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子军:70年前的国庆节,那个向毛主席献花的少年

张子军 指上琴 2024年09月29日 04:54






总第617期





      

       张筠英,1944年生于北京。著名演员、朗诵艺术家。1965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协会,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理事。

   

   提起张筠英这个名字,大家好像不是很熟悉。但如果提起她少年时期参与的两件非凡的事,却是令人为之一振,特别是60岁以上的人可谓人人皆知。


 (一)她在天安门城楼上给毛主席献过花


   

   照片中,这个留着长辫,带着红领巾的小女孩就是张筠英,时年9岁,是北京培园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毛主席在她身旁,半弯着腰,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往远处看——他们正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这一天是1953101日国庆节。


   指什么呢?后来据张筠英介绍:“我是指长辛店机车车辆厂一种火车模型,做得很大,它那个蒸汽机冒着蒸汽,轮子转,在天安门上看得都非常清楚。


   当时,没有现在科学发展得这样,各种各样的模型,看着觉得太逼真了,所以就高兴的跳,看小火车还冒烟儿呢,特高兴!

   

   毛主席就俯下身来问我:“你在看什么,那么高兴?”我就手指着那个……     


   新华社记者手疾眼快,抢拍下伟大领袖和少年儿童在一起的感人场面。

 

   

   这张被无数人羡慕照片的题目叫做《毛主席和少年儿童》。毛主席身边另一个小男孩是北京育才小学的王小怀。今天已是享受政府津贴的医学专家。


   从1951年开始,每年的国庆和“五一”庆祝游行中,都有一男一女两名少先队员,跑过金水桥,登上天安门城楼,去给毛主席献花。这些孩子,都经过了千挑万选,并由当时的北京市长彭真亲自确定。


   有人说女孩子怕害羞,如果跑到金水桥那边要是晕场了,就很糟糕。当着全国人民给毛主席献花,晕倒了可怎么办啊,得找一胆大的。


   张筠英就属于那个胆大的,敢说敢笑的。


   在1953101日新华社发出的电讯中,毛泽东主席在上午956分登临天安门城楼,下午215分,庆祝典礼才在热烈的欢呼声中结束,整个典礼持续了4个多小时。


    就这样,1953年的国庆节,张筠英是在毛主席身旁度过的,她感到无比的幸福。


    虽然当时没有电视转播,但“张筠英去给毛主席献花了”的消息依然广为人知。她成了那个时代最让人羡慕的人!


    张筠英和王小怀是最后两个在国庆典礼上向毛主席献花的少先队员。1954年“五一”游行毛主席接受了献花后,提出“不要只给我一个人献花嘛!”


   自此,这种源于苏联的献花仪式,便不再出现在天安门节日庆典中了。


   

   但以他俩在天安门城楼上给毛主席献花的生活原型照片,却被制成年画,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小时候一年春节,我家墙上就贴过一张,喜庆得很!


(二)她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要演员


   《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我们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有谁知道这首歌是一首电影主题歌呢?     


   这部电影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儿童片,片名就叫《祖国的花朵》,而这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儿童电影的主演,就是张筠英。


   

   张筠英在其中饰演小女生杨永丽。影片中,杨永丽是一名多才多艺但娇气不合群、没有红领巾的学生,在大家的真诚帮助下最终思想改变,成功加入了少先队。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业余少年学生,张筠英饰演的骄娇二气的杨永丽将五十年代少年儿童的生活真实的表现出来,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认可。


   《祖国的花朵》主演张筠英(中)和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演唱者刘惠芳(右)在展览“照片墙”上找到了当年的她们。


   老年的张筠英在谈及在北海公园拍摄影片的花絮时感慨万分:“这个电影剧本是创作者在小学体验了半年多的生活后写出来的,非常切合实际。所以我们演起来也很自然,开始导演还说要给我们排排戏,后来决定不用提前特别编排,就是开拍前给我们说说戏,让我们这些学生可以自然地表现。


   当时在北海拍的戏份主要是划船,一共拍了十几天,那时候其实已经是秋天,迎风划船对于我们这些十岁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经常划不到导演要求的指定位置。



   后来摄制组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30岁以下的小伙子一人喝两口二锅头,然后潜在水中,将一条条小船推到岸边,还不能穿帮,最终完成了上船的一个镜头。


(三)她为《西游记》观世音菩萨(左大玢扮演)配过音


   中年后的张筠英曾为中央及各地广播电台录制了近千余篇文学作品,其中诗歌《一月的哀思》《风流歌》,长篇小说《北国草》《秋之惑》《你为谁辩护》《圈套与花环》等影响较广泛。


   但最令人称道的是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左大玢扮演的观音菩萨配音。

    

   

   左大玢大慈大悲的形象,张筠英空谷传音般的声音,将老百姓心目中的观世音栩栩如生地呈现了出来。


   说起这两个演员的名字,还真有点异曲同工之巧呢。左大玢的玢是个多音字,既念bīn又念 fēn,在名字里念bīn;张筠英的筠也是个多音字,既念yún,又念jūn,在名字里念yún


   而说起这两个人的经历,也是令人拍案叫绝,她们俩都有一段人生传奇,都被毛主席接见过。


 (四)比翼齐飞夫妻情


   张筠英的丈夫也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名人,喜欢听广播的朋友一定对瞿弦和不陌生,他是著名演员、主持人,退休前是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


   

   瞿弦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演播过《唐山大地震》《风流才女石评梅传》等作品,朗诵过各类作品千余篇,还为上百部译制片配过音。


   这对艺术伉俪在校园里就相爱了,瞿弦和与妻子“较劲”一辈子,深爱一辈子,共同演绎红尘中“最浪漫的事”……


(五)  言  


   笔者和张筠英并不熟悉,那么为什么突然想起要写这篇文章呢说不太清楚,但有一点怀旧心理是肯定的。


   喜欢怀旧是人进入老年期的特点。一个人的人生经历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童少年,我们直接或间接所经历的一些典型的人和事,会永远定格在我们一生的记忆中,成为我们思想生命中分离不开的组成部分。


   进入老年,每每回想起这些典型的人和事,特别是听到那个年代的歌曲时,就会有一种莫名纯真的幸福感弥漫全身……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童年和少年的生命主旋律啊!


    作者简介:张子军,网名元亨利贞。1954年出生于赤峰,先后工作于赤峰市建委,红山区委、区政府,市委办公厅,2012年在赤峰市教育局退休。现任赤峰市文史馆员。  

原创作品   感谢阅读   欢迎转发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张子军作品 · 目录
上一篇张子军:每个人 65 岁后都必须面对这些老态状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指上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