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饮食与抑郁:从流行病学到新型疗法「研究综述」

大话精神 大话精神 2020-02-25
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发生的比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全球主要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营养价值减少食物的增加和可及性,正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上升。现在,不良饮食习惯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早期死亡的第二大危险因素,占到了五分之一的比重。
 
虽然抑郁症的风险和保护机制跨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环境和其他领域,但现在有一致和充分的证据表明,饮食是抑郁症和其他常见精神障碍的决定因素。2015年“营养精神病学”一词正式提出,促进和规范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本文总结了饮食和抑郁症之间联系有关的流行病学证据,并讨论了针对患有此类疾病的个体进行治疗和管理的新型疗法,提出了营养精神病学领域的未来方向。
 


饮食与抑郁之间关系的流行病学证据



营养精神病学领域最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特定营养素或单一食物在情绪障碍患病率中的作用,以及营养素(如-3和叶酸补充剂)治疗的有效性。这些早期研究在强调需要认识到饮食、大脑健康和情绪之间的相互联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开始转变了以前主要集中于药物和心理疗法的精神病学流行病学范式。
 
虽然这些研究对该领域的早期发展至关重要,但流行病学研究开始关注总体饮食质量(而不是单一食物或营养物质)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总体饮食质量和饮食方式广泛是指遵循确定的饮食方式(例如,推荐的膳食指南,地中海饮食),消费的食物被认为是“健康的”(例如,天然食物,营养丰富,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和“不健康的”食品(如高糖类、只有能量但几乎没有营养价值的加工食品)。2009年末和2010年初发表了三项关键研究,这些结果具有影响力。
 
这些早期研究一致表明,饮食模式与抑郁结果之间的关联独立于整体生活方式因素、已知的风险因素,且无法用反向因果关系来解释。这些发现促使人们对营养和饮食作为抑郁症的决定因素的作用产生了更广泛的兴趣,流行病学证据基础也迅速增长。特别是,随后的流行病学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饮食与抑郁症之间的定向关系,并调查非成人人群,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往往首先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流行病学证据的增长表明,系统的审查是可能的,以下总结的证据来自营养精神病学领域的关键审查。
 
在成人人群中,现有的观察性研究已经在2017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中进行了整理。确定了截至2016年9月发表的21项研究,包括11项队列研究、6项横断面研究和4项病例对照研究。抑郁风险降低与高水果、蔬菜、谷物、鱼类、橄榄油、低脂乳制品和低动物食品摄入量的饮食模式有关。高热量的红肉和加工肉类、精制谷物、甜食、高脂肪的乳制品、黄油以及水果和蔬菜的低摄入量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此外,一项系统的综述调查了孕期不良饮食质量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由9项研究综合得出的结果表明,较差的饮食质量与产前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些发现表明,饮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与整个生命周期有关。


精神疾病的新疗法干预



饮食干预

在最近对过去17项饮食干预研究的回顾中,大约一半的研究报告说,作为次要结局,心理健康指标得到了改善。自这篇综述发表以来,在这一领域有四项引人注目的干预研究。首先,在PREDIMED试验的事后分析中,研究了地中海饮食对新生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接受地中海饮食和坚果饮食的参与者来说,新生抑郁症的发生率没有显著降低,而对于一部分患有2型糖尿病的参与者来说,新生抑郁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在为期12周的RCT(N=119)中,接受抑郁症和/或焦虑症治疗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干预措施,其中包括针对个体身体活动和饮食变化(例如减少脂肪摄入)的个性化生活方式计划,或采取控制性干预措施,包括定期电话联系,但没有饮食建议。尽管两组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善,但是两组之间在症状上均未见明显差异。
 
最近发布的SMILES试验(一项RCT,对67名重度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改良地中海饮食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者成功地改善了他们的饮食习惯,饮食改善的程度与抑郁得分的改善程度密切相关。最后,地中海饮食健康饮食(HELFIMED)试验将自我报告为抑郁的参与者(N=153)随机接受了地中海饮食食物3个月,补充鱼油6个月,或进行了对照干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3个月时报告的抑郁症减轻幅度更大(P=.03),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得到改善(P=.04)。
 
维生素和矿物质
 
由于它们广泛参与酶和甲基化相关的过程,B族维生素已被研究用于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和认知相关障碍。最近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不一致的结果,其中B6、叶酸和B12显著降低了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但对抑郁症没有益处。此外,使用亚叶酸、叶酸和肌醇作为标准抗抑郁药物的辅助治疗已经产生了阳性的初步数据。
 
由于维生素D参与神经免疫调节、神经保护和脑发育,因此已在许多临床试验中对维生素D进行了评估。维生素D作为辅助干预可能对抑郁症有积极作用。补充镁已被研究作为一种针对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压力和焦虑的干预措施,大多数个人研究均报告了改善结果。还研究了高剂量微量营养素联合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并显著改善了ADHD、压力和焦虑。
 
氨基酸
 
S-腺苷甲硫氨酸(SAMe)参与甲基化循环,并可能调节单胺能神经传递。系统的综述表明,作为抗抑郁药物的辅助剂,它可能对抑郁症有好处。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谷胱甘肽前体,可能与多种精神疾病相关的途径相互作用,包括谷氨酸能和神经营养传递、谷胱甘肽的产生、线粒体功能和炎症。最近的研究表明,尽管目前的证据只是初步的,但NAC对成瘾(如物质依赖、赌博)、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干预手段。其他氨基酸包括肉碱、茶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都已被研究用于精神疾病;然而,目前的临床数据是有限的。
 
中药干预
 
1、圣约翰草
 
圣约翰草(Hypericum perforatum)是研究最广泛的精神疾病的营养干预措施之一,作用机制包括调节5-羟色胺和单胺氧化酶途径的调节。大多数(但不是所有)系统综述得出结论,圣约翰草优于安慰剂,其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抗抑郁药相当。由于圣约翰草对肝脏代谢酶的影响,因此可能与几种药物禁忌使用,当与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导致5-羟色胺综合征。
 
2、藏红花
 
藏红花(Crocus sativus)治疗抑郁症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最近5年发表了几项临床研究。多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得出结论,藏红花干预措施与安慰剂相比改善了抑郁症状,与抗抑郁药相比无差异。自这些出版物发表以来,已经有许多其他的试验来证实这些结论。一项研究报告称,与服用抗抑郁药物的受试者相比,服用藏红花的受试者报告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但与安慰剂相比,藏红花受试者报告的焦虑/紧张、食欲增加、恶心和头痛的发生率更高。
 
3、姜黄素
 
像藏红花一样,姜黄或其有效成分姜黄素由于其抗炎特性,在过去的5年中已被广泛研究用于精神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如关节炎)。荟萃分析报告称,姜黄素比安慰剂显著改善抑郁程度,服用姜黄素的参与者的焦虑程度有所改善。由于所有纳入的研究都是安慰剂对照,因此结果不能确定姜黄素对抗抑郁药物的作用。
 
4、卡瓦
 
卡瓦根(Piper methysticum)含有几种被称为卡瓦内酯(kavalactones)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通过调节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和其他兴奋性神经递质而具有抗焦虑特性,以及对单胺氧化酶B和炎症的抑制作用。先前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尽管样本量有限且效应量较小,但卡瓦是一种潜在的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治疗焦虑的方法。
 
omega-3脂肪酸
 
除了圣约翰草,主要来源于鱼油的omega-3脂肪酸也是研究最充分的抑郁症营养干预药物。不幸的是,尽管有相对大量的临床试验,但补充omega-3脂肪酸的效果尚不明确。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炎症标志物升高的患者可能受益于二十碳五烯酸(EPA),但不能受益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而没有炎症的患者则不能受益。荟萃分析还得出结论,补充omega-3对单相和双相抑郁症都有好处。
 
益生菌
 
近年来,由于我们对肠脑轴在精神疾病中作用的了解日益加深,针对胃肠道微生物组的营养保健干预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系统评价在这方面提供了积极的初步支持,益生菌补充剂有益于抑郁症(0.30,95%CI(0.51到0.09),P=.005)和可能的认知、情绪和焦虑。然而,目前的临床证据基础很小,在诊断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中进行的研究很少。此外,对于提供治疗效果所需的益生菌的最佳干预时间、剂量和菌株也尚不确定。
 


总结和未来发展方向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支持饮食与抑郁症之间的联系,这既不能通过社会人口学、生活方式或个人因素来解释,也不能通过反向因果关系来解释。这种关系在不同的年龄组和文化中是一致的,从生物学角度看,健康的饮食似乎可以预防抑郁症。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流行病学证据基础存在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必须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解决。虽然临床试验初步支持使用全饮食和特定的营养干预措施,但缺乏对临床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的试验。未来的研究需要使用足够强大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来调查这些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Marx W, Hoare E, Jacka F. Diet andDepression: From Epidemiology to Novel Therapeutics[M]//Neurobiology ofDepression. Academic Press, 2019: 285-292.

推荐阅读


亮氨酸-组氨酸二肽可改善抑郁情绪「研究速递 」

同型半胱氨酸与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研究综述 」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投稿请联系微信:dahuajingshen

或邮箱:dahuajingshen@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大话精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