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抑郁药物试验中安慰剂反应率上升了吗?

2016-10-19 大话精神

一些研究表明,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抗抑郁药实验中安慰剂反应率不断上升。然而这些研究收集的数据有限,统计方法也多少存在一些问题,在Furukawa教授领导的团队看来,安慰剂效应上升的说法未必靠谱。所以来自他联合了日本京都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以及瑞士伯尔尼大学的专家团队分析了1978年到2016年间的252项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安慰剂对照双盲RCT试验(其中26324名患者接受了安慰剂治疗)以探究抗抑郁药试验中的安慰剂效应是否上升。该文发表于柳叶刀子刊《Lancet Psychiatry》上。

研究结果显示1991年是个分界点,1978年至1991年期间抗抑郁药的安慰剂效应并不稳定,呈上升趋势。但自1991年后,所有试验的安慰剂反应率几乎都保持在35%~40%之间,且每五年安慰剂反应率较之前五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RR 1.00, 95% CI 0.97-1.03, p=0.99)。Furukawa教授的研究结果提示研究周期越长,研究中心越多安慰剂效应就越稳定。虽然有声音不小的观点认为近年来抗抑郁药试验中的安慰剂反应率正不断上升,但该研究表明安慰剂已经稳定了25年了。Furukawa教授认为自己的研究经过更具说服力,因为研究标准更加科学化一,而且敏感度保持了一致。


非药物策略很重要

一些研究认为安慰剂反应率正不断上升,这些试验结果多发表于2000年之前,且试验时间短,多为单中心。这样的研究方式曾经流行一时,但现在早已落伍,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便很少使用了。

然而从临床角度来看,虽然安慰剂反应率几乎没有上升,但能对35%至40%的患者有效,绝对值不低了。所以抗抑郁的非药物策略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条件反射、改善的期望以及良好的医疗支持环境都有可能是安慰剂效应如此之好的原因。然而这些非药理学条件在不同的试验中是不能被完全复制的,所以有的研究中安慰剂效应好一些,有些研究中安慰剂效应差一些,这并不难理解。这也提示临床医生应该尽力营造更好地治疗环境,提高治疗接触水平以增强治疗的非特异性效果,达成更好的疗效。

作者认为时代变了,理论革新了,抗抑郁药的试验研究也应该考虑做出一些改变了。至少试验时间和研究中心的数目最起码应当做出必要的限制。试验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临床,所以试验设计应该尽可能的具有临床相关性,突出临床特征,比如真实世界研究就是个不错的办法。

盖棺定论?

在同刊发表的另一篇文章中,德国图宾根大学的Enck教授也表了自己的看法。Enck教授认为,这篇文章可以终结长期以来的争论——抗抑郁药物试验中的安慰剂反应率并未上升。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早期的安慰剂反应率呈上升趋势?为什么这一趋势在世纪之交被改变?为什么安慰剂反应率的变化未被在其他医学领域观测?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当我们用新时代的眼光审视上一世纪的问题时,突然发现原来以前的观点并不准确甚至存在谬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一些不太好解释的问题都和“商业”“金钱”“制药公司”扯上关系。时代在进步,技术、方法、思维都在进步。今天看昨天会发现原来昨天这么“不科学”;明天看今天肯定也会发现我们今天的所思所为是多么的单纯和落后。真正的科学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没有最科学只有更科学。没准多年以后,会有一篇新的文章收集更多的数据,运用更先进的文献研究方法和统计学手段重新研究这一问题,然后又有新发现。

推荐阅读

预防自杀也需强强联合

更多的女性企图自杀,更多的男性死于自杀,看似矛盾的背后深藏玄机!



文献索引

Placebo response rates in antidepressant trial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double-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ies.

Lancet Psychiatry. 2016 Oct 7. PMID:27726982


小编:博登


新功能

回复“推荐”可查看往期好文;

回复关键词如“抑郁”可查看与此相关的资讯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请联系:dahuajingshen@126.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