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9年3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江湖再无杨金柱!前律师杨金柱今日皈依佛门



前律师杨金柱今日皈依佛门



今天上午,南昌佑民寺方丈纯一法师在本寺为前律师杨金柱先生举行了皈依仪式,正式收杨金柱为徒,赐法号:真金。据悉,纯一法师此前已收前律师李庄为徒,李庄的法号是:真正。李庄和杨金柱成了佛门师兄弟。



江湖再无杨金柱

来源:搜狗百科



杨金柱,是湖南首屈一指的律师:通程律师事务所的终身名誉董事长,收入丰厚、人脉宽广、生活悠闲。忽一日,这位律师不顾亲友劝阻,要为中国法治建设“献身”,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外人看来“荒诞”的举动:只身大战司法当局、要与最高法院院长辩论、要司法部长下台……如此这般,岂不怪哉?


于是,他成了我的采访对象。


我进门时,55岁的杨金柱正低头写字。他用一支蓝色签字笔,字写在A4纸上。写完一张便递给电脑前敲字的助理,然后埋头继续。助理敲完后的文章,会迅速发布在杨金柱的博客上—我们看到的杨那汪洋恣肆的博文,原来都是这么生产出来的。


这是11月2日上午,我见到了杨金柱,在他通程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室里。杨继续写字,我开始打量他的办公室:他被通程所“除名”,已近一月,这间通程所最大的办公室,杨曾使用了9年,而天黑以前,他就将搬离这里。


童年、武侠、湖南人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律师杨金柱。来长沙采访前,我带着和所有人一样的疑惑:这老头究竟是哪根筋搭错了,放着百万年收入不要,去和最高法院死磕?他哪来的这么多的精力,可以一天两篇博文,很多主题一写就是“十八评”?花了几天时间采访,问题并没有搞清楚,只是抓到了他的一些碎片。我能说出的,是我看到的杨金柱。


我对杨的第一印象很好。尤其喜欢他那种历数前贤的话语风格。他当着我和他的弟子门人,得意地宣称,未来自己将以撰文为生,绝不会饿死,语调慷慨激昂:“梁启超办《时务报》时,一天写八千字,杨金柱不干律师了,一天写一万字没问题!”


我追在他屁股后面提问,想努力表现一个记者的冷静。我问他为何要放着钱不赚了去大战风车。问完,很担心他一抬头,曰:无他,为中国法治耳—我想要的是比这个更“细腻”、更“真实”的答案。


老杨倒是坦诚,说,他早就想退出律师界了,2008年就已宣布此后只做半个律师。大战风车,正好退场。我问为何,他说因为他真正的理想是做一个杂文写作者,回首前贤,他看到了鲁迅,看到了柏杨和李敖,他的目标是拿诺贝尔文学奖,余生将去写作“文革三部曲”系列小说。


杨是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79级学生,典型的“新三届”、“50后”,看看作家高行健描述过的对鲁迅文章的情感—他们那时代人的“鲁迅情结”,可想而知。只是,鲁迅先生拥趸多矣,为何杨金柱独守苍茫、大战风车?


于是谈到了他的精神成长史,谈到了这个湖南汉子曾有的苦难童年:幼年即遇到“文革”,父亲死于刑讯逼供,为父申冤他三上北京。他自小就想当作家,初中时就挨家挨户去借书。


他最爱武侠小说,喜欢《七侠五义》、《北宋杨家将》、《薛仁贵征西》等。一本《说岳全传》让他爱不释手,被父亲扔到灶里,烧掉一个角,又被他抢了回来。他后来说,这些书给了他两点启示,终身未忘:其一,侠义;其二,爱国。


杨的出生之地乃是湖南邵阳,魏源、蔡锷、陈天华、刘道一的故乡,生民多血性,男子以死国为荣。杨自述称,从大学时代起,他就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每天5点多即起,晨练兼读书,晨跑去岳麓山,“跑到爱晚亭再跑回宿舍,天还没有亮”。


于是就到了现在五十多岁的年纪,他还是五点多起,到办公室伏案写博文,写完给助理敲入电脑,孜孜不倦,怡然自得。


遗书、死谏、法治梦


就这样,老杨真干了。


他发文炮轰重庆打黑的程序问题,发动万人签名要求释法《刑法》306条,乃至发公开信要最高法院院长下台,最后,他对安身之地湖南的政法界要员也大加调侃。“总有些湖南骡子,受不了气血上涌!”斯伟江律师一言,道破了杨金柱的精神世界。


是的,你以为陈天华不知道,投水会淹死?你以为谭嗣同不知道,不走会被砍头?可是这些湖南蛮子们,一句“要死卵朝天”,就是要测试。自诩“洞庭湖的老麻雀”的杨金柱,是见惯风浪的,当然也就预知了他死磕公权力的后果。


于是,他被律所除名、被律协调查,又在11月12日被湖南省律协“公开谴责”。其间的起伏波澜,已被我写进《律师杨金柱的“风车之战”》一文。


纵观老杨上阵后的表现,好似从古书中走来,其内心深处的古典侠义情结,一望可知。抬棺上阵,击鼓骂曹,投水汨罗,死谏、泪谏、尸谏……这些悠远的词汇,都能从杨金柱的行动中找到一丝影子。你不得不承认:杨金柱是个行为艺术的高手,至少是个前互联网时代的高手。


杨的妻子后来告诉我,老杨酷爱李敖。不久前还刚去长沙定王台书城买了一套《李敖大全集》,花了800多块。此外,他正准备在香港出一本书,也计划请李敖作序,只是看到李敖在上海世博的一些言行,才又改变了主意。


如是这般,我豁然开朗。我以前也迷过李敖,对“李大师”的套路和用语风格非常熟悉,老杨所为,岂非活脱脱一大陆版李敖?


宝刀未老:新工具、新思维


只不过,时代已一日千里。老杨的手段,大致还是戒严前李敖同学在台湾的两手:写文章,打官司。而放眼今日之中国,表达政治话语的方式,早已不拘“李敖式刀法”一种,艾未未大神等人的表达,恐怕才是未来之王道。


好在老杨心态年轻,对新事物也兴趣浓厚。最近,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已开始使用微博。我和老杨也聊到了微博,我说,这玩意儿比李敖当年办的党外杂志要靠谱得多,老杨听罢,大笑。


那天上午,我们一同跨过马路,去对面吃早餐,等红绿灯的间隙,我突然问他:“重庆打黑,你为什么要发言?”—这是他一连串“战斗”的起点。老杨脱口而出:“一开始我一个字没写,看到李庄案二审判决书,这、这不是欺负我中国律师界,无人吗?”


还记得一个细节:10月3日,杨金柱登临岳麓山,在白鹤泉边,他拜谒了蔡锷将军之墓。5天后,他在博客上公布了自己的“遗书”,以示必死之决心。


他当然知道,世间已无蔡松坡,昔年的讨袁护国,皆成陈迹。但看遍律师界江湖的起起落落后,他仍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不管听众是否寥寥。这正是律师的江湖、杨金柱的命,若江湖再无杨金柱,法治天下,更远?更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