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又是一场大忽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鱼眼观察 Author 公民于平
近日,一则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新药专利的新闻,引爆了舆论。
媒体的报道称,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童贻刚及其团队,发现千金藤素具有超强抗新冠病毒活性,10uM(微摩尔/升)的千金藤素抑制冠状病毒复制的倍数为15393倍。
消息一出,多个上市药企的股价暴涨,其中,北交所上市的生物谷,因拥有国家批准的千金藤素产品的生产许可证,股价一天之内飙升30%。
然而,我认真研究了一下此事,再综合媒体的最新报道,发现这里面的水很深。
查询相关专利说明书可见,该项发明专利名称为“穿山甲冠状病毒xCoV及其应用和药物抗冠状病毒感染的应用”。换言之,这个所谓的发明专利,并不是用新冠病毒做的试验。
当然,根据发明人的说法,这种从死亡穿山甲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其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新冠病毒的S蛋白同源性达92.5%。
然而,在科学研究上,一是一,二是二,高度相似也不等于相同,千金藤素显然不能称之为新冠治疗新药。
更为重要的是,千金藤素对“穿山甲冠状病毒”神奇的抑制作用,还停留在体外实验的阶段,没有进行任何临床试验,甚至连动物试验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炒作所谓千金藤素治疗新冠,就更离谱了。
事实上,体外实验中,能抑制新冠病毒的玩意实在太多了,比如酒精。
原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副教授张洪涛就表示,“抑制病毒复制15393倍”这一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没那么重要,因为在体外,使用酒精同样也可以使病毒减少上万倍。
此前还有实验表明,红茶茶水能使新冠病毒能在1分钟内减少99%,10分钟后减少99.99%。总不能说,茶水也是新冠治疗潜在的特效药吧。
而且,体外实验和真正的人体试验是两码事,就像之前曾被大家寄予厚望的瑞德西韦,在体外试验中被发现效果奇佳,结果一用到人体试验中,神话马上破灭了。
一个与新冠病毒无关的体外试验,没有起码的医学验证,距离新冠治疗还遥遥无期,居然在专家、媒体的助推下,成了治疗新冠的重大突破。
这堪称又一不折不扣的大忽悠,与之前的“双黄连治新冠”可谓如出一辙。
对于这场由千金藤素带来的资本狂欢,发明人童贻刚教授也坐不住了,站出来说,“二级市场波动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童贻刚补充说,“千金藤素的报道在两年多之前就有了,当时没收到什么反应,没有想到这次专利的报道引发那么大的关注,可能与当前疫情形势有关,这是一种巧合。”
不过,童教授是不是该检讨下,把这种八字没有一撇的“科研创新”,拿到媒体上去宣传,真的合适吗?
我们的官方媒体,在报道这种令人鼓舞的“科研创新”时,能不能讲一讲媒体节操,更冷静一些、专业一些、严谨一些。
随着事实和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千金藤素的炒作开始退潮。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大跌,资本迅速撤退,留下的,是一群高位接盘的股民。
当类似割韭菜式的操作,总是无需有人负责,总是无人为之付出代价,也难怪会一再上演了。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weiyingjie1974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