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纪念夏承焘先生诞辰120周年 | 周笃文:侍读札记(上)
周笃文先生作为夏老的门人,在他的《侍读札记》中回忆到:承焘先生自1975年初秋来京,到1986年辞世,余得侍汤药,亲承教诲者十有一年,兹将见闻所及,撮述于下。虽断锦片玉,亦可管窥蠡测,略见高深耳。
夏老为一代词宗,夙所钦仰。犹记五九年高校大拔白旗时,老辈学者都噤若寒蝉。一日于光明报副刊读夏老赠同游诸同学诗:“云栖高处记幽寻,一语相开胜苦吟。我爱青年似青竹,凌云气概要虚心。”十分震撼,特别是后两句:一片规箴爱护之心,如醍醐灌顶,有顿开茅塞之感。因而动了抠衣求教之念头。但天南地北,谈何容易。 直到文革中得陪丛碧师杖履,因缘际会与杭大周采泉先生有一日之雅,遂得通款于瞿师。当获知老人处境艰困,病体支离,乃谋为北上治病之举,定于七五年七月末北上。八月一日吴闻师母陪老人到京,下午即奉丛碧师命前往探视,并安排名医诊治与入院治疗之事。因得常接咳唾,忝为弟子之列,亲承薰沐十有余年。获教实深,终身难忘。 犹记初叩朝阳门寓楼,谈到读“赠陪游诸同学诗”时,老人只是说这是旧诗改作成的:“将数子能为浩荡吟”改为“一语相开胜苦吟”。我说就这一句见出了老师随机示法的大智慧。改“肯虚心”为“要虚心”尤见深心。老人为之宛然一笑,说:“马马虎虎吧”。 当我说到自己读书恒少心得,难有长进时。瞿师现身说法,示以“少、小、了”三字诀。即案头的书要少,心头的书要多。最好每天能读未见之书,但不宜庞杂。此之谓“少”。“小”,即随身准备一个小本子,凡有闻见有益之事物语言,随时记下,积累多了都是学问。三是“了”,对读书的疑难,事理的奥窍,要深入钻研,不留疑义。 先生主张乐读,他说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强调悦乐,是很重要的。他接着又说,光乐还不够,作学问要下笨功夫。“笨”字从本。笨功夫是作人、作学问的基础,决不可忽略。 夏老说他既乏家学,亦无名师。能有所进步,靠日积月累下苦功,但他不赞成熬夜。而王季思先生在浙大,爱开夜车,白天难免打盹。夏先生就其投影,勾勒成形,题曰“《睡虎图》。并劝告说:“作学问不靠拼命,而要靠长命。”七十年代末王老来北京看望,还津津乐道地说起这段佳话。
(图左起为周笃文、张伯驹、夏承焘、任二北、潘素、萧钟美、萧夫人、吴闻、黄君坦、徐邦达、周汝昌。)
夏词写了看到这种生死以之的至情文字在内心引起的震撼。顾贞观为了翻卷铁案,使吴能玉关生入,乃于渌水亭一屈平生之膝求纳兰相助,真能泣鬼神,惊天地,为词坛生色。瞿翁此作词意苍凉悲壮,声铿金石,大得朱彊村先辈激赏。称之为:“历落有风格,绝非涂附秾丽者所能梦见。题梁汾扇一阕尤胜。私庆吾党不孤”云云。 雄豪高健,力辟新境,是夏老毕生追求的目标。他也是这样鼓励后辈放胆填词,写出英雄气象。他曾说:“老熊尚敢身当道,乳虎何妨气食牛。”以勉励之。1976年老人在写赠给我的一首《玉楼春·赠周晓川》云:楚兰满握殷勤授,犹记楼灯红似酒。临觞一笑勿沉吟,插帽双花期耐久。东风百尺江潭柳,岁岁华予词几首。雕虫千古亦才难,莫纳屠鲸横海手。 关爱鼓励之情,感深入骨。 夏老的词风力尚雄健。如《玉楼春·北京看节日焰火,次日乘机南归,歌和一浮、无量两翁》:归来枕席余奇彩,龙喷鲸呿呈百态。欲招千载汉唐人,共俯一城歌吹海。 天心月胁行无碍,一夜神游周九塞。明朝虹背和翁吟,应有风雷生謦欬。 不愧奇气拿云,想落天外之杰作。 又如其《水调歌头·亮夫告我,秋光之美,世界名胜奥区,无及我国西湖者。今年九月,自杭赴沪,夜车中作此词。时施华德先生自柏林来书,即以此为报》:秋水不能画,西子有明眸,醉人千顷波碧,临镜欲横流,待续颇翁俊语,宜雨宜晴而后,谁识更宜秋。三月碧桃水,切莫酿春愁。 攀斗柄,探月窟,壮哉游。故人相望何处,万里海西头。争似断桥吹笛,携得波光仙子,招手落双鸥。让汝广寒阙,容我占湖楼。 此作雄奇韶秀,异境天开。将一种高旷奇妙的人文情怀,发展到了极致。在词人看来西湖的文学趣味之奇妙,是丝毫不亚于探天访月的科技创造的。这不正是庄惠濠上之辩的翻版吗?东坡而后,仅见斯人。(未完待续)
——2012年载于《词学》
点击回顾
书 讯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
关于投稿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今天,您点“在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