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旧书的缘分

2017-10-31 刘湘如 善本古籍

我仍然坚持着自己一贯的作为,从故纸堆里捡拾文化……

我的住房不大,所处位置却好。虽在闹市之中,却不大受到市声的喧扰,是典型的闹中取静。小区属于那种老式的社区,建筑显然谈不上时兴,但我却很喜欢,因为在上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黄金地段了。这样的地段谁不向往呢?若论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最萦绕我心的,是那不远处的几个小书店,我在闲暇之时常常泡在那里,一呆就是大半天,曾经,它们帮助我打发了许多无聊的时光。

不过人的本性有时是随性而变见异思迁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小书店并不是我唯一的去处,还有更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离小书店不远处的几个小书摊,严格来说,有的小书摊并不能算是书摊,它不过是收旧书旧报的临时摊点。特别是有一对残疾人的摊点,他们连一个起码的遮雨棚也没有,但每天到他们这里卖旧书旧报的人却特别多,大约是同情他们是残疾人的缘故吧。这个书摊也是我光顾最多的地方,因为那里常常会有出其不意的旧书出现,还是一些市面上很难见到的好书,读书人希望得到的珍稀,被有些人把黄金当废铁卖了。所以,在这个旧书摊上,在成堆的旧书里寻找我所需要的书籍,像在沙里淘金,就成为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有一次,我因为眼疾在医院医治,一只眼做了激光,用眼罩罩着,爱人和孩子戏称我为独眼龙,我对于周围的事物,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当我路过那个小书摊时,却依然一眼就被吸引了过去。那里有一套《宋史纪事本末》,明代陈帮瞻编选,中华书局于四十年前出版影印本,五年后出版铅印本,厚重的三大本,每本定价却只有1.25元,我在一大堆书里把它们全部找到时,发现书后标有“文津阁和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与提要均作二十八卷”字样,不禁窃喜自己的运气,因为要搞到那28卷本谈何容易?我深知这书的价值,虽然书页发黄且破旧了,但我马上掏钱把这套书全部买回,生怕错过。

所谓好书其实就是你想要得到的书,年轻时我在一个县城的宣传部门从事专职写作工作,觉得自己的古文功底尚欠,正在犯愁,忽然一天在废品收购站里见到一套《中华活页文选》,一共十多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这是我一直想得到的一套书,我如获至宝把这套书买回家里。它们和我一起度过了许多漫长而失眠的夜晚,也使我的生活在失眠之夜显得有意义起来,我后来的古文功底多得益于这套《中华活页文选》。数十年来,我在书摊上用这种办法淘过许多书,都是市面上不大见到或不大被人知道,而我却在无意之中轻易得到的好书,我坚信那些是中华文化的精品,只是不在意时被人们疏忽了。自己认知的并不能轻易得到的,往往才是珍稀,这也是物稀为贵的道理。

我爱书,不乱糟蹋它,但也有区别对待的时候,比如把市面上到处能买到的书,就放在人人可看到可借走可拿走的书架上。而很难得到的书,我视为珍馐的书,或者珍稀的版本,都藏在我里屋的书箱里,是绝不让人拿走更不外借的,诸如唐朝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大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上世纪四十年代版的《西湖二集》等,不过有的书市面上已经能买到了,诸如明代吕坤写的《呻吟语》,早已经到处可见。这时候我收藏的就只能是那些珍稀的版本了。

当然,淘书有时也会碰到尴尬事。一次我在一个旧书摊上淘书时,无意中发现压在废旧书堆里有一本是自己写的书,书面被弄得凌乱不堪,扉页上还签着我的大名。我曾经是经不住别人的带恭维式的要求,或许也有些炫耀和取悦的理由,把这本书恭敬地送给人家,不料居然落得弃如敝屣的下场,我当时真是感慨万端。不过,我仍然坚持着自己一贯的作为,从故纸堆里捡拾文化。


来源:合肥日报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