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宋刻本《崇宁万寿藏》

2017-12-13 张旭 善本古籍

北宋刻本《崇宁万寿藏》典型标本!超厚黄麻纸、帘纹两指宽、经折装、(存)一纸三个半页!大气古朴的颜体字,墨色黝亮,力透纸背!

此为北宋崇宁二年福州刻印的《崇宁万寿藏》“宙”字号中第二版一纸三折,可能是全藏第一经《大般若波罗密多经》之片段,尺寸:33.5*29.7cm。全纸字摹颜体,古朴大气,墨色黝亮,力透纸背,超厚染黄藏经纸精印,帘纹宽二指,是难得的北宋崇宁藏典型标本,对研究北宋福州刻经提供了难得是实物标本。

《崇宁藏》即福州东禅院本大藏经,因刊雕于福州东禅寺等觉禅院,又称《崇宁万寿大藏》,是中国佛教大藏经南方系统的第一部。现最早题记是元丰三年(1080)至崇宁三年(1104)竣工。全藏五百八十函,一千四百四十部,六千一百零八卷。其按千字文编次由千字起至虢字止,并第一次采用折装式装帧形态,并且经卷行款、版式、开本大小,在以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中,深深地影响佛教大藏的发展形态。所用纸张颇为考究,纸张厚而坚韧,一般均经过染潢,开卷即有古朴气息。

《崇宁万寿大藏》,初名曰《福州东禅寺大藏》亦称福藏。在国内宋版大藏经中,《崇宁藏》是除《开寳藏》外,存世最少的宋版大藏,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目前国内仅部分图书馆、博物馆及寺院还保存着一些零散印本,整部大藏经已不存。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统计,国内存本尚不足百卷。

《崇宁藏》中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国内仅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辽宁旅顺博物馆四家公藏,总计九卷。本藏品字划锋锐,墨气极佳,是理想的宋代刻经收藏标本。

资料参考:宋代福州刻书名扬天下

宋代福建是当时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尤以福州和建阳刻书为最盛。福州地区刻书业历史悠久,约在唐末五代初期,即已刊刻出版莆田人徐寅的诗稿。宋代,福州经济迅速发展,到了南宋,福州已跻身全国发达地区行列。

两宋福州经济的发达带动了教育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当时福州官学私学遍布全城,弦诵之声道路相闻,可谓“城里人家半读书”、“学校未尝虚里巷”、“巷南巷北读书声”。一时教育普及,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文人学者著作层出不穷,加之造纸业、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都为当时福州刻书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福州刻书规模大,品种多,雕印精,备受世人青睐,名扬天下。宋代福州刻书首先以规模宏大著称。福州是宋代福建大规模刻书的发源地。

两宋时期全国共刊刻大型宗教典籍7部(《大藏经》6部、《道藏》1部),其中有3部是在福州刊印的。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福州东禅寺等觉院开始刊刻大型佛教经典《崇宁万寿大藏》,至崇宁二年(1103年)竣工,此后又经多次增刻、补刻,至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才完成,前后历时近百年,刊刻总卷数达6870卷,堪称我国印刷史上一大盛事。

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福州开元寺开刻梵文本《毗卢大藏》佛经,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刊竣,共有6117卷。刻印《毗卢大藏》的同时,福州于山天宁万寿观又开始雕版刻印《政和万寿道藏》,这是我国最早官版刻印的道教总集,总卷数达5481卷。从北宋元丰至南宋绍兴年间,短短数十年内福州连续刻印了两部大型佛教经典和一部道教总集,三部大藏总卷数近两万卷,数量大大超过了当时福建境内其他地区所刻书籍卷数的总和。

三部大藏雕版超过40万块,镌字达3亿以上,雕版工程之浩大,也是当时全国其他地区根本无法比肩的。宋代福州刻书又以种类繁多著称。当时除官府刻书外,私家(个人、私塾、书坊等)刻书也非常盛行。宋代福州雕刻出版的图书种类众多,涵括经、史、子、集四部,不仅有大型佛经道典,还涉及诸多文化知识领域,如唐宋诗文、科举类书、医农历书等,也刻印《千家诗》、《三字经》之类启蒙教育读物。同时还出版乡贤名士学者的个人著作,如朱熹的《朱子语录》、陶渊明的《陶靖节先生诗注》、黄庭坚的《山谷外集》、真德秀的《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读书记》等。

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著名学者、政治家梁克家在福州刻印自撰的《三山志》42卷。《三山志》是福州第一部地方志,为研究福州地方史和宋代历史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至今仍常为人们所引用。宋代福州刻书还以雕版刻印精美著称。宋代福州刻印的书籍笔法整齐,字体端庄厚重,刀法圆熟,版式大方,印刷墨色黝黑,特色鲜明,广受欢迎,驰誉全国。

宋版书因书写艺术和刻印技巧都已趋成熟,加上纸墨质量提高,形成独特的时代风格,因此在明代以后即成为版本典范,称为“善本”,既为藏书家所珍爱,又受版本学家的垂青。宋代福州刻书尤为精善,现今存世的宋代福州刻印的《崇宁万寿大藏》和《毗卢大藏》刻本(《政和万寿道藏》今已无刻本传世),因其规模巨大、雕印精湛、楮墨精雅、校勘精良,更被誉为“宋刻本的标准本”,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与文献价值,向为收藏研究者所推崇。


作者:张旭,保定市收藏鉴赏家协会古籍善本委员会主任。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