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读唐人冬雪诗十六首

2017-11-21 大有同人 小楼听雨诗刊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大有:

前二句用对仗,“绿”、“红”,以色彩对比,作气氛渲染。新酒、泥炉者,皆质朴家常物,如此则更添平和之气。中二句“火”、“雪”,又是一对比,是天愈寒则人愈思暖也。屋外天寒,室内酒暖,当斯时也,若有一知己同饮,其乐何如?故末句之问,水到渠成。以通俗问句作结,非惟切题,更觉其场景温馨亲切、宛在目前矣。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大有:

首句以“阴岭”起兴,非是轻用,盖余雪必在山阴处也。“积雪”者,非今日雪,乃往日“余”雪也;“浮云端”者,言山之高也,山高才易积雪。 “林表”有“霁色”,故余雪将更化矣。谚云“下雪不冷化雪冷”,故末句“增暮寒”之语,是山上愈“明”、城中愈“寒”,山上愈“余”、城中愈“增”也。后二句以对仗结,虽是“半律”,而“余雪”之意已道尽矣,运笔可谓举重若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大有:

“日暮”而“远”,愈孤寂也;“天寒”而“贫”,愈困苦也。首二句以环境渲染情绪,不着痕迹。“天寒”者,伏笔也。由“天寒”而“风雪”,由“暮”而“夜”,场景已转换矣。“柴门”者,“白屋”也;“闻”者,已“宿”也。“风雪”而“夜归”,民生多艰也。诗自此夏然而止,其后如何?读者自可多加遐想,如此,余响无穷矣。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李白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大有:

“梁园”者,他乡也;弟在他乡凄寒,而其兄不知,是亲故已变疏矣。后二句因“玉树”而言“连枝”,“忆”,谓“连枝”之亲,已是昔日事也。昔日连而今日疏,则“肠断”之语,固其宜也。因“不知”而“肠断”,无非欲其知尔,求荐之意在焉。孟浩然云“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亦同此者。

 




小雪    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大有:

以“花”名“雪”者,非作者也,乃富贵雅士也;因其富贵而雅,故“不厌”看雪。“肯”者,“可”也;“失”者,使“林峦”为之失也,秦少游有“雾失楼台”句。他人不厌雪多,作者而何?已愁其寒矣。“一片”、“一片”,愁意逐次而增也。罗隐《雪》诗云“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两首痕迹略同,而罗诗用意较实,戴诗用意较华;罗诗声气较苦,戴诗声气较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大有:

杜牧“千里”而“莺啼”,高适“千里”而“雁”飞,各见南北气质。此处又加以“黄云”、“白日”、“雪纷”,则北地之雄阔,呼之欲出矣。景况虽与摩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不同,而皆是高迈语。如此高迈,离别岂能作小儿女态?故后句一反前人离别愁苦,豁达开朗中有体贴意,乃是一慰藉佳妙语也。

 



对雪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大有:

前二句言飞雪入户,青竹渐渐变白,此是小景。“时”,谓前二句非是此刻事,乃前时事也。三句以“如今”转之,“如今”者,当下也。“好”,志也。其志如何?欲销尽人间恶事也,此是大志。若世间恶事无多,焉能有此大志?故豪迈之中,亦有激愤之气。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大有:

首句环境远阔酷烈,是言征人之难也。征人已难,偏有横吹《行路难》者,更觉悲苦。盖《行路难》者,幽怨曲也。征人望月,本是常景,而此处云“三十万”,顿觉气势不同、程度更甚。“一时”,同时也;“月中”,月至中天也。深夜无眠,故才见得“月中”。诗有豪迈气、有幽怨气、有怀思气,情味杂陈,细腻入微。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大有:

首句既知有传晓事,则其醒时还未晓,谓睡眠之少也;二句览镜自观,谓孤寂之甚也。此时惊觉风雪,“开门”一望,便觉放达。后文“空”、“静”、“素”、“闲”者,是景如此,心亦如此也。此句情景相生,未滞于物。我已如此,则我友亦应如此,故后文以“袁安”比我友,且云其“翛然”。“袁安”者,古之贫且贤者也;“翛然”者,自得貌也。

 



对雪    李商隐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大有:

首联言其形也,直赋;二联言其动也,用典。“卢家”,已有闺阁气息。“侵夜”、“忍寒”者,亦雪亦人也;“可能”、“应欲”,怀想也。深夜无眠,欲试梅妆,是有念人之意。“冻合”,谓远路冰封也;“东西”,谓各在一方也。“陆郎”难归,而“斑骓”又在“陆郎”处,则闺阁中人亦无能就他也。一念至此,幽怨之气顿生,故其“肠断”矣。

 



雪    杜荀鹤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大有:

首句曰风、寒,谓已有所感也;二句“窗明”,谓将有所见也。天明前即有感,是言冻醒也。不见影、时闻声、相似处、一般平,谓晓起后,所见雪之大也。雪如是之大,富贵拥袍者已觉冷,樵夫光足而行,其冷如何?早不堪言矣。诗于不堪言处而结,文外之味,偏觉深长。

 



   罗隐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

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大有:

“细玉罗纹”者,拟雪之形貌也;“杜门颜巷”者,谓贫寒之家也。贫寒者畏雪,故尤觉雪多,此处用错觉语表厌恶意。颔、颈联皆从二句生发,谓穷愁困苦之状也。“粉”、“酥”皆雪之谓也。“重”,交叠也。七句作转,“呵笔”,谓笔已冻,不呵之则不能写也,正“寒窗”之谓。“一片飞来”,则非惟有风,窗亦有隙也。雪透窗而入,化于纸上,描写细腻入微。如此境地,仍欲作诗,岂非贫而未失其气耶?

 



雪夜小饮赠梦得    白居易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大有:

首句有旷达气,引起颔联,故有“懒散”、“酒销”、“笑送”之语;二句有幽怨气,引起颈联,故有“萧条”、“背”、“遗”、“散”之语。“有以”者,有因也;“东海变桑田”者,时局变幻也。因其变,方共同“散、”“遗”。投闲置散,无有所用,是知前文旷达是假,幽怨才真也。



大有同人,本名石海龙,出生于1985年,河北人氏,工程师。现为涿州太行诗词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论坛绝句专栏版主、诗品诗论首席版主兼论坛高级管理专员。




部分专辑回顾:




1.投稿邮箱:844418467@qq.com.

2.入选要求:精选绝句20首,律诗或词10-15首,文章类一至数篇。

3.关于打赏:群内诗友集作品归平台,个人专辑全部归作者安排。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长按二维码关注,留言或转发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点击“阅读原文”


在《小楼听雨》刊发的作品,同时会在【今日头条】小楼听雨诗轩和【搜狐】小楼听雨诗刊同步刊发,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