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蚂蚁集团的麻烦,上市就能解决吗?

关不羽 冰川思享号 2020-08-21
蚂蚁集团的业务拓展会越来越靠拢“大鳄”们的核心领地,保险、征信、更多的网络银行业务等等。大鳄们护盘子的决心也会越来越坚定,两边肯定擦出火花。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关不羽


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科技集团(原称“蚂蚁金服”,简称“蚂蚁集团”)官宣,启动在上交所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主板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


据说,上市消息出来后,“蚂蚁窝”的整个楼层一片欢呼。对很多人而言,奔向财富自由的赛跑到达了终点。


然而,对蚂蚁集团而言,上市不是终点,而是真正的起点。


▲蚂蚁集团官宣计划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寻求同步发行上市(图/蚂蚁集团官微)



01


蚂蚁集团IPO本身看点有限。


10%的股权占比,不会对马云和阿里系掌控公司产生什么影响。至于能否成功IPO,更没有悬念。


消息一出,所谓的“蚂蚁集团概念股”、“关联股”都走出了一波高潮。你说正主只是在幕后亮嗓子,观众就是一片掌声,连带乐队也收了花。出场一个满堂彩算事儿吗?


蚂蚁集团从成立初期就有上市传闻。


▲2004年12月,支付宝正式成立(图/蚂蚁集团官网)


原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面对记者提问曾经表示,上市并不是一个目标,也没有时间表,可能是“到一定阶段以后水到渠成,就自然发生了”。


这是实话。因为,蚂蚁集团不差钱——上有“阿里爸爸”,下有天天忙着“淘啊淘”的无数网民,中间还有很多想掏钱进去的“邻居”,钱真不是问题。


既然钱不是问题,那么上市也不是解决钱的问题。既然不是解决钱的问题,那就是解决别的问题。逻辑就是这么清晰。


最大的问题是监管。互联网金融和监管之间的摩擦是全球性的,当年贝宝(PayPal)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中就明确列出风险项“喜怒无常的监管”。


蚂蚁集团现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不差钱的,通过互联网平台走货币市场资产的路线。


▲2014年10月,起步于支付宝的蚂蚁金服正式宣告成立(图/蚂蚁集团官网)


但是,监管部门的眼中这条路始终是灰色地带。蚂蚁集团长得那么大,容忍度有限的互联网金融池子迟早装不下这条大鱼。


无非两个方向:


一是把蚂蚁集团打包装进商业银行模式的笼子里,从此按照资本充足率、准备金类的银行监管家法一齐上,从监管层到国有大行小行就安心了——又一泯然众人尔。如果是个结局,那么蚂蚁集团确实要上市,因为走银行路线那就真差钱了。


二是蚂蚁集团施展一套太极功夫,挣扎出更大的互联网金融空间。这是政策空间博弈的问题,不能直接算成钱。但是经济领域的事都和钱有关,你蚂蚁集团要保持现在这种更灵活、更低成本的亲市场经营模式,那就要给具备政策影响力的机构分润。


请注意这次消息中的这句话:“所有股权仅开放给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参与认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大机构:包括社保基金、邮储银行、国开金融。


这就是改开以来很普遍的现象——政策赎买,以一定代价换取政策开放的空间。



02


仅从这次IPO的风向看,赎买的可能性应该更大。因为,如果是奔着转型银行的方向,这次析出10%的股权是远远不够的。


2006年10月,马云等人在阿里巴巴与建行共同推出支付宝龙卡的启动仪式上(图/蚂蚁集团官网)


要是真能赎买,那是蚂蚁集团之幸、中国金融创新之幸。然而,这很难,监管的铜墙铁壁、变化多端是很难伺候的。


监管这个词在中国,上自庙堂下到大众舆论江湖,都代表了绝对的正确。正义、正当、安全等等光环于一身。


一提到“监管”,广大群众就像看到奥特曼从天而降那样兴奋、酥爽。何况“缺乏监管”的互联网金融更是被各路神仙暴击到体无完肤的程度,各种天雷滚滚搞得吓人兮兮的,监管怎么搞怎么有理。


最近加强监管的结果就是网贷机构一刀切,统统清退。何其霸道?


然而,评价监管效果好不好之前,首先要看方向对不对。


糟点多的未必是病入膏肓,金融安全不是拼颜值的。长了满脸青春痘是不好看,让人瘦得很好看的糖尿病才是要命的。


监管要是那么灵,独山县从哪儿搞来400亿?各地农商行的大雷小雷怎么来的?这些“银行雷”的威力可比那些吸引眼球的“网贷雷”大得多了。


况且,不少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只不过是银行不良贷款的分销处,穿了个互联网的马甲而已。真正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哪儿?是市场导向的互联网金融,还是行政监管之下的银行系统?


从金融体系运作的效率看,全球各国放水,货币发行量大增的结果是各国利率大幅下跌。


零利率已经不算新闻,负利率也见怪不怪了。中国金融却是一枝独秀,钱是发出来了,但是你拿不到,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就是居高不下。


监管机制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白的人大多心知肚明。


这不是全盘否定金融监管,而是要指出在中国国有金融机构绝对强势的背景下,监管的角色很容易就转为打击、限制竞争的利器,而不是保证金融体系公平、高效的守护者。



03


这是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一大特色,不能正经干活儿的有充分的能力让人家也干不了活儿。


2016年4月26日,蚂蚁金服宣布完成45亿美元的B轮融资。图为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图/蚂蚁集团官网)


江湖传闻,当年蚂蚁金服A轮时邀请一家国有金融机构参投,对方不屑,事遂寝。这次上市,这家又在名单上,这次是嫌贵,事又寝。


这就是那些“金融大鳄”的真相——真有鳄鱼的身材,却只配了石龙子的脑容量。他们存在的价值,主要是励志——体现金融行业的智商门槛下限可以低到什么程度。


但是,监管政策的保护倾向是护着这么一群“金融大鳄”,为他们护盘子。甚至监管政策就是这么一些“大鳄”影响下捣鼓出来的。


这就是蚂蚁集团一直面对的,而且将来还会更多面对的。


因为蚂蚁集团的业务拓展会越来越靠拢“大鳄”们的核心领地,保险、征信、更多的网络银行业务等等。大鳄们护盘子的决心也会越来越坚定,两边肯定擦出火花——但不会是爱的火花。


而监管的大杀器为谁所用,会是决定成败的关键。IPO固然可以通过利益均沾的方式争取盟友,但是撕开了内部信息的口子,也把弱点更多地暴露出来了。来自监管的风险是缓解还是加剧,有待观察。


析出股权换政策空间,还会对蚂蚁集团未来的国际化之路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


当前的国际环境无需过多解释,国有金融机构的持股在海外市场不会是加分项,甚至可能是遭到同样喜怒无常的国外监管机构狙击的口实。


不过,在蚂蚁集团的国际化道路上,这不会是最大的麻烦。主要客户集中在国内的蚂蚁,要走国际化路线,还有人民币自由兑换、外币业务等一系列的障碍在前面等着。因此,IPO带来国资持股的问题暂时不必考虑。


总而言之,蚂蚁集团上市确实是一个节点。


这个节点打开了一扇考验之门。对蚂蚁集团如此,对中国金融乃至经济的未来发展也是如此。


改革求发展的道路尽人皆知,都能说出一套一套的。但是,真到了来自市场的竞争客敲门问蛋糕之轻重时,大鳄和监管者还能不能坚持讲道理,就是对改革决心的考验了。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冰川思想库】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冰川精华


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发则撤销通报就算了事?


独山“城建狂魔”潘志立覆灭全纪录!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你不是帮会!


中国朋友朴元淳的政治“死循环”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