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亚观 | 走进台湾眷村,台北101旁的四四南村

2016-08-28 阿迪 地球观察团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团了(⊙v⊙)
但随著眷村数量越来越少,眷村外的人们也愈加感伤,觉得该用某种形式将这段历史保存起来。因此在90年代末,台湾各地兴起一阵眷村怀旧风,当拆除某些较有代表性的眷村时,市政府会与民间企业或团体合作,保留部份老建筑供人回味,又在尽量不变动外观的前提下将内部改建为社区中心、艺文会馆或商店食肆,藉此利用宝贵的空间。
譬如台北市信义区有个叫做四四南村的眷村,如今便改为信义公民会馆,人们却仍惯以旧名相称,在入口处也是旧眷村的门牌较为显眼。
四四南村在台湾
四四南村在台北
四四南村入口
入内后,当先见到的是间幼儿园。方才大门外见到个卡通造型的红龙小娃,原来是其吉祥物。台湾既已进入少子化年代,园方自对孩童极为保护,不仅入馆程序定得详细,也不淮在园内拍照,仅可在小孩全都离开后偷拍一张。老眷村改建成的幼儿园里,从前的狭小隔间已全被移除,变成孩童们宽敞的活动室,地上铺着乾淨的防滑木地板,摆置各式色彩鲜亮的玩具或教材,看得出今日的娃儿们可比当年的眷村孩子幸福得多。
入馆路程
经后门离开幼儿园,则是块长方形的空地。地上架起几个遮阳棚,旁边并有十来个金属棚架仍未展开,似乎将要举行某些户外活动。过去仍是眷村时,这块空地应该便是居民晾衣聊天之所,现在倒也未变得冷清,时时可见游人散客穿梭其中,又或有工作人员搬箱挪物,准备展放棚盖,就可惜等至临走前活动亦未开始,只可先离去。
四四南村空地
空地对面是另一栋老房,较幼儿园这边更加热闹。首先发现的冰激凌店,貌似因以绿茶口味闻名而取名为「蜜朵丽」(midori),意思为日文的「绿色」。台湾的年轻人间极流行日韩产物,见此店名亦不足为奇,只不过当年眷村内的荣民大多是打过抗战的,想到这裡不免觉得讽刺。该店又标榜只卖纯手工冰泣淋,价格甚贵,也和原本眷村的清寒对比颇深。
冰激凌店
冰激凌店
冰激凌店
步入室内,在冰激凌店外一面白牆上,正有年轻人画著壁画。四四南村的改建已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所以此牆大约是最近才被涂白,用以新添画作。壁画距离完成还差蛮远,但看得出将会是幅新潮幽默的彩绘,否则最左边的老夫子头上怎会戴著红色四角裤
冰激凌店壁画
壁画对面是间商店,摆在店门口的是精油、乳液、香皂或茶叶等物,又是个个自称纯天然的贵品。
四四南村商店
而往左一转,店内风格骤变,则卖起怀旧风格的T恤和小饰品,其价虽仍偏高,却总算见到些带有不同趣意的商品。红蓝白色的国民党旗在此反复出现,装潢摆饰也改用从前眷村杂货店的招牌以及几十年前的海报、标语甚至冰箱。
从前眷村杂货店的招牌
几十年前的海报、标语甚至冰箱
墙边一个架子放满明信片,上头都是50至70年代的广告、地图、政府文宣、小学课本封面或玩具盒面,曾经历那年代的人见了必定会心一笑。
怀旧明信片
穿过商店,还有一间影片放映室,好像才刚播完什么。里头的银幕与投映机都不大,座椅皆为简单的折椅,大概只用来发表些冷门的纪录片或独立制作的文艺小品,不过从一旁的义工和解说者身上却颇能感受到热情。有个山东口音浓厚的老人,正与在场工作的年轻人聊天。老人可能是从前眷村的住户,不住讲着往事,年轻人亦且礼貌地聆听。
四四南村影片放映室
现存的四四南村就只剩这两区建筑。较北那区为正门所在,内有幼儿园。相隔一片空地之后,南边便是冰泣淋店、商舖和放映室。出了放映室,于南区后边閒游,乃知此处离正门较远,少经修饰,多存眷村故貌。各家各户门窗成排相邻,一如旧时,有的墙壁用灰白的水泥砌成,有的则是斑驳的红砖,足见墙坏时的修理是由各户人家自谋办法。低矮的屋檐上弯弯垂挂数条电线,也肯定是居民自己接上。
眷村故貌
往另一边转去,更可见到有些房设是以铁皮加盖扩张出来的,明显属于违章建筑,如今亦因年份够久,算作公民会馆的一部分,侥幸得以保存。
侥幸保存的铁皮屋
再往近走,尚可进入屋间巷弄,感觉甚是侷促。从前眷村建得相当密集,早先隔在南北两区的空地应属少有,大部分人打开家门之后,见到的都该是这幅狭长而窄的光景。老眷村的凌乱在此更加明显,地上的水沟在其中一边有砖片掩盖,另一边却裸露出沟里的排水管,还铺上几片突兀的铁板,不知是为了遮隐什么孔洞。挡雨的屋檐也都是便宜的塑料,不时又可见成束的电线流窜其间。
屋间巷弄
离开狭巷,稍往远处步去,则见老屋屋顶亦是参差不齐,要不保留陈旧的黑瓦,要不改成白色塑胶板,除能挡雨之外全然不在意美观。而在不远处的背景裡,就可看见台湾最高的101大楼,如通天宝塔般矗立,其覆满外壳的玻璃晶亮而整洁,像在对底下的前辈们炫耀著什么。
台北101与四四南村
台北101与四四南村
跟住在南区最边的角落,则见到一个怪东西,是个由混凝土和石块砌成的粗大圆柱,极为坚固,但高不及一层楼,全然不知功用为何。
某怪物
而绕去背面,见一铁栏杆,才知裡头是空心的,圆柱原来是堵扇形的圆牆。牆上且开了三个方孔,中央最大的已被封住,左右两个小的仍从外头透光入来,可看出此牆砌得甚厚。每个孔内侧较宽,外侧较窄,同样猜不出用途为何。
某怪物

站了些会儿未看出个端倪,便打算回家。沿旧路向北行,穿过房舍间的空地时,这才发现北区除了幼儿园之外,其实还有间眷村文物馆,当即入内参观。
眷村文物馆
文物馆内陈列许多旧眷村的家具,还原从前的室内样貌以及老荣民补助家计用的杂货摊位,充满简朴之味。
当年眷村的室内样貌
当年眷村的室内样貌
当年眷村的室内样貌
老荣民补助家计用的杂货摊位
此外,馆内还详细说明了这个眷村的历史。原来此处之所以称作四四南村,是因为它位于一间「第四十四兵工厂」(简称四四兵工厂)的南侧,裡头居民都是兵工厂的员工。如今保留下来的四四南村,面积远不及原本的十分之一,且除南村之外,过去在工厂东西两侧尚有四四东村与四四西村,共需三所拥挤的眷村才住得下所有工人与其家属,可见当年的四四兵工厂规模之大。
四四兵工厂——四四南村
四四兵工厂是从大陆迁来的,1936年创建之初位于湖南,翌年因侵华日军逼近,乃迁至贵州,抗战胜利后则迁往山东,期间不断吸纳编收其他工厂的器械人员,因此当该厂从青岛渡海搬迁至台湾时,四四兵工厂已是相当重要的军事要地。刚才见到的厚重圆牆,便是保护兵工厂用的机枪碉堡之一。在民宅间设置碉堡,听来或许奇怪,仔细想想却很合理,因为四四兵工厂的东、西、南三面均由眷村包围,这些房屋自然成爲抵御敌袭的第一道防线。再加上眷村裡的男人极多是从军中退伍的荣民,已富有军事经验,拿起工厂生产的枪枝子弹即可在自家门前进行巷战,有效拖阻敌军。
四四二兵工厂的转移
那个“某怪物”原来是一处机枪碉堡
由此可见,对以前四四南村的居民来说,他们的命运是和兵工厂紧紧相连的。平时他们得去工厂工作挣钱,万一到了危急之际,他们还得负责保卫兵工厂,与其共存亡。然而管理四四兵工厂的官员,却并不用心照顾这些工人,经常为了加速生产而忽略厂中火药的安全防护,导致火灾、爆炸等意外层出不穷。甚多人因此殉职,致使村中寡妇亦多,并且寡妇们为了家中老小,一般都会递补丈夫的遗缺去工厂上班,又为了保留眷属证明和政府配给的物资福利等等,几乎不会改嫁,就此守寡。
而有些荣民配偶的际遇却更加悲凄。国民党败退台岛时,为了展示反攻决心,不断向军人们强调很快就能回到老家,过回原本的生活。若有男子在大陆已婚,然其妻子不幸「滞留匪区」,未能与丈夫一起撤退来台,两人的婚姻关系则仍属有效,但待反攻胜利便可团圆。此时男子如在台湾另娶新妻,即犯重婚罪,而他无法联络到留在大陆的法定配偶,所以也无法办理离婚。
很多随著部队仓皇撤退的已婚军人,均陷于这般窘境。他们仍在服役时,国民党给他们准备军妓排遣寂寞,可是退为荣民之后,要是希望重新娶妻成家,就会变得有实无名。他们无法和台湾的妻子办理结婚登记,生下的小孩也是私生子女。当身为荣民的丈夫搬入眷村,他的「非法」妻儿通常可以矇混著一起住进去,因为多数街坊邻居出于情理,几乎不会告发,只不过这种家庭分配到的住处会更小(名义上仅供一人居住),并且领不到发给眷属的福利。而当这类荣民在兵工厂因公殉职,毫无名份的妻儿就会被赶出眷村,尔后或而投靠亲戚娘家,或而改嫁他君,又抑或遭遇更悲凉的处境,就全看各自造化了。(当然,也有许多国民党军人的妻子被留在大陆后,终生苦等夫君归来,不曾改嫁,这又是另一个历史的悲剧。)
多年的沧桑,文物馆内毕竟仅可展露一小部分。如此于馆内徘徊一阵后,出门准备结束今天的参观,在门口却又停下脚步,因为又遇见之前南区放映室里,口操山东口音的老人。老人似乎有点寂寞,到处找人说话,便顺势上前与老人攀谈起来。
王老先生讲述了一段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历史故事,请收看明天发布的“台湾眷村三部曲第三集”,欢迎大家关注我团。(⊙v⊙)

END
我团更多观察文章,戳这里:地球人民都在看——地球观察月刊(七月刊)地球人民都在看——地球观察月刊(六月刊)地球人民都在看——地球观察月刊(五月刊)地球人民都在看——地球观察月刊(四月刊)东亚观——在山西,我们探寻华夏文明之源东亚观——一场河南华夏文明之旅!非洲观——古巴大战南非?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下期预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