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政论】资中筠——壮志未酬奥巴马

2017-01-12 资中筠 国际政经历史学识

资中筠——壮志未酬奥巴马

●“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

当地时间1月10日晚9点,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向美国人民发表告别演说,这场演说被白宫称为“向前看”的演说。


2008年,时年47岁意气风发的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以竞选口号“改变”赢得大选, 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裔总统。八年一晃而过,1月11日,奥巴马在曾经宣布获胜的城市芝加哥作了告别演讲。九天之后,特朗普将宣誓就职。


奥巴马将于20日告别白宫。演讲时,奥巴马表示将与候任总统特朗普顺利进行权力交接。


如何看待奥巴马这8年的成败,是耐人寻味的课题。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资中筠先生说,他的各种主张至少大方向是对的。但不论其理论如何,其政策眼前客观上主要还是惠及底层,而使相当多的中产阶层感到被忽视,甚至被抛弃。在美国的特定情况下,还有向少数族裔倾斜而不顾白人的问题。这应该是症结所在。


资中筠先生说,“尽管研究美国是我本业,但是隔着太平洋观火,自己感到很难看清,说什么都难免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不过别人家事,还可以姑‘妄议’之”。

本文分两部分首发于《经济观察报》,发布时略有删节,此处摘编自作者个人微信公号“Zi-Zhongyun”发布的全文,转载仅供读者诸君参阅。

奥巴马于2008年就任,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美国内部正是严重的经济危机,外部,除了传统的一般地缘政治问题外,主要是从9.11以来,因小布什政府应对不当,特别是攻打伊拉克,打开中东潘多拉盒子,让美国骑虎难下。还有相当长期以来日益加深的贫富悬殊和老的种族问题加新的移民问题,这些都不是他造成的,但是他接手了这一个摊子。


作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任黑人总统,那些弱势群体又对他抱有特殊的期待。他与布什父子、克林顿夫妇不同,完全起于平民,没有任何权势背景,竞选经费也主要靠“众筹”,而较少大资产的捐助。应该说是反映比较真实的民意的。


当时美国人心思变,奥巴马以“变革”(change)的口号赢得人心。但是他这个总统似乎做得特别辛苦,尽管得到了连任两届,所有的主张都举步维艰。现在他的任期结束了,而且是交到了一个政见处处与他相对立的人手中。最讽刺的是,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黑人当选总统,举世瞩目,普遍认为是美国反种族歧视一大成绩,有里程碑意义。而他的继任,却是肆无忌惮地宣扬种族歧视,而且以此竞选而当选。


如何看待奥巴马这8年的成败,是耐人寻味的课题。尽管研究美国是我本业,但是隔着太平洋观火,自己感到很难看清,说什么都难免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不过别人家事,还可以姑“妄议”之。


首先需要从他上台伊始说起。为此翻检了一下电脑文件夹,忽然发现一篇英文稿,是我2009年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题为:“对奥巴马治下的美国的几点想法”。讲过后就束之高阁,没有想过要正式发表,自己已经忘了,如今重读似乎还算切题,先译出如下,作为本文的上篇。


奥巴马是顺着“变革”的大潮上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美国政治钟摆的常规,据我观察,二战后美国大约每隔十年左右,钟摆来回摆一次,一方面反映民意,一方面也是政策向一个方向走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调整。现在美国人民已经厌倦于小布什政府的新保守主义政策及其带来的后果,所以是该向另一方向摆动的时候了,从美国的角度来说,这个方向称作“左”。除此之外,还赶上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所以人心思变是很自然的。


那么这一变革能走多远?毫无疑问,奥巴马在政治哲学上与小布什的新保守主义是迥然不同的。在国内,他更关注弱势群体、强调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等;对外,绝不是“单边主义”。(事实上,小布什后期迫于形势,也在悄悄淡化他的单边主义)。奥巴马总的政治倾向,包括他的医改方案自然会与某些强有力的既得利益集团相冲突。加之,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肯定会遇到大公司的抗拒。在这种情况下,他所主张的变革能推行多远?


作为旁观者,隔太平洋遥望,我感到他处境比较困难:为了企盼变革而选他的人可能会失望,认为他不够强硬,与既得利益妥协太多;特别是,正因为他是黑人,他要强调代表全民,反倒不可能太强调维护黑人权益,也可能会令黑人不满。来自右边的反对派当然会责备他过于左倾,已经在给他扣“社会主义”的帽子,以便吓退美国民众。


颇具讽刺意义的是,美国右派指责奥巴马为“社会主义”,而中国左派,包括一些主流媒体也把奥巴马某些救市的措施称作“国有化”,从而说明美国也承认社会主义优于“新自由主义”,从而说明“华盛顿共识”败于“北京共识”(何谓“北京共识”,本人始终没闹清楚)。这种说法的逻辑是:政府干预=国有化=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语境中,这就证明中国的体制优于美国。于是,奥巴马的“变革”成为了中国某些反对市场经济的人主张倒退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借口。结果美国右派与中国反改革的左派殊途同归了。多有趣!


当然这是天大的误会。事实上现在已经不存在完全没有政府干预的纯粹“放任自流(laissez-faire)”的经济。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大幅度改革,从老罗斯福到小罗斯福,所有政府适当干预的改革都是为了促进更加公平的竞争,从而建立更加健康的市场经济,同时推动社会保障,以缩小贫富差距。这种改革的本意恰好是改善和加强资本主义制度以抗拒正在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奥巴马现在主张的变革就是继承这一传统,属于同一方向。


有些论者喜欢把奥巴马与小罗斯福相比较。不是绝对没有可比处,但是奥巴马的不利条件要多得多。首先,美国公众的心态不同。小罗斯福上台时承“进步主义”运动的余泽,凯恩斯主义刚刚兴起,被接受为治疗完全依赖“看不见的手”的自由经济的一剂良药;美国的有组织的工人还是一支推动改革的力量而不像今天已成为保守的力量;美国人民当时社会保障很少,还没有尝到福利政策的甜头,所以小罗斯福提出“无匮乏之虞”的口号受到万众欢呼,有限的福利措施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之当时的危机使公众一片惊慌,心甘情愿地多让渡一部分权力给政府以便拯救局势。这些都是小罗斯福的有利条件(至于“新政”的成败一直有争议,此处不论)。而这些条件奥巴马都没有。即便在他的支持者中间也没有那样完全一致的共识;而他的对手却强大得多;当前金融危机尽管严重,也还没有到引起恐慌的地步;美国人民已经习惯于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现在不是“匮乏之虞”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善的问题,不同群体有不同的诉求,眼光要挑剔得多。换句话说,奥巴马的服务对象比小罗斯福的对象要难伺候。再者,他接手的财政是高额赤字加高额债务,操作的余地有限。


再看国际领域,二战以后,历届美国总统都强调“美国领导世界”,这点,奥巴马不可能例外。所谓“领导”,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对很多美国以外的人来说,一般解释为“霸权主义”,甚至“帝国主义”。多年前,我曾经发明过“良性领导”与“恶性领导”之别。“领导”一词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描述一个客观事实:在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某个国家,或某几个国家比其他国家都强大,处于发展前沿,不可避免地在国际事务,乃至全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可称“引导世界新潮流”。如果一个“领导”国家,或超级大国,以它的先进科技、巨大的财富和优越的综合国力对世界向着进步的方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某种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在成功解决政治、社会问题以及人际关系方面展示其制度的先进,做出榜样,这就是我所谓的“良性领导”。例如美国对反法西斯战争、创建联合国、战后援助许多国家的重建,等等,更不用说,二十世纪大多数科技创新都在美国产生,这些都可算“良性领导”。


我认为美国最严重的“恶性领导”在于军备竞赛领域,以及战后发动的某些不必要、无正当理由的战争,小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战争就是其中之一。冷战结束后,曾有一个短暂的时期,美国不少人谈论“和平红利”,当时美国有机会把它的资源从军火库转向在国内提高人民福利,在国外促进建设性的国际合作,造福其他国家。不幸的是,另一种称作“新保守主义”的思潮占了上风。这一思潮的倡导者宣称,现在对美国说来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永久保持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不允许任何力量挑战这一地位--不论是实际存在的还是想象中的。根据这一执政理念造成的一连串后果,你们大家都看到了。


现在要看奥巴马总统准备在这种“领导”方面做出什么改变?即便他想要改,能做到多少,还有待观察。有一点,他关于清洁能源的野心勃勃的计划举世瞩目,如果当前的政府真的能把它的人力物力用于这一新的大战略,它就能创建一种新经济,领导美国走出金融泡沫,实现在新的水平上的繁荣。美国凭借它的技术准备、综合实力以及善于将科技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优越机制,应该有机会在这方面取得成功,从而再次在国际上起到“良性领导”作用。当然国内外都还会有许多利益冲突,但是总的方向是造福人类的。问题在于他能做到多少?


最后,必须谈到中美关系。我不必强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两国的互相依赖日益加深的事实。大致说来,我认为在这方面与历届美国政府不会有太多变化,两国利益的汇合与冲突仍旧。洪博培大使说中美关系是超越党派政治的,我很赞赏这句话。


举一个我亲历的例子:1972年紧接着尼克松总统历史性的访问之后,两个非常重要的代表团——参众两院的党团领袖——来华访问。参议院是曼斯菲尔德和斯科特,众议院是博格斯和福特。这一举动就是为了显示,不论两党在其他问题上有什么分歧,尼克松的对华政策是得到两党共同支持的。我有幸全程陪同这两个团的访华之行。原则上,美国对华政策应该是超越党派的,但是事实上中国问题常常是美国国内党派斗争的受害者,特别是在竞选的年代,双方都争相表示对中国“强硬”。过去主要是台湾问题,现在由于两岸关系缓和,这个问题在美国政治中淡化,而经济问题突出。


一个负面的现象是保护主义在美国有上升趋势,而且是有选择性的,中国首当其冲。没有一个政治家会公开说:我就是提倡保护主义,但是在奥巴马政府中似乎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迹象。其一般原因可能是由于美国当前的经济困难,而特殊原因还与他的权力基础有关。当前美国决定提高中国轮胎的关税就是一个例子。谁都看得出来,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美国国内政治的考虑,而不是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经济利益。奥巴马急需某一利益集团支持他的医改方案,所以作此决定。从长远来看,显然这对中美双方都不利。保护主义违反美国对自由贸易的基本信仰,同时也是逆全球化的潮流而行。这一举措既短视,又表现了美国的不自信。过去,美国改良派的政府曾经致力于减少保护主义的进口关税以推动国内贸易的自由竞争,以便遏制垄断经济控制市场。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威尔逊政府就曾通过有关这方面的重要法案。结果是美国产业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广大美国人民得利于降低成本和物价。随后,胡佛政府又提高了关税以保护某些美国产业,结果加剧了经济萧条,使美国和全世界都受害。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都了解这一教训。当前的保护主义倾向如果得不到遏制就会触发贸易报复的恶性循环,不仅涉及中美两国,而且会牵涉到许多国家,其后果绝对是负面的。这也属于我所谓的美国的“恶性领导”。不过我相信,并且愿意希望世界各国有关领导有足够的明智,努力避免出现这样的情景。


说了这么多,我意识到现在对未来做出判断还为时过早。欢迎批评。


有人问对美国软实力如何看,回答如下:


我认为美国的软实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民主国家的榜样;


2)对全世界人才的吸引力(自从上世纪80年代保罗·肯尼迪的《大国兴衰》一书出版后,“美国衰落论”就是热门话题,我当时提出的观点:在人才自由流动的今天,只要全世界优秀人才的首选流动方向是美国,美国就不会衰落);


3)培植创造力和鼓励创新的制度,同时提供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的最短途径;


4)自我纠错机制——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在言论和出版自由基础上的强有力的公众监督和批判。


但是,随着时间的转移,所有上述美国软实力的因素都会受到,或已经受到腐蚀。


今天,华尔街的贪婪形象和无原则的两党斗争可能取代了民主榜样;对国际规则和民主制度的双重或多重标准,包括臭名昭著的关塔那摩虐囚事件,使美国对人权的倡导显得伪善;高度商业化的媒体往往把市场利润的考虑置于真相和正义之上,从而削弱监督的力量。总之,我所理解的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无声的影响。至于说硬实力,美国在全世界还是遥遥领先。但是如果它不适当地挥舞它的硬实力,就可能妨害它的软实力。


也许美国需要再一次类似百年前“进步主义运动”那样的改革。但是美国是否还具备那样的强有力的驱动力,我不知道。


以上是在奥巴马上台之初的看法。由于是国际场合,有些部分主要是对美国人说的。如有朋友所说,我用中文写作时批评中国,用英文时批评美国。对奥巴马面临的问题不敢自诩为先见之明,今天至少还有印证的价值。下一篇再谈8年后的回顾。




2009年1月20日,美国第44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发表就职演说。

■■■■■■■■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全文

我的同胞们,


今天我站在这里,看到眼前面临的重大任务,深感卑微。我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也知道先辈们为了这个国家所作的牺牲。我要感谢布什总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以及感谢他在两届政府过渡期间给与的慷慨协作。


迄今为止,已经有44个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总统的宣誓有时面对的是国家的和平繁荣,但通常面临的是乌云密布的紧张形势。在紧张的形势中,支持美国前进的不仅仅是领导人的能力和远见,也在于美国人民对国家先驱者理想的信仰,以及对美国立国文件的忠诚。


前辈们如此,我们这一代美国人也要如此。


现在我们都深知,我们身处危机之中。我们的国家在战斗,对手是影响深远的暴力和憎恨;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严重的削弱,原因虽有一些人的贪婪和不负责任,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决策失误,同时也未能做好应对新时代的准备。


我们的人民正在失去家园,失去工作,很多且要倒闭。社会的医疗过于昂贵、学校教育让许多人失望,而且每天都会有新的证据显示,我们利用能源的方式助长了我们的敌对势力,同时也威胁着我们的星球。


统计数据的指标传达着危机的消息。危机难以测量,但更难以测量的是其对美国人国家自信的侵蚀——现在一种认为美国衰落不可避免,我们的下一代必须低调的言论正在吞噬着人们的自信。


今天我要说,我们的确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而且在短期内不大可能轻易解决。但是我们要相信,我们一定会度过难关。

今天,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因为我们战胜恐惧选择了希望,摒弃了冲突和矛盾而选择了团结。


今天,我们宣布要为无谓的摩擦、不实的承诺和指责画上句号,我们要打破牵制美国政治发展的若干陈旧教条。


美国仍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借用《圣经》的话说,放弃幼稚的时代已经到来了。重拾坚韧精神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要为历史作出更好的选择,我们要秉承历史赋予的宝贵权利,秉承那种代代相传的高贵理念: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以平等和自由,以及每个人尽全力去追求幸福的机会。


在重申我们国家伟大之处的同时,我们深知伟大从来不是上天赐予的,伟大需要努力赢得。(我们的民族一路走来),这旅途之中从未有过捷径或者妥协,这旅途也不适合胆怯之人、或者爱安逸胜过爱工作之人、或者单单追求名利之人。这条路是勇于承担风险者之路,是实干家、创造者之路。这其中有一些人名留青史,但是更多的人却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正是这些人带领我们走过了漫长崎岖的旅行,带领我们走向富强和自由。

为了我们,先辈们带着微薄的细软,横渡大洋,寻找新生活;为了我们,先辈们忍辱负重,用血汗浇铸工厂;为了我们,先辈们在荒芜的西部大地辛勤耕作,定居他乡;为了我们,先辈们奔赴(独立战争中的)康科德城和葛底斯堡、(二战中的)诺曼底、(越战中的)Khe Sahn,他们征战、死去。


一次又一次,我们的先辈们战斗着、牺牲着、操劳着,只为了我们可以生活得更好。在他们看来,美国的强盛与伟大超越了个人雄心,也超越了个人的出身、贫富和派别差异。


今天我们继续先辈们的旅途。美国依然是地球上最富裕、最强大的国家。同危机初露端倪之时相比,美国人民的生产力依然旺盛;与上周、上个月或者去年相比,我们的头脑依然富于创造力,我们的商品和服务依然很有市场,我们的实力不曾削弱。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轻歌曼舞的时代、保护狭隘利益的时代以及对艰难决定犹豫不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必须跌倒后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重新开始工作,重塑美国。


我目之所及,都有工作有待完成。国家的经济情况要求我们采取大胆且快速的行动,我们的确是要行动,不仅是要创造就业,更要为(下一轮经济)增长打下新的基础。我们将造桥铺路,为企业铺设电网和数字线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我们将回归科学,运用科技的奇迹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我们将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土壤驱动车辆,为工厂提供能源。我们将改革中小学以及大专院校,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一切,我们都能做到,而且我们都将会做到。


现在,有一些人开始质疑我们的野心是不是太大了,他们认为我们的体制承载不了太多的宏伟计划。他们是健忘了。他们已经忘了这个国家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们已经忘了当创造力与共同目标以及必要的勇气结合起来时,自由的美国人民所能发挥的能量。


这些怀疑论者的错误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政治现实已经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耗掉我们太多精力的陈腐政治论争已经不再适用。今天,我们的问题不在于政府的大小,而在于政府能否起作用,政府能否帮助家庭找到薪水合适的工作、给他们可以负担得起的医疗保障并让他们体面地退休。哪个方案能给与肯定的答案,我们就推进哪个方案。哪个方案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就选择终止。而掌管纳税人税金的人应当承担起责任,合理支出,摒弃陋习,磊落做事,这有这样才能在政府和人民之间重建至关重要的相互信任。


我们面临的问题也不是市场好坏的问题。市场创造财富、拓展自由的能力无可匹敌,但是这场危机提醒我们,如果没有监管,市场很可能就会失去控制,而且偏袒富人国家的繁荣无法持久。国家经济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而且取决于繁荣的覆盖面,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能力让所有有意愿的人都有机会走向富裕。我们这样做不是慈善,而是因为这是确保实现共同利益的途径。


就共同防御而言,我们认为国家安全与国家理想的只能选其一的排他选择是错的。面对我们几乎无法想像的危险,我们的先辈们起草了确保法治和个人权利的宪章。一代代人民的鲜血夯实了这一宪章。宪章中的理想依然照亮着世界,我们不能以经验之谈放弃这些理想。因此我想对正在观看这一仪式的其他国家的人民和政府说,不论他们现在各国伟大的首府还是在如同我父亲出生地一般的小村落,我想让他们知道:对于每个追求和平和自尊的国家和个人而言,美国都是朋友,我们愿意再次领导大家踏上追寻之旅。


回想先辈们在抵抗法西斯主义之时,他们不仅依靠手中的导弹或坦克,他们还依靠稳固的联盟和坚定的信仰。他们深知单凭自己的力量我们无法保护自己,他们也深知我们强大并不足以使我们有权利为所欲为。他们明白,正是因为使用谨慎,我们的实力才不断增强;正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公正的、我们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因为我们的谦卑和节制,我们才安全。


我们继承了这些遗产。在这些原则的再次领导下,我们有能力应对新的威胁,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国家间更广泛的合作以及增进国家间的理解。首先,我们将以负责任的态度,将伊拉克交还给伊拉克人民,同时巩固阿富汗来之不易的和平。对于老朋友和老对手,我们将继续努力,不遗余力,削弱核威胁,遏制全球变暖的幽灵。我们不会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感到报歉,我们会不动摇地捍卫我们的生活方式。对于那些企图通过恐怖主义或屠杀无辜平民达成目标的人,我们要对他们说:我们的信仰更加坚定,不可动摇,你们不可能拖垮我们,我们定将战胜你们。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多元化遗产是一个优势,而非劣势。我们国家里有基督徒也有穆斯林,有犹太教徒也有印度教徒,同时也有非宗教信徒。我们民族的成长受到许多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我们吸取了这个星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有益成分。正是因为我们民族曾亲尝过内战和种族隔离的苦酒,并且在经历了这些黑色的篇章之后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团结,因此我们不由自主,只能相信一切仇恨终有一天都会成为过去,种族的划分不久就会消失,而且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相信终有一天人类共有的人性品德将会自动显现。在迎接新的和平时代到来的过程中,美国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思索前方的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铭记那些远征沙漠和偏远山区的英勇美国战士,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和那些安息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之下的战争英雄们一样,给与我们启示。

我们尊敬他们,不仅因为他们是自由的守护者,还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为国家服务的精神,他们自愿追寻比自身的价值更伟大的意义(美国国家之伟大)。此时此刻,在这个要塑造一代人的时刻,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


因为无论美国政府能做多少,必须做多少,美国国家的立国之本最终还是美国人的决心和信念。于防洪堤坝决堤之时收留陌生受难者的善意,于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宁愿减少自己工时也不肯看着朋友失业的无私,正是他们支撑我们走过黑暗的时刻。消防队员冲入满是浓烟的楼梯抢救生命的勇气,父母养育孩子的坚持,正是这些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许是新的,我们应对挑战的措施也许也是新的,但那些长期以来指导我们成功的价值观——勤奋、诚实、勇气、公平竞争、包容以及对世界保持好奇心,还有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主义——却是历久弥新,这些价值观是可靠的。他们是创造美国历史的无声力量。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回归这些古老的价值观。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负责任的时代,一个觉醒的时代,每个国人都应意识到即我们对自己、对国家和世界负有责任,我们不应该不情愿地接受这些责任,而应该快乐地承担起这些责任。我们应该坚定这一认识,即没有什么比全身心投入一项艰巨的工作更能锻炼我们的性格,更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这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应做出的承诺。


我们自信源于对上帝的信仰,上帝号召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就是我们自由和信仰的意义,这也是为何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可以同聚一堂在此欢庆的原因,也是我今天能站在这里庄严宣誓的原因,而在50多年前我的父亲甚至都不能成为地方餐馆的服务生。


所以,让我们铭记自己的身份,镌刻自己的足迹。在美国诞生的时代,那最寒冷的岁月里,一群勇敢的爱国人士围着篝火在冰封的河边取暖。首都被占领,敌人在挺进,冬天的雪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在美国大革命最受质疑的时刻,我们的国父们这样说:


“我们要让未来的世界知道……在深冬的严寒里,唯有希望和勇气才能让我们存活……面对共同的危险时,我们的城市和国家要勇敢地上前去面对。”


今天的美国也在严峻的寒冬中面对共同的挑战,让我们记住国父们不朽的语言。带着希望和勇气,让我们再一次勇敢地面对寒流,迎接可能会发生的风暴。我们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记住,在面临挑战的时候,我们没有屈服,我们没有逃避也没有犹豫,我们脚踏实地、心怀信仰,秉承了宝贵的自由权利并将其安全地交到了下一代的手中。

1受命于危难之际

奥巴马上任于美国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时。他的就职演说用相当大的篇幅历数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呼吁美国人打起精神,恢复信心,发扬美国的光荣传统、重温核心价值观,克服分歧,团结起来,重振家业。当然,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总免不了说一些鼓气的漂亮话,但是奥巴马的演说中这部分篇幅特别大,辞藻特别华丽、调子特别高,几乎像是出征前的战斗动员,甚至引用了乔治·华盛顿在独立战争最危难时刻的一句话:“让后世知道……在一个只有希望和美德才能成活的严冬……此城此国曾惊起迎战共同的危险。”这正说明他对美国处境内外交困、形势的严峻,特别是民气涣散,信心低落,是充分意识到的。另一方面,他也背负着选民渴求变革的期望。再加上有史以来第一位非洲裔总统的角色,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带有某种理想主义,这个特点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使其目标过于宏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从竞选到就职演说,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施政目标,涉及经济、教育、科技、医疗等各个方面,除了应对当前危机的临时措施外,总的方向是扩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使经济增长能惠及更多群众,缩小贫富差距,还有环保和新能源。其中最重要的,打上奥巴马标记的是医保改革。对外,则提出加强国际合作,也就是一反小布什的“单边主义”,重视与盟国的关系,不再单枪匹马作战。同时继续帮助穷国,尽国际主义义务。诺奖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专门为文表示拥护,称之为“新新政”,也说明从某种意义上,它确实是继承了进步主义和罗斯福的“新政”的传统。在美国各种有争议问题上,他可以定位为民主党偏左的自由派。


2未竟之业

在一位美国总统卸任之际对他的政绩做出评价,为时太早。特别是当前的美国空前分裂。询诸美国人,人言言殊。据一项调查:不同团体对奥巴马的评价分野很鲜明:有关民权、环保、主张自由选择等组织对他评价很高,有的民权组织给他打满分,甚至有人认为奥巴马可以作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载入史册。而保守派及其组织对他评价很低,有的极端保守组织给他打零分。


奥巴马自己及其拥护者肯定的政绩,大体有以下几点:


1)扭转危机,经济开始复苏、增加就业,把失业率自2009年的两位数字降至2016年初5%以下。新增千万以上就业岗位。


2)联邦财政赤字大幅缩减,2015年赤字比2009年减少70%。主要是由于就业人数增加,新增税源,从而增加财政收入。政府支出的年升率只有3.3%,达到艾森豪威尔政府以来的新低。为95%的纳税人减税,只有年收入40万美元以上的人增税。


3)大幅度提升能耗效率标准,减少石油进口,达到汽油的出口大于进口。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国际上促成治理温室效应的《巴黎协定》。


4)通过《平价医疗法》,扩大医保覆盖率,受惠者达2千万人。


5)教育改革,其主要效果之一是减少了大学生还贷压力。


6)结束伊拉克战争,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在国外的战斗人员降到12年来最低。击毙塔利班。达成与伊朗的核协议(阻止了伊朗发展核武器),打开与古巴关系。


看起来成绩斐然。但是从反对者方面来说,以上每一条都可质疑。首先,数字虽然来自权威机构,其中也包括像福布斯那种保守派杂志,但是多数都是政府自己发布的,有夸大成绩之嫌。关于失业率的计算法就有问题,有许多人根本无望就业,不在登记之列,还有半就业的也计算在内,等等。更主要的是与实际应该受益者的切身感觉不相符。关于经济复苏,反对者认为太缓慢,甚至认为美国仍未完全走出危机阴影,或认是市场自然的规律,不能算作政府政绩。对于花大笔钱拯救通用汽车公司之举争议最大。财政方面,赤字固然减少,但是国债大大增加,等于把危机推到后代。(按:关于负债增加这一点,拥护者很少触及,或辩解微弱,看来是一大后患)


在总的执政理念上,反对者对奥巴马政府最大的批评,还是政府干预过度。尽管奥巴马一再表明他是资本主义拥护者,在即将下台前发表的总结性长文中还说:“资本主义一直是世界繁荣迄今最大的推动力和机遇所在”,其拥护者也特别强调就业的增加都是在私营部门,政府实际上是在裁员、减少开支。但是反对者还是认为他的政策就是“政府接管”,不断给他扣“社会主义”的帽子。争议最尖锐的还是他的医改方案。

3关于医改

奥巴马念兹在兹的是医疗改革,他考虑此事非自竞选总统始,改革方案酝酿已久。他上任伊始急不能待地推出的第一项重大法案就是医改法。这是最复杂、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谁都抱怨美国医疗制度不合理,但是一提到改革,每一种人都有理由对某一变动不满意。克林顿总统也曾提出过一个改革方案,而且内举不避亲,任命希拉里主持此事。那时还是财政赤字减少,经济最繁荣的时候,结果以失败告终。


许多观察者都不理解奥巴马为什么急急忙忙提出这件事,认为不策略。一般说来应该先易后难,先做成几件比较容易通过的事,有了“政绩”,建立了威望,在国会多争取一些支持,然后再提出,不是更好?何况又在经济危机中,提出一项需要政府花钱(至少开始短期内需要)的事,阻力更大。医保问题有那么紧迫吗?这些难道奥巴马没有考虑过?他本人没有解答过这一疑问。可以解释的是:首先美国医保制度的弊病众所周知,在所有发达的民主国家中,美国医保的覆盖面是最小的。固然60年代约翰逊政府通过了“医疗照顾”和“医疗援助”法案,大大改善老人和穷人的医疗条件,但是比之其他发达国家,仍然是水平较低的,甚至不如中国的台湾地区——台湾基本上已经做到全民医保。奥巴马自己有从事社区工作的经历,对这点感触很深,改革这一不合理的制度,成为他一种心结。这个理由是可以理解的。


回顾20世纪初,美国在生产力方面已经超过英国,处于领先地位,而且美国一向以社会更平等,民主制度优于欧洲自诩,但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访问一次欧洲,美国的劳工状况受到欧洲人的批评,他发现在“人道主义的行进队伍中美国竟落在排尾”,深感羞愧,为此下决心冲破层层阻力,推动一系列改善劳工生活生产条件、维护劳工权力的改革。现在奥巴马对医改有急迫感,应该也是相同的心情。另外,当时国会两院是民主党占多数,他可能认为这是推动国会通过的有利条件,未始不失为一种策略考虑。在他大力推动下,确实于2010年国会改选之前通过了《平价医疗法》,(直译当作《保护病人及付得起的医疗法》),或者干脆就叫做《奥巴马医保》。


但是他显然低估了反对意见之强烈。关于医改的争论旷日持久,耗费了他第一任的大量精力和政治资本。据知情者称,由于在国会遇到共和党议员一致的强力反对,成为一桩党派斗争之事,实质内容无人认真考虑,奥巴马本人也不关心其细节,交给议长佩洛西去处理,目标就是好歹必须通过。结果在各种利益集团和游说集团讨价还价之下,法案一再修改、妥协,变成一个大杂烩,文本有上千页,极为繁琐,而且有些条款自相矛盾,无法执行。拥护者与反对者没有人从头读完过。最后等于占多数席位的民主党凭“党性”通过,而共和党则无一人投赞成票。这本身就不能算成功。


2010年议会部分改选,民主党失去众议院的多数。2012年大选,奥巴马虽然获得连任,到2014年议会改选,民主党两院都失去了多数。所以方案虽然通过,激烈的争议始终不断。付诸实施,就涉及预算拨款,阻力更大,举步维艰。刚一开始实施,就应技术准备不足,发生互联网失效,落下笑柄。全部成效尚未显现出来,奥巴马就要下台了。


支持者把这一法案说得美妙无比:使没有保险的人数下降到人口的10%,惠及千万人以上(人数计算从1200万到1800万不等),从长远看,可为美国人节省数十亿医疗费用。使原来到2016年就面临枯竭的(老年人)医保信托基金延长到2030年。大幅减缓医保成本增加的幅度,为老年公民节约几十亿的处方药费;要求保险公司至少花掉80%的投保收入,等等。


果真如此,应该为民主党赢得选票,然而情况相反。如果2012年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的话,6年之后如何呢?似乎对此法不满之声从未停息。这份法案既然没有几个美国人真能卒读,笔者作为旁观的外人,绝对不会不自量力,也没有耐心来研究这一方案对美国各种人的得失利弊。本文只能就见所闻得出一个粗浅的印象。


首先,这是一个意图毕其功于一役的,彻底改革的方案。新任总统如初生之犊,野心勃勃,想要经自己之手,不但圆了自己的梦,也是几代民主党人的梦。自称是“大手笔(a big deal)”。既要大幅度扩大医保覆盖面,使穷人都看得起病,又要裁减政府财政负担的高昂医疗费用。立意高远,实行起来道阻且长。


备受争议的规定之一是强迫每个人都要参保,否者就要罚款。这首先就违背了自愿的原则。诚然,原来看不起病的人上千万人忽然都去就医了,而医疗资源的供应并未及时增加,致使保险费用陡增,都转嫁到原来投保人的身上,所以自法案实施以来,按规定首付的参保费不断上涨。对于一般量入为出的工薪阶层来说,切身感受是这项负担大大增加。在没有这个法之前,选择还多一些,而现在要在被罚款与交巨额保费之间选择。换言之,那些被强迫参保的人等于替受《医疗照顾法》保护的老人和新增的近2千万原来看不起病的人付保险费。如果自己不生病,就更吃亏了。所以有些年轻人宁愿罚款也不交保。该法的名称是“付得起的医疗”,而相当多的人首先面临的是“付不起”的参保费。


医保方案后面还附有一份更加激进的教育改革方案——“教育和解法”,包括一项增加上千亿学生贷款的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大学生还贷的沉重负担减轻了,却转嫁到了政府身上,也就是纳税人的身上。共和党议员攻击这两个法案为“政府接管,裁减就业的法案”,不是没有根据的。


这里的问题还是涉及中产阶层。事实上,欧洲福利国家的弊病也有这个问题。高额累进税对于那些教育程度最高、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中产阶层最不公平。《奥巴马医保》刚好使美国中间阶层增加负担,其中也包括中小企业,因为他们必须为员工投保的费用增加了——尽管据说这都是暂时的。对于本来就付得起高额保费的富人,增减都无所谓。即便如奥巴马自己所说,总体的设计是最终大家都受益,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可以说,如果大多数选民确实都从这一医改中明显得到好处的话,6年后的总统大选可能是另一个结果。应该承认,这次选举固然有希拉里本人的因素,也未始不是对奥巴马政府某种失望的表现。

4环保与能源

奥巴马另一施政重点是提倡环保,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减少大气温室效应。


环境保护在美国实际上在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运动中已经提上日程,那时还没有污染问题,而主要是湿地、森林保护,反对风景区无节制的商业开发。到60年代群众运动高涨时,治理污染、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一切改良派的主张,但是不断受到资本利益的阻挠。逐渐成为共和党与民主党对垒的一个题目。奥巴马的政治理念显然是与进步主义一脉相承的,环保是他一贯的主张,在他上台之前就发表过许多讲话,为节能减排大声疾呼。提出让美国变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为新能源的出口国,为制止气候变暖做出贡献,从而在美国本土增加“绿色就业岗位”。在任参议员期间曾投票支持若干有关节约能耗以及促进可再生与清洁能源生产的提案。上台伊始就与拜登一同提出一项宏伟的发展新能源的规划。


推动环保、清洁能源当然是既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人类的好事。而且美国以其实力理应在这方面其带头作用。不过与医疗改革一样,宏伟计划是一回事,落实起来又是一回事。在任期前两年,与推动医改法一样,趁着民主党在议会占多数,2009年6月就通过了 《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由能源部长朱棣文宣布,声称这一法案不但能减少污染,还能为千家万户节约开支,增加就业岗位,为美国经济繁荣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并明确提出,21世纪的竞争是能耗效率的竞争,而美国应该起带头作用。这又是一项包罗万象的长期的计划,连节能建筑的标准、节能灯的生产和推广等等,都包括在内,提出了一连串计划数字。


政府方面宣布已经取得的成绩有:完成对烟草的管制、汽车、空调等能耗的效率有显著提高,往常逐年增加的能耗已转为开始下降,而且清洁能源的比例逐步上升。进口石油大幅减少。这些成绩是实在的。不过反对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新的开采页岩油的粉碎技术的发明,与奥巴马的政绩无关。


能源计划的大部分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方见成效,例如大幅减少碳排放的达标期限是2025年,还要经过四届总统。这也是美国本国政治分歧、阻力还很大的问题,这些都有赖于其继任是否坚持同一方向的努力。奥巴马曾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一位他的选民,106岁的非洲裔老太太,说他不知道这位老人的儿女们如果活到她的年纪,会看到美国有怎样的变化,说明我们促成了哪些进步。也就是说,奥巴马充分意识到他所致力于的“变革”要很久以后才能见到成效。


在国际上推动实现了关于减少温室效应的《巴黎气候协定》是一项值得肯定的成就。气候问题更是长期计划,在美国本身就阻力很大,落实前途难以乐观。

5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尴尬

在国际方面,奥巴马是在美国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之际,人心厌战而当选的。他的承诺是结束两场战争,撤出伊拉克,大幅度减少在阿富汗的驻军。他的任务有点类似尼克松停止越战,收缩战线,不再包打天下。他在就职演说中也强调,要多用外交手段而少依靠军事力量解决国际争端;说美国的安全在于事业的正义性,美国的力量在于以榜样服人,要表现克制和谦虚。而且表示“向任何愿意放开他们握紧的拳头的人伸出手去”。


不但美国人厌战,连欧洲人也希望美国扭转小布什的一意孤行的黩武政策,所以奥巴马刚一上台,什么都还没有做,就得了一个诺贝尔和平奖。不是凭已有的成就,而是凭期待,事先授奖,这是有悖常情的,也受到许多非议。这只能说明至少有一部分欧洲人多么希望美国新总统实现他的和平诺言。奥巴马本人可能也感到意外,并且知道对他获奖的争议。他发表的获奖辞十分冗长,却了无新意。


一开始就亮明他有一个身份是美国的三军总司令,知道不少人对他得和平奖有保留。他滔滔不绝讲了许多关于和平与战争的哲学和历史的空话,列举各种历史人物、事件,反复申明美国热爱和平但是战争手段不可避免,在向甘地和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致敬后,提出例如希特勒的军队就不能用非暴力运动制止……等等。关于实质性的问题,他提出了坚持反对核扩散和争取实现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无核世界”的目标,上个世纪苏联提出过,美国领导人却是第一次提出这个目标。总之从这篇充满了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一方面”,“另一方面”翻来覆去的长篇讲话中,可以看出,他本人对于得和平奖也感到尴尬,而且无法承诺美国停止对外用兵。

6撤出伊拉克

他向着和平方向做到的事有:结束伊拉克战争,减少阿富汗驻军,击毙塔利班,大幅减少美国海外的战斗部队,与伊朗达成核协议。还有与古巴关系正常化,成为80年来第一个访问古巴的美国总统。这些成绩应该可圈可点。


平心而论,伊拉克战争是奥巴马始终一贯反对的。有的政客在不同位子上发表的政见往往多变,相对而言,奥巴马比较前后一贯,这点从他作为参议员的投票记录可以为证。他先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后选入联邦参议员。他对内政外交各种议题投票的倾向性很鲜明,至少说明他不是机会主义,这点与希拉里不一样。


如今,不论朝野,很少美国人再为小布什打伊拉克战争辩护。人们是健忘的。当初正在9.11震荡波之中,公众情绪与现在很不一样,尽管有反战游行,实际上多数公众的心态还是拥护的。希拉里就承认她作为参议员曾经支持过有关决议,后来后悔。即使证明伊拉克并没有核武器之后,小布什政府的口号改为“改变政权”,也就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推翻萨达姆政权,建立中东大民主区的战略,在国内还是得到相当多的支持。大约从虐囚恶行曝光之后,加以美国日益陷入困境,进得去,出不来,使美国舆情开始转向。


而奥巴马是少数政治人物中一开始就鲜明地反对的。2002年他还是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在一次反战集会上讲话记录在案:提出“与其打伊拉克,我们还不如……完善本土安全计划,……来完成我们与本拉登和基地的斗争。”这个主张正道出了问题的实质,就是9.11以后美国应对恐怖主义,应该作为国家安全问题来对待,而不是作为一场国际战争。这正是后来很多小布什批判者的观点。


等他当选为联邦参议员时,伊拉克战争已经名义上“结束”,虐俘丑闻也已传开。他的投票记录显示他力主规定美国撤出伊拉克的日期,连续对为伊拉克战争拨款的法案投反对票,因为该法案没有规定撤兵的日期;反对增加关塔那摩基地监狱的拨款,反对给涉及刑讯逼供的CIA官员以豁免权;主张给被冠以“敌方战斗人员”的俘虏以人身保护权。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的法案常常是他反对的,他还是坚持己见。他在就职演中提出要“负责任地把伊拉克交给它自己的人民”,这点他做到了,2011年底美军全部撤出伊拉克。另一个他提出的任务:结束与基地的战争,也以塔利班被击毙而实现。但是他主张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终其两任都没有做到。

2战线缩短了吗?

中东乱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固然不完全是美国政策导致的,无论如何,奥巴马政府应对这个局面看不出前后一贯的战略思想。对待叙利亚的犹疑不决更显得进退失据。美国在外的战斗部队是减少了,但是却更分散了,撤出了伊拉克,却卷入了更多国家。


为打击ISIS,他批准了第一批特种部队长驻叙利亚,在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利比亚、索马利、也门、巴基斯坦、乌干达、喀麦隆等国都有空袭军事行动。此外,还向中东欧输送武器装备以对付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如果把无人飞机的空袭、对他国军队提供经常性的情报和侦查援助都计算内,可以说,美国直接或间接有军事行动的国家至少有8个。这还不把派特种部队包括在内。据说奥巴马偏好派特种部队,在他治下,特种部队人数增加了25%,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


他批评伊拉克战争使美国负担了沉重的军费,但是他的政府用于与战争有关的费用达8600亿,超过小布什政府的8110亿美元。(根据国防部的《绿皮书》)这个数字不包括国防部本身的军费。由于较多使用特种部队和无人战斗机,美军在外伤亡人数的确比小布什政府时期减少许多,但是“误杀”无辜的概率也相当高。


以上还未把他的“战略再平衡”项下派往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计算在内。总之,在奥巴马当政期间,美国战线并未收缩,反而更加扩张。实际军费不减反增。


在经济领域,他提出了“环太平洋伙伴(TPP)”计划,作为打上他的印记的创意,据说将促进贸易,增加投资和就业,对与会国劳动者和企业都有利,更重要是制定国际贸易的规则,显示美国的领导。但是美国国内对此就有分歧,连希拉里都有异议,特朗普已经声称要予以否决。

本文无意面面俱到地评论奥巴马执政的各个方面,只就其大者发一些到目前为止的一孔之见。上一篇笔者所预料的,奥巴马可能遇到的不利条件不但不幸而言中,而且远远超过。奥巴马的雄心壮志未实现的多于已实现的。其中有一些是因为其带有长远意义,实施起来也比较复杂,不是立竿见影,所以不大容易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很难说哪些是他不能左右的客观因素,哪些是他本人的缺陷。


他上任所遇到的是一个党派严重分裂的政治环境。共和党议员下决心与他作对,所有他的主张不问青红皂白,一律反对,似乎是为反对而反对。在民主党占多数的两年中,共和党运用冗长讲话阻挠的策略(filibuster)达50次之多。待共和党占据议会多数时,更加每个议案都受阻。于是奥巴马在许多事上用行政命令,强行执行。而行政命令最容易被继任否决,人去政息。


就个人人品而言,奥巴马比后继两位竞选人都少一些“小辫子”。他的经历几乎可以作为励志的典型。在私德方面,比华盛顿特区很多政客都干净。除了他自己向记者坦言的,学生时代曾接触过大麻和可卡因之外,还没有发现其他劣迹。在当前美国这种竞选厮杀中,能经得起这样祖宗三代“人肉搜索”,还没有丑闻缠身,或至少疑点斑斑,也不容易。最后政敌只能在他是否出生在美国上做文章。可惜,执政的成败往往不与政治家的人品成正比。他为自己的理念奋斗了八年,从结果来看,不能说一点没有成绩,与他的初衷和许诺,却相距甚远。


特别是在美国特色的两党斗争中,他的政绩并没有为民主党加分。他从一开始就呼吁团结,消除党争,但是八年后,这种分裂不但没有弥合,反而变本加厉,而且不但是在政界,全民都严重分裂。在种族问题上,他的当选本来是美国社会进步、消除种族偏见的象征,而在他卸任时,种族关系反而更加紧张,居然让一个肆无忌惮公开宣扬种族歧视的人得势。奥巴马个人对此应负多少责任,难以评估,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这届政府的成功。


本来,钟摆来回摆动,选民过几年就想换换胃口,这是美国政治常态,不足为奇。政党更迭,大政方针一般还有连续性。这次的特殊处在于换了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人。钟摆会向另一极端摆到什么程度,连续性是否会让位于颠覆性?奥巴马为希拉里竞选站台时说如果选了特朗普,“我们过去八年所有的进步将会飞出窗外”。而他在《经济学人》周刊上发表一篇总结性的文章中又一再强调,美国总统的职务是“接力赛”,意思说,很多任务是需要后继者长期继续努力实现。那么现在他的各项未竟之业有多少会被“接力”完成,还是会“飞出窗外”——前功尽弃?只能拭目以待。


奥巴马壮志未酬,事与愿违,批评者认为相当多的成分与他本人的缺点有关:作为行政长官,他缺乏的是执行能力。面对一个敌意的反对党束手无策,一味回避,没有表现政治领袖的胸怀,努力进行沟通、说服。也不善于吸收对方有益的建议……,贬义而言,是“急于求成”,“志大才疏。”


我个人认为大时代的背景很重要。任何一个美国领导人,以及世界各重要国家的领导人,都必须面对的是一个新的大变革时代。2009年,笔者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跨过新门槛》,已经对这个问题有所论述,并认为美国需要再来一次像20世纪初那样的进步运动,进行深刻的、全面改革。


简而言之,当前世界大变革,一是全球化,一是新的高科技促成的数字经济,包括互联网,等等。这个变革不亚于十五世纪的航海大发现和十九世纪的工业化。在这种变局下,利益格局也会发生大变动。必然有一部分人会被淘汰,或地位下降,或失去原有的生计。这是老生常谈不必赘言。当初工业化造成的贫富悬殊,经过各种社会改良,形成了福利国家,建立了协调劳资关系的机制,照顾弱势群体,并出现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如今在数字经济与全球化的冲击下,财富更加迅速集中,危及中产阶级,原来的机制至少部分失效。实际上,发达国家的社会精英和政治家都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研究和提出各种对策。笔者所著《资本主义的演变》一书中探讨的最近几十年在欧美兴起的“新公益”,也是一种解答。


奥巴马在总统任内对“新公益”已经有所支持。从奥巴马的各种讲话,特别是最后在《经济学人》周刊发表的长文来看,他对这个问题是有深刻了解的,有一定的眼光和前瞻性。他的各种主张至少大方向是对的。但不论其理论如何,其政策眼前客观上主要还是惠及底层,而使相当多的中产阶层感到被忽视,甚至被抛弃。在美国的特定情况下,还有向少数族裔倾斜而不顾白人的问题。这应该是症结所在。这不是美国一国的问题,更不完全取决于一位总统,只是美国的地位特殊,其成败影响就更大。

■■■■■■■■

2016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告别演讲全文

很高兴回家,回到芝加哥!回家真好!


正如你们所见,我现在是个“跛脚鸭”总统,因为没有人再听从我的指示,正如现场大家每个人都有个座位。


我和米歇尔对于近几周我们收到来自各方的祝福表示十分的感动。今晚,我该向大家说句谢谢了!也许我们为曾见面,也许我们意见不合,但谢谢美国人民对我的真诚。是你们让我成为了一位美国总统,是你们让我成为一个更棒的人。


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来到芝加哥,那个时候我还在探求我是谁,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那个时候我工作的地方就离现在这里不远,也正是在这几条街道上我意识到了信念的力量和面临林磨难的尊严。在这里,我知道,只有普通人真正融入、团结在一起,我们才可以做出改变。即使在我作为总统的这八年中,我依然坚信。


这不仅只是我的信仰,也是全体美国人的心声。美国的与众不同是我们能变得更好的能力。


权力从一个自由选举的总统向下一任转移的过程是平稳有序的,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曾向特朗普承诺,我的政治团队将确保此次换届过程非常平稳,就像当初布什总统把权力交接给我一样。因为,我们每个人首先要保证美国政府未来有能力解决我们现在仍然面临的问题。


在美国历史中,曾经有过几次内部团结被破坏的时候。本世纪初,就是美国社会团结遭到威胁的一个时期。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但是社会不平等问题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的威胁也更加严重。这些因素不仅仅会考验美国的安全和法弄,也对美国的民众体制产生威胁。未来,我们如何迎接这些民主挑战将关系到我们是否能正确教育下一代、继续创造就业岗位并保护美国的国土安全。


医疗保险政策

目前,美国未参保人数比例大幅下降,医疗保健费用增速已将降至过去50年以来最低水平。如果任何人能够提出一项医保政策,并切实证明新政策比上一届政府提出的医保改革更加有效,能够尽可能地以较低价格覆盖广大美国人民,我会公开支持这种新的医保政策。


种族和移民问题

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一些人认为美国已经进入后种族时代。尽管这种种族融合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却不太可能真正实现。目前,种族问题仍然是一个可能造成社会分裂的重大问题。以我个人经历来看,如今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比二十、三十年前有了较大改善,这种社会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统计数字中,也可以从不同政治观念的年轻一代美国人的态度中看出来。


但是,我们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每个人都还有很多工作去做。如果每个经济问题都通过勤劳的美国中产阶级与少数族群之间的冲突来解读,那么各个种族的工人阶级将为一点点剩余的劳动果实争得头破血流,而那些富人会进一步收缩进他们自己的小圈子。如果我们仅仅因为移民后裔长得不像我们,就拒绝给这些孩子投资,那我们也是在牺牲美国人后代的希望,因为这些移民后裔未来会在美国工薪阶层占很大比例。


少数族裔问题

对于黑人和其他少数族群需要共同奋斗来解决许多美国人面临的问题,这不仅仅包括难民、移民、农村的群人和变性人,也包括那些看上去享受各种社会优待的中年男性白人,因为这些人都面临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生重大变革的挑战。


政治是一场观点的较量,这也是民主体制的设计理念。但是,如果每个政治团体没有一些社会共识,不愿意去了解新的信息,不愿意去承认对手方的论点合理,也不愿意通过科学论据理性思考,那么这场辩论中没有人在聆听,双方就不可能产生共识或者妥协。


环境保护

如果我们不采取更加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我们的下一代就没有时间再讨论环境变化是否存在,而是忙于处理环境变化带来的后果,包括自然灾害、经济发展停滞以及环境难民寻求避难等问题。现在,我们能够也应当讨论如何最好地解决环境变化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否认环境问题存在,这不仅仅是背叛下一代,也背叛了历史先驱们寻求创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


恐怖袭击

过去八年中,没有任何一个境外恐怖主义组织成功地在美国本土上计划并执行一次恐怖袭击。尽管美国发生了本土滋生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包括波士顿马拉松炸弹袭击以及圣博娜迪诺袭击事件。对于那些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反恐工作人员,担任你们的指挥官是我一辈子的荣耀。


我反对任何歧视美国穆斯林群体的行为。我们需要更加警惕,但是不需要害怕ISIL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杀害更多无辜的人民。如果我们在斗争中坚守美国宪法和核心精神,他们就无法战胜美国。俄罗斯或者中国等其他国家无法匹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除非我们自己放弃这种影响力,变成一个只会欺负周边小国的大国。


不论我们属于哪一个党派,我们所有人都应当致力于重建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我们的民主宪法是一项杰出的成就,也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但是这仅仅是一张纸,宪法本身不具备任何力量。宪法的力量是我们美国人民通过参与选举、做出决议赋予的。


美国人应当成为积极参与政治的公民,让参与政治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如果一些人对目前美国政治的现状不满的话:“如果你厌倦了与互联网上的陌生人争辩,可以考虑在现实生活中与异见人士辩论。如果你认为一些问题需要被解决,那就采取行动组织力量。如果你对选举出来的政府官员不满意,那就争取其他人的支持来自己竞选。


致谢

米歇尔,过去二十五年中,你不仅仅是我的妻子孩子的母亲,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担任了一个不是你争取来的职责,但是你的优雅、勇气和幽默都给这个身份烙上了你自己的印记。


(奥巴马转向他的女儿)你们两个女孩聪明、美丽,更重要的是,你们善良而又充满热情。过去几年中,你们没有被聚光灯所累。在我的一生中,我为成为你们的父亲而自豪。


(感谢副总统拜登)从宾州斯克兰顿到特拉华州,你是我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名的第一个人选,也是我最好的选择。拜登是一个好兄弟,就像家人一样。


(感谢工作人员)你们改变了这个世界。今晚,我将离开这个舞台,但是我对于这个国家比我刚上任时更加乐观,美国民众对国家充满信心,我希望你相信,不仅仅相信我能够为美国带来改变的能力,也相信你自己能够改变这个国家的能力。


希望你们坚信美国建国宪章中记载的精神,相信奴隶和废奴主义者传播的平等观念,相信曾经通过游行争取移民公平权利的精神,相信那些将美利坚旗帜插在海外战场和月球表面的国家信念。这种信念存在于每个普通美国人的心中。


是的,我们能行。


是的,我们做到了。


是的,我们能行!


关于国际政经历史学识

带您纵览古今中外历史与现实。本公众号秉持”真知、良知、趣味”理念,每日推送中外历史及现实国际政经要事,欢迎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