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晓白教授:庸常中的诗意

2016-07-09 大话精神

【听说音乐和意境更配哦,点击播放享受更多美妙】

精神科医生,一个整天与特殊群体打交道的职业,每天或是门诊或是查房,接不完的患者咨询,写不完的病历,开不完的会……工作是繁忙的,压力是存在的,但我们更清楚的明白,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大话精神将不定期推出“诗和远方”系列,本期经李晓白教授授权,大话精神发布李教授的照片及文字,让我们随着这些独特的镜头和视角,感受下生活的恣意和深情!


一只碗的意义

我发现了一个碗,孤零零地放在地面上,碗上还搭着一只墨笔。不知道是什么人放在这里,又为何放在这里。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一张照片并不需要讲述你拍摄对象的来龙去脉,它不具备这种功能,也没有必要。一只孤零零的碗,并没有意义,但是,当你把它组织进图像里的时候,它就生成了意义,或者更确切地说,具有了意味。我喜欢“意味”这个词,它包含两种含义,一个是“意”,一个是“味”,前者诉诸的是思想和观念,后者诉诸的是感觉或知觉。

严格地说,任何事情都是无意义的,除非你赋予其以意义。由于我们心灵的容度有限,我们只能赋予一部分事情以意义。容易烦恼的人或神经症的病人的问题是,他们挣扎并迷失在无数琐碎的意义之中,反而找不到真正的意义。与之相反的是,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拒绝赋予任何事情以意义,这或许也是确定自己意义的一种方法,他们怀疑一切,嘲笑所有,但他们无法接受别人对他们怀疑的怀疑、嘲笑的嘲笑,因为,那就是他们的意义。这样看来,人生必定要有意义,哪怕是拒绝任何意义的意义。

谁用过那只墨笔?并用它写过什么?一张照片总是会让人联想,联想的过程重新赋予了被拍摄的对象以生命,他(它)们在我们的视线中重新鲜活起来,融入到我们自己的情感或记忆之中,用我们自己心灵的“素材”,我们给照片填充了新的意义。

光线正好。我走过去,拍下了这只碗,以及我的影子。


人台

在城市的街道上,总是能看到一些人台。在不那么高级的商场里,这些人台通常被随意摆放、搬运、被套上各种合适或不合适的服装,有的时候,它们被肢解、拆卸、被丢弃在角落里,落满灰尘。我总是会被它们所吸引,并多少会有一些伤感。

它们不是人,只是人的替代品。在被需要的时候,被裹上各种华丽的外衣,它们通常站在门口,等待被观赏。观赏的人,则会在瞬间把自己变成它们。人们通过想象,把自己也变成人台,并反观和欣赏之。作为人台,它的唯一功能是被想象、被观赏。

人台被无数的人想象成是他们自己,因此成为人们想象的媒介。人们不会关心人台,人们只关心在它身上所映射的想象中的自己。从根本的意义上说,人总是自恋的。人把自己投射 48 31270 48 15265 0 0 4047 0 0:00:07 0:00:03 0:00:04 4046对象中去,多半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或欣赏自己的状态。

我看到那些此刻穿着华丽外衣的人台,也知道他们终将断肢残臂,被横七竖八地堆放在一个角落里,这是我伤感的原因。为了自己的目的,人制造出很多拟人的东西,让它们具有部分人的属性,发挥人的功能,供人享乐或供人解闷,然后,又被人无情地丢弃,没有一丝的犹豫。

被肢解的人台,总是引起我身体上隐约的痛楚。作为人,我也是自恋的,因为我在人台那里,隐约地看到了人自身的命运。

我拍到了这一场景,被肢解的人台。那被分离的双臂,仿佛渴望着回到自身。


等的耐心

时尚的元素,总是能够成为街拍的素材。华丽的造型、迷人的线条、魅惑的光影以及漂亮且精致的广告。我内心中虽然对时尚不无抵抗,但感官上又总是被它们所诱惑。无疑,时尚能够打动人的东西,是它对感官的诉诸。但感觉的特点是容易适应,或者说对刺激的钝化,因此,时尚的本质决定了它要不断地追求新奇和变异。

与时尚的变化节奏相伴,城市也被强加上一种紧迫感。流动、穿梭、急行,还有奔跑。这些动词的象征意义也表明城市的一种混乱、无序或急促不安。我们变得越发不能等待,因为我们无法忍受焦虑,同时,也无法忍受对焦虑的焦虑。

甘愿落后,已经成为现代人难得一见的精神品质,因为它需要勇气,甚至比追求进步需要的勇气更大。放慢与急行、忍耐与浮躁、坚守与盲目、放弃与索取,无疑,前者更不容易,尤其在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里。

一个孩子不愿意上学,母亲向我索求最快的能让孩子返回学校的办法;一对恋人的情感面临危机,他们希望我能告诉他们最快的修复手段;一个男人失去了亲人,他希望药物能够尽快地帮助他缓解痛苦……我们忘记了,面对每一个生存危机,我们的内心都需要时间去消化、去理解,然后,才能摸索到应对的方法。有些心灵的过程不能省略,在这一点上,精神分析是对的:那些需要修复的心灵创伤,即使被人为地予以遮蔽或压抑,终究还会死灰复燃;同样,那些需要过时间的修复过程,假如被人为地予以催逼,终究会偏离应有的轨道。

面对人生,我们需要有等的耐心。



当美被降低为功用,她总是扭曲的


有人永远疲惫地奔走,有人永远慵懒地观望




李晓白教授

医学博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分会委员;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0余篇,以及日文、中文论文多篇,著作、译著多部。2015年荣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30周年突出贡献奖。




更多精彩,尽在大话精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