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清代广东套版印书与广州翰墨园套印本

2017-10-13 罗志欢 戴程志 善本古籍

套印技术在明代后期发扬光大,吴兴(今浙江湖州)闵、凌两族多以朱墨色套印,风行全国。清代广东套版印书竞为之继美,其中骆氏翰墨园技术精湛,最为著名。

1、广东套版印书

自明闵齐伋以朱墨本得名,数百年后套印技术在清代有所继承和发展,套版之精可谓超越前代。时武英殿刻五色本《古文渊鉴》尚为稀罕之物,而广东私刻也出现五色甚至六色套印本,闻名一时。徐珂在《清稗类钞·工艺类》“套板印书”条称:“朱墨本,俗称套板,以印墨一套,印硃又一套也。广东人仿印最夥,亦最精。”

清代广东刻版被后人称誉的不少。阮元和张之洞先后出任两广总督,提倡朴学,劝人刻书,广东学术风气为之一变。徐信符《广东版片记略》有云: “自道光朝,阮元总督两广,以朴学课士,经史子集,皆为研究实学所必需。学海堂创立,文澜阁启秀楼,为藏书版校书之所,一时风化大开,上行下效,官刻私刻,风起水湧,其庞然巨帙,乃冠于各行省矣。”

广东套版印书正是集中发生在这一时期,这与阮元等的倡导和广东学风的转变有莫大的关系。再者,套版书种类不多,流布非广,且卷繁价昂,非一般士子所能购备,于是广东套版印书乘时崛起。据不完全统计,道光光绪年间,广东不下30家机构或个人曾套版印书,兹就见存者略举如次,以见一斑。

道光年间,两广节署卢坤刻朱墨套印《文心雕龙》《史通削繁》《苏文忠公诗集》等。清道光十四年(1834)卢氏芸叶庵自辑自刻《杜工部集》二十卷首一卷。内封题:“道光甲午季冬/杜工部集,五家评本/王世贞元美紫笔王慎中遵岩蓝笔王士祯阮亭朱墨笔邵长蘅子湘绿笔宋荦牧仲黄笔/芸叶童藏板。”全书以六色套印,雕刻精良,墨色如新,彩色斑斓,极为美观。所刻诸书多由广州骆氏翰墨园承刻承印,版片亦多归其收藏。

道光光绪年间,骆浩泉翰墨园所刻套印本今见存最多,主要有《史记菁华录》《杜工部集》《陶渊明集》《昌黎先生诗集》《文选》《唐贤三昧集》等。翰墨园是晚清著名的刻书铺,尤以套版印书著称。

同治光绪年间,广州倅署两次以三色套印《李义山诗集》。同治九年本内封题名“李义山诗集辑评上中下三卷”;牌记题“同治庚午季冬/刊于广州悴署”;卷末镌“武林沈映钤/巴陵方功惠校订”。此刻有粤东羊城龙藏街萃文堂重印本,牌记题“同治庚午季冬/刊于广州倅/粤东羊城龙藏/街萃文堂刊刷”。光绪二十四年翻刻本内封题名“李义山诗集辑评上中下三卷三色”;牌记题“光绪廿四年春/刊于广州悴署/竹香斋发兑”;卷末仍镌“武林沈映钤/巴陵方功惠校订”。是书汇何焯、朱彝尊、纪昀三家评注,分别以朱、墨、蓝三色刷印。开卷三家评语尽览之,不愧为清末套印本中之上品。

同治八年(1869),广州韫玉山房重刻朱墨套印本《苏文忠公诗集》。所据为道光十四年两广节署本(翰墨园藏板)。

光绪年间,广州越华书院院长叶衍兰自写刻朱墨套印《李长吉诗集》。内封题:“李长吉集/黄陶菴先生评本/黎二樵先生批点”;牌记题:“光绪十有八年岁在壬辰孟秋刊于羊城/叶衍兰书”。通篇由叶衍兰手书上版,小字写刻极精雅,评点套朱色,刻印皆远胜清末常见套印本。叶衍兰跋云:“李长吉诗如镂玉雕琼,无一字不经百炼,真呕心而出者也。”简端录明黄陶菴(淳耀)、清黎二樵(简)评语,最为精当。印以朱色,尤为精绝。

这一时期另有广东文陞阁刻朱墨套印本《历代史论》《史记精华录》;粤东学院前麟书阁刻朱墨套印本《唐人赋钞》《正音撮要》;粤东拾芥园刻三色套印本《大清光绪庚子年通书》;南海孔氏岳雪楼刻五色套印本估香斋新刻袖珍御选古文渊鉴》;巴陵方氏碧琳琅馆在广州刻朱墨套印本《五孟诗证》《六朝文絜》黟等;粤某人刻朱墨套印本《画学心印》;广州某人刻朱墨套印本《绘像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南海冯焌光读有用书斋刻朱墨套印本《金石三伊》《六朝文絮》,亦称佳本。《六朝文絜》乃家刻中之珍品,最值一提。是书乃冯氏影刻道光许氏朱墨套印本。牌记题:“光绪丁丑年读有用书斋摹镌”,卷未有光绪三年(1877)冯焌光所撰跋文一篇。徐信符认为较原本“尤具体而微,足与媲美”。在各种《六朝文絮》翻刻本中,冯刻最佳,胜于原刻,故多有书贩撤去牌记、后跋伪作道光本者。雷梦水将此本视同古刻善本,所撰《占书经眼录》,以著录宋元明古本和名家钞校稿本为特色,却没有收录为今人艳羡的许氏道光原刻,而是特别青睐冯氏本,称其“凡硃墨一遵原刊之旧,刻工亦较精致”。此书六眼订原装二册,不仅点画锋芒清晰,朱、墨套版也极精准,颜色更是纯正,卷面甚为洁净,是套版与刷印都臻于完美的本子。鉴藏之家对此本极尽赞美之词,如“字体写刻精雅,套印雅丽悦目,纸白墨浓,朱墨灿然,美仑美焕,开本阔大,天头高阔,字口锋利,行格疏朗”“品相绝精,展卷如新,赏心悦目,上上之品”等。可见此本实属名刻,洵为清代朱墨套印最为精善之作。

此外,道光光绪间,广州芸香堂、艺芳斋、文选楼、芸居楼、经史阁、正文堂、步余书斋、粤东省署、麟书阁、拾芥园、五云楼、万卷楼、萃英书室、岭南云林阁等均见套印本传世。

明末闵、凌二家套印本以二三色本为主, 37 33007 37 12505 0 0 996 0 0:00:33 0:00:12 0:00:21 2884 37 33007 37 12505 0 0 923 0 0:00:35 0:00:13 0:00:22 2884色本尚为稀有之物, “五色套印,明人无之”。而到了清代,广东出现五色甚至六色套印本。如南海孔氏三十有三万卷堂刻五色套印本估香斋新刻袖珍御选古文渊鉴》,卢氏芸叶庵、骆氏翰墨园所刻六色套印本《杜工部集》等,刻印俱精。所以,孙毓修在《中国雕版源流考》中认同套印本“广东人为之最精”的结论。著名版本目录学家李致忠指出: “这种技法把印刷水准和印刷效果提高到了新阶段”。

2、翰墨园主人考

在广东诸家套版印书中,以骆氏翰墨园本最著名,见存者亦最多。翰墨园主人骆浩泉,生平语焉不详,其事迹仅见文献零星记载。冒广生《展丈叠至韵至二十八首书来怪仆不一继声杂书十首兼寄海上故人使读之如读仆新年日记耳》诗及注云:“双门无一存,(双门底乃南汉城闉,旧为书肆。)阅市偶然至。插架线装书,半易旁行字。西楼一俯仰,亦动今昔思。当时骆浩泉,颇颇接士类。(西楼在登云阁内,旧为名书贾骆浩泉设肆。浩泉精目录版本之学,及见曾湘乡、莫子偲诸公。吾友江建霞、沈子封藏书多其作缘。今八十余,不复操此业矣。继理事务者为顺德马宾甫,亦博雅士也。)”

楮冠《蠹鱼篇》云:“前段所提及的骆浩泉,也是一位横通的专家,‘书棚主人骆浩泉年七十余,幼从曾文正、莫独山诸家贩卖旧籍。眼见北宋本二百余种。辑有板本格式二十本,盖账簿也。为江建霞携去,据撰宋元明本行格表。’江标的书收在灵鹣阁丛书中,为向来谈板本者必备之要籍,不料却系转贩于横通大家,近来图书馆学的书报里,行格表的发表时有新者,盖即师骆氏遗意耳。”

徐信符《广东藏书纪事诗稿》“辛仿苏·芋花庵”条云:“(辛仿廿)旋归粤,由登云阁主人骆浩泉作介,搜罗孔氏岳雪楼散出之书。”

关于骆氏家世及其套版印书,刘禺生《世载堂杂忆》有一则较为详细的记载。其引胡毅语日:“胡毅生云:“翰墨林’骆浩泉之尊人,曾随阮芸台督粤,装订书籍,精于版本。浩泉继父业,创登云阁书店,刻书精审,有北邓南骆之目。多见宋、元、明旧本,著行格表,章实斋所谓‘横通’也。二十年前,浩泉年八十八,殁于双门底书店,无人理其业。毅生与陈融等经营之,扩张其事业,理其所刻,有名古香斋十种袖珍本,及其它版本,重印流行。又收购南海孔氏所刻朱墨五色本渊鉴类函,又五色批本杜少陵、李义山各诗集,更派人分出四乡,搜购旧家残留之版。不意日寇侵入,付之一炬,书籍镌版,灰烬满目,粤中著名五色印本,此后将日少一日矣。”’

根据上述资料,可梳理一下骆浩泉生平大概:骆浩泉,约生于1838年,卒于1926年,终年88岁。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骆文忠公(秉章)族孙。父亲曾为阮元幕僚,随之督粤。其人善于“装订书籍”“精于版本”。骆浩泉幼年曾从曾国藩、莫友芝诸藏书大家访书和贩卖旧籍。后继承父业“翰墨园”,又在广州双门底(今北京路北段)自创“登云阁书店”先以代销各方书籍,随着业务拓展,继之雕板印书,并在双门底附近的永汉路增设分店。登云阁内有西楼,为当时文人雅士常聚之地,与冒广生11日、胡毅、陈融等名士及鉴藏家多有往来,江标、沈曾桐、辛仿苏等人藏书多其“作缘”。精目录版本之学,喜藏书刻书。所藏多见宋、元、明旧本,经眼北宋本不下二百种,因辑《板反本格式》账簿,多达二十册,实乃章学诚所谓“横通”之专家,江标等辈所撰《行格表》多仿其例而增益之。其刻书精审,所刻以套印本见称,与北之邓氏相埒,有“北邓南骆”之目。年老,不复操持此业,遂由饱学之士顺德马孝让(宾甫)继理登云阁事务。年八十八岁卒于登云阁书店。翰墨园藏板,后多转入登云阁,胡毅和陈融接手经营,并扩张其事业,整理《古香斋十种》袖珍本及其它版本重印流行,并收购南海孔氏所刻五色本《渊鉴类函》、五色批本杜少陵、李义山各诗集等。后因日寇侵入,付之一炬,书籍镌版,灰烬满目,粤中著名五色六色印本,此后日少一日。

清人江标所撰《宋元本行格表》二卷,记录宋、元、明诸本的版式、行款和字数,并标注该书所载之书目,向来为谈版本者必备之要籍。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六亦有提及:“吾友江建霞标,著有《宋元行格表》二卷。余为校补,刻于长沙。言版片者当奉为枕中鸿宝也已。”

有学者认为江标所著《宋元本行格表》乃“师骆氏遗意”,怀疑其材料实则从骆浩泉的《板本格式》账簿而来。黄裳在《蠹鱼篇》引言日:“(骆浩泉)辑有板本格式二十本,盖账簿也。为江建霞携去,据撰宋元明本行格表。”进而评议说:“(江标书)不料却系转贩于横通大家,近来图书馆学的书报里,行格表的发表时有新者,盖即师骆氏遗意耳。”之后著名文献学家吴则虞更直接指出:“江标著《宋元行格表》实际上是从广州登云阁书店老板骆浩泉处买来的账本,从中找材料编写出来的。”骆氏所辑《板本格式》账簿,今不得见,江氏《宋元本行格表》出自骆氏账簿说,“其说真伪尚待考证”。暂不讨论江氏行格表是否从骆氏而来,就此类专书而言,《宋元本行格表》实开但记行格一派,是一部鉴别宋元版本的工具书,是学习版本学的津梁。它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

3、翰墨园套印本

从现存实物考察,骆浩泉同时经营翰墨园和登云阁两家书铺,所刊刻的品种和内容各有侧重。登云阁所刻以普通单色本为主,内容以启蒙、医药和地方戏曲为多。如《经字正蒙》《医方论》《幼幼集成》,《粤讴》。等。见存最早的如清道光八年(1828)刻咸丰八年(1858)补刻《粤泅》,最晚的如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土文笺正》。至民国间还刊行《胡青瑞先生哀思录》等书。翰墨园所刻多套印本,内容涉及经史子集,而以史籍和集籍为大宗。见存最早的如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四色套印本《重刊补注洗冤录集证》,最晚的如清光绪九年(1883)刻三色套印本《昌黎先生诗集注》等。可见骆氏两家书铺的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道光光绪两朝。

骆氏翰墨园所刻套印本开本敞阔,套印精准,用墨上乘,开卷悦目,书籍行销全国。据初步统计,全国图书馆古籍书目中,版本项著录“翰墨园”者,今见存凡7种130部。翰墨园刻套印本主要有自刻、重刻、承刻三种情况:

(1)自刻:如《重刊补注洗冤录集证》《陶渊明集》《史记菁华录》等,流传最广。《重刊补注洗冤录集证》六卷,宋宋慈著;清王又槐增辑;清李观澜补辑;清阮其新补注;清张锡蕃重订;清文晟续辑。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内封题:“道光二十四年夏月重校刊/补注洗冤录集证/萍乡文晟谨题/省城翰墨园藏板”。是书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经典著作,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十分丰富的内容。已译成多国文字,被公认为世界法学界共同的精神财富。翰墨园率先以朱、蓝、黄、墨四色套印,色彩新鲜艳丽。之后,登云阁也以四色套印此书。同治十二年(1873)粤东省署再据以重刻,仍施以四色套印,此书之重要略见一斑。

《饷渊明集》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晋陶潜撰。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牌记题:“光绪己卯春三月/广州翰墨园开雕”。此开本阔大,纸白版新,套色精湛,是书为翰墨园名作。其将宋元明名家如苏轼、真德秀、黄庭坚等对陶诗的评注尽数收集,以朱墨印于文中,校勘记亦用朱墨印入原文,较印于书眉更便观览,为清末众陶集中之翘楚。

《史记菁华录》六卷,清姚祖恩辑。清光绪九年(1883)刻本。牌记题:“光绪九年春正月/广州翰墨园校刊”。是书选录《史记》中的文章51篇,采用明清文学批评中通行的“评点”形式,集文本鉴赏与理论批评为一体,多独特见解,对研究《史记》有重要参考价值。是本天头宽敞,白纸精印,朱墨灿然,行格疏朗,套印颜色艳丽准确,洵为上乘之作。

(2)重刻:《杜工部集》(重刻卢氏芸叶庵本)、《文i勘(重刻叶氏海录轩本)、《唐贤三昧集笺注》(重刻吴氏听雨斋本)、《昌黎先生诗集注》(重刻膺德堂本)等。

《杜工部集》二十卷首一卷,唐杜甫撰。清光绪二年(1876)重刻卢坤芸叶庵本。是书汇五家评点,以六色刊于天头行间。卷首有道光十四年(1834)涿州卢坤序日:“余藏有五家合评《杜集》二十卷,编次完善,汇五家所评,别以五色笔,炳炳娘娘,列眉可数。譬诸五声异器而皆适于耳,五味异和而各餍于口,自成一家,聚为众妙,公诸艺苑,得非读杜者一大快欤!”(卷首)叶德辉评日“……是并墨印而六色矣,斑斓彩色,娱目怡情,能使读者精神为之一振。”相隔四十二年后,骆氏为之继美,续以六色套印。牌记题: “光绪丙子三月,粤东翰墨园刊”:内封题:“杜工部集/五家评本/王弇洲紫笔王遵岩蓝笔/王阮亭朱墨笔宋牧仲黄笔,邵子湘绿笔”。王弇洲即王世贞,评语用紫色;王遵岩即王慎中,评语用蓝色;王阮亭即王士祯,评语用朱墨二色;宋牧仲即宋荦,评语用黄色;邵子湘即邵长蘅,评语用绿色;正文用墨色。此本纸色洁白,字大行疏,六色分陈,十分醒目。有学者认为,比之卢氏芸叶庵原刻书品略小,艺术性要稍微逊色些。尽管如此,两部六色套印本均产自广东,是中国刻版印刷史上颜色最多,最为精美的套印本,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国套印技术一直以其特殊的技巧与绚丽的色彩成为中国印刷史上璀璨的明珠,而其代表作正是这部六色套印本《杜工部集》。

《文选》六十卷,梁昭明太子撰。清同治间重刻长洲叶树藩海录轩本。内封题:“何义门平点昭明文选李善注吴兴包虎臣署首”:牌记题:“叶涵峰参订羊/城翰墨园重刊”。卷首有乾隆三十七年(1772)叶树藩“重刻文选序”:下书口镌:“海录轩”,据此,知骆氏翻刻叶氏海录轩本。原《凡例》云:“用套板刷印,非炫华饰美,实欲展卷了然”(卷首)。正文墨印,叶评朱色,开卷赏心睫目,颇为藏家追捧。

《唐贤三昧集》三卷,清王士祯选本;清吴煊、胡棠辑注;清黄培芳评。清光绪九年(1883)重刻南城吴煊听雨斋本。内封题:“唐贤三昧集笺注光绪九年冬月,骆浩泉署首”;牌记题:“翰墨园重刊”:下书口镌:“听雨斋”。卷首有乾隆五十二年(1787)吴煊序。此书正文墨印,广东藏书家、诗人黄培芳评语用朱色,印刷精美。书为骆浩泉题耑,极为罕见。

《昌黎先生诗集注》十一卷,唐韩愈撰;清朱彝尊、何义门评;顾嗣立删补。清光绪九年(1 883)重刻膺德堂本。内封题:“朱竹垞彝尊/何义门焯评/昌黎先生诗集注/秀野堂本”;牌记题:“光绪癸未春三月/广州翰墨园开雕”;下书口镌:“膺德堂重刊顾氏本”。是书初为顾氏秀野堂本,后膺德堂据以重刊,并用朱墨二色套印,翰墨园又据膺德堂本重刻,改为三色套印。正文墨色,何义门批点用朱笔,朱竹垞批点用蓝笔。三色套印,刻印精美,套色灿然,开卷悦目,布局疏密有致,墨色浓郁,为清末套印本之精品。

(3)承刻:道光间卢坤总督两广,政事之暇,雅好铅椠,两广节署所刻《文心雕龙》《史通削繁》《苏文忠公诗集》等,此三书均与纪昀有关,又均由翰墨园承刻承印,并贮藏诸刻书版。

《文心雕龙》十卷,梁刘勰撰;清黄叔琳注;清纪昀评。清道光十三年(1833)卢坤两广节署刻本。牌记题:“道光十三年冬/刊于两广节署/粤东省城翰墨园藏板”。白纸大开本,天头地脚异常开阔。朱墨灿然,套印精准,开卷舒朗。除翰墨园外,广州芸香堂亦以朱墨色套印此书。

《史通削繁》四卷,唐刘知几撰;清纪昀削繁;清浦起龙注。清道光十三年(1833)卢坤两广节署刻本。此书为纪昀通读《史通》所摘录的精华及精辟论述,为后来学者了解和掌握中国史典提供了方便。卷首有道光十三年涿州卢坤序:“余从公之孙香林观察(树馨)钞得此本,移节两广,付吴石华学博(兰修)校刻之。旧用三色,笔取者朱,冗漫者紫,纰缪者绿。今止录朱笔,余并删去。浦二田原注,诠释支赘者属石华汰而存之,庶读者展卷了然,亦一快也。”每卷终题:“嘉应廪生陈士荃校”;牌记题:“道光十三年冬/刊于两广节署/粤东省城翰墨园藏板”。字句之旁,加注红色断句、重点。眉批制版印刷特别费时费力,可见刻印者对此书的重视。纸白如玉,朱墨双色套印,刻印俱佳,洵为善本。除翰墨园外,广州芸香堂亦以朱墨色套印此书。

《苏文忠公诗集》五十卷目录二卷,宋苏轼撰,清纪昀评点。清道光十四年(1834)卢坤两广节署刻本。内封题: “纪文达公评本/苏文忠公诗集/粤东省城翰墨园藏板”。纪昀以查慎行《苏诗补注》为底本,历时五年评点,其稿始成,是研究苏诗的重要参考资料。此本开头开阔,评点以朱色刊于书眉及行间,套印精美。上文提到的广州韫玉山房朱墨套印本,即据翰墨园藏板重刻。内封题与翰墨园承刻本同,而牌记则题:“同治八年孟秋/梁于韫玉山房”。

上述翰墨园所刻套印各书,可为广东套版印书技术精湛的突出代表。骆氏殁后,广东套版印书者无人以继。翰墨园藏板后多转入登云阁,胡毅、陈融辈曾竭力抢救, “不意日寇侵入,付之一炬,书籍镌版,灰烬满目,粤中著名五色印本,此后将日少一日矣。”

套印本色彩鲜明显目,十分精美,但刻印成本较高,所投费用极大,故叶德辉云: “刻一书而用数书之费,非有巨赀大力不克成功”。物以稀为贵,套印技术工艺复杂,传世极少,时至今日,每一部套印古籍都堪称善本。自明闵齐饭以朱墨本得名,数百年后广东套版印书竟为之继美,这在岭南文化史乃至中国刻书史都值得记上一笔。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