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黄裳的藏书印

2016-10-10 梅松 善本古籍


  藏书印的历史应该比书画鉴藏印要久远,以印章之别名为“图书”似可知之,如唐李泌“邺侯图书刻章”、宋太宗“秘阁图书”、贾似道“秋壑图书”,皆是较早的实例。明清以来,藏书印尤为藏书家所注重,所撰所刻琳琅满目,颇有令人目不暇接之感,明志者有之,告诫者有之,寄情者有之,详见范景中《藏书铭印记》。藏书家的心事,终涉复杂,然常用之印往往还是姓名、斋号或“某某藏书”、“某某斋珍藏记”之类为多。黄裳是当代藏书名家,平生所得古籍善本累累,尤其是清刻本、钞本、校本。天一阁、澹生堂的旧藏也多有经其手者,其余如张岱、祁彪佳等稿本亦有为其所得者,书缘之厚,令人艳羡。所著《清代版刻一隅》一书,论清代版刻之美及其风尚变迁,尤有独到之处,被藏书者奉为圭臬;所撰《来燕榭书跋》,以散文笔致所成,“随意挥洒,并不着意为文,而佳处自见”(黄裳《来燕榭书跋》后记,中华书局,2011年6月),被学界誉为“黄体”,风靡一时,追随者颇多。黄裳生于1919年,与“五四”以来的文坛诸子皆有往来,如知堂、巴金、钱锺书、沈从文等,这在他的文章中时时可见。然其与西泠印社的早期社员亦有交往,却是很少为人所知。


  曩昔,余尝与裳老互通书信数次,曾言及其藏书印。蒙其不弃,示云:“皆出陈巨来、许伯遒、唐醉石、王福厂手,为拙藏增重,幸甚。”(2010年6月16日,黄裳致笔者信)陈巨来,别署安持,斋名安持精舍,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有“刻印醇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之誉(赵叔孺语)。许伯遒,名闻铎,字伯遒,有“笛王”之称,亦精于书法、篆刻。曾为梅兰芳、程砚秋刻印,颇为精妙。唐醉石,印宗秦、汉,传西泠八家衣钵,是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王福厂,名褆,字维季。工书法、精篆刻,亦是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


  裳老是深谙鉴藏印之个中三昧的,其《谈藏书印》中有一段所云甚妙:“五十年前入京,道过天津,访自庄严堪主人,道藏书掌故,偶及藏书印,曾设一譬,以为绝妙,至今不忘。主人云:‘佳书而有名家藏书印记,正如绝代名姝,口脂面药,顾盼增妍。其劣印则似美人黔面,无可浣拭。’此语极确。数十年来,所见不少。于图记之精粗美恶,风格变化,少有所知,但不敢妄论。宋元朱押,存世甚鲜;朱明一代,浸渐大行;有清三百年,遂臻极盛。藏书印贵元人朱文,以其精整端丽,笔划纤劲,最宜卷尾书头,即钤于书叶中,亦不致侵字。白文印用者较少,似吴缶老白石翁粗犷一路,更不多用。然其高下,亦正难言也。”藏书印与书画鉴藏印皆以细文细边为上,吴昌硕和齐白石粗头乱服一路终究有黑旋风唐突了李师师之感。于此,早在宋代的米芾、元代的陶宗仪皆曾明确指出。米芾《书史》:“印文须细,圈须与文等”;“近三馆秘阁之印,文虽细,圈乃粗如半指,亦损书画也。……王诜见余家印记,与唐印相似,始尽换了作细圈,仍皆求余作篆,如填篆自有法,近世填皆无法”;陶宗仪《辍耕录》卷三十:“凡姓名表字,古有法式,不可用杂篆及朱文。白文印必逼于边,不可有空,空便不古。朱文印不可逼边,须当以字中空白得中处为相去,庶免印出与边相倚,无意思耳。字宜细,四旁有出笔,皆带边。边须细于字。边若一体。印出时四边虚纸皆昂起,未免边肥于字也。非见印多,不能晓此。”故元以来,赵孟頫、吾丘衍所创“元朱文”即成为图书、字画鉴藏印的最佳模式,后世效法者颇多,直至近代,以陈巨来最为卓著,为此脉之集大成者。而其,正是在吴湖帆的建议和帮助之下,在历览前代鉴藏印的基础之上而成此规模。

  据笔者统计,凡见于已出版书册上黄裳的藏书印约有三十余枚:“黄裳”,朱文,五枚;一朱一白,一枚;连珠,朱白各一;“容”,朱文,一枚;“容大”,白文,一枚;“裳”,朱文,一枚;“小雁”,朱文,一枚;“裳读”,朱文,一枚;“黄裳藏本”,白文、朱文各一;“黄裳藏书”,朱文,一枚;“黄裳鉴藏”,朱文,一枚;“黄裳百嘉”,朱文,一枚;“黄裳私印”,白文,一枚;“黄裳小雁”,朱文,一枚;“容家书库”,白文,一枚;“黄裳珍藏善本”,朱文,一枚;“黄裳浏览所及”,朱文,一枚;“木雁斋”,朱文,一枚;“草草亭藏”,朱文,一枚;“来燕榭”,朱文,一枚;“黄裳青囊文苑”朱文,一枚;“草草亭藏书记”,朱文,一枚;“黄裳容氏珍藏图籍”,白文,一枚;“黄裳壬辰以后所得”,朱文,一枚;“来燕榭珍藏图籍”,朱文,一枚;“来燕榭珍藏书籍印记”,朱文,一枚;“来燕榭珍藏记”,朱文,一枚;“来燕榭藏旧本诗馀戏曲”,朱文,一枚;“黄裳珍藏图书印记”,朱文,一枚,黄裳手书镌刻。另外,遗珠想必亦有,且可惜既未能见原印及边款,故未能一一辨别每印之作者,实是很可惜的事。然细审印风,以陈巨来所刻最多,如“黄裳藏本”、“黄裳百嘉”、“黄裳小雁”、“来燕榭”、“黄裳青囊文苑”、“黄裳容氏珍藏图籍”、“来燕榭珍藏图籍”、“来燕榭珍藏记”,皆似之。唯一可以证之的是“黄裳百嘉”,有原印稿见于《陈巨来印稿》(20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5月)。另“来燕榭珍藏书籍印记” 、“黄裳私印”,则似海上粪翁所刻。粪翁,即邓散木,亦是一代书法、篆刻高手。

  黄裳,姓容,名鼎昌,以笔名行。其妻名“小燕”,故以“来燕榭”名斋。夫妻兴趣相近,伉俪情深常见于书跋。如《来燕榭书跋·初版后记》:“湖上吴下访书,多与小燕同游,跋尾书头,历历可见。去夏小燕卧病,侍疾之馀,以写此书跋自遣。每于病榻前回忆往事,重温昔梦,相与唏嘘。今小燕长逝,念更无人同读故书,只此书跋在尔。回首前尘,怆痛何已。即以此卷,留为永念,以代椒浆之奠云尔。”以此,则颇可知其一些藏书印文所含意思之大概。另不易解之数枚,则从其文章中亦可寻得蛛丝一缕。如“黄裳百嘉”,其《盐铁论》跋云:“余拟收嘉靖本百种,近不复有。”(黄裳《来燕榭书跋》,11页)此即“百嘉”之由来。于此,其书跋中屡屡提及,如《陶渊明集》:“然刻印甚佳,书品亦阔大可喜,牌记多至三四,亦可为百嘉中之上驷矣。”(同上,34页)又《杜律单注》:“陈明曾刻《诗外传》于芙蓉泉书屋,有名于时,余收二帙,结体与此不同,而精妙似尚不及此也。爰并储至,以为百嘉书藏二俊。”(同上,47页)藏书家中发愿收罗百部嘉靖刻本的颇多,吴梅有“百嘉室”,邓邦述有“百靖斋”,陶湘有“百嘉斋”,收罗最富,多达两百部以上。如此而言,黄裳可以与之“鼎足而四”了。又“容家书库”,似拟朱竹垞“池北书库”。又“黄裳青囊文苑”,据其致笔者信云:“昔吴枚庵曾有此印,因仿之。”(黄裳2010年6月16日致笔者信)吴枚庵,名翌凤,长洲人。诸生,工诗,家贫以馆谷自给,尝手抄秘书至数十百卷无倦色。亦是一代藏书大家。“青囊”,即指“青囊经”,传为华佗所著医书,得之,可以活人无算。由“青囊文苑”可知裳老当年抱负之所在。又“木雁斋”,乃南浔张珩(葱玉)家故物,为人盗卖。建国初,与“张氏藏书”印一起为裳老购于上海宣和印社,后遂用之。又“黄裳壬辰以后所得”,壬辰,即一九五二年,离山雨欲来之时尚远,故其还能悠游于故纸堆。而又一甲子后之壬辰过半,而裳老则已仙去,其间虽有定数,然悲又何能止之。又“来燕榭藏旧本诗馀戏曲”,据书跋可知,其有一段时间,颇有志于诗馀之收聚,故是印即为此而刊。其尝云“古书流传,多有钤记。好事者往往钤朱累累,或为长印累数十百字,絮絮道其心曲。从中每能窥藏书家心事甚有趣也”,实为夫子自道也。审视当下,以藏书者而言,似乎没有多少人似他如此精心挑剔藏书印,讲究信笺。裳老的逝世,似乎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文化的衔接,其间不但需要时间和学养的积累,更需要老辈文人雅士的熏染。信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