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艺小楼》丁酉篇(7)
意象叠加韵自长
-----读冯南钟《咏龚自珍先生》
诗重意象。胡应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意象者,就是寓“意”之“象”,也就是立“象”而表“意”,即用客观的形象来表达主观的情感。诗词,作为一种言说和诵读的艺术,是记载或表现情感、思想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词其实是情感的“符号”。意象,就是把这情感符号移入客观物象和景象之中,使之成为承载某种深刻含义的载体。王廷相说,“言征实则寡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但情感的复杂性往往又不是某一景象和物象所能承载得完整的,所以有经验的作手,通常会使用“意象叠加”的手法。意象叠加,是意象组合的重要技巧之一,它可以把各种意象组合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以突出主体情感,营造出作品的意境。读冯南钟《咏龚自珍先生》
这首七律,便有如是观,特辟为一说。其诗曰:
高卧书斋赏烈文,雄才千载独怜君。
革新政论天难补,沸鼎黎民火欲焚。
沧海吹箫悲望月,中原横剑怒凌云。
秋深洒尽苍生泪,禾黍吟来不忍闻。
龚自珍,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也许只是知道他是那个呼叫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有改革思想倾向的思想家,对于诗坛中的人来说,则还知道他写了很多不同凡响的诗词作品。比如仅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写的三百多首杂诗,就足以惊天动地泣鬼神。那么,要写一首表达对龚自珍先生无限景仰的律诗,该如何下笔呢?
此诗作者于首联交代了自己的写作初衷之后,后面三联六句选用一系列的意象来营造龚自珍忧国忧民、壮怀未了的高大形象:梦想(补天、主张改革内政),期望(止沸、要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吹箫(悲民生之艰难),横剑(怒国力之羸弱),洒泪(对清朝政府腐败不重视革新的痛心疾首),吟诗(禾黍离离、故国破败、无限哀思)。这一组意象叠加,一个活生生的改革派、爱国进步的思想家、体恤民生的知识分子的人物形象就浮现在读者面前,而作者对龚自珍的那一份深厚的敬仰、怜爱与崇拜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诗句中流露出来。
由此可以看到,意象叠加可以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通过叠加手段可以让读者产生不极限于意象本身的丰富联想。正如“二个蒙太奇镜头的叠加不是二数之和而是象二数之积”的艺术理论一样,诗词中的意象叠加也有这种艺术效果。
当然,这些叠加的意象也必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例如,改革梦想是龚自珍一生的呼唤,作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对后来的维新派影响极大;期望救民于水火的胸怀在龚自珍的诗文中一再体现;而吹箫与横剑在龚自珍的诗中是对举最多的意象(“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洒泪的意象,禾黍的意象,也都来自龚自珍的诗文。所以,意象的叠加,并非虚构,也不是随意捡拾,而是取自事物本身所有并围绕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线索来进行,这样方为作手。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的政治主张,他体恤民生、关注民族与国家命运的胸襟是值得赞扬和推崇的,但龚自珍的个人生活一塌糊涂尤其是赌博终生的恶习则是人生的失败之处,此诗作者可能对此不太了解或者不想影响自己对龚自珍的崇拜情感而没有提及,对于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未免便有失偏颇。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