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欣:《品艺小楼》丁酉篇(5) 【就景叙情情乃深】
编者按:小楼开设《品艺小楼》专栏,每周发一篇梦欣老师的赏读文章,所评作品均从丁酉年小楼发表过的作品选用。
就景叙情情乃深----读天许《有寄》
凡诗,尽乃吟咏性情之作,有真情方为真诗。但真情的表露,却需遵循诗词艺术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一般来说,借助意象,由意象表达情感,诗味便纯正而隽永。如果直接用文字表达,用上逻辑思维和判断说理,诗味便浅而不耐咀嚼。是以善为诗者,意在笔先,但情不轻露,必假以景物,营造气氛,让读者自行于文本和意象之间细细寻味,方有阅读之趣。这种写作规律、表达方式,便形成了刘勰所说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情形。诗人触目兴感,随物赋形,巧妙地将一段情感,一种思绪,一种观念,藏于笔下描绘的景物之中,这种曲折深婉的表达方式,诗评家称之为“就景叙情”。就景叙情,景物取自眼前,而情感聚于笔头,读之由景象而溯之情怀,别有一种体味作者胸襟、了解作者心境的乐趣。比如天许这首《有寄》,用的便是这种“就景叙情”的手法。其诗曰:
坐看长河过雁群。轻寒逼枕近秋分。
敲窗瑟瑟唯枯叶,驻岭沉沉犹断云。
握笔常呼新世界,违时渐少旧知闻。
孤怀独对无边夜,只有芜词可寄君。
此诗题为《有寄》,因为作者没有注明“有寄”的对象,因此,我们不知道作者要“寄”的是什么人。其实也不必知道,因为作者想让你知道的,只是他写作此诗时的情感而已。他告诉你他当时的情感了吗?没有。他只是描绘他坐在书斋里(或者是上班族的宿舍)想写一封书信时眼前看到的和周围所感知的以及头脑里闪现过的一些景象:雁群,寒气,落叶,沉云,漫长的夜,…显然,这都是一些让人沉闷、抑郁、勾起乡思乡愁、怀念亲情友情的意象。
为什么作者要选取这些沉闷、抑郁的意象?是为说新词强说愁吗?是只有沉郁顿挫的诗才有感染力吗?那倒不一定。因为尾联上句的“孤怀独对无边夜”,显示的是作者一种精神上的索寞与心境深处的一点郁闷而已。还没有到达愁苦的程度。这一系列的外在景象,就是融入了诗人现实情感的随意选择。那么,是什么事情使得诗人产生了这种思想情感的纠缠呢?作者没有透露任何具体的细节,我们只能从颈联上追索答案。
律诗的两联对仗,有经验的作手,通常会以一虚一实的手法曲尽变化之能事。此作也是如此。颌联写景,落叶与沉云,皆为可见之物,是为实。颈联述事,新世界也好,旧知闻也好,都是象征性与慨括性的语言,没有特定的具体物,是为虚。而且,范围可大可小,大者国家、天下,小者个人、家庭。就国家来说,新世界就是民众向往的美好未来,如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中国梦之类。就个人来说,新世界可以是自己制定的理想追求,如个人价值的实现、家庭生活的美满等等。因为意象指向的范围过于广大,所以你不能用某一个单一的事物去准确地解读。但尽管如此,我们却可以从朦胧的状态去理解作者的微言大义。
握笔常呼,这是说,还没有到来。多次呼唤,但盼望的依然还没有实现。这是一种无奈。违时渐少,这是说,已经出现的、已经存在的、现实正在进行的却不符合自己的想法,不符合自己的主张,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于是有意将其漠视、丢开、遗忘。这是不肯放弃理想追求、生存原则的个人性格。显然,颈联所要朦胧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国家的或个人的)的某种失望与怅惘。这多少有点“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味道。那么,这正是导致作者“孤怀独对无边夜”的情感纠缠之所在心境因素。
既然现实发生的都让自己不满意,或者深感失望,所以作者不肯再去谈论它,那么,能够和朋友说些什么呢,“只有芜词可寄君”。芜词,谦逊语,指自己所写的诗。但也泛指自己的思绪、自己的郁闷。只有远方的朋友才可以倾诉自己的思想情绪,这也是“孤怀独对”的前因与后果。
如此看来,理解此诗的关键是从颈联触摸作者的心绪。反过来说,颈联是促成作者创作此诗的寄意所在。如果没有前两联写景的铺垫,直接叙述颈联所要表达的情感,诗味便淡而浅。此作的可读之处在于,作者避开正面叙述自己的情感,而是从描绘客观景象入手,先让眼前的景物营造出合适的气氛,然后再叙述自己的情感,这诗便润而深切。这种“就景叙情”的手法,在诗词作品中最为常见。
顺便说一下,这首作品,作者从前人的诗句中取用了“逼枕”、“敲窗”、“违时”、“芜词”等意象,也增添了作品的书卷气,这比自说自话要典雅一些。
点击“阅读原文”
在《小楼听雨》刊发的作品,同时会在【今日头条】小楼听雨诗轩和【搜狐】小楼听雨诗刊同步刊发,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