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端 / 老房子的前世今生

17艺术空间 17艺术空间 2023-05-03

点我↑↑↑



陈端,1982年生于福建莆田,美术学博士。现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秘书长,福建省青年画院画师,福建省青年美协理事,福建省青年艺委会委员。


个展记录:

2016 彼岸风景——陈端中国画作品展(山东 金屏画苑)

2016 时光痕迹——陈端作品展(福州 壹号画廊)



个人荣誉、收藏及出版记录:

2011 福建省第六届文艺百花奖二等奖(福建省政府)

2014 福建省第七届文艺百花奖二等奖(福建省政府)

2016 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会青年艺术创作项目资助

2017 福建省第八届文艺百花奖三等奖(福建省政府)

2018 年国家艺术基金会青年艺术创作项目结项并获滚动资助

作品发表于《美术》、《国画家》、《美术报》、《美术界》等重要学术刊物,并被福建省美术馆、厦门美术馆、福建省画院、福州市画院等学术机构及个人收藏,出版有《唯美新势力—陈端工笔山水画精品集》(福建美术出版社)、《中国画的传承与超越墨韵——陈端中国画集》(河北美术出版社)等。



《南风天》纸本设色 189X190CM 2014


画余随笔

文/ 陈端


我出生在以后的沿海小城镇。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一代人,我们成长的时代和社会发生着变化。在享受着现代城市化进程所提供的发达便利的同时,日益陌生疏离的生存环境和急速化的城市进程也使得人感到不适应,失落、困惑、迷茫情绪日益强烈,无处安放。深感于此,如何在山水画创作中展现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处境和深层情感,是我所感兴趣的。

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福州至今,在日常生活中触目可及的是零星散布在城市角落的老洋房群落,今天它们被认为是这个城市往昔人文历史的象征物。对于工作、生活于此十余年的我来说,它们既熟悉却又陌生。我时常游走徜徉其中,欣赏着老建筑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风格和样式,并怀想在此曾经发生过的无数尘封往事。2012年以后,我以福州仓山老洋房及厦门鼓浪屿洋房群落作为题材,创作了《花溪中路系列》、《印象鼓浪屿系列》等一系列作品。这系列作品中老洋房建筑作为画中主体,它在这个时代社会中的存在和境遇, 像似一个个在城市中落寞、失语的现代人,也见证着过往与今天、传统与现代、精神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同时老建筑题材对我来说也别具意义,它们是我脑海中闽南故园形象的诗意幻化,是我寄托自身情感和精神世界的理想化对象。

由此为创作起点延伸出的是一系列与自身生活联系密切的城市山水画作。在《灰色的梦》、《突然的预感》等表现现代城市建筑及空间的画作中,我尝试用具象写实而带有超现实意味的图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画中城市街道场景乍看之下寻常无奇,但却空旷无人,奇幻诡异,透出一种虚构幻像的陌生和隔世感受。这种描绘不再是纯粹的写实记录,而是以具有超现实属性的手法定格住城市生活的片段或痕迹。我喜欢在画面中放入大量细节元素,如街道、路灯、楼房这些常被人所忽视的城市景观符号,以及象征人类现代工业文明的墙垣壁垒、围栏丝网,构建起一个个有独特气质的的城市空间,它是城市生活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外化。

每个人都应该有做梦的权力。画画,某种意义上是一个画者造梦的过程。而创作者在描绘梦境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真实和自我,才是作品本身最珍贵而动人之处。以上对于城市山水题材的实践总结,仅是我现阶段的一些浅薄思考。虽然创作之路仅是刚刚起步,但我深知只有在艺术路上继续行走和寻找,才可能会保有自己生命里的那份自在和快乐。

                                                            2019.1.14


安海路老洋房 纸本水墨 2015


陈端印象

文/ 李冰


见到陈端的画作,印象强烈而深刻。这是一位从内心到外表都极富个性的画家。如果说艺术强调的是自我,那么陈端的自我则是以独特和执著为底色的。
   在绘画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之间,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冲突之间,陈端在生命与宇宙的感悟中,找到了思想的对接与相融。而这样一次顶极对话,发生在中国崛起与中华文化复兴的今天,就更加具有了别样的意味。绘画是心灵的符号,是情感的痕迹。而当代艺术却成为某些人猎奇求异、追求时尚的工具,艺术中的风格空间已变得越来越狭小。陈端只想在这狭小的空间中寻找到既是个性化的,同时更具有强烈中国色彩的语言方式。如果说他的绘画已透射出对绘画精神性的追求,那么他近期作品已把蕴积的情感完全融入了自然的一草一木之中,呈现出一种静默的诗情。他的创作题材依然没有离开土地,只是在内容上更广泛。芭蕉、剑麻、竹子,甚至叫不上名字的山花野草,都成为他笔下描摹不尽的生命载体。面对这样的虚空与静默,任何语言都显得软弱无力,只有用整个身心去体悟。所以精神性的内涵成为陈端绘画的内在意蕴。黑格尔曾说:“诗能够最深刻地表达全部丰满的精神内在意蕴。”对于长于抒情的陈端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中国的绘画艺术能延续到今天,最重要的不是它的技术和图式,而在于它的思想,在于水墨方式在与社会对话的过程中,始终是一个解读不同的时代精神的现实通道。在陈端的作品中,到处可以看到山、河、楼房、老树,这些属于大自然的元素在他的笔下有了新的生命。陈端跟随自己的性情,千百次地走进大山去寻找生活的迹象,经过反复锤炼,他的作品充满城市地域风情特点。陈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而且有绘画的灵性。”继承和发扬是绘画艺术发展永恒的主题,陈端在继承中西艺术结合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尝试创新,他追求光影的变化,力求丰富绘画语言。
   艺术家通常是寂寞的,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自己。中国绘画的探索是一个艰苦的旅程。陈端在创作的时候,其更多的想法和感觉,不是我们所能完全理解的。我们读出的不仅是一个画家对生活的认识,同时也是他对笔墨形式、技法的探索。他赋予其艺术创作以特有的品位和魅力。正是这种品位和魅力,会使陈端的绘画在当今画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番婆楼的故事 2019 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预言家:当家中无人时

文/ 林宸胄


陈端用青绿工笔山水画的技法来画城市中的家,那画面中城市人所居住与生活、哭或者笑、聚而又散、放荡或者端庄的地方也因与“山水”有关系,而被蒙上了一层薄纱。这层带着“山水”凉气却隐约露出一些肉色的薄纱照出了都市人的矛盾和尴尬——分明在都市中却总是心猿意马,想逃离这钢筋水泥的世界去小资或文人地表白去对山水的迷恋;明明想躺在椅子里卧游一番景物,人却躲得远远的,以至于观众要在那留下的杯杯盏盏、花花草草上去嗅嗅人的气味,才知道他是卧游的。

毛姆(Somerset Maugham)在戏剧《谢佩》中经由“死神”之口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死神:巴格达有一个商人,他让自己的仆人去买些食品。时间一不长那仆人便跑了回来.脸色苍白,浑身颤抖.他说,主人呀.刚才我去市场,被人群中的一个女人推了一把.我回过头来,你猜怎么着?我看见推我的人竞是死神。她注视着我,还做了一个可怕的动作;把你的马借给我吧,我要骑着它远走他乡,去躲过这一劫难。我要去萨迈拉(Samarra),那样死神就找不到我了。商人把马借给了他,那仆人飞身上马,从马的一翼抽出踢马刺,然后疾驰而去。不久商人也来到市场,他看见我站在人群中,就走近我,对我说,你今天早晨看见我的仆人时,为什么要对他做一个可怕的动作?我说,那可不是什么可怕的动作,我只是被吓了一大跳。在巴格达看见他,我感到惊讶,因为我和他今天晚上在萨迈拉有约。


鼓浪屿印象系列之5 2013


人都说造化弄人、命运多舛,而命运的实现不正是通过被预言者对预言的相信,进而企图改变、逃脱命运的种种行为而实现的吗?在毛姆故事中,正是那个仆人逃离死神的行为导致了死神预言的实现;在拉康对《被窃的信》的解读中,也正是窃信者试图将信藏起来的行为导致了信被找到;看来,预言的吊诡之处就在于人无法逃脱预言。人都有期望,有欲望,如果把期望或欲望看做指向未来的预言的话,那么在现实中,谁逃得出预言的悖论式结构呢?看来,人总是处在这样的尴尬境地:试图相信却又总是免不了心中生疑,每欲逃脱却又总是被命中注定。

不知不觉中,我也受到了这叙事方式的感染。对着陈端的画面,我进而猜想他试图逃离传统山水画的语境去寻觅一个现代都市的梦幻式精神归宿,而正是这种逃离导致了山水气息的降临;他想造出一个无人的清凉空场,而对人的驱逐却导致了人的滞浊气充溢了画面。这真是一个有些奇怪的场面,作者意欲避免的结果被作者刻意规避的动作所呈现出来,也就是说,他说的恰恰是他不想说的。


鼓浪屿印象系列之7 2013


可是,我又不是预言者,我怎么知道他想说什么、不想说什么呢?我只是在猜想。当问题被简化成了我与他时,事情似乎变得简单了一点。可以将这个想说又说不出来、不想说却被说出来的物事当做一个总是躲在暗处的“他”,而当“我”遭遇到一个物事时,正是“他”为“我”提供了一个可预见的事物后续可能,使“我”的欲望能够迫近对象,使“我”在接近对象时在对象身上看到了一种相似的、循序渐进的温和面貌,而不至于被那对象劈头盖脸地袭来。因而一个正常的世界总需要有一个潜在的“他”来维持秩序,一旦剔除了“他”,世界将变成一个排除了将来而只有当下、抹去了可能而只有现实的两极分明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只剩下刺目光芒和黑暗深渊的对立,事物之间将被隔上不可逾越的藩篱。

回头仔细观看陈端的作品,画面中的线条抽象坚硬得几乎要刺伤眼睛,而除了那些个横陈的家居物事之外,画面再无一人,“要么一切都有、要么一切全无”,在没有了“他”的世界里,只剩下事物的一个外壳,那观看的人要不无动于衷,要不就是一阵孤独突然劈头碰上。


鼓浪屿印象系列之8  2013


这种彻底的孤独让人想起那个独居孤岛的鲁滨逊,当鲁滨逊发现孤独时怎么办?笛福笔下的鲁滨逊在荒岛上刀耕火种,用火枪和基督教征服土著岛民,他是充实而快乐的;而米歇尔·图尼埃(Michel Tournier)笔下的鲁滨逊却无法通过劳作来规避孤独,那个鲁滨逊在一个没有他人的世界里渐渐发现了一种不必经由他人而观物的视角,那视角中的事物既不是内在核心也不是未来可能,那只是事物的表面,所以“要么一切都有、要么一切全无”。鲁滨逊将自己当成岛上的诸多元素的一种,他对事物的质和量已经失去了感觉,只是在那种单调而无目标的重复劳作中而进入一种空无的境地。

现实中,陈端的家就在那个“花溪路120号”的某一栋楼房的中间,那个地方楼下树木葱茏,流水环绕,越过树顶到楼中间时却只能看见对面楼那由窗户、墙面、居家场景所构成的画面。陈端在这“楼中间”的境地里头生活和创作,他在这境地里采取了一种独特的观物态度——当一切与他人有关的干扰被排除时,只留下物和“我”直面相对,于是“我”对待物的态度就将彻底发生改变。

在陈端的画面中,那种传统山水意境中“相看两不厌”的情愫被换成了在家中独自逍遥的局面,而那种将“他”排除之后而无处不在的孤独则被画面中那些参差错落的树木、楼房甚至汽车讲述了出来。这些视觉元素虽然摆在那里,相互之间却只存在着一种重复、平等的无次序关系,它们就像不甚泄露了天机的预言家,将作者不想说的泄露了出来。也许,对于陈端来说,那反复出现的无人的风景就是一种在“楼中间”摆脱孤独或独自逍遥方式。这个楼中间的鲁滨逊将岛上的一切物事统统摆开,当观众乘坐着命运中那艘航船来到岛上时,一切将都向他袭来。


花溪中路120号系列之2  2011


来了,来了。

喧嚣的城市在午后突然静了下来:一只黑色的鸟儿缓缓地在稠稠的空气里划动着一双薄翅,黑色的翅膀下面盛开出凉伞、花盆、红色屋顶和实木地板,那居家的风景在鸟儿的翅膀下逐渐地展开,静静地躺在地上如婴儿般地望着天上的云朵,从地上长出的树像婴儿的手伸向空中;杯里的红茶已经倒好,人却不知所踪,一片如时间停止的静谧中,黑白砖面的地面、大小窗户的墙体以及各自生长的盆栽却闪烁着,发出如腹语般的呢喃咿呀的预言……这一切只有用心倾听的人才能听得见。

 



1拉康曾在就爱伦·坡的小说《被窃的信》而召开的心理分析研讨会上发表演讲,《被窃的信》中,皇后当着国王的面收到一封不便公开的信,大臣硬是拿了信就走,皇后派警察去大臣家搜索未果,警察局长委托迪潘前去,结果迪潘就在壁炉边挂着的纸袋中拿到了信;而根据拉康的分析,正是大臣对窃取的信的藏匿才导致信被找到。

2[法]米歇尔·图尼埃《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王道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花溪中路系列之5 2012


“出世”“入世”之门——陈端的花溪路120

 文/ 王晓舜


如果以时间为轴线,纵向来看陈端的作品,我们不难发觉其目前的艺术语言样式的探索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研究生期间,跟随大师林容生的三年学习生涯,不可避免地在其早期的创作中潜移默化地起着影响。如《花溪春寒》、《南江清夏》这类的作品,无论从图式还是趣味都带着明显的老师的痕迹。幸运的是,很快的,他就开始有意识地摆脱这些禁锢,开始着力构建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随着近几年大量试验性的摸索和创作,陈端开始思考怎样在传统的山水画体系中寻找符合自己心性和特点的创作方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开始关注与自身生活联系密切的城市题材。在他眼里,街道、路灯、别墅那些常被人所忽视的都市符号闪现着城市人生活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他努力在构思过程中去思考最适合的表现方式。最后,他选择用一种具象写实但是又蕴含超现实意味的图式来承载他心中的情感和寄托。

这种努力使其近期的作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质变。尤其是在刚出版的个人画册——《当代工笔画唯美新势力》中的系列作品,图式背后艺术家的精神内涵和视觉中的情感力量,通过带有明显个人风格的形式和语言,充分地传达给了受众。这是一种不同于先前的简单的模仿而专属于艺术家自身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境界。这是我们透过画面就能够感受到的成熟和变化。


流年 NO.4 2012


这种变化和成熟不仅依赖于勤奋的实践探索,也得益于理论上的充分储备。在技巧、形式和精神内涵的关系上,不仅局限于实践的探索,而且在理论上也执着于系统的思考的艺术家为数不多,而令人庆幸的是,陈端就是其中的一员。尤其显得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如此年轻。这对其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陈端在坚持大量的实践创作的同时,对中国画系统也做着深入的研究,尤其对明清的文人画情有独钟。并且对其优越性和局限性都有着自己精辟而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在他的《浅析明代山水画的入世情节》一文中,他提到:中国古典山水画自身的特点突出体现其在对于创作主体的主观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上。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有其社会上与哲学上的的形而上的根源。他认为在当时社会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文人画家在其思想形态与价值观的根源处必然也带有对“世”的矛盾统一的情感特点—那就是既有介入现实改造社会的积极“入世”情怀,也有归隐山林独善其身的脱尘“出世”情结。


流年 NO.5 2012


而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下,寄居在城市的青年艺术家。陈端的生活轨迹和成长经历不可避免地决定着他的关注和寄托。没有用传统的名山大川和花鸟鱼虫来作为他传递和抒发情绪的载体和媒介,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周遭真实的环境, 这其实几乎是陈端下意识就采取的一种策略。规避那些虚伪而空泛的宏大命题,从本体出发,真实真诚地把情感付诸于身边熟悉的事物。从这个角度看,陈端是现实主义的,是积极的,入世的。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画面中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事物和场景为什么却给我们以异样感、陌生感呢?尤其是陈端最近一段时期的作品,愈发明显地弥漫着一种虚幻的感觉。以《空城记系列》为例,画面的尺幅并不大,而画面跟之前的作品相比,愈发地“空”了起来。然而空灵并非空洞,空旷也不同于空虚。随着原本满满当当的“物”逐渐地减少、减弱。于是一只鸟、一片云彩、一只纸飞机所隐喻的“意”慢慢呈现出来。在他的画面中,这些当代人精心铸造的城市、楼房、别墅、庭院里,道路静寂着,桌椅空置着,杯盏零落着,花草漫无目的地独自生长。这里空空荡荡,没有一个人。既没有建造者,也没有使用者。只有他们留下的依稀的痕迹。而即便是这些痕迹,也正在缓缓地消弥着。浮华的背后是空无一人的无常。我们跟着艺术家从这淡淡的苍凉中品味悲悯的情怀,体验伤逝的隐痛。不经意间,一丝“禅”的意味就在此刻进入我们的心境。也恰恰经由这一丝形而上学的意味,画面得以摆脱世俗的层面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陈端又带着一丝冷峻的“出世”情结。而就是这样一个感性、理智、热情、沉静的矛盾综合体。恰恰将精神上的脐带接上了他及其推崇的明清文人画家们的传统母体。


鹭岛风景 2015


从作品的一贯面貌看来,陈端是一个不太喜欢宏大叙事类型的艺术家,哪怕是那些尺幅较大的作品,他依然是以其擅长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和趣味作为立足点,围绕着一个个人们的耳熟能详的场景,勾勒着当代人文精神的轮廓。欣赏陈端的作品,不得不提及的一个部分就是其画面中的细节,没有细节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而如何处理细节和表现细节往往决定着一幅作品的品味。陈端的画面中充斥着细节,而这些细节却不仅仅是简单的呈现细小之处,不仅仅是用技巧还原和对应视觉中的繁琐,而是在精神意识和心理的作用下去发现和挖掘。哪一些要画,哪一些不画,取舍之间体现的尽是学养和灵性。而学养和灵性的结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在艺术创作中,这种“感觉”一旦携带上理想的色彩就能使艺术家在表达的时候更加凸显个人特征,对细节无数次的精神触碰,同时也是对内心世界的自我疏导。笔墨的运动时时刻刻联系着艺术家的心灵和这个外在的世界。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性情与描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并且在这样一次次的磨合中达到一种高层次的和谐统一。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陈端的艺术创作已经溶入了艺术家的个体生命,成为他生活、情感的痕迹和积淀。

近年来,陈端都在致力营造一个理想的画境,从朦胧到清晰,从飘渺到具体,他把所有的情感寄托都用来构建这个子虚乌有的地方。这个在陈端玄想中存在了许久的所在,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具体的地址—“花溪中路120号” 。在那里,香草遍地,一条“风居住的街道”,通向他灵魂的居所。在那里,他可以对现实和当下进行思考。也可以与古典和传统进行交流。在那里,与现实世界保持距离的同时也与其相连,在那里,与精神净土相接的同时也与其相隔。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双重性的灵魂栖息地,才构成了陈端自由而真诚地去表达的可能和前提。让他在可以随时地走开的同时也可以随时回来。


掠过春天 2010


当诗歌的美丽降临

文/ 许亚红


陈端具有一种非凡的描述能力.当下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物事,他似乎无一不能描述,细节清晰详实,是介于客观与主观之间的描述,一半写实,一半诗化的渲染,他的绘画语言诚实而又生动,生硬的现实被轻柔的蒙上了一袭曼妙的透明薄纱.奇异浓郁的诗情在画面中水一般自由弥漫,无处不在.

陈端以八零后画家特有的天真质朴之笔勾勒刻画现实,或者说是他心中理想的现实,在把现实的片段转换为艺术的华章之时,难以估量他究竟有多少种奇思妙想.他直捷了当,快速的将古典纯粹的山水置入当下世俗的生活场景,亦将当下的生活引入清新无际的山水之间.他置换了一个时空概念,于是嘈杂程序化的城市生活亦呈现出千丝万缕的田园牧歌情调.安然,静谧...生活向着幽深的远方无限延展.

他的作品中,既有现世的云淡风轻,岁月静好,又有出世的隐喻之路.在《蝴蝶效应》 《寓言》和《灰色的梦》系列作品中,他运用简约殊胜的图式,山水,钟表,符号,呈示了一条幽玄的路径.

他不仅仅是在描述现实景致,更是在描述内心,淡然,平和,勘破了时光的奥妙,怀抱诗歌般的空灵,宗教般的虔诚,安处于当下,用画笔真挚的诉说当下生活时空中存在着的美和诗意,以及他的思索.

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陈端的生活与蒙养来自古今,东方,西方的艺术经典的共同滋养.然而,他消除了这些界限,无论从题材或者绘画技法上,他没有局限,各种元素都可以被他穿插整合在一个画面里,构成一片片斑斓的诗歌般清新超然的风景.无论是蓝色,黄色,红色或者绿色,还是灰色,都是那般从容自在的在宣纸上渲染出一种宗教般庄严单纯的静穆.

最后,透过墨色渲染的风景,观者感知的是缓缓降临心灵深处的无与伦比的静谧和温暖.


上海街道 NO.18纸本水墨 2018年尺寸:85X56CM


浮生记——陈端笔下老洋房的前世今生

文/ 吴莹


时间流逝,岁月远去,我们唯一能做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努力进步,如果有幸找到目标明确方向并为之努力,就成为芸芸众生中的幸运儿,如果努力的结果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轨迹,就会成为主宰命运的佼佼者。陈端很努力,也很成功。他是林容生老师的弟子,在青年艺术家群体中,他可以说相对出众,功底扎实深厚,内容题材丰富。 

陈端是我在美术考前班的同学,后来一起到师大美院,再后来我去了北京,他一直留在这个城市,这个学院。等我再回来,他已经是美院在读的博士生也是学院的老师,作品越来越受关注。特别是一系列老洋房题材的作品,传统的笔墨塑造不同造型的西式老洋房,营造的中国式的浪漫风情,将西方巴洛克建筑的特征呈现在中国宣纸上,不仅赢得了专业好评,也吸引了许多社会大众的眼光。


上海印象系列2 48X36CM 2015


大概每个学艺术的人都会对老洋房有特别的情结。每座城市里千篇一律的建筑中,老洋房置于其中,恰似人群中一个非常显眼的特别人物。而每座拥有老洋房的城市总是有着它不可名状的骄傲,因为这是时光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承载着每一座城文明史和开发史。

路过的地方,到过的城市,见过的老洋房,都化作了陈端画笔的痴缠。斑驳的墙体,古老的屋檐,看似摇摇欲坠的窗棂,都是岁月流淌经过老洋房时的无限留恋,坚固的基石成就了老洋房的稳固,光阴里它的投影恰似它的故事越来越深重。

伤感的老建筑凝固了时间的哀伤,记录着几十年、上百年的故事,时光在穿过老洋房时,为它的存在而赞叹而驻足,给予额外的恩宠,也赋予特殊的使命。艺术家总是要敏感一些的,触角也多一些,感受就会更深一些。陈端捕捉到了老洋房悲怆的哀愁和时而低声的吟唱。


上海印象系列1 48X36CM 2015


在陈端的画面里,它们缓缓诉说着自己的前世今生,或温暖或悲凉,或逝去或新生,即便阴森也在陈端缓和的笔触里得到安慰。亦如陈端温和的性格,他会赋予它们更柔和的色彩,慰藉它们所承受的痛苦,也让世人分担它们的沉重;他也会赋予它们更甜蜜的色调,让它们沐浴在童话般温暖的光芒里。

我们看到的是老洋房的前世,陈端笔下是它们的今生。从东方巴黎上海的老洋房聚集区,到海上花园的鼓浪屿,再到老仓山的使馆区,无论你是偶然路过的片刻驻足,还是恍若隔世的似曾相似,老洋房总是有神秘的吸引力。如果你与它们不曾谋面,可以先看看陈端的作品,然后按图索骥去寻找相见恨晚的它们;如果你与它们互诉衷肠,也可以来看看陈端的作品,感受重新被赋予生命色彩的它们。

不想过多渲染陈端的技法包括用色,因为那既不是神乎其技也需要更多人自己的体会,要知道这仅仅是艺术家需要拥有的基本功,更希望作品中艺术家的人文精神得到共鸣。于老洋房我们不过时光中匆匆一过客,于大千世界我们不过尘世间一微粒,浮生一世仿若一梦,幸得一技偶得一记。

我迫不及待得想看到陈端关于它们的其他作品,甚至慢慢密谋着自己动笔的计划,只是想更多人来聆听老洋房的前世,照料它们的今生。

2015年9月 福建 福州



上海印象系列2 48X36CM 2015



突然的预感NO.9 2012



印象鼓浪屿NO.3 68x33cm 2015



印象鼓浪屿NO.5 68x33cm 2015



远方的风景 NO.3 2014



院子里有棵木瓜树  纸本水墨70X70CM 2016



纸飞机 2010


主要参展纪录:

2009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福建省当代美术精品大展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福建省作品选拔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福建省文联)

第11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

福建省第六届工笔画展银奖(福建省美协)

第二届工笔山水画展二等奖(中国工笔画学会)

2011 第八届全国工笔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1年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1百家金陵中国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2 第五届北京双年展(北京市政府、中国文联)

2013 第三届工笔山水画展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福建选拔展(优秀奖)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天津)

2019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山东济南)

学术联展:

2009 海西风骨-福建省青年画家邀请展(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2010 锦绣海西—2010年福建省当代美术晋京大展(中国美术馆)

墨华纵横——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福建入选国画家作品邀请展(福建省画院)

丹心-丹青—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莆田籍入选画家邀请展(莆田市委宣传部)

2012 第一届福建省青年美术家提名展(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

行走的风景—福建青年工笔画家提名展(第一回)(福建美术馆)

青绿随风——青年工笔山水画三人联展(第一回)(北京大千画廊)

福州画院青年画家提名展(福州画院)

2012厦门全国工笔画双年(邀请)展(厦门美术馆)

2013 青绿随风——青年工笔山水画三人联展(第二回)(北京大千画廊)

美丽福建 生态长汀—福建省著名画家走进长汀作品展

叠翠东南—2013抱云青年山水画邀请展(抱云山房)

“同城化•水岸”一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首屇福建山水画名家作品展

(宏宝斋画廊)

叠翠东南——福建青年画家青绿山水邀请展(福州 抱云山房)

2014 “生活家·厦门艺术节”福建青年艺术沙龙展(798时代)

水木相生·林容生工作室潮汕老厝写生展(广东美术家协会)

境觉——当代中国青年山水画家提名展(新联艺术中心)

“境象 林容生、黄文祥、陈端、吴建福师生山水画作品展(山东东营美术馆)”

幽人梦境——80后水墨艺术家邀请展(远阳英明美术馆)

境象——林容生师生山水画邀请展(东营美术馆)

叠翠东南——福建青年画家青绿山水邀请展(第二回)(福州 抱云山房)

2015 水墨出格——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山东省美术馆)

水墨记——自然的双重性:山水与风景的际会(杭州 美和院艺术中心)

个中三味——黄文祥、陈端、吴建福作品展(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山外有山——当代山水画家邀请展(南京十竹斋)

水墨新浪——当代中国画青年艺术家提名展(杏坛美术馆)

化美为真——福建工笔画作品展(上海王狮美术馆)

2016 叠翠东南——福建青年画家青绿山水邀请展(厦门传世艺宫)

国家画院“写意中国”青年画院中国画展(中国国家画院)

2017 阅色—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民族文化宫)

2018 “工逢盛世”—中国工笔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炎黄艺术馆)

朝暾甫上—2018年学院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上海中华艺术宫)

2018年福建省青年艺术家提名展(福建省美术馆)

中国国家画院林容生导师工作室漳州诏安写生作品展(漳州沈耀初美术馆)

上谷雅集 艺术雄安——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保定上谷美术馆)

清风徐来——福建省当代工笔画扇面展(福州 壹号画廊)


来源:艺术家本人

欲收藏陈端作品请联系本平台投稿邮箱:seventeen_as@126.com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关注拾柒艺术 微拍

关注本店捡漏,艺术美化生活

↑↑↑




收藏合作请联系本平台
投稿邮箱:seventeen_as@126.com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关注

17艺术空间



扫一扫添加主编微信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