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梦欣 || 熊鉴诗词浅析选辑(二)【诗思哲理,涉笔成趣】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编者按

熊鉴,字章汉,别号楚狂。1923年12月5日生于湖南沅江。本以教书为业。1951年5月转业财经工作,1958——1961年下放海南岛等地劳动。1964年11月27日被押送还乡监督劳动,并戴上地主反革命帽子。直到1980年3月,广东省物资厅发文予以彻底平反复职。1983年退休。1985年被《广州诗词报》聘为编辑,随后转《当代诗词》任编辑编委。曾为广东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顾问。著有《路边吟草》一、二、三集。于2018年7月19日逝世。


熊鉴诗词选辑 ||  一辈子内忧外患到死方休

熊鉴诗词选辑(二) || 平生不惯低头活,死后何妨站起埋

梦欣  || 熊鉴诗词浅析选辑(一)【忧国恤民,仁者胸怀】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也备一说:写物态来明理,写器用来明道,由有象的形体悟出无象的精神,是理趣。

 

熊鉴的诗词,以刚强血性直抒肝胆之气肺腑之音为特色,真情,真话,真知,是非必辩,爱憎分明,喜怒形于色,褒贬留于纸,不为尊者歌,但为贱者泣,是以其诗多直露,多浅白,多见锋芒。这种真情血性、直面人生的“呐喊”与“号泣”,形成诗坛上独一无二的熊氏风格。何永沂称之为“绝空依傍,自成一家”,是为至论。通常人们对熊诗的评论,也尽从“金刚怒目,剑拔弩张”、“义正词严,无所忌讳”、“快人快语、言人不言”、“痛快淋漓,振顽启懦”等等方面下笔。然而,熊鉴也并非只有直露之诗,含蓄及深婉之诗也不少见,只不过被“快人快语”及“痛快淋漓”的风格盖住而已。如果只看到直露的一面而看不到深婉的一面,那还不能说是完全读懂了熊鉴。这里,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个较少被人注意的熊鉴风格的另一面。


实际上,熊鉴的不少诗词作品,也有含蓄与深婉的特色,其诗思哲理,尽涉笔成趣,细细品读,也当有味。例如这首《立秋》:

雁声凄切到衡阳,一叶飘来已觉凉。

人若寒酸天亦侮,秋风撕破旧衣裳。

 

古人悲秋。悲的理由,大体均从秋风萧瑟、草木凋零、虫叫蝉嘶、秋雨涨池等等气象变化与环境孤寂方面涉笔。这熊鉴也不例外,但又有自己兴发感怀的切身体会。在那人生坎坷凄凉的经历中,对“雁声凄切”的特别敏感,对“一叶飘来已觉凉”的深切感受,都是有别于这世上的所有人的。因为生活的艰辛,生存的努力,都百倍于人。这人世间的事,常常是锦上添花终日有,雪中送炭一年无。人情世俗已然如此,天道又如何呢?“人若寒酸天亦侮”,原来天地也不仁,见到贫穷低贱者不但毫无怜悯之意,还要看轻他,欺负他。比如这“秋风撕破旧衣裳”,就是“落井下石”的卑劣行径,就是十分可恶的为虎作伥心肠。这诗,写的是时令,说的是气象,恼的是天道,愤慨的却是丧失同情心的现实社会环境。作者没有刻意抱怨自己的凄凉遭遇,也没有刻意批判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不端,但却将人生的愤慨融于字里行间,诗作含蓄而深婉。因为一叶知秋而“觉凉”,因为“秋风”冷酷地“撕破旧衣裳”而感受“人若寒酸天亦侮”,均包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这样的诗便没有“金刚怒目”的面孔。


大凡有哲理意味的诗,诗人通常用得较多的是借咏物而寓意的方式。比如下面这首《推土机》:

推去丘陵填尽坑,希求万里可通行。

造山运动无休止,世路何由铲得平?

 

推土机的功用就是铲除不平。有了推土机,就有从崎岖不平的荒野中开辟一条平坦之路的希望。可是,纵然推土机夜以继日不停地运作起来,但“造山运动”也“无休止”地同时进行的话,这“希求万里可通行”的期盼又怎么能实现呢?何况,“造山”容易去之难,推土机的速度永远赶不上“造山运动”的速度,“世路何由铲得平?”在这里,推土机是一种象征,造山运动也是一种象征,在经历过共和国的所有政治风雨之后,人们自然明白这里所说的“造山运动”是怎么一回事。这诗的咏物寓意、借物言事,充满理趣的睿智。


借物言事,咏物寓意,通常都要贴近“物性”、符合“物理”,须是观察入微,洞识要害,理趣的引出,方能尽其自然,顺其纹理,不涉人为之痕迹。熊鉴十分明白这一道理,在其大量的咏物诗中,哲理意味的引申,极少见到笔墨经营的痕迹。比如下面这几首。


《机器人》(清平乐(五首)之一):

人才一表,世事般般晓。一切都如人意好,怎不教人倾倒! 

轻轻拨动机门,顿时木立神昏。好个聪明角色,原来没有灵魂!

 

一个“一切都如人意好”的聪明角色却“没有灵魂”。这正是“机器人”的主要特性和缺陷。所有的“教人倾倒”的本事和优点,都是预先设置好的程序,“聪明”只是一种“应用”而已。这种没有灵魂的“机器人”,真的,假的,原装的,山寨的,多得很。

《虾》:

跳跃灵于蟹,峥嵘势若龙。

生前无滴血,死后一身红。

 

虾的最大活力是跳跃,一出水面便活蹦乱跳。虾的长须极有风度,游水的气派有龙的精神。虾身有盔甲,河虾还有一对长臂和双钳。这些都让虾具有一定的战斗力。然而毕竟在水里还是弱小的一族,由“虾兵蟹将”一词便知其身份之低贱。在不少地方,虾是胆小、怯弱、力量微小、不值一提的代名词。但熊鉴咏虾,关注的焦点却是人们熟视无睹的地方。活着的虾是青灰色或淡青色的,煮熟的虾却是红色的,这一层变化让诗人想起了现实中的一种怪诞的事情:某些人生前并没有做出什麽惊天动地之事,可死后却成了了不起的英雄。原来,这只是一种政治上的需要。要揭穿这种愚弄百姓的忽悠术,需要写一大篇文章。但熊鉴却从这里发现了最简省而又最能击中要害的办法,让虾当形象大使。“生前无滴血,死后一身红”。言简意赅,形象,哲理,意味深长,妙极。

 

上面三篇咏物诗,都是寓有讥政美刺意味的一类。咏物而寄意,也不限于讥讽一类,歌颂,正面寓意,融入个人自己的理想追求的,也不少。例如《咏杉》:

梅逢高士姓名标,莲亦逢周菊遇陶。

宫室舟车杉造就,却无雅事入风骚。

 

杉,是所有花草植物中为人类造福最多的一种树木。宫室舟车,床台桌椅,大到巍峨的建筑,小到日常的家用,都有杉的身影,都有杉的默默承受与付出。但历来的诗人,咏梅,咏莲,咏松,咏竹,咏杨柳,咏榆柏,咏梧桐,咏紫荆,不计其数,不厌其词,就是很少有人咏杉。于是,熊鉴颇有为这个“实干家”抱打不平的感慨。“昨为山中树,今为檐下条”(白居易诗句)。实干而从不求名。在他看来,梅的高誉,莲的清名,菊的留芳,都是因为有“高士”为其张扬,充当推手。林和靖之于梅,周敦颐之于莲,陶渊明之于菊,均有知遇之恩而促其成名。而与梅、与莲、与菊相比,杉的壮观,杉的气节,杉的贡献,既可作栋梁之材,又可为日常之用,为什麽却得不到文人骚客的垂青呢?“却无雅事入风骚”,实在令人为之惋惜与慨叹。在这里,相信作者已把自己的一些人生感受,尽行融汇进去了。这咏杉,就有自己的影子。


再读《昙花》:

开到人间夜已阑,一分色带十分寒。

无缘识得看花者,空有仙姿胜牡丹。

 

杉“无雅事入风骚”的确有点冤,然而毕竟因为有大把作为,心里永远都踏实。这“昙花”就不同了,其生命的所有精彩,只在那极短的一瞬间。一瞬间也罢,要是在日间盛开,也会赚得多少人层层围观。偏又是在夜里,这就注定除了特别喜欢自己的知音之外,“无缘识得看花者”。诗人也为昙花深感可惜,乃有“空有仙姿胜牡丹”之感叹。此诗细嚼也有味,昙花本有仙姿可胜牡丹,但为啥却“无缘识得看花者”呢?最要紧的原因是“开到人间夜已阑”,错过给人们观赏的最佳时机。此外,因为其花是在深夜开,是以“一分色带十分寒”。这都是时机选择的错误所造成的系列严重后果。细细斟酌,是否也有几分理趣植入于诗中呢?如果再读诗人的另一首五绝《昙花》,你会明白,原来这开花时机的错误并非来自昙花自己的选择,而是受控于老天的安排:

色好无人赏,香浓蝶不来。

老天偏妒美,只许夜间开。

 

原来又是无奈。天底下有太多太多的无奈,这是又一种。从昙花的无奈想开去,人世间类似昙花的遭遇,也大有人在,这也许就是作者写作此诗时想表达的一种同情吧。


理趣,当发生在调侃自己时,往往就成为一种调皮或搞笑的幽默。例如熊鉴这首《咯血(壬申三月入院时作)》二首之一:

热血源来大丈夫,平生一滴不轻沽。

谁知到老终无用,未荐轩辕入唾壶。

 

病中咯血,已见病情不轻。就在这种时刻,诗人仍有心思写出此等幽默的作品来,可见其已把作诗当成生活中的第一等大事了,宁可有病,不可无诗。然而正是这等乐观的心态、这般幽默的胸怀,又让诗人驱走了几多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包括疾病及人生挫折所带给诗人的痛苦与折磨。读着这样既有理趣又有拿痛苦作玩笑的幽默诗作,你不由得对诗人的情性和胸襟生发出几分敬意来。


当然,在更多的世事中,诗人在拾取理趣的同时,也多半寄寓着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例如下面这几首。先看《黄河杂想》四首之一:

黄河为福也为灾,祸福皆因闭或开。

莫怪下游浑浊甚,泥沙滚滚上游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诞生了华夏大地的生命与人类,黄河孕育了灿烂和古老的中华文明,然而,黄河又每每兴波作浪,吞噬两岸的田园与村庄,是以“黄河为福也为灾”。


福与灾,各有自己的运行轨迹。诗人把它归结为“闭或开”。闭,就是堵塞,一堵塞就会泛滥成灾。开,就是浚通,疏导,一疏导就畅流无阻。这个“闭或开”,也是统治法术的一个借喻。防民甚于防川,堵塞百姓的言路,势必如黄河的决堤一样,酿成大祸。这里已有国策与治政方面的思考。后二句则用黄河上游带走泥沙致下游浑浊不堪的事例揭露当今官员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腐败风气,则是从制度方面的思考。理趣与政治批判结合在一起。


这就是时势与国情造就出来的熊鉴。却是一个荒诞年代的合理产物。





1.投稿邮箱:844418467@qq.com.

2.入选要求:精选绝句20首,律诗或词10-15首,文章类一至数篇。

3.关于打赏:群内诗友集作品归平台,个人专辑全部归作者安排。

长按二维码关注,留言或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今日头条】小楼听雨诗轩,【搜狐】小楼听雨诗轩,【UC 】小楼听雨诗刊,【凤凰网 】小楼听雨诗刊等平台同步刊发,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小编由于精力有限,不再一一转发。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要刊用和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小窗留言。

作者:梦 欣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图片:网 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