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发症状不同的双相障碍患者,临床特征有何差异?「临床研究」

psychiatry salon 大话精神 2023-01-18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s)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双相障碍具有高患病率(终身患病率为4.4%)、高复发率(90%的患者多次复发)及低龄化的特点(50%的患者首次发病年龄≤15岁,75%的患者≤25岁)。

双相障碍首发类型可以为躁狂/轻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既往研究发现,首次发作类型与双相障碍的临床特征有明显相关性,包括性别、家族史、首次发作年龄、发作次数等。探讨双相障碍的疾病特征有助于更好地评估病情变化、指导临床诊疗。

1、首发症状以抑郁发作为主

双相障碍的首次发病症状往往是抑郁发作,1项对2308例患者的研究显示,首次发病症状为抑郁发作的占54%,躁狂发作占22%,混合发作占24%。BESNIER等认为双相障碍患者首次发病时抑郁发作的比例高于躁狂发作。 

BALDESSARINI等对1081例双相障碍患者研究发现,患者常出现的首发症状为抑郁(59%)、躁狂(13%)、轻躁狂(6.7%)、混合状态(5.5%)等,提示抑郁症状是最常见的首发类型。

2、家族史精神刺激史

粟幼嵩等指出,双相障碍不同首次发病类型患者均存在较高比例的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但是抑郁为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与家族遗传关系更为密切。CREMASCHI等研究显示,抑郁首发的患者多伴有精神刺激史。 

王中刚等的研究显示,抑郁首发组相对于躁狂/轻躁狂首发组的患者,确诊年龄早、多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多伴有精神刺激史、受教育年限高,提示阳性家族史、精神刺激因素等对不同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影响程度不一致。

3、发病年龄和性别

粟幼嵩等的研究发现抑郁首发组女性比例较高,且产后抑郁比例也较高,可能女性首次发病抑郁较多与产后有一定关系

抑郁首发组的抑郁首发年龄小于躁狂/轻躁狂首发组,躁狂/轻躁狂首发年龄高于躁狂/轻躁狂首发组。躁狂/轻躁狂首次发病患者首次躁狂发作年龄轻,双相诊断年龄早。

抑郁首次发病的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的次数多,但躁狂/轻躁狂发作次数较少。

4、复发和预后

BESNIER等认为,抑郁首发的双相障碍患者复发率高于躁狂首发的患者。BALDESSARINI等认为不同首发类型提示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并且首发类型能预测患者的长期预后,抑郁首发的双相障碍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复发频繁、社会功能损害重。

王中刚等的研究经过1年随访发现,抑郁首发患者无论在6个月还是在12个月终点的复发次数都高于躁狂/轻躁狂首发组,提示抑郁首发的双相障碍患者预后差于躁狂/轻躁狂首发患者。

5、用药依从性

GARCIA等研究发现,导致双相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因素包括药物滥用、自知力差、受教育程度低、妄想症状、社会经济地位低等。另有ROLNICK等研究显示男性、老年患者、受教育程度高、经济收入较高的患者用药依从性较高。王中刚等人的研究发现抑郁首发组患者相对于躁狂/轻躁狂首发组,有更好的复诊率,坚持复诊时间长,坚持规律复诊患者比例高,同时抑郁首发组患者的受教育年限较长,该结果支持受教育程度影响治疗依从性的观点,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对自身病情认识更好,故治疗依从性更好。

双相障碍具有患病率高、自杀率高、误诊率高的特点,常因被漏诊或误诊而导致不恰当的治疗,产生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病程和预后。其中,以抑郁为首次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极易与单相抑郁(抑郁症)相混淆,常需很长时间才能正确诊断。了解以抑郁为首次发作双相障碍患者的疾病特点和首次躁狂发作患者的症状学特点,有助于双相障碍的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和误治的发生。

1.喝杯益生菌就能让你快乐起来?“精神益生菌”了解一下!


2.精神益生菌,淘金热还是治疗新革命?

精彩

推荐


大话精神专业分站《大话双相》、《大话抑郁》、《大话焦虑》、《大话少年》上线了,欢迎关注!


● 双相抑郁症治疗指南● 想减轻压力吗?试试连续4周多吃富含益生元的食物● 惊恐障碍患者抑郁越严重,心率变异性越低!● 你了解“熊”孩子吗?——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查

欢迎加入病友群

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


响应病友多年呼吁,大话精神编辑部在半年前搭建了患者交流群和家属交流群,半年来,已经有数千病友入群,每个群每天多达数千条信息分享。

我们非常欣慰能为病友交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同时也欢迎更多病友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请长按二维码扫码入群。
推荐阅读

戒烟的最佳年龄是几岁?研究提供了线索「研究速递」——大话精神

每天一剂便便胶囊,就能远离双相障碍?「研究速递」——大话精神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14个事实——大话双相
焦虑都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大话焦虑
当抗抑郁药遇上副作用,你该这样做——大话抑郁

你了解“熊”孩子吗?——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查——大话少年

参考文献

1.郝伟,陆林. 精神病学[M]. 第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20.

2.Baldessarini RJ, Tondo L, Visioli C. First-episode types in bipolar disorder: predictive associations with later illness[J]. Acta Psychiatr Scand, 2014, 129(5): 383-392. 

3.Besier N, Fakra E, Kaladjian A, et al. Depressive onset episode of bipolar disorder: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considerations[J]. Encephale, 2010, 36 (Suppl 1): 18-22.

4.粟幼嵩.以抑郁或躁狂首次发病的双相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甲状腺功能水平回顾性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1):42-46.

5.Cremaschi L, Dell'osso B, Vismara M, et al. Onset polarity in bipolar disorder: A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first depressive episode and suicide attempts[J]. J Affect Disord, 2017, 209: 182-187.

6.王中刚,曹玉英,李盼盼等.不同类型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对比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45(1):33-36

7.赵国庆, 粟幼嵩, 张晨, 等. 以抑郁为首次发作的双相障碍临床表型分析 [J]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0, 53(6) : 473-478.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投稿请联系微信:dahuajingshen

或邮箱:dahuajingshen@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