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11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用户删除
各位好,当地时间11月4日,连载多时的日本动漫《进击的巨人》终于播放了最终话。粗粗补完之后,突然很想写一个相关解析系列。正好在现实世界当中,这一轮以哈冲突正在闹着,而《进击的巨人》这部动漫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被认为是暗喻乃至明确映射了犹太人的历史,把这两段故事放在一起讲讲,似乎正合其时,能比较有趣的把犹太人的历史也科普一下,我试一下吧,看看这个系列能写多深。
要说《进击的巨人》这个作品,也算是我的青春回忆了,我大学时先接触了它的动漫,后来又废寝忘食的补了它的漫画版,为了躲在宿舍里追漫画,甚至逃过不少必修课。 现在想来,《进击的巨人》之所以这么吸引我,或者说吸引我们那一代年轻人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它紧张刺激的情节、更不是血腥的限制级画面,而是作者谏山创成功塑造了一个层层深入的多重历史观,勾着读者向探险者像深入一个天坑一样,一层层追索下去,看到更加壮丽、可怖而又令人深思的历史真相。 故事的最开篇,作者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其实很俗套的“末日世界观”——故事中的现存历史告诉主角们,人类文明原本吃着火锅唱着歌,发展的好好的,突然有一天,不知哪里冒出来了一群巨人,他们也不为别的,见人就吃,且力量恐怖,人类根本无法阻挡。于是人类在巨人面前节节败退,一直败退到一个小岛上,并建立起了三层隔离墙——玛利亚之墙、罗塞之墙、希娜之墙,把自己与已经沦陷的外部世界隔离了起来。 此后的人类就在狭小的墙内过上了自给自足、画地为牢的生活。并战战兢兢的惧怕巨人们打上门来的进攻。 这个世界观本身似乎已经很完整了,但是就如同漫画的前半段讲述的是人类自以为“完美”的防御体系被巨人所攻陷一样,随着故事的进展,这个叙事也一点点呈现出了各种破绽。 首先是(动画一笔带过,但漫画展现过的)故事开头,主角艾伦的好友阿明的爷爷藏有一本“禁书”,这本禁书似乎是一个墙内的人类在墙外游历时写下的游记,文中语焉不详的记述了墙外世界有“火焰的水”(岩浆)“冰的大地”(冰川)“沙的雪地”(沙漠)等等墙内这个狭小世界并不存在的景观,这些新奇的描述激发了主角艾伦“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的好奇心,为他日后立志加入外出探险(作死)的“调查兵团”埋下了伏笔。 这个线索其实就很奇怪,墙外的世界不是已经被可怕的巨人控制了吗?怎么还会有人能去墙外那么远的地方游历呢?墙内的王国,又为什么要把这种游记列为“禁书”,莫不是隐瞒着什么秘密? 其后故事开始陡然加速,有一天,消停了百余年的巨人突然在一些新型巨人的带领下对墙内人发动了新的进攻,让人类“终于回想起被巨人支配的恐惧”。人类重新陷入节节败退,甚至即将灭种的危机当中。而在随着主角一行人的成长,更多的真相开始逐步揭开: 首先是他们发现巨人和人类居然是可以互化的,主角艾伦可以化身巨人,而巨人当中居然也有人变成人类,作为“内鬼”打入墙内。而这些内鬼被揪出之后,非但不对他们屠杀人类行为感到羞耻,反而似乎对墙内人类抱有异乎寻常蔑视与仇恨——有一个内鬼在败露之后,直接将墙内人类称为“恶魔的后裔”,诅咒他们“全都有罪,全都该死”。这让主角和读者越来越产生怀疑——难道我们之前知道的历史是错误的?难道人类与巨人之间,并不是那么正邪分明的战斗? 而后故事出现了更多的破绽——比如一个偶然的契机,人们居然发现那些保护他们的高的异乎寻常的隔离墙,居然都是由巨人高大的尸体堆砌而成的,而墙内政府似乎对这一点早已心知肚明…… 最终,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历史的真相终于展露了:原来人类文明其实并没有消亡,大部人类在墙外活的好好地,反倒是墙内受巨人威胁的人类,其实才是真正的巨人族。 真实的故事,其实这样的: 距漫画发生一千多年以前,故事的主人公种族——埃尔迪亚民族的始祖尤弥尔与恶魔签订了契约,获得了可以变身为巨人的“恶魔之力”,尤弥尔死后,她的尸体被她的三个女儿玛利亚、罗塞、希娜所分食,三个人及其后代因此也可以变身巨人。 在冷兵器时代,这种能化身巨人的力量当然就成为了通杀世界的大杀器。于是埃尔迪亚民族迅速利用巨人之力控制了整个世界,统治全人类长达一千多年。但由于巨人之力所带来的其实是一种强权统治,埃尔迪亚民族也与被统治的其他民族之间结下了血海深仇。后者发誓要推翻前者的暴政。 终于在距今一百多年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埃尔迪亚族统治者自身的内乱,这个长达千余年的巨人王朝被推翻了。埃尔迪亚王朝的145代国王带领大部分幸存族人来到一座小岛上,用化身巨人的族人尸体建立起三座围墙,并为了求存订立了“不战契约”——他们为了让墙内的族人彻底忘掉自己可以化身巨人的能力,消消停停的过日子,不惜篡改历史,编造了墙外世界已经被巨人所攻陷的世界观,让族人生活在对外部世界的恐惧当中。 但墙外的世界并没有因此忘记对埃尔迪亚族的仇恨,大部分国家因为历史和埃尔迪亚族的能力,都将这个民族视为“不受欢迎的人群”加以驱逐。只有马莱帝国愿意收容埃尔迪亚族,但他们并非出于好心,而是为了利用他们的巨人之力,为其称霸世界提供助力。为此,他们将埃尔迪亚族人单独关在特定的集中营内,还要他们专门佩戴一种七芒星的袖标,并不可以从事任何正当行业。 生活在那里的埃尔迪亚人从小就不得不接受战斗训练,并接受来自帝国教育的洗脑,这套教育告诉他们,埃尔迪亚族因为与大地恶魔签订契约,生来就是有罪的,为了“赎罪”、获得正常人类的谅解并融入之,就必须替帝国卖命战斗,甚至不惜消灭自己躲居岛上的族人。 最终,帝国在完全控制了这批“归化”的埃尔迪亚人后,对墙内的埃尔迪亚族发动了进攻。理由除了领土扩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能化身巨人而又不受控的埃尔迪亚人,眼下虽然签订了不战宣言,可万一以后走出隔离墙重新入侵人类世界怎么办?被其他国家所驯化、控制了又怎么办?于是血腥的故事才由此展开……
这就是《进击的巨人》最终呈现的真正世界观。其实你应该也已经感觉到了,这个故事确实明显借鉴了现实中犹太民族的历史要素。 首先是埃尔迪亚人先祖尤弥尔与大地恶魔签订契约的方式——恶魔让尤弥尔吃下了一个苹果。这明显就是在借鉴犹太人所信奉的《旧约》当中人类鼻祖夏娃受魔鬼引诱吃下智慧之果的故事。 其次,在《进巨》当中,尤弥尔的子孙因为吞吃了恶魔的苹果而获得了“巨人之力”称霸了整个世界。而在现实当中,《圣经》中记载夏娃吃掉的是“智慧之果”,犹太人在全球的影响力也是通过知识和精明一点点积攒起来的,由于需要阅读《圣经》《塔木德》等经书,犹太人的识字率一直非常高,其家庭也非常重视教育。这使得犹太人在欧洲文艺复兴后的历史上,比欧洲本土民族更先一步掌握科技和商贸的巨力。据统计,迄今为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学奖,30%的医学奖,40%的经济学奖都是犹太人获得的。说自认祖先吞吃了智慧果而获得原罪的犹太民族确实仍是知识上的巨人族,似也不为过。 而如果上述故事还算尽人皆知的话,后面的情节设计,则足以证明作者谏山创在刻意隐射——比如漫画中说,当全世界都歧视、排斥埃尔迪亚族人时,唯独马莱帝国为了利用该族人的“巨人之力”有限度的接纳埃族人,而这也造成了马莱对埃族人酷似二战中德国人对犹太人种族隔离政策。 这个情节也是有历史原型的,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在二战中,欧洲中德国的仇犹情绪特别强烈?当时德国的犹太人也确实比其他国家更多?其实这有一段少有人知的“史前史”——1618年至1648年,欧洲曾经以德国(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为中心,爆发了一场几乎全欧下场参战,空前惨烈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造成了三分之一的德意志人口死亡,整个帝国的经济完全崩溃。为了挽救已经崩溃的经济、快速重新充实人口,战后的德意志诸邦纷纷选择了当时其他欧洲国家所不具有的对犹太人宽松政策。有一些国家,比如战后开始走向崛起之路的普鲁士,甚至颁发了“犹太人特许证”,许诺犹太人可在其境内财产不受侵犯的经商、生活。 这种宽松政策在当时看来非常合理,因为犹太人有钱、会做生意,最关键的是,还不会参合基督徒之间那些劳什子的宗教争论。所以大量涌入的犹太人为德意志诸邦在战后恢复国力、成为欧洲首强奠定了基础,也是如普鲁士这样“有国家的兵营”在穷兵黩武之余经济发展依然不错的原因所在。 但这也留下了一个心结——本土德意志人始终流传着一个说法,认为犹太人当年是“趁虚而入”的,德国人不是一时要借犹太人之力发展国力而已,就像漫画中的马莱帝国要利用埃族人的巨人之力称霸世界。那么这个逻辑顺着讲下去,德国人自然要防范犹太人“反客为主”,真的控制了自己的国家,甚至迟早要把当初请来的犹太人“请走”——这种历史背景,就为二战前纳粹罪恶的反犹太宣传奠定了基础。 而漫画中马莱帝国对埃族人处理方式也和二战中的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是类似的——不说关进特定居住区、带N芒星袖标这些一望便知的,说两个不那么众所周知的吧。 首先是《进巨》中,埃族人最先被驱赶到了一座与世隔绝、不大不小的岛上,其实这很可能就影射了现实中纳粹德国对犹太人一个胎死腹中的处置方式——马达加斯加方案。该计划在1933年纳粹在德国掌权后不久就提出了,当时纳粹对德国境内的犹太人的“处理”思路还没有恶劣到彻底种族灭绝的地步。而是觉得你们犹太人不是想独立建国吗?正好我们想端茶送客,就挑一个穷的鸟不拉屎的殖民地安置你们好了。于是他们就挑上了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准备每年迁移一百万人, 分几年把其控制区内的犹太人全部赶过去。至于去了以后的犹太人如何生存,这就不是纳粹德国考虑的问题了——他们巴望着犹太人自生自灭。 计划很完美,可当时马达加斯加还是法国的殖民地,不过这很快就不是问题了——二战中法国跪的特别快,投降后的维希法国政府当然不敢忤逆德国人的意思。所以在二战初期,马达加斯加计划一度成为纳粹处理犹太人的“首选方案”。 那么为什么,“马达加斯加计划”最终会被惨无人道的“最终解决方案”所取代呢? 这背后的逻辑跟《进巨》中的马莱帝国最终要“总解决”岛上的埃族人几乎如出一辙,二战后期纳粹德国一方面失去了制海权,想移民也有心无力。另一方面也反过味来了——他们现在这么排挤、迫害犹太人,把他们赶到一个岛上,犹太人自生自灭了还好说,可万一要是凭着他们的“巨人之力”(知识和经商的力量)重新崛起为强大国家,打回来了怎么办?所以希特勒、希姆莱这帮家伙最后权衡再三,决定还是“总解决”——全部种族灭绝掉为好。这就是“最终解决方案”出台的原因。 所以你看,《进巨》中的埃族人遭遇“力量诅咒”的故事,真的就是现实中的犹太人现实悖论的一个隐喻。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拥有力量是一种祝福,但很多时候更是一种让你与邻人无法和解的诅咒。 其实从古至今,从沙俄时代炮制的《长老议定书》到如今中文互联网上盛传的《河豚计划》,有关犹太人的种种阴谋论其实都漏洞百出到不值一驳。但犹太人走到世界各处,总甩不脱被仇视的原因是真实存在的——如《进巨》中的埃族人因拥有所诅咒的“巨人之力”而总不免被猜忌、被仇视、被排斥一样。现实中的犹太人也拥有一种让很多其他民族生畏的“巨人之力”,他们全球分布、重视教育、精英分子众多、且内部相对团结、抱团。这就让他们相对于周边民族,呈现一种“巨人”样态。且其周边的民族越弱小、越虚弱,对这个“巨人族”的惧怕和猜忌就会越强烈。
你看,二战之前德国之所以能掀起那么强大的仇犹、反犹风潮,说到底其实无非是因为德国一战中战败了,曾经强大的德国脊梁骨被打断了,德国人不像第二帝国时代那样自信了,所以防范乃至仇视身边犹太邻居的思潮就起来了。 与真正处于鼎盛的德二相比,貌似强大的“第三帝国”其实外强中干。 而二战之后,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这个国家仇视,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这种心态下催生的: 以色列是在1948年根据联合国的181号决议建国的,当时决定不遵守这个决议,下决心要用武力打到底的反而是阿拉伯国家联盟。 可是阿拉伯联盟主动的掀起的第一次中东战争最终打出来的结果,反而是新生的以色列证明了自己“小巨人”超强军事势力,并且暴露了各阿拉伯国家的虚弱。但这就形成了一种猜疑链——对方是巨人,你是凡人,以色列如果愿意,可以把周边随便哪个阿拉伯国家打的满地找牙。这反倒加剧了周边阿拉伯国家必须扼杀以色列紧迫感,因为晚了可能就真的没机会了。 当年的阿以问题,说到底其实是一个阿拉伯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的问题。 而时至当代,我们又会发现,这种“巨人”与“凡人”的悬殊差距形成的不信任,又换算到了国家治理当中。 如今中东有一个现象,那就是那些国家治理越成功的国家(如最早的中东老大哥埃及、后来的约旦、以及之前跟以色列关系急速走近的沙特,甚至包括巴勒斯坦相对温和的法塔赫),反而更愿意与以色列缓和关系。因为这些政权自身有一定实力,且内部较为稳固了。 反而是那些内部不稳定、民生凋敝的国家或政权,如伊朗、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还在撑着反以这杆大旗(当然敢不敢真下场,是另一码事)。这背后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力量悬殊产生的不信任。漫画中的巨人和凡人,现实中的富人与穷人之间,如果紧挨着一道隔离墙,双方是既无法沟通也无法和解的,因为力量的悬殊,让仇恨与猜忌的猜疑链永远无法被打破。 所以巴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只能寄希望于加沙乃至整个中东,在去除了中世纪原教旨主义思维后逐步发展经济,走向繁荣、世俗与现代。只有当双方弥平了力量上的差距,和平才能真正降临。否则弱者永远疑惧强者的欺压,而强者永远害怕弱者的偷袭。 其实再想深一层,你也可以感觉到,对于犹太这种民族的态度,很像试纸一样,往往越强大、自信的民族、国家和阶层越能公正地、不掺杂的阴谋论的去平视他们,相反当一个民族、国家或阶层处于虚弱而又不自信的状态时,种种稀奇古怪的阴谋论、焦虑乃至仇恨,就会不知从哪里冒出来。 《进巨》看到最后,你会发现主角开篇的那个理想“把他们全部驱除出去,一个不留!”其实最终也没有实现,因为主角的族人自己其实就是巨人——亦或者说,我们每个族群、每个阶层,在或多或少的他者眼中,其实都是巨人。 如果你认同将其他民族“全部驱逐”、“彻底抹掉”、“一个不留”,那么你也就否定了自身生存的合法性。 想要自己活,必须也让他人活。 而你能否与巨人共处、敢与巨人共处? 这取决于你自己是否也是巨人。 …… 写了6000字了,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太长了,就先点到为止吧,其实《进巨》所暗喻和影射的历史还有很多,看这篇的反响,如果好的话,以后再更续作。感谢读完,长文不易,催更请三连加关注,多谢。
娱乐
仇恨源自力量:藏在《进击的巨人》中的犹太人悖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海边的西塞罗 Author 海边的西塞罗
1
2
3
更多交流,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