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么?可以反悔的那种
文/冷月初上
图文:审稿-嘟嘟、排版-夏文琪
封面图:《红》,Trois couleurs: Rouge
“离婚冷静期”在前段时间刷了屏。
有些网友表示疑惑:既然有离婚冷静期,那么是否也需要结婚冷静期呢?更有网友表示:不必了,有了离婚冷静期,自然就会倒逼出结婚冷静期,自发的。
其实所谓“结婚冷静期”这个东西,在某些国家很早就已经存在了。其中有一个国家,它的结婚冷静期时长近年来不断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29天。
这个国家就是——英国。
在英国结一场婚,哪怕只是想简单领个证,都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情。我的结婚过程漫长而繁琐,中间还有一次险些告吹。路过民政局突然心血来潮,拿上户口本就免费领两个小红本儿这种冲动式浪漫,在英国压根就不可能发生。
冲动结婚这件事到了英国,甚至会阵亡在万事需要预约的第一步。
第一步:预约
在英国结婚,第一步是,向你所在地区的政府指定的登记部门提出预约申请。并且在这之前,你需要先确定结婚仪式举行的地点,这样才有资格向登记部门提出预约。
而预约成功之后,距离领到结婚证那一步,还隔着十万八千里。
第二步:
提交结婚申请并接受“审查”
预约是为了到市政厅提交结婚申请(give notice)。
提交结婚申请需要申请双方分别填写一张详细的申请表,并提供诸如护照、出生证明、地址证明等文件。
所以在正式前往市政厅之前,必须先把上述材料都准备齐全,而这个填写表格和准备材料的过程,足够让人冷静下来,好好掂量掂量结婚这件事:这不是一个随心所欲的玩笑,而是实打实的法律合约。
提交结婚申请时所需提供的众多文件
图:www.gov.uk
到了这一步,我竟然发现自己还是想结婚,着实被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填完表,备齐了材料,很快就到了预约的那一天。
我们预约的时间是早晨,当时市政厅登记处的排队者不多——算上我和未婚夫一共两个人。
一位慈眉善目的阿姨把我们迎进了办公室,检查了表格和文件,客套几句,提出需要对我们单独问话。这是正常程序,但却令人莫名紧张。
我坐在堆满了文件的办公室里,隔着一张胡桃木的大桌子独自面对阿姨的提问的时候,当初两个人嘻嘻哈哈说着的“结婚”这件事,瞬间变得非常严肃,甚至还——有点儿神圣?
问的全都是标准化问题:两个人的姓名、生日、职业。通过这一步,可以很有效地筛选出连男/女朋友的生日都记不住,却还口口声声说想要跟人家共度余生的骗子。
接下来是询问我父亲的姓名和职业。这是为了通过父系血缘追溯两名申请人的亲属关系。
最后是询问婚史,婚姻现状,以及两人之间是否存在亲属关系。在这些方面,说谎掩饰也是无济于事,因为接下来的一个月就是用来查明这些问题的时间。
第三步:一个月的结婚“反悔期”
——我是说公示期
在我们结婚的那年,递交结婚申请后的公示期还是28天而非29天。
在这28天里,我和未婚夫两人的全名,以及我们将要结婚的消息,都会被刊登在公示栏上。在这一个月顺利结束前,我们还没有获得合法结婚的资格。
现在的公示期已更改为29天
图:www.gov.uk
浪漫爱情电影里,在女主角的结婚仪式正式开始之前,主持婚礼的牧师都会照例问一句:“是否有人反对这两个人的结合?”,这时候人群中也会有一个男人配合地站出来,大喊一声:“我反对!”。这个男人我们都叫他男主角。
而这28天的公示期,就是留给男主角的时间。我在这28天里无数次地幻想抖森会为了我冲进市政厅大喊“我反对!”(然而没有。在没有铁证的情况下对处于公示期的婚礼提出反对是一项犯罪)。
正经说,在公示期中,任何有足够证据证明申请双方不具备合法结婚资格(如重婚、年龄不够等)的人,都能对这桩即将发生的婚姻提出反对。
比较传统的人,还会自行登报。比如卷福和妻子当年就在《泰晤士报》的“出生、婚姻及死亡”一栏低调刊登了一个宣布两人即将完婚的豆腐块。
卷福和妻子的结婚公告
第四步:什么?
你说结婚“反悔期”其实有一年?
这么说其实有点“标题党”了。但是每次结婚申请,有效期确实只有一年,也就是说当事双方在一年之内必须完婚。
我们在28天内通过了审查,获得了结婚资格。现在的我们,还有11个月的时间可以结婚。超过了这11个月,则取消结婚资格,不许结婚。如果还想结婚,就要重新递交结婚申请,并再次进行一个月的公示。如此往复,令人心累。
那段时间我有点困惑,为什么我们牵了手,偷了户口本,去了市政厅,却还不算结婚。或许是婚前恐惧症,我对未婚夫单方面发生了一点小口角,我又不想结婚了。哼,去过市政厅,填了表,交了材料,获得了结婚资格又如何?又不是真的结了婚。
其实我只不过是闹闹小情绪,并不是真的不想结婚了。但是对于动了结婚的念头却又马上想反悔的人来说,通过了结婚申请却在一年后决定不结婚,总好过轻松领了结婚证,一年后又去领离婚证。至少在法律上不存在任何的牵扯。
第五步:花式领证
在英国,结婚是一件高度仪式化的事情。
哪怕只是想简单领个证,结婚仪式都是必不可少的法律程序。领证这件事被极度复杂化,并与结婚典礼融合在了一起,或繁或简,总要走个过场才算完。
当年的我只想潇洒地领张结婚证,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最后却不得不向法律的铁拳低头,人前宣誓、交换戒指、亲吻新娘,一样没少。
英国的结婚现场,必须有至少五个人存在,他们分别是:一对新人、两名证婚人、以及一个拥有结婚注册资质的主婚人。如果主婚人没有为他人注册结婚的法定资质,则同时需要一名有资质的注册人在场。
只是领个证,现场就需要五六个人。然而这还不算完。
我们出于速战速决的考虑,选择了直接在市政厅里完成注册仪式。官方给出了三个版本的结婚誓词以供选择,我俩都有“情话恐惧症”,于是选择了最朴素的那个版本。
正式结婚那天,市政厅派发的主婚人出现,满脸笑容,轻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上来就是一顿职业寒暄,堪比司仪。到了“是否有人反对两人结合”的名场面,抖森没有出现。
类似这个样子,需要证婚人在场
图:Wikimedia Commons
我以为这就要进入正题了。但是这位市政厅派发,跟我们头一回见面的证婚人对于我们的结合显然有更多话想说。接下来的环节是他对于我俩爱情的一连串彩虹屁,描述都很抽象,但是贵在动人。
把大家的情绪撩起来之后,就是跟读誓言的环节。我们在证婚人的引导下,面对面、手拉手读完了誓言,不知道这样的宣誓形式是不是也是法律规定的。接下来,交换戒指,亲吻新娘,大家鼓掌。
最后进入到签字环节,一对新人签字完毕后,两位证人们也需要在结婚证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英国的结婚证书是名副其实的“一纸证书”,因为它就是一张纸,比普通的A4打印纸长一些,上面填写着签发机构、签发地点、夫妻二人的身份信息,以及双方父亲的身份信息。以上信息全部是钢笔手写的,比起国内的小红本,显得更加传统。
这一版本的结婚证书在英国已经沿用了至少上百年。
上图为发结婚证时用的信封
下图是结婚证书,图:冷月初上
第六步:荷包出血
比其国内的一步到位,免费发证,在英国注册结婚最少也要花费几十英镑的注册费用。如果前来助阵的亲朋好友有点多,需要在市政厅租一个小场地完成注册,则十几分钟的注册仪式要花费数百英镑。就冲着这个价钱,冲动领证之前都要先掂量掂量。
这些费用由各地政府自行定夺,没有全国统一价。不仅如此,很多地方还会随着通胀不时上调费用。
不过不同的地区之间也会相互较劲,把自己的结婚注册费及场地租赁费压得低一点,在相临城镇之间体现价格优势,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完婚。毕竟结婚注册也是市政创收的途径之一。
* * *
事实上,英国结婚“冷静期”的存在及延长,主要的目的之一是筛出为了移民而假结婚的一小撮人,并非真的想让结婚双方先冷静冷静。但是不论初衷如何,英国人年复一年越发不想结婚的心是有目共睹的,毕竟数据骗不了人。
近一百年来,英国人的结婚趋势
图:theweddingsecret.co.uk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全英异性伴侣的结婚年龄分别达到了男38岁,女35.7岁。在同性伴侣中,结婚年龄则更高。相比起来,国内那些30岁未婚的所谓“大龄剩女”们,还都只是宝宝呢。
婚前同居的风尚在数据上也得到充分体现。在最终选择结婚的异性伴侣中,婚前同居率达到了88%。
纵向比较,选择结婚这种生活方式的英国人,在近几十年中一直呈下降趋势。
在1930年代出生的英国人中,有81%的男性及89%的女性在30岁前结婚。这个数据在1960年代出生的人群中呈现断崖式下跌,分别为49%和63%。
而到了80后这一代人,30岁前的结婚率更是直接被腰斩,低至男性23%,女性32%。也就是说,每三名80后英国女性中,仅有不到一名选择在30岁前结婚。
1967-199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
25和30岁的已婚男女比例一直在下降
图:ons.gov.uk
第一批90后如今已经到了30岁,不知道十年后对于英国90后中30岁前结婚的数据统计将会呈现怎样的结果。
不知道逐年加码的结婚“冷静期”实际上对英国结婚率的逐年下跌造成的影响有多少,我只能说一句:这么麻烦还要结婚的,都是真爱啊。
END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环行星球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
点击标题查看环行往期
伦敦地铁,为什么越老越有味儿?
▾
在这个国家,每两个月我就能碰上一次火车撞人
▾
长期征稿
投稿邮箱o.planet@foxmail.com。
(附上简单的自我介绍)
▼
长按关注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