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馆藏品鉴 | 启功先生《敦煌变文集》校勘稿

2017-12-05 国家图书馆 善本古籍

△启功先生《敦煌变文集》校勘稿


2008年11月,启功先生《敦煌变文集》校勘稿入藏国家图书馆。


变文是讲唱故事类俗文学作品,约产生于初唐时期。十一世纪初年,宋真宗明令禁止僧人讲唱变文,变文文本与实物俱归于湮没。变文对宋话本、白话小说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对宝卷更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史料。


敦煌遗书中保存了失传千年的变文,为中国文学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从上世纪初开始,学术界便渐次展开敦煌变文的整理、研究工作。1924年,罗振玉辑印《敦煌零拾》,收录了《降魔变文》、《维摩经讲经文》、《欢喜国王缘》,总名为“佛曲三种”,这是最早刊布的敦煌变文。


△罗振玉(图片来自网络)


△《降魔变文》


1931年3月,郑振铎在论文《敦煌的俗文学》中首先使用了“变文”这一名称。在郑振铎等学者的大力倡导下,“变文”这一名称逐渐流传并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1954年,周绍良编《敦煌变文汇录》出版,翌年又出版了增订本。这是我国第一部规模较大的敦煌变文校录专书。但由于材料获取困难,这一汇录本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学者和一般读者的需要。


△郑振铎(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等六位优秀学者于1950年代中期利用国内外公私所藏变文原卷、照片、已刊本和他们自己早年的校录稿,系统地开展敦煌变文的整理与校录工作。六位编者采取“传观传校”的方法,每篇作品先由一人校录,其他五人传观传校,最后由校录人汇总所有人的意见,整理成校记。启功、曾毅公先生旧藏《敦煌变文集》手稿即为这一工作过程所产生的校勘稿。


△王重民(图片来自网络)


△启功(图片来自网络)


稿件中有《<敦煌变文集>校例》、会议记录以及体例修改意见稿等,全面反映变文集校勘过程。


△《敦煌变文集》校例


△《敦煌变文集》编辑会议记录


手稿所涉及的敦煌变文及其他讲唱文学作品,共计80种,但其中34种不为最后出版的《敦煌变文集》所收,包括变文、因缘、押座文、俗赋、诗词歌曲、赞文、偈文等多种类型。俗赋、诗歌、偈赞等不属于《敦煌变文集》的收录范围,未收入《变文集》是理所当然的。


△《敦煌变文集》手稿


启功先生旧藏稿本展现了《敦煌变文集》的成书过程,展示了校录过程中反复推敲、汇集众智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老一辈学者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学术史的角度看,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与文物价值。


△《敦煌变文集》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