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店镇掠影

李含江 小楼听雨诗刊 2023-04-0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王 店 镇 掠 影


         

       元宵刚过,嘴里还留有临海糟羮的淡淡的余味。便与一帮省内的诗人一起,到了嘉兴王店镇,参加当地的梅花诗会。


       对于王店,作为曾长期在乡镇工作的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它是杭、沪、苏的黄金三角几何中心,是一个工业重镇。据说全镇的集成吊顶行业,占领了全国市场的80%以上。在全镇的十二万人口中,有一半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新王店人。


       当然,我们的兴意盎然非仅于此。对于王店的发展成就,除了在有关宣传片上惊鸿一瞥外。长水塘边上的苏式粮仓、梅溪边上的古街巷、朱彝尊的故居曝书亭以及聚宝湾的梅园,更是引起了我们的浓厚的兴趣和无限的遐想。



        一、长水塘和苏式粮仓


        3月4日下午,在镇文化站小吴的带领下,首先去参观了长水塘河岸的苏式粮仓。这长水塘于秦皇朝时期人工开凿,可以说是王店的母亲河,也是杭嘉湖水系的一个重要节点。她像一条玉带,一头连大运河,一头通向黄浦江。总共20多公里的河流,有差不多15公里在王店境内。所以,上世纪五十年的苏联专家设计的大型圆筒粮仓项目座落在王店镇的长水塘河岸也就不足为奇了。


       车沿着长水塘东岸,我们看到,这河水既有早春的粉绿,更有泥土的褐黄。当车子进入粮仓的停车场,映入眼帘的是十数座巨大的圆型建筑。这些建筑共有14座,分三排平衡或错位等距离排列。随行的小吴介绍,这些上世纪五十年代原苏联专家设计的粮仓,是华东地区唯一的苏式粮仓。它高8米多,直径12米,是当时嘉兴重要的粮食转运、储存和生产基地。


       我们走近一座座粮仓,在早春的轻风中,那尖型顶部似乎布满苍苔的洋瓦,那圆圆的库身墙体斑剥后的一块块青砖显露,还有一个个出粮糟口那半朽状态的木片,无一不在告诉人们那60多年的岁月沧桑,还有那沧桑之中的曾经数十年的繁荣和曾经短暂的中苏蜜月。

       有诗曰:

瓦上青苔墙上烟,轻风如诉忆当年。

长塘千舸稻香里,便是丰收十万田。


       据王店镇"城市客厅"工作人员介绍,自从2002年企业改制以后,这14个大粮仓也"失业下岗"了。而后渐渐的原粮仓库区不仅进驻了大大小小的企业,就连这粮仓本身也成了工厂的厂房。近几年,王店镇借助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回购土地300亩,腾迁企业700余家,并利用粮仓附属房,建起了"王店城市客厅"。使废弃的粮仓不仅成为文保单位,更成为王店镇宣传和展示的一个窗口。


       二、梅溪古街巷和"曝书亭"


       王店顾名思义,与姓王的人有关。王店的古名又称梅里,自然又与梅有关。史载五代后晋天福二年,嘉兴镇遏使王逵居此,植梅百亩,聚货交易,始有王店之称,又有梅里之谓。后簪缨相继,日渐殷庶,至明中叶,镇民夹河而聚,成里者三,遂成为嘉兴四大镇之一。



       这条河就是梅溪,两岸的镇区如长龙耸尾。镇中主街,自东而西,长达1.5公里,其尾街由南至北,约800米。梅溪沿主街西连长水塘。我们徜徉梅溪两岸,间或几间古宅,间或几树梅花。悠闲在青石板之中,那商铺三三二二,是十分的地方特色。在几个商品铺之间,倒是时不时有诗友对巷中的几个小弄堂十分的雀跃。几条小弄堂特别的细,只有几十公分,但特别的长,有几十上百米。如果偶尔一佳人戴纸伞穿梭于弄堂之中,青石的湿润,粉墙的斑驳与其衬映,真滑脱脱雨巷的恍惚。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梅溪的东南端。豁然开朗之中一排粉墙逶迤,带队的小吴介绍,这粉墙之中,便是引领清初三朝词宗的朱彝尊的故居所在"曝书亭"。朱彝尊,不仅在清初与纳兰性德、王士祯并称的大词家,而且还主编了《词综》、《曝书亭集》、《日下旧闻》等著作而为人称道。虽然他年轻时曾参与反清复明活动,但最后却成为了康熙身边的最受宠的秘书而入值南书房。进得门中,几幢散散落落的建筑,在偌大的园中,显得不很搭配。倒是在一个尙未发芽的紫藤花架边上,一株怒放的白梅正如珠玉般的耀眼。这时,我们似乎读懂了朱夫子的内心。

       有今人作桂殿秋曰:

过草径,倚栏干。曝书亭里白梅看。一溪可忆明时月,风里焉知水里寒。


  


     三、梅园与石园


       梅园是在王店镇建林村的聚宝湾自然村。三月四日下午与三月五日上午,先后去了二次,由于温差有20度左右,大家都有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在梅园,镇委山书记赶来与大家会面,一副很儒雅的样子使人不禁想起了同样姓山的同样儒雅的同样当官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这梅园分为两个区块,一个是一百多亩上万颗的一个园林,一个是石园之中的精品盆景梅的展览。在石园中,我们欣赏了数百盆极其精致的梅的盆景,这些梅有些红有些白有些黄,在盆里摆着一个个啊娜多姿的造型,感觉漂亮到了极致。但同时又感到似乎也禁锢到了极致。所以,感兴趣的还是园中横七竖八的园主人搜集来的各种可当作文物的石材。这些石材有古桥的有古宅的有古牌坊上拆卸下来的。在一个类似牌坊的石柱上,我们仔细的辩认上面的字,"得缸亦分定谁言神话近无嵇"。在这几个字让我们久久的解惑之外。更不能释怀的是,上一联的石柱子,怎么找也找不到了。


       出得石园,便进入了一大片生气勃勃的梅园。在一片灿烂之中,在一片暗香之中,我们这小小的十来人的队伍便散了架了,个个找不着北了。我们几个紧跟看镇委山书记,访红梅中,探腊梅下,处白梅间。领略着不同颜色的美,嗅闻着稍有异同的香,似乎可以忘乎所以的花痴起来。据山书记介绍,这梅园是十年前为纪念王逵种梅开埠而开始种植的,现在已经成了嘉兴市乡村休闲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梅园出来后,我想呀,那元朝的王冕绝对是王逵的后人。不然的话,为何王冕这么痴迷于梅,老了还要在自己的隐居地九里山种梅千树呢。

       有诗言之:

聚宝湾中花事长,绽红缀玉各迂狂。

元章可识建林土,此处梅花也姓王。


       3月5日上午,气温骤降近二十度,我们参加完王店镇的梅花节后,再度到梅园赏梅。面对有些哆嗦的我们,各色各样的梅花依然在料峭的寒风中向我们发出灿烂的微笑。仿佛是向我们说,无论天气多么的寒冷,但已经是春天了。



小楼部分专辑回顾:

刚过春节又思家

晚风荐诗(34-36)

【今诗简评】张青云评:杨逸明诗选(8-10)
小楼周刊(71)
每周试玉(66):嘉宾【龚霖,苏俊,张春义】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投我木一株,报之果一树
柳,最是一年春好处
儿时的麦苗今又长
春风一把相思骨,又落江南烟雨中
祝所有人心中的女神,天天快乐!!!

【小楼诗词】李含江:咏临海诗词

【小楼丁酉辑】李含江七律选

1.投稿邮箱:844418467@qq.com.

2.入选要求:精选绝句20首,律诗或词10-15首,文章类一至数篇。

3.关于打赏:群内诗友集作品归平台,个人专辑全部归作者安排。



长按二维码关注,留言或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


在《小楼听雨》刊发的作品,同时会在【今日头条】小楼听雨诗轩和【搜狐】小楼听雨诗刊同步刊发,敬请关注!!


本期审核:小楼听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