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哎

2017-05-10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的重要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红色故事,弘扬红色传统。

石城县大洋亭 村口,一棵古樟树下,一位满头白发的女人木桩样立着,望着村里唯一通向外界的羊肠山路,嘴巴不由张开了,哀婉的歌声飘荡在村子上空,落满村里的沟沟壑壑: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哎,

                  小心路上有石头。

                  疼到阿哥脚趾头,

                  疼在老妹的心里头……

此时头顶上的太阳忽儿不见了踪影,乌云却愈聚愈厚,愈压愈低。片刻就下起了暴雨,豆大的雨点砸在树叶上噼里啪啦地响,放爆竹样。

83年前的今天,也是在这颗大樟树下,也是下着这样的瓢泼大雨。新婚仅三天的丈夫温俭生和横江镇中心老街的邻居100多人参加了红军,并随部队出发了。那年,刘罗秀18岁,温俭生19岁。刘罗秀那时候不知道丈夫要走多久,当时她和同一条街上的30多名妇女一起为亲人送行。四里八乡来送红军的人非常多,她们跟随红军队伍走了30多里山路,还一直不肯回。

         温俭生对身旁的刘罗秀说:“你回去吧,别送了。”

        “不,我要送。你走到哪我跟在哪。”刘罗秀的声音有点哽咽。

         温俭生不知说啥好,只默默地走。只听见刷刷的脚步声。

         雨就在这时下了,下得极突然。红军与送行的人身上一下就湿透了。

         红军都让送行的亲人回。

         温俭生也说:“回吧,别生病了。”

       “不!我要送,我怕这一别再也看不到你。”倔强的刘罗秀仍跟在温俭生旁边。

      “你傻,咋说再也看不到我的傻话?我不会牺牲的,我一定要活着回来,你一定要等我回来。”

       “我,我说错话了,这话不灵的。”刘罗秀悔得肠子都清了,“俭生,你要记住你说的话,你一定要回来,我在家等你。”

      “好,我发誓,我一定回来。”

        送到了一个叫大洋亭的地方,红军首长下命令了,送行的人一律止步。刘罗秀再不敢住前走了。刘罗秀一开口,歌声从她嘴里蹦出来:

                  红军阿你慢慢走嘞哎,

                  走到天边又记心头。

                  老妹等哟你长相守,

                  老妹等你哟到白头……

        送行的女人都跟着唱起来。

红军队伍越走越远,温俭生还一步一回头朝她刘罗秀挥手。刘罗秀拼了全力喊,有多大声喊多大声:“俭生,我等你,你要回来!”但她的声音淹没在歌声里。刘罗秀却相信她的男人罗俭生听到了她的呼喊,她也听到俭生朝她喊:“你等我,我一定回来!”

直到看不见红军队伍了,刘罗香还不肯回,还一直站在山坡上,目光痴痴地望着红军队伍远去的方向。刘罗香也不知站了多久,天黑了还站在那。邻居说:“天黑了,回吧。”

刘罗香腿一软,一屁股坐在泥巴地上,泪水也涌了出来:“我男人俭生呢?你去哪啦?你咋结婚三天就拋下我一个人走了……”别的送行的女人也跟着刘罗香一起哭了……

      “罗香奶奶,下大雨了,回家吧。瞧您身上湿透了,会生病的。”

       “不,我不回,我要在这等我的俭生。我要他一进村就看到我。”

       “俭生爷爷或许早已牺牲了,你等不到他的。”

       “不会的,他说过他会回来的。我相信他。”

好在此时雨停了,天也黑下来了,可刘罗香还站在古樟树下。天不黑透她不回家。

后来村里一有人结婚,刘罗香就会想到她的婚事。

那是1934年9月25日,这日子她永远记得。那时红三军团和少共国际师于城外布防三道防线,城内横江镇老街温家却喜气洋洋,老旧的木门上张贴者两个醒目的喜字。今天是温俭生和刘罗秀大喜的日子。温俭生吃过早饭就乐滋滋地随迎亲队奔往刘罗秀家,一路上脚下生风,与伙伴们有说有笑。

“桂生,我这婚事还得感谢你,要不是那天你喊我一起请为红军抬伤员,那我也不认识罗秀。”

       “那当然。”桂生笑着,“待会儿你要好好敬我这个媒人几杯酒。或许那天你没去,今天成亲的可就是我了。哈哈哈!”

       温家在县城老街开了家南杂店。1934年初的一天,温俭生正在帮父亲看店,邻居桂生匆匆跑来说:“俭生,我叔叔刚从屏山回来做了好几副担架,屏山红军医院好多伤员,我们也去帮忙吧。”

          温俭生说:“我爸妈都去了,我得留下来看店呐。”

        “赶紧关门吧!”桂生有些急了:“红军又要打仗,又要照顾伤员,根本忙不过来的。”

        “嗯,走吧!” 

         屏山红军医院离县城好几十里路,俭生和桂生紧赶慢赶也到天黑才赶到。红军医院设在屏山一个大祠堂,两人一阵风似地冲进去,里面充斥了夹杂着呻吟声的血腥味和药味儿。温俭生一脸茫然,愣在原地,不知干啥,忽然被人撞了个趔趄,又有伤员来了。

       “别愣着了,快请把手术室的门打开。”抬担架走在前面的是个姑娘,冲俭生直嚷嚷。

         “哦,手术室在哪儿啊?”

          “左边左边,快!”

        很快,姑娘扛着合拢的担架出来了,对门口的温俭生、温桂生说:“你们是哪儿的?来干吗?”

        “我们是县城老街的,来帮忙。”温俭生抢着说。

        “来帮忙就跟我到前线抬伤员去。” “好。”俭生把姑娘肩上的担架扛过来,和桂生一起摸黑往前线方向去。

      “我叫刘罗秀,大洋亭人,离这很近。你们呢?”

       “我叫温俭生,他叫温桂生。”

         就这样温俭生与刘罗香认识了。

         枪炮声已经很近了,俭生和桂生捂着耳朵,弓着腰走。

         刘罗香问:“怕吗?”

       “嗯,有点。”温俭生如实地回答。

       “我这几天都在这儿抬担架,照顾伤员。别怕,跟紧我。”

       “你受伤了?你脸上有血。”俭生紧张地问。

       “没有,刚才抬担架时蹭的。”罗秀香抬起胳膊擦拭着。

        那一宿,他们一直往返前线与屏山之间救护伤员,接下来的几天里又一起喂伤员喝水,帮伤员洗纱布。

敌人的进攻被打退了,红军部队稍作休整,抢筑工事,部分群众离开驻地回家。俭生执意要送罗家回去,路上还问罗秀:“你一个姑娘家家的,天天在阵地前跑来跑去,家里放心吗?你不怕吗?”

“一开始有点怕,但怕也没办法。” 罗秀这年18岁,长长的一根独辫,额前一排整齐的刘海,皮肤有些黝黑,“以前上无片瓦下无寸地,这几年家里不仅分得了田地和牲畜,还有自家的房屋,两个哥哥也成家了。如果不是共产党红军,哪来这么好的日子啊!可白狗子不让我们贫苦百姓安身,又来打了。”俭生认真地听着,不想打断。“红军是在为我们穷人打仗,我们就应该来帮忙。”

“你爸妈呢?”

“他们还留在屏山,说反正要过年了,留下来帮红军照顾伤员,做做饭。我这几天要回去放牛喂猪,要不然,猪牛都饿得发昏。”

         转眼入秋了,想着自己今天就要嫁给勤劳善良的俭生,刘罗秀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憧憬。

         迎亲队快到了,她静静地独坐在床前,一会儿抿嘴一会儿轻咬下唇。就要披上红绸盖了,心扑腾扑腾地乱跳,双手不停地搓着,似要将幸福搓成蜜揉出汁。

         1934年9月28日,是温俭生和刘罗秀新婚三天回娘家的日子。清晨,小两口兴高采烈地换好整洁的衣服,俭生挑着装有猪肉、米粉和鸡蛋的担子,往大洋亭去,还没走出镇中心,就远远看见老街上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队伍最前面是一排桌子,桌子边站着还几个红军。桂生和好几个自己的发小都在队伍中,“俭生,我们要参加红军了。”桂生挥舞着双手喊过来。俭生放下担子,跑过去。罗秀远远地看着他们哥几个眉飞色舞地说着什么。不一会儿,俭生又跑回来了,但没有去挑担子,他抓起罗秀的双手,神情严肃,欲言又止。

“你们说什么呢?”罗秀急切地问道。

“罗秀,我,我,今天我们不回爸妈家,好吧?我也要参加红军,等我打完仗再回去。”俭生用乞求而又坚定的目光看着罗秀。

“可爸妈都在家等我们呢!”

“罗秀,听我说,现在白狗子已经打到高虎脑了,再往前打就是分水坳、小松,”俭生抓住罗秀双臂的手不由自主地用了一把劲,“桂生说,红军伤亡很大,我们商量一起参加红军。”

“可,可我们结婚三天是要回娘家的,这是风俗。不能先回娘家吗?”新娘子惴惴不安,有泪在眼眶里打转。

“不行,部队马上就要开拔了,等我打完仗就回。你在家等着我,我一定回来。”俭生倔强地说,“我们参加红军就是不让白狗子打过来,要不然,你家的田,还有我家的店都保不住了。你先回家去,跟我爸妈说一声。”

罗秀无法说服俭生,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默默地挑起担子往回走。

很快,俭生和100多名新入伍的红军战士整队出发。罗秀匆匆赶来送行,街坊邻居都来了。

“罗秀,你一定要等我,我一定会回来。”

“放心吧,俭生,我在家等你,你一定要回来。”

温俭生被分配在红三军团红四师,随后投入到石城阻击战的第二道防线分水坳战场。分水坳由众多山头连绵组成,山势向上逐渐险峻、陡峭,主峰地形复杂。两万多红军官兵在这里,阻击装备远远高于自己的国民党军九个师九万多人。分水坳之战打得异常惨烈。刘罗秀的舅舅家隔壁就是小松红军总医院,她特地从家里赶来,带上表弟郑海成和当地村民一起主动加入到红军担架队,抢运红军伤员。随着战事的推进,大家还帮着红军把伤员转移到屏山镇的向排村红军医院。可这一路的来来回回,她也没能再见到温俭生一面。

10月12日,红三军团接到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战斗向于都集结。石城县小松镇犁鼻形,是石城阻击战分水坳战场之一。温俭生所在的红三军团红四师某连奉命在这里阻击敌人一个团的进攻,掩护大部队转移集结。13日,伤亡惨重的温俭生连接到命令,撤出阵地。俭生紧咬牙关,朝石城县城家的方向庄严敬礼:对不起,罗秀,我就这样不辞而别了,但我一定还会回来的,你一定要在家等我呀!来不及跟父母和结婚仅三天的爱人道别,俭生毅然随部队向于都转移,16日,到达于都县城西门休整,17日傍晚,从于都县城西门塔脚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

2006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长征从这里出发》摄制组在石城县横江镇的烈士名单中,找到了温检生的名字。他在1934年10月就已经牺牲在长征途中。但刘罗秀老人不愿相信,她坚信丈夫还活着。直到72年后面对我们的采访,刘罗秀老人还坚持说丈夫没死,一定要等他回家,自己答应过要等他回家的。72年了,刘罗秀老人始终孑然一身,从丈夫长征走了之后再也没嫁人,一直在盼望中等待中老去。

         老人每天都在思念中等待丈夫的回来,但她再也没能等到丈夫、再也没能盼回丈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思念从离别开始,又在等待中结束……72年后的2006年,我们前往采访,当年亭亭玉立的少女刘罗秀,已是耄耋老人,可她至今没能等来丈夫的音讯。

           70多年,刘罗秀老人仍然一个人生活在横江镇。老人说,家门口的这条河还是当年的那条河,只是当年的木板桥早已变成水泥桥、泥巴路变成水泥路了,自己也还是当年的那个刘罗秀,只是头发白了、身子蜷了、眼睛模糊了,但自己的心还是那颗想念丈夫、思念丈夫的心。 刘罗秀又唱起歌: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哎,

              革命胜利 49 31771 49 15534 0 0 2338 0 0:00:13 0:00:06 0:00:07 3080哟你回头,

              老妹跟你哟长相守,

              老妹跟你哟到白头。

              老妹跟哟你长相守,

              老妹跟你哟到白头……


注:此文作者为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江西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江西教育电视台台长邓文君

 

看罢,同学们对这些红色故事是不是感触颇深呢?那就继续关注起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更多精彩故事等着你哟!

讲述红色故事

发扬红色传统


长按二维码关注


      而且,小制告诉你,我院也会举办一次讲红色故事大赛,大家要多多阅读积累素材哦!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官方微信平台小制工作团队


素材来源:老邓讲红色故事

美编:雷颖、郭鑫

责编:曹光华、文强华、曹亮


精彩推荐


  1. 学院隆重举行2016-2017学年【五四表彰大会】

  2. 【关注】2017年江西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的“制造人”

  3. 【小制专访】制造最佳朗读者—龙利齐、曹单单(内附视频)

  4. 【测测】你是不是制造人

  5. 【信息工程系】开展“预防电信诈骗,警惕不良网贷”专题讲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