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赣师青年丨陶章:做个一亩三分地的“闷头瓜”

新媒体中心 赣南师范大学 2020-09-19


小编说:

由于小编假期偷懒模式太强,上次推送的文章出现了小错误。但是小编真的hin欣赏追求完美的陶章并且需要向他学习,所以我们决定重新推一次文章,以完美的推送呈现给大家,也以此致敬陶章。

爱你们的小编



通讯员 周玲



诗是他隽永秀丽的诗意,酒是他挥洒大气的执着,茶是他文质朴实的淡然,做个一亩三分地的“闷头瓜”是他坚定不移信念,他在写作上执拗,在目标上坚定,敏感却善言,他是陶章。



写作并不痛苦

“发现自我”很有趣


谈起文字最初带给他的欢乐,来自13新闻班的陶章说:“没有一些条条框框去要求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字与字组合,构成一个完全自我的世界,种一株花,下一场雪,铺一床毯,都有自己才知道的曲折,都藏着自己的小秘密,写作就是这样件不断发现自我的趣事


久而久之,“写作”成为了陶章的习惯,一些长短稚嫩的句子,夹杂着少年成长的情绪。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也是陶章写作的转折之年。这一年,在市里举办的奥运主题征文比赛中,他获得了一等奖。同时,因为这次获奖,他成功进入当时湖北省作家协会领导下的少年作家协会。此后,他的作品开始陆陆续续地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


写作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犹如独自耕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不仅不觉失落,反而很庆幸自己能安静地沉淀



一些来不及感受的事情,坐下来思考,也有了不一样的体会,人因此逐渐成长。


湖北孝昌县电视台从事记者工作的陈园是陶章写作路上的见证者,两人高中期间因文字结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联系。对于陶章的写作,他说:“陶章的文字,很流畅,冷静克制中有种思考的热烈。他用词有自己的考究,早期浪漫主义色彩浓厚,但随着时间推移,作品愈发大气,这也许和他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


努力接近太阳

直到不能再用力


大学后,陶章进入记者站学习工作。“与他在记者站一起工作了两年,他对待工作是真真正正的一丝不苟,格外的‘专’与‘呆’。”这是同事兼好友的周天怡对陶章的评价。


“专”是专心,“呆”是专注,这也正是对陶章工作态度的真实叙述



每一次从采访准备到成稿见刊,陶章始终保持着一种学习的状态,“学生记者并不是什么都懂,努力了解近乎所有,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要竭尽全力为之的事情。”陶章说。


他很“较劲”,只要时间充沛,他的访前准备可以整整做几天。查资料、做笔记、写思路、拟问题,一遍遍推翻,一遍遍重来,采访结束后再把所有头绪归纳在册并细细琢磨,在保证时效性的前提下,不把细节吃透就不下笔,



大学四年,陶章与校报、新闻几乎难舍难分: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陶章担任《赣南师院报》记者站学生主编,比往届的主编早上任半年;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他同时担任新传学院《新声报》主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他还兼任校党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学生报道组组长。


最忙的时候,为了赶期数,他一周要做完三期报纸,12个版面的策划、编、排、审、改。尽管如此,他还是愿意花费很多精力,和作者讨论稿件,指导新记者解决每一个问题,同时常常深入校园新闻一线,亲手采编。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作品连续几次获得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和江西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他任职期间,校报风格庄隽、深度贴近,校报记者站上下团结、成果连连。



越往深处走,越发敬畏纸上的每一个字以及它们所呈现的逻辑,因此不愿得过且过。忙碌时没有时间去生成负面情绪,去思考能或不能,而是全身心地投入,想着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怎么做。”陶章说。


毕业之际,陶章写下《足迹——学生记者这四年》作为礼物送给自己。书中收录了他大学四年经手的每一篇新闻稿件、每一个新闻版面、每一个选题策划、每一次亲身经历的新闻活动以及它们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感受。为了使书更好的呈现在大家眼前,他邀请三两好友为书作序,并把试读版发给新闻专业部分师生、报社记者等人,听取多方意见。



书封和扉页上,陶章写道:“也许我成为不了太阳,但是我可以选择接近太阳;谨以此书,献给学生记者的平淡日夜。”语句朴实,却代表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对写作的热爱,凝聚在书里,也凝聚在这小小的一亩三分地。


喧哗喜静自有声

三分地上满是欢乐


“学生记者,需要处于一个很喧哗的状态,关注更多的人和事。但我依然想要留时间和空间去关注自己,可以知道我台上说什么、做什么。”关于记者生活和自我生活的平衡,陶章这样说。


他喜欢看《红楼梦》,尤其是贾宝玉和十二金钗在大观园里结诗社、作诗赋的篇章。“这是整本书里最有青春气息的部分,每次重读这本书,都要看看这段,会跟着笑,也会莫名流泪,甚至恍恍惚惚中会看到自己高中、初中时的场景。”



对书的喜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陶章内心世界的追求。“物质的东西总有一天会逝去,身边的人也会慢慢离开, 只有精神上的东西会永远陪伴着我。”他说,“守着写作的一亩三分地,我感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四年光阴,眨眼消逝,但那些年的收获和脚步却留下痕迹。


   部分个人荣誉:

2013年:

赣南师范大学第十届大学生记者节新闻写作大赛一等奖;赣南师范大学校运会先进采访个人;年度“三好学生”,年度(2013-2014)赣南师范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


2014年:

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传媒学子”;《赣南师院报》记者站年度优秀记者;赣南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年度(2014-2015)赣南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15年:

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2014年度)通讯类一等奖;江西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2014年度)通讯类一等奖;年度(2015-2016)赣南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2016年:

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2015年度)通讯类三等奖;江西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2015年度)通讯类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


2017年:

赣南师范大学2017届优秀毕业生;  

 

   他人评价:

1.记者站指导老师岳蓓:

用一个字概括陶章,那是“专”,专注、专心、专业。负责校报记者站主编工作时,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期报纸,每一篇新闻稿,乃至每个标点符号。他专心一致学新闻、做新闻,做到了心专、行专。


2.《新声报》指导老师龙鸿祥:

陶章很积极主动,协调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尤其是他的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值得肯定与赞赏。新声报的事都会很积极地去完成,不用我过多督促。他也基本上符合我眼中有责任感有同情心,道德水平高,新闻敏感性强,反映迅速,有较强的采写能力,知识面广的新闻工作者标准。


3.14届记者站主编张玉玲:

对他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严谨,写字规规矩矩的,不是好看的类型,但就是莫名的很整齐。他在工作上比较追求完美,稿件内容一改再改,经常熬到半夜。


4.15届记者站站长汪凤珍:

我们俩大学一直是合作关系,每一次活动,都要一起组织。他也很认真负责,活动内容和报纸排版什么的,我们俩都要自己先开个会,再给负责人开会,之后还有全体会议,一起把活动工作安排好。


5.16届记者站主编徐睿:

他一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沉稳,但也很严肃,对工作要求严格,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改稿的时候,细枝末节的错误都会指出来,有些地方他换一种表达方式,我自己也会感觉很开阔。



“因为专注,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保留”正是对陶章的一亩三分地最好的概括。好货在质不在量,好酒在醇不在香,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认真耕耘,一定能收获自己的果香。


个人简介及心语

个人简介:

陶章,赣南师范大学2013级新闻班学生。曾任《赣南师大报》记者站主编、赣南师范大学对外宣传学生报道组组长。


陶章心语:

“时间总是会过去,关键在于它是怎样地过去,为什么而过去。还在等什么呢,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去思考,去犯错去改错,去勇敢地爱去勇敢地告别。只有这样,那一段一去不返的青春才有可能被题以“闪亮的日子”。在赣南师范大学的每一天,无论天气好与不好,都很耀眼。”


☟☟☟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哦!



GNNU

编辑: 段毓昕 

qq交流群:1396596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