大名著吗?封神榜就是一个庞大的宇宙啊,其中有多少半人半神的英雄?拿它来和整个希腊英雄的系统比较,难道会逊色吗?
对比《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我们的《镜花缘》,也是一个庞大的海外仙山系统啊。
如果要讲侦探系统,难道中国的《包公案》和《三侠五义》,不是一个庞大的侦探故事集吗?
如果要讲穿越,难道我们的《聊斋故事》中,没有关于穿越时间的无数想象吗?
如果要讲爱情故事的话,我们诗经中难道没有无数可供开发的凄美爱情,《张生煮海》不是最强大的爱情力量?难道《游园惊梦》不是冠绝人间的伟大爱情?
讲战争场面,岳飞的传奇和狄青的故事,不是恢弘的?杨家将,不是悲剧的?


▲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海报(图/时光网)


这样的案例,恐怕一个图书馆都装不下。在过去的时间里,香港、台湾和大陆都曾经有过许多努力,试图把这些产品现代化、影视化,而许多人也因此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巨星。徐克的《青蛇》,李连杰的黄飞鸿,王祖贤的聊斋。
一切具足,惟欠东风。
其实,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腾讯以自己的产品,不断在证明挖掘文化系统的可能性。《王者荣耀》把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英雄与人物,变成了游戏中的主角,让传统成为了年轻一代的心智;《庆余年》是一个科幻剧,但恰恰塑造了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新系统;与敦煌的合作,开发了一个故宫南迁的传奇故事,从而使中国文物成为了核心主角。
这些,都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却恰恰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文化面向,如果沿着这个思路探索下去,它们真的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属于中国文化的现代系统来。

然而,现在的氛围很奇异,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被困囿在一种文化自闭之中。无论言情、穿越、宫斗、武侠、英雄,越来越难得出现在主流文化的话语系统中,似乎这一些都变成了青少年的危险品。


我不曾看见哪个少年因为琼瑶而变成了花花公子,也不曾看见哪个少女因为看宫斗戏而变成了令人憎恶的毒妇,更不曾看见哪个学生因为阅读金庸而变成了黑社会。
哪个少女不怀春,那个少年不任侠?这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荷尔蒙使然。但是当我们成长起来的时候,这些反而都变成了我们珍贵的记忆与财产。因为言情,我们会理解爱情的意义;因为武侠,我们会常怀正义的观念;因为穿越,我们会理解时间的珍贵。
尽管我并没有那么喜爱一些现在流行于少年中的作品,而更加喜欢复杂而理性的东西,但这也并不阻拦我去追《国王:永远的君主》这样的穿越剧,《创造营》这样的无脑综艺,以及当年曾经痴迷的金庸和温瑞安。 
03

要走出去,变成全球通用的文化系统,就得有通用的文化语言。德国小哥哥为什么念念不忘成龙?美国朋友为什么收集邵氏?恰恰因为功夫不需要复杂的文化理解,不需要痛楚的文化学习,而是通过简单的拳脚、威亚、场景塑造就能够成为所有人都能够相视一笑的“国际语言”。
中国人和老外看《卧虎藏龙》的时候,看到的是两部电影。中国人看到的是情义,是节制;而外国人看到的是武侠,是欲望。但没有关系,所有人都理解和喜爱它。
武侠就有这样的魅力。譬如古龙。曾经,古龙是所有少年都痴迷的一个武侠IP,他的主人翁总是沉默寡言,他的语言精简而冷酷,他的武侠世界奇诡而直击人心。李寻欢、小鱼儿、楚留香、陆小凤,每一个人物,几乎都是一套完整的英雄系统,可以变成一个庞大的武侠世界。而这套系统的复杂性,不夸张地说,变成一套万人空巷的武侠“漫威宇宙”亦毫不为过。

▲古龙(图/网络)


在香港,古龙曾经是风靡一时的大IP,邵氏的许多产品,都建立在古龙的基础之上,其后几乎每几年时间,都会有一部新的电影或电视剧,重新翻拍。你还记得有几个版本的《绝代双骄》吗?
金庸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单就《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就贯穿了从南宋末年,到元朝建立与衰亡,到明朝兴起的百年历史,其中将历史与虚构,现实世界与武侠世界的交叉,难道不能够形成一套庞大的武侠系统?
这样的产品,无论是昨天,今天,或者明天,从70后到90后,从德国小哥哥到美国老朋友,是哪一代人能够拒绝的呢?
在过去的将近20年间,中国电视剧产业经历了一个过山车的历程。
最初,我们被笼罩在香港的武侠与警匪中,后来,我们被笼罩在台湾的言情与苦情中,沉浸在日本青春偶像剧、韩国的历史古装戏当中。我们通过模仿、学习到创造,在过去的8~10年间,国产电视剧开始占据了主流话语权,无论是武侠、历史、言情、穿越、时装、涉案剧,都全面逼近欧美的先进水平。
40多年来,从市场的角度上说,电视剧可谓收获了最大群体的受众,成为市场中最主流的产品。在这些方面,无论电影,还是音乐,都无法企及。而在电视剧创作领域,一个庞大与逐渐成熟的电视剧工业及其开创、拓展着,逐渐建立了一个品种丰富、类型多样的电视剧的娱乐工业,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艺术局面。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央视的“四大名著”系列,到王朔等人牵头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都市剧;从张纪中版“金庸剧”到古龙武侠剧的崛起;从《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到《大明王朝》等帝王剧,《琅琊榜》、《北平无战事》等历史剧;从《还珠格格》、《新白蛇娘子》到《武林外传》、《天下粮仓》等古装戏,从《如懿传》、《甄嬛传》到《步步惊心》、《芈月传》和《清平乐》等后宫剧;从《命案十三宗》、《天道》到《黑冰》、《黑洞》这些涉案剧;《人间正道》、《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等官场剧……
这些不同门类的电视剧代表作品,不光在中国内地受欢迎,还输入到了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甚至到了非洲,成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代表作和样板。

然而,在非市场化因素的干预下,中国电视剧创作范围却日渐萎缩,故步自封,昔日的大好局面已不复存在。成功的、类型化的电视剧产品,竟然悄悄地从我们的视线中慢慢式微,我们的电视剧市场,也开始被美剧和韩剧重新占据。
没有了中国电视剧的市场铺展,日剧、韩剧正在重新崛起,言情、奇幻、喜剧、警匪、穿越、时装,开始全面爆发,在不同的品类与艺术层面上,韩剧、日剧的制作水平与文化语言,开始具有了巨大的吸引力。
而此消彼长,就意味着中国电视剧本身,正在遭受巨大的冲击。君不见,泰剧也正在悄然地占据青少年的眼球吗?
占领任何一个国家的青少年心智,都需要通用的语言系统。今天似乎李子柒成为了最成功的的国际化策略。她依赖的是什么?全世界生活的共同语言系统:柴米油盐酱醋茶。

▲李子柒(图/微博)


但李子柒只是孤例,依赖她,不能形成文化系统。系统,需要商业化、系统化和技术化的整套商业支撑。
腾讯而今在倡导“新文创”,它的核心,在于将文学作品、网络出版、影视、游戏甚至旅游,通过运用网络技术,将整体的文化产品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与IP产业系统,从单一的或者离散的内容,以产业形式,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包容现代文艺与时尚的文化产品,这不正是与漫威宇宙、DC宇宙抗衡的新的文化系统吗?
只是,这一切需要更加包容与开放的文化市场系统。
文化所需要的是多元化,是对各种戏剧元素的尝试与探索,是无数产品堆叠起来的瞬间爆发。没有这样的百花齐放、良莠不齐的市场环境,就无从产生出超级成功的IP和流行世界的符号。
管制产生不出具有文化自信的产品,而开放才能。
就管理部门而言,自然是希望通过管理和引导去规范市场,弘扬主旋律。然而,管理、引导与市场却不能通过一刀切的方式给予规范。用户需要娱乐功能,而寓教于乐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这几乎是数十年来无法被破解的一个规律,一旦剥离了市场的功能,用户游离,管理与引导就自然失效。
我们从来不用担心少女们和少年们会因为市场上的文化产品而长成社会的毒株,禁忌才会让他们铤而走险。
此次全国政协委员潘凯雄提出的《关于盘活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IP产业链条,创造中国超级英雄形象的提案》,全国人大代表、作家阿来提出的人大建言《讲好中国故事,变独唱为合唱,促进新时代的“新文创”》,其用心良苦,都在于试图以市场化的形式,去发扬传统与IP,从而寻求管理与市场的平衡。
中国可以有自己的漫威宇宙吗?答案当然是可以。
但它的前提,是去掉“挥刀自宫”式的绑在中国文化身体上的无形绳索,破除掉加在创作与制作上的诸多所谓禁忌,才能使市场积累力量,堆叠产品。
从还珠楼主到金庸、古龙,黄易到猫腻,聊斋的穿越、诗经的言情、三国的暴虐等等这些看似离经叛道,实则蕴含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容,都从瓶子里都释放出来,让作家、编剧、导演和演员从思维的禁锢中释放出来,去寻找市场,去尝试制造,去塑造英雄,齐心协力,讲好中国故事。
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产生出属于自己的英雄,和文化自信。
惟有市场能带来市场,惟有文化能带来文化,惟有自信,才能带来自信。从来文化自信不从管理来,而从市场中来。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冰川精华


俞晓群与沈昌文:三十多年的师徒情谊,全在这些文字里


清仓航空股减持银行股,巴菲特认怂了?


男子“活埋亲娘”背后:很多人已经被“活埋”


为什么说上海可能是中国最懂消费者的城市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