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 专刊征稿 | Sensors 中国先进生物传感器2020-2021
点击左上角"MDPI 开放获取出版"关注我们,为您推送更多最新资讯。
生物传感器通常被用于个人、家庭、诊所和医院的新型健康监测和医疗诊断,是新兴网络的基本要素。本专刊将概述人造生物传感器的进展和最新技术,以及对自然生物传感器工作机理的最新认识。
Sensors 邀请到北京大学王玮教授和许胜勇教授在期刊的Biosensors Section共同主持专刊State-of-the-Art Biosensors Technology in China 2020–2021(中国先进生物传感器专刊),该专刊旨在发表中国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扩大中国在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的影响。该专刊接收的文章类型包含原创型研究论文、综述、快报等。所有被接收的文章将会在第一时间发表上线,同时也会在特刊网页上显示。
专刊客座编辑介绍
王玮,北京大学
王玮博士于1999年获得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获博士学位,导师为过增元院士,之后加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现任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系副系主任、北京大学集成微纳系统(MEMS)研究所所长。他是微米/纳米加工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并入选了国家卓越青年基金项目。
王玮博士主要开展生物微机电系统、聚合物微纳加工方法、临床微纳系统相关研究,发表SCI检索期刊论文100余篇,领域顶级国际会议50余篇,授权、申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余项,包括美国专利1项、PCT专利1项。他担任微机电系统领域顶级国际会议IEEE MEMS 2015、2016、Transducer 2019的执行技术委员会委员,2015微纳流体前沿国际会议共同主席;担任多个应用中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或委员。
许胜勇,北京大学
许胜勇博士于1988年获得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1991年获中科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电子光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超导与磁材料中心担任研究员,2001-2006年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与纳米科学中心任研究员,2006年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执教至今。
许胜勇博士曾主持自然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变革性技术项目课题等,研发多项微纳尺度热传感器阵列技术、低热噪音测试系统、单细胞温度测量平台等,另外还提出生物体内“软物质波导”模型、电磁脉冲产生与传输机制模型、大脑存储信息“二维码”模型、大脑分层工作机制模型等,研发多款脑机接口和新型人工视觉系统。他发表SCI论文14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专刊主题介绍
新型传感机制
生物传感器的关键材料
生物传感器的制造技术
生物传感器中样品制备技术
生物传感器网络
人工智能辅助的生物传感器
临床生物传感器
可穿戴生物传感器
植入式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人工生物传感器
自然生物传感器
生物医学传感器
NEMS/MEMS
专刊征稿信息
专刊投稿截止日期
2021年8月1日
专刊详情页链接及二维码
https://www.mdpi.com/journal/sensors/special_issues/Biosensors_Technology_in_China
想要了解更多专刊详情,请联系专刊编辑:iris.shen@mdpi.com
Sensors (ISSN 1424-8220) 于2001年创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275,在JCR “Instruments & Instrumentation” 领域排名15/64 (Q1); 2019年CiteScore为5.0,在Scopus “Physics and Astronomy: Instrumentation” 领域排名17/129 (Q1)。作为一个国际型开放获取期刊,Sensors 主要刊载传感器科学和技术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章,采取单盲同行评审,一审周期约为15天,文章从接收到发表仅需2.6天。
往期回顾:
MDPI 专刊征稿 | Sensors: 合成孔径雷达发明70周年专刊—致敬发明人Carl Atwood Wiley先生
对话Sensors副主编鞠熀先教授 | MDPI Sensors
版权声明:
文案作者:Iris Shen
*本文内容由MDPI中国办公室编辑编写。如需转载,请邮件联系:mdpicnmarketing@mdpi.com
由于微信订阅号推送规则更新,建议您将“MDPI 开放获取出版”设为星标,便可在消息栏中便捷地找到我们,及时了解最新开放出版动态资讯!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期刊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