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晋诺,男,1965年11月出生于山东枣庄,毕业于枣庄师范专科学校。我校8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为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理事会理事,山东省、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文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历经小学、初中、高中三学段教学实践,首创以言语形式为核心的专题式阅读教学,形成了立足于言语形式建构阅读知识和技能的教学风格。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了《我教语文》《文学创作方法作家名师公开课》(合著)等专著,主持完成了全国中语会及江苏省教学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重点课题两项。
我是教师,我快乐地工作了二十余年,蓦然回首,这段崎岖不平而又长满荆棘与鲜花的小路上赫然印着这样的字句:教师就是在铸炼自己的精神,他的快乐源于精神的成长。当1984年那个燥热难耐的夏天即将离去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薄薄的信封,里面装着一个朴素得像个农民样的灰色纸条,上面印着“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入学通知书”几个字,乡邻们沸腾了,说我考上大学了,变成非农业了;我的心灰暗了,我知道专科与本科的区别,我将要去做孩子王了。两年之后,1986年的8月2日,我骑着自行车,带着苫子、被子及简单的洗漱用品,一路打听,来到了我生命旅途中的第一个站台——金陵寺中学。那是怎样的一个学校啊!她依偎在寺山脚下,站在她的大门口,向里望去,满院子是与肩齐的野草,两排教室好像是被世界遗忘了的老人,默默地掩藏在野草之中。顺着西墙边的一条小道,我找到了一间有人的屋子,现在回忆起来,那情景就在眼前:一个干瘦干瘦的黑黑的老头蹲在一张光床的一头,被烟熏得焦黄的手指撮着一截不足一厘米长的烟头搭在嘴角上,两只眼睛透过缭绕的烟雾,斜斜地打量着我;床上趴着一个酣睡的中年汉子,一条腿斜挂在床下,两只脚都还沾着湿湿的黄泥,满地的烟头足有两公分厚,床底下堆得满满的是最便宜的高粱酒酒瓶。(后来知道,老头是烧茶的校工孙建成,酣睡的是体育教师李景文。)面对此情此景,当我把自行车插下的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说:这就是安身立命的地方了。在这儿一呆就是八年,这八年我用四个字来概括:责任、兴趣。
知识不会因贫穷而黯淡了它的光芒,恰恰相反,犹如那暗夜中的灯光,反而会更加明亮。学校破旧依然不会消隐教学的色彩,似乎教学在这儿生长得会更本色更原生态。但这一切都须栽培在责任的土壤上。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孩子,任何一个农民都会对每一棵庄稼负责,流淌在血液里的这种负责精神,金寺中学的艰苦条件没有把我吓倒,反而激起了我更强烈的责任感。
自编自刻自印《山花报》、自费添置图书角、积累整理语文知识资料卡数千张、区教学基本功第一名,区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一切都是教学热情的结果,没有高深的教学理论的指导,没有严格的教学管理的规范,没有同行的切磋研讨,有的只是热情、责任!记不清有多少个寂静的不眠之夜,有多少个空旷冷清但并不寂寞的校园周日。就在这种不知疲倦的乱撞乱闯中,我慢慢地培养起了自己的教学兴趣。工作在一天一天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变得越来越喜欢琢磨教材,我越来越注重教学设计,越来越热爱这份职业。当1994年调离金寺中学的时候,我回首看着这个破旧的山村小学校,洒在那条小路上的热泪分明在我的心灵上刻下了对教学的热爱之情,我知道,是它燃起了我对语文教学的兴趣,我要报答它的是我这一辈子应该在语文教学上做出一点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来。从初中到高中,从农村到城里,当拥着满怀的激情与希望踏入了枣庄一中的大门的时候,我想我教学的春天来到了,因为,它有着高大的教学楼,它有着早已令我仰慕的名师。可是,事实并不是像我想像的那样,九十年代中期,正是应试教育最为激烈的时期,一切为了考试,老师追逐成绩,学生囿于考试,课堂失去了灵性,教学改变了味道,周周小考试,天天对答案,机械地演练能得到成绩,这是硬道理,还有什么话说呢!我一度极为痛苦,曾登上峄城的最高峰檀山之巅,对着苍天喊:语文,我爱你,可你怎么变得这么丑陋!真正的爱不会因它的丑陋而离开它,语文已融入我的血液之中,我不可能撵走它,那该怎样爱它呢?我苦苦地思索着。1997年的语文教学大讨论,给我注入了叛逆的因素,我要反思,我要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语文究竟是什么?于是我找来大量的论文资料阅读,这一读令我非常惊讶,原来,语文竟如此复杂,以前只知道语文课本就是语文,并不知道这课本的演变历史,更不知道“语文”二字的成长过程,尤其不清楚竟然连专家学者们也还没弄明白语文是怎么回事。了解了这些情况,如芒刺在背,教了十来年语文,自以为是个老语文教师了,竟然并不懂语文。不懂,就学吧,先是读各种教学杂志的理论文章,然后读各大学的教材,然后是读教学论等专业书,慢慢地似乎有一点感觉了。
1998年底,一条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2000年秋季要更换语文教材。当这条消息从我眼前闪过的时候,我直觉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契机,这是一个改变语文教学状况的契机。于是我的教学激情如火山般爆发了。我找到了同事张如彬和蒋安军,鼓动他们加入到新一轮的语文教材的使用研究中来,我们要用科学的手段来思考研究实践语文教学,为此,我提出我们要搞一个新教材使用的课题实验。
说干就干,先是从大量的介绍新教材的材料中搜寻出新教材的新精神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反复筛选,最后定下了三个词:积累、审美、创新。教改实验怎么搞?不会,就问专家。费了好大劲找到了山东省语文教研员吴心田老师,打电话给吴老师,得到了吴老师的热情帮助,我把课题方案寄给他,他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反复多次,六易其稿,一份不足两万字的方案,先后写了近十万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实验课题于2000年4月在中语会立项,捧着立项证书,我热泪盈眶,同时,也信心百倍:我要用科学的实验来验证我的教学设想。2000年9月1日,第一节课的铃声为我的教改实验剪了彩。这一年,我完全沉浸在了课题实验之中,是辛苦的,更是快乐的!根据实验理念,我编写一个一个教案,在课堂教学方面,主要下大力气改革了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状况,运用设计学习程序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了,让老师忙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当看到一摞摞的实验资料,读着闪着智慧光芒的学生作品,享受着教改给课堂带来的活力的时候,那种快乐,又怎么能表达得出呢!特别是当2001年8月8日在全省教师培训会议上受省教研员张伟忠老师邀请作课题实验报告时,看到同行们赞许的目光,让我觉得用一点辛苦换来了如此多的快乐,划算得很呢!在这以后的四年时间里,工作单位由枣庄一中变为枣庄八中,可课题实验却一天也没有停止,我就享受在这种辛苦的思索、实践,再思索、再实践的课题实验之中。在实验过程中,我曾两次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先后获省特级教师、省十大创新人物提名奖等荣誉,市教学能手、先进班主任、市十大创新教师,薛城区名师、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并被聘为市兼职教研员。共发表论文近百篇,编写教辅材料二十余本。“积累·审美·创新”教改实验于2004年12月,由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专家组在学校现场结题。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晃十二度春秋已然刻在了生命的年轮上,回读上面十年前写下这段随笔心潮澎湃,回顾这之后的十二年路程,感慨良多。让人颇为欣慰的是,在上个人生阶段所定下的方向及原则,在这十二年里没有丝毫减损,而是被我拓宽深化了。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与志同道合的几位同事、好友组建了“晋诺工作室”。成员有我们学校的陈英、章艳、刘雪、王兆荣等语文组老师,苏州中学本部的王羽,还有在大学执教的黄正、星海中学的白坤峰、苏州十中的金泓、教育机构的史硕正、文峰中学的胡妲、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张丽苹等,全体成员开设各种公开课100多节,发表论文32篇,我本人出版各种读物、专著共九种,学术讲座46场,发表论文、案例等26篇。晋诺工作室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中国教师报》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名师工作室展博会上,我代表工作室作了专场报告,《中国教师报》整版作了介绍。《课堂内外》在今年第七期上发表了陈大庆记者的专访《开心有趣地寻找教育的真谛——专访晋诺名师工作室》,对我工作室作了全面的报导,给予了高度评价。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2016年《江苏教育》第十期上,我以“在否定之否定中敲响语文的门”为标题,总结梳理了学科认识的变化过程。我认为,我的教学观经历了三次蜕变:从教文章知识到教文本语言,从教语言内涵到教言语运用,从教言语形式到开发阅读课程。目前,我已开发出以言语形式为核心的专题读写课程的三十个专题内容,并结集编印成《言语密码》作为苏州中学园区校的校本教材使用。
我开设了“晋诺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把我的教学设计、课例、心得、学生作品等等,行诸文字,公之于众。每天必写,日日不辍,已积累推文千余篇,目前有粉丝一万四千五百人。在知识产权日益被人们重视的情况下,我把所有的成果无偿地推送给大家。我觉得一个真正热爱教学的人,不仅是要教好自己班的学生,如果能帮助同行教好更多的学生,岂不是更大的收获和幸福!教育,本身是圣洁的,是无私的,是精神的洗礼,我愿意为它的光辉涂上更加亮丽的色彩!写到这儿,我想,十二年前的这句话——教师的快乐源于精神的成长——依然是正确的!在36个教师节期间,为激励莘莘学子铸就教师梦想,培育良好师德,展示在校学子的美好理想与优秀校友的从教历程,枣庄学院举办了“我的教师梦”主题征文。活动由枣庄学院党委宣传部、文学院主办,文学院专业实训中心、文学院写作实训中心、文学院师范技能实训中心承办。活动中,共收到在校生和毕业生作品140篇。活动期间,枣庄学院成立了“我的教师梦”征文评审委员会,对应征稿件进行了认真评审,最后评出:校友组: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孙晋诺老师的此篇文章在此次活动中获校友组特等奖,特此分享。愿怀揣梦想的我们可以不惧风雨,勇往直前,在自己挚爱的领域收获无尽硕果!校友QQ群:530172885 客服微信:UZZ-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