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晚风随笔(91-95)

2016-07-12 杨逸明 小楼听雨诗刊

杨逸明

    “自信诗笺非落叶,掷江成石不随波。”他是一位特别接地气的诗人,潜心诗作,情感之真挚质朴满溢字里行间;他更是一位善于培养青年,奖掖后学的先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他的创作主张传承创新,有时代感。自称是用旧体诗词书写当代大都市里一个普通市民的思想情绪和生活场景。杨逸明,笔名晚风。1948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当过工人、教师、干部。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和第三届副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出版诗集《飞瀑集》、《古韵新风》等多种。曾无偿担任上海诗词学会秘书长和负责《上海诗词》编辑工作近十年。


晚风随笔(91一95)

   (九十一) 

  自称唐代某大诗人几十代孙者,创作几百首咏花诗,皆平庸无奇。见有标榜自己是宋代某大诗人后裔者,千篇一律书写赤壁怀古词,而后落款“己醜年苏某书”。前贤未能把这些后代们的档次拉上去,这些子孙却在丢祖宗的脸面。在某次笔会上有人介绍画家,说这是齐白石的徒弟的徒弟,那是吴昌硕亲戚的亲戚。介绍诗人说,这是张老先生的弟子的弟子,那是王老先生的徒弟的徒弟。我不知道齐白石吴昌硕张老先生王老先生等老人家们当年参加聚会时,是否也非得先要介绍他们的师傅和父亲,甚至抬出自己的祖宗。这总有点像“我爸是李刚”之类一样可笑。古人云:“他人之门面,不足以为自己之牌坊也。”当代人为何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九十二)

 古人云:“诗以道性情。性情有厚薄,诗境有浅深。性情厚者,词浅而意深;性情薄者,词深而意浅。”不是性情中人,没有对诗的感悟,找不到诗感,写诗就沒有灵气,不会灵动。学问渊博者往往拼凑罗列典故像水獭祭鱼,身居官位者往往复述政治观点像写报纸社论,财大气粗者往往在字里行间散发一些酒气和铜臭味而附属风雅。外国有哲人云:“佳诗如物之有香,空之有音,纯乎气息。”严羽说:“诗者,吟咏性情也。⋯⋯故其妙处⋯⋯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无性情无感悟之人写诗,不会水中赏月,镜中取象,往往有物无香,虽空无音。


(九十三)

   诗不能凑韵,凑韵又同声,更应避。沈德潜《说诗晬话》:“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但是能做到句稳字妥意思贴切,也不必刻意避同声字。杜甫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欲避同声字也难,却不失为名篇。《随园诗话》:“老学究论诗,必有一副门面语。作文章,必曰有关系;论诗学,必曰须含蓄。此店铺招牌,无关货之美恶。”有些所谓导师教诗词,也有很多“门面语”,例如开头八法、押韵十三忌、律诗第三五七句收尾须上去入声错开等等,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如果把它当成死道理,就一点道理也没有了。

   

  (九十四)

指导格律诗词入门的工具书籍层出不穷,铺天盖地,叫初学格律诗词者莫衷一是。王力《诗词格律》和龙榆生《唐宋词格律》虽然简略了些,但都没有塞进自己的作品自卖自夸,就像诚信的商家卖酒绝不掺水。不像现在许多诗词入门书的作者,自己还没有学到几招,却好为人师,设馆招生,编书除了大量抄袭他人之外,还贩卖私货加入自己拙劣的诗词充作范例而误导初学者。我有好多此类工具书,有些甚至恶俗到不堪卒读。与其读五花八门的此类书,还不如只读王力和龙榆生的小册子。初学者不可不慎。

         (九十五)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有人说对,有人说不完全对。其中有个规律,可能写诗人还没有注意。这就是:格律诗词中逢单松一把,逢双紧一把。这类似一张一弛之道,一呼一吸之规律。一三五七句不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一三五七句除第二四两字固定和尾字是仄声外,其余均不固定,甚至成大拗之句,如“仄平仄仄仄仄仄”,这是松一把,或叫放一把;但二四六八句必须要救,如“平仄仄平平仄平”,这是紧一把,或叫收一把。如果把七律前四句视为单,后四句视为双,也是前松后紧,却很少有前紧后松、前收后放的现象。例如崔颢的黄鹤楼诗,这是崔颢的首创,不愿太受格律束缚的李白见了大为点赞,平时很少写七律,却仿效崔诗写了鹦鹉洲和凤凰台两首七律。

   



专供大商超毛巾批发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并关注,分享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