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古籍总目已超100万册 文化部公布全国古籍保护状况

2017-09-14 李冬阳 善本古籍

“到‘十二五’末,古籍普查已经完成了74.25%,2006家古籍收藏单位完成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占预计总数的70.78%。登记数据达到200多万条。” 9月13日上午,在“文化部2017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了现阶段古籍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和相关规划情况。同时,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在解读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进展情况。他表示,古籍普查工作从2011年开始推进,到现在取得的成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一是到“十二五”末,普查已经完成了74.25%,2006家古籍收藏单位完成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占预计总数的70.78%。登记数据达到200多万条。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已对社会公开发布,出版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本着全面公布的原则,将该目录放到网上对社会公布,在国图网站、古籍保护网包括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上都能够检索到。在国家各类文化遗产的普查结果中,古籍的公布应该说比较早,数量也比较大。现在结合出版,量越来越大,大概每半年就要公布一次。目前出版了119家古籍收藏单位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大概有57册。普查登记目录之后,将按照省来分类汇总,编纂《中华古籍总目》,总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图卷,已超过100万册,另一部分是分省卷,如已经启动的天津卷,还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普及,按照语种分,比如水书卷等等,现在都已经启动了。特别是西藏、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拿西藏来说,很多著名的收藏单位,像布达拉宫、大昭寺,过去从不对外开放,现在全部对外开放古籍普查结果,这是比较大的进展。国家民委在新疆也开展民族文字古籍普查工作。“十三五”时期,工作重点是在完善古籍普查登记管理制度,加大古籍普查力度,促进数字开放共享等方面下功夫,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力争基本完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张志清在介绍古籍保护相关规划情况时表示,《“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有六个方面:

第一,到2020年,全国古籍资源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完成古籍普查登记的古籍收藏机构的数量达到2000家,出版《普查登记目录》的古籍收藏机构的数量达到200家,古籍普查数据的发布达到72.6万条。

第二,国家级省级珍贵古籍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实施一批珍贵古籍修复项目。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珍藏古籍的修复数量达到350万叶。

第三,完成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古籍影印出版工作,珍贵古籍缩微复制和数字化成果显著,古籍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的作用更加彰显。具体指标是在2020年完成和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达到7万部;影印出版古籍数量达到1.5万部。

第四,古籍保护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水平明显提升。主要指标是在2020年培训古籍收藏单位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次。

第五,制定建设、立法工作和标准规范有较大进展;主要指标是制定出台古籍定级、存藏、修复、数字化等行业技术标准数量达到15部。

第六,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规划》进一步列出了六大项重点任务和完成的具体要求:在基本完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方面,特别强调了将宗教活动场所藏书、雕版等纳入普查范围,鼓励民间收藏机构按照规定登记所藏古籍,重点对北美、欧洲等国家存藏的中华古籍进行调查。《规划》强调继续出版《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推进《中华古籍总目》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的编纂出版工作。《规划》强调促进古籍普查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共享,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及时与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相关机构进行数据对接工作。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在解读《"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时表示,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自2007年以来,文化部等相关部门实施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今年年初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等都对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发改委“十三五”100项任务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也名列其中。《"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经文化部党组会审议通过,于今年8月正式印发。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古籍保护规划。《规划》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明确工作方向。《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包括全国古籍资源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珍贵古籍保护状况明显改善,珍贵古籍缩微复制和数字化成果显著,古籍保护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并从实际出发,对普查登记、保护修复、资源利用、队伍建设、标准规范等5方面具体工作划定了9个数据指标。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规划》遵循古籍保护工作规律,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有机结合,将古籍普查登记、分级分类保护、抢救修复等作为重点工作突出出来,加大对珍贵古籍的保护力度;坚持抢救第一,把握古籍具有易损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重点加强对濒危珍贵古籍的及时抢救和修复。

三是注重实践操作。《规划》立足实践,综合考虑古籍保护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围绕普查登记、保护修复、整理出版、数字化建设、保护制度、法规和标准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具体举措,一共设置了5个专栏16个具体项目,比如在普查登记方面设计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中华古籍总目》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发挥引领作用,有助于古籍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加强统筹协调。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不光是文化部在做,有古籍保护联席会,由各个部门参加的。充分发挥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和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等现有工作机制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的古籍保护工作制度。


来源: 经济日报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