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病例报告】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缺陷综合征又出现了!这次目标指向了双相障碍

2016-02-29 大话精神

众所周知,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身体上的一些不良反应,比如锥体外系症状、镇静等,同时它们还能诱发心理方面的不良影响,包括思想、情感、认知、行为方面的贫乏,典型表现就是冷漠,缺乏主动性,快感缺失,漠不关心,情感迟钝,自知力低。这很像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这种效应被称为抗精神病药所致的缺陷综合征(neuroleptic-induced deficit syndrome, NIDS)

Lader与Lewander提出这一概念的初衷是为了严格区分NIDS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发现,某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引起NIDS。

除了精神分裂症,NIDS还会出现在其他精神障碍中,比如抑郁症,双相障碍。它使患者看起来好像是精神分裂,慢性精神病或是痴呆,因而容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下文我们列举了三个病例,患者是具有精神病症状的双相障碍,主治医生没有关注到NIDS,从而对疾病的治疗造成了延误。

病例1

一位50岁的已婚男性,无个人和家庭精神疾病史。从20多岁开始复发性抑郁症和精神病性躁狂,并接受过住院治疗。躁狂发作时会有烦躁和夸大妄想,抑郁发作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情绪低落、自责。他接受氟伏沙明和小剂量的氟哌啶醇治疗,48岁时精神病性躁狂发作而入院。氟哌啶醇增加至9mg/d,氟伏沙明75mg/d,又加用了利培酮12mg/d。服药后症状缓解,但却出现了冷漠、缺乏主动性、情感迟钝、焦虑等症状,他的食欲未受影响。他面无表情,低声说话,拖着沉重的步伐懒散的走路,同时肌肉僵硬,有轻微的震颤。他常常抱怨说他前途无望,他感到孤独。因此,他被诊断为慢性焦虑抑郁。

2年后他的病情没有好转,于是去了一家综合医院。身体检查无异常,诊断为精神病性双相障碍。进行了9期电休克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减少为利培酮3mg/d。他变得开朗,焦虑症状消失。他的行为,包括散步,跟以前一样顺畅。开始服用碳酸锂800mg/d,丙戊酸钠1000mg/d,他重新开始工作,6年中一直处于恢复期。

病例2

49岁的已婚妇女,没有个人及家庭病史,工作稳定。在过了一个月的奢侈生活后,她抱怨抑郁情绪、不能做饭、吃饭和睡觉。她还抱怨说,海啸会来,整个世界会被摧毁。随后她又出现了幻觉妄想,后被送往医院精神科。5ECT治疗后精神病症状改善,但抑郁症状仍然存在。初步诊断为分裂性情感障碍,给予布南色林12mg/d。又出现了主动性减少、冷漠、情感迟钝。神经心理学测试显示她记忆力降低、反应抑制、性格改变,被疑似额颞叶痴呆。她被解雇,不能正常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焦虑。

8个月后,她被送往另一家医院。详细检查未见器质性异常,除了轻微的锥体外系症状。她行动缓慢,表情迟钝,洞察力弱,接受了12ECT治疗,停用布南色林。她逐渐变得活泼、上进,情感丰富,锥体外系症状消失。服用碳酸锂800mg/d,喹硫平200mg/d5年中病情未复发。开始服用碳酸锂800mg/d,丙戊酸钠1000mg/d,他重新开始工作,6年中一直处于恢复期。

病例3

42岁,男性,离婚,无个人和家庭病史。因动机缺乏、自杀意念入院治疗。服用抗抑郁药治疗2周。46岁时又出现抑郁症状,他抱怨背上有虫子,有人在家监视他,除了抑郁,他还被诊断为精神分裂。服用奥氮平10mg/d,逐渐增加到20mg/d,但他的症状仍未改善。他交往退缩、情感迟钝,抱怨失眠,言语、思维和反应能力下降。所有这些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把奥氮平改为利培酮6mg/d,后又增加阿立哌唑12mg/d,左米丙嗪(最大剂量150mg/d),喹硫平(最大剂量500mg/d),但仍无效果。

52岁时,新的主治医生诊断他为抑郁症,因为他没有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他是在治疗抑郁而不是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症状。喹硫平由500mg减到200mg/d,左丙米嗪和阿立哌唑停用,增加米氮平45mg/d。他逐渐活跃,幻觉和妄想消失。6年后开始工作。1年后,又出现过度自尊和喜悦,米氮平停用,喹硫平增加至350mg/d,情绪和行为恢复正常。

讨论

这三个病例都出现了抑郁状态与缺陷综合征叠加的情况,缺陷综合征可能是由几种有效的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这三个病例都属于双相障碍:病例12表现出躁狂和抑郁,病例3先是抑郁,随后又出现躁狂症状。然而,病例1被误诊为慢性抑郁症,病例2额颞叶痴呆,病例3慢性精神分裂症。NIDS掩盖了患者原有的症状从而造成了误诊。

最近的研究表明,与疾病相关的缺陷综合征(NIDS)不仅仅会出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还可能发生在双相障碍中。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NIDS容易与疾病本身的症状混淆,所以,只要临床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无论是典型的还是非典型的,无论是治疗精神分裂症还是治疗双相障碍,都需要识别和区分NIDS。缺陷综合征(NIDS)应该逐渐成为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文献索引
S Ueda,et al.Neuroleptic-induced deficit syndrome in bipolar disorder with psychosis.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2016:12 265–268.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索取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