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关雎》因何居《诗经》之首

2018-02-10 善本古籍

浩浩荡荡的中国文学大河,源头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所产生的305首诗歌的汇编——《诗经》,大学中文专业的课堂里讲述中国古典文学,第一课讲得就是 它。《诗经》原名很通俗很明白,就叫个《诗三百》,意思是这里头收集了三百首诗。这个命名的方式就如同家里把排行老二的叫个二小儿,排行老三的就叫个三娃 一样。假设就一直这样叫下去,中国文学兴许要换个模样,如同现今社会里,很难想象一个叫王三娃的能成为新媒体界的大咖。


但是,即便这三百首诗 确乎是上好佳作,也未见得从古至今的中学、大学课堂里就一定要讲它。可是,后来《诗三百》成“经”了,于是情况大不相同。《诗经》之成“经”,起作用最大 的当属孔子,尤其到西汉,“独尊儒术”,儒家大拿孔子做过广告的《诗三百》更是一变成“经”,即为《诗经》,且列“五经”之首。一旦成经,身份倍增。《诗 经》自被奉为“经”独占文学鳌头已历二千余年矣,窃以为还将独占下去。


说了半天《诗经》,其实是为了说《关雎》。《关雎》是《诗经》中排行第 一的诗。中国历来重视座次、排行、秩序,不可能不好好掂量这305首诗的排列次序,谁来做第一方队的领队。掂量的过程我们无从考察,但是,结果有目共睹, 那就是《关雎》出线。按照目前的普遍理解,《关雎》是一首表达男子对女子相思的恋情诗。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皇皇《诗经》为什么把《关雎》置于首位?我堂 堂大中华文学何以起源于一首男欢女爱的言情诗?


《关雎》里最有名的两句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评剧《花为媒》中《闹洞房》一出就引用 了,有兴趣的朋友可重温。这对名句对仗工整,声韵悦耳,颇富古典雅意。但是,现在人往往将此句理解为“漂亮女人男人喜欢追”,这实在是曲解原意且大煞风 景。何谓窈窕?“美貌曰窕,美心曰窈;美状曰窕,善心曰窈”,“窈窕”就是道德品行善良并且形容举止优雅,是心灵美兼仪表美。《汉书·杜钦传》里记载杜钦 对皇帝广征美女一事颇有微词,认为按照“礼”的要求“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意思是说,皇帝找女人不同于老百姓,你要考虑的是“助徳 理内”,只有“窈窕”的女人才能起到这个作用,所以不能仅看她是否“华色”,即是否漂亮。因此,“窈窕淑女”指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品位女、贤淑德高能力 强的内涵女,而不是只有颜值高分的女子。看看,古今意义的差异显出来了吧。其次,“君子”在先秦时代是特指那小部分政治地位崇高的人,即贵族和统治者,甚 至还专指君王;“好逑”之“好”不读四声而读三声,“逑”不是动词追求,而是名词伴侣之意。“君子好逑”意思就是“君主的好伴侣“之意。“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的意思是:端庄贤淑的女子是君主的好伴侣。亮明这个观点以后,《关雎》接下来写遇到这样一个难得的女子后,君主如何去获得她的芳心:什么寤寐思服吃 嘛嘛不香了,什么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了,进而弹琴鼓瑟接近她了,鸣钟击鼓讨好她了……总之,为了得到这个好女子助力事业腾飞,君子也是拼了!


汉代毛苌说《关雎》写的是“后妃之德”,今人多认为这一释义牵强附会。在我看来,《关雎》固然不是直接写“后妃之德”,也是 写的“君子之德”。这个“德”就是明白自己身上的重任,知道什么样的女子可以襄助自己完成大业,并且,认准之后,矢志不渝,将以事业为中心的爱情进行到 底。


孔子和儒家试图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人在世间的秩序问题,这一中心的中心是政治秩序问题,而中心的核心是君王后院稳定,后院稳定的关键是选好 后妃。作为儒家经典之首的《诗经》的第一首诗完成的就是这个使命。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信矣!怎么可能有邪呢,这是正经国家大事 啊!毛苌说,《关雎》是“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信矣!这不就是让老百姓们知道君子选媳妇应该看重德操而不 是脸蛋么,上行下效,老百姓也要效仿君子,这样,男人们重德不重色,女人们也会重视德操修养而少去美容院,这样,家庭就稳定了,风俗就淳厚了。于是乎,天 下太平,实现了儒家理想的大同世界了!


中国文学的美很少离开道德,善和美的交融构成的大美,是中国文学的境界。这一追求,从中国文学的开篇之作就注定了。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