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6年9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聚焦】港台纪念“六四”27周年

2016-06-05 国际政经历史学识 国际政经历史学识

聚焦:港台纪念“六四”27周年

1989年春夏之交,天安门广场成为世界焦点。胡耀邦逝世引发的学潮,发展为民众上街的大规模抗议运动,中国政府最终动用军队流血镇压。此后,每至此时,世界的眼光都会重新聚焦到这里。


北京一直没有正面承认天安门事件的历史,中国民间、媒体以及网络平台对这一事件的谈论或纪念均受到当局严密限制。


周六当天早晨,天安门广场照常举行每日升旗仪式;香港媒体则报导,天安门事件死者的家属须在当局人员全程监视下进行私人悼念活动。


而随着更强调台湾自主性的民进党上台执政,以及作为半自治特别行政区的香港经历民主化政改受阻并出现“本土主义”抬头的语境下,两岸三地对于“六四”历史的看法再次受到特别关注。

台湾诸政要发表“六四感言”

朝野两党呼吁北京推进民主

针对中国六四天安门事件,台湾执政的民进党中央表示,今日的大陆经济成长举世瞩目,但政治和社会的转型挑战却与日俱增,民进党认为唯有正视过去才能真正和解、迎向未来,期盼北京当局正面看待两岸人民共同对民主化的呼声,进一步深化改革,朝民主化方向迈进并取得进步。


国民党主席洪秀柱也发表对六四的评论表示,期盼大陆在走向富强的道路时,让全体中华儿女共享因自由、民主所带来的彼此尊重、包容彼此的生活,无论实践的程度如何,的确看到两岸社会朝这个理想前进。

1蔡英文

台湾地区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发帖谈论“六四”历史和两岸关系。

台灣許多書店的書架上,擺滿了有關中國大陸琳琅滿目的書籍。有許多來自對岸的朋友,會在這些書架前面停留。很多時候,他們認為,在中國看不到真實的中國,於是,他們把握機會,迫切想知道世界是怎麼看待中國。


在總統選舉期間的電視辯論,海外的中國留學生,透過網路,看到候選人間一來一往的辯論。他們覺得,這種決定公共事務的方式很新鮮。甚至,在我個人許多競選行程裡,我也經常看到來自中國大陸、港澳的朋友,隱身於人群之中。他們對台灣的民主選舉充滿好奇。多數的朋友們,在親身經歷之後發現,民主其實沒有很可怕,民主是一件美好可愛的事物。


如果我有機會,我想跟這些朋友說,今日台灣民主的美好,其實一路走來很艱辛。不同國家有不同民主化的路徑,不過,民主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以及,民主與人權的普世價值,是透過人民的努力來爭取。這兩點,是所有民主國家共同的結論。


我相信,中國大陸也不例外。今天是六月四日,27年前,北京發生了天安門事件。有許多人因此失去了家人,有許多人因此而對改革失望,也有許多人,被迫離開了故鄉,在海外流亡。這些,台灣都曾經經歷過。這就是為什麼,27年前,每一個在電視機前面看到那些畫面的台灣人,心裡都能感同身受。因為我們也走過這一條路,我們比誰都能清楚體會,天安門廣場的學生對民主與自由的渴望。


身為總統,我不是要對對岸政治制度指指點點,而是願意真心誠意跟對岸分享台灣民主化的經驗。今日的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成績有目共睹。在對岸執政黨的努力之下,中國人民確實擁有比以前更好的物質生活。這一點,沒有人可以否認。不過,也沒有人可以否認,中國大陸內部政治和社會也正在面臨轉型的壓力。如果對岸能夠給予中國大陸人民更多的權利,世人將會給予中國大陸更多的尊敬。


這是正視過去的時刻,這也是邁向未來的時刻。中國大陸正在改變。改變也正在考驗執政當局的智慧。珍惜那些在書店裡找尋另一種視角的人民,珍惜那些體驗過民主生活的留學生。他們很可能是讓中國更往前邁進的人。


不要讓六四成為兩岸之間永久的難言之隱。中國人民的過往的傷痛,只有對岸的執政黨有能力來化解。我的責任,是保有台灣人做為民主人與自由人的身分,建構一個和平的、穩定的、一致的、可以預測的兩岸關係。希望有一天,對於民主和人權的看法,兩岸之間會趨向一致。

2马英九

前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在社交网站Facebook发表卸任后的首次“六四感言”。

今天是「六四」27周年,是我卸下總統職務後,第一個「六四」紀念日,也是我第27次發表「六四」感言。


1989年6月4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武力鎮壓群眾事件,是世人心中永遠的傷痛。每逢「六四」,世界各地都有民眾自發性的紀念或抗議活動,也成為大陸當局必須面對的挑戰。


政府不當處理群眾運動或濫權侵害人民權益,世界各國都有前例。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美國仇日情緒。1942年羅斯福總統下令將太平洋沿岸11萬日裔美人強制送往內陸集中監管,直到戰爭結束。1988年雷根政府正式認錯道歉,並賠償受難者及其後人16億美元,2006年布希政府並撥款3800萬美元,重修集中營舊址並研究那段歷史,提醒人們牢記歷史教訓。


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納粹德國屠殺600萬猶太人的暴行曝光,震驚世界。西德政府自1950年起全面進行「去納粹化」工作,坦然面對罪行並深自反省。1969年總理布蘭德更在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獻花致敬並下跪默哀,此舉成為戰後西德與東歐各國改善關係的關鍵。那時德國人用一個長字Vergangenheitsbewältigung」(意思是「檢討過去,走出陰霾),來表達他們面對歷史認錯反省的態度,令人動容。可惜他們在亞洲的戰友卻缺乏這樣的勇氣與誠意。


1980年5月18日,韓國南部光州有學生和民眾走上街頭要求民主,卻被當時掌權的全斗煥中將下令鎮壓,造成上千人死傷。全斗煥後來當選總統並執政7年,但國內要求民主和真相的聲浪始終不斷。1995年韓國總統金泳三制定「518特別法」,司法機關開始針對「光州事件」進行全面調查。1997年全斗煥遭判無期徒刑定讞,「光州事件」獲得平反,韓國政府也將5月18日訂為「國家紀念日」,每年舉辦儀式,追思當年受難的民主鬥士。


坦然面對過去執政不當的國家,還有中華民國台灣。1995年起政府開始平反「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時期」,20多年來,政府對受難者與家屬採取了認錯、道歉、立碑、立法賠償(268億元)、設紀念館、訂紀念日、公開歷史真相、回復受難者名譽等一系列的行動。儘管歷經了四位總統,三次政黨輪替,政府態度始終一貫,68多年的社會傷痕,逐漸彌合。


歷史的錯誤或可原諒,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各國都有政府濫用公權力傷害人民的慘痛歷史,而處理歷史傷痛唯有「就事論事、是非分明、將心比心」。綜觀美國、德國、韓國和台灣的經驗,如果大陸當局能平反「六四」,勢必會讓全世界耳目一新,也才能展現大陸身為大國應有的氣度與自信。


八年來的兩岸關係,是隔海分治67年來最和平繁榮的階段,我們當然要珍惜。而進一步縮短兩岸人民距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傾聽多元意見,善待異議人士來建立雙方共同的核心價值。這不但可以提升領導人的高度,更能贏得兩岸人民與國際社會的尊敬。 唯有如此,大陸當局才能走出「六四」陰霾, 兩岸關係,也才能進一步提升。

3洪秀柱

现任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发表“六四感言”。

今天是「六四事件」二十七週年,每逢這個日子,我都有一種特別的感觸,這一事件當然是個不幸與傷痛,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六四」的確曾短暫阻擋了大陸前進的腳步,但中華民族的邁向現代化,是一個沛然莫之能禦的潮流,因此,在經過短暫的搖擺之後,大陸畢竟又走回了改革開放的道路,於是有了這二十年來飛速地成長。


我有一個與許多大陸朋友也許不那麼一致的看法,那就是當年參與「六四」的一群人,對大陸今天改革開放的成果,也是有重大貢獻的。無論我們對他們的評價有何不同,他們都呈現了一種對時代的敏銳,與希望高度參與的意願,我認為正是由於同樣的意願,才能讓整個大陸社會如此快速地擺回開放的正軌。各位想想,當年那批六四菁英們追求民主法治的呼喚,不正是目前大陸一致走向的道路嗎?


其實,撇開歷史的恩怨,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努力,不也是在為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摸索一條更民主自由的康莊大道嗎?這裡面原有兩岸人民的共同理想,我們期盼在中國大陸走向富強的道路時,也能夠讓全體中華兒女共享因自由、民主所帶來的彼此尊重,彼此包容的生活。今天,無論實踐的程度如何,我們的確看到兩岸的社會正在朝著這個理想前進,既然大陸社會已經展現了不同於以往的包容能力,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考慮給予這樣的歷史傷口一種更寬容的處理呢?


我也曾是政治受難者的家屬,我是深深感受過那種遭到社會否定,有苦無處訴之痛苦的,但這並沒有影響我為國家,為民族奮鬥進取的決心。如果我個人的際遇還可以作為某種啟示的話,我多麼希望大陸當局能夠以更大的寬容,早日撫平這個存在於大陸社會與改革開放歷史中的傷口,讓這些承受歷史傷痛的人們,也有為民族奉獻自己的機會,也讓我們生活在台灣的中華兒女們,看到寬容、尊重之花,在大陸這片大地更欣欣滋長,並因而對大陸產生更多的信心與希望。我相信,若真能如此,必能大大縮短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並為兩岸問題的解決創造更好的條件。

4朱立伦

有些事情,不容遺忘,因為留住記憶,有一天才能找回公義。


德國國會前天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一項象徵性的決議案,把1915年鄂圖曼軍隊屠殺亞美尼亞事件定調為「種族滅絕」。儘管土耳其事前強烈警告,儘管歐盟急需土耳其協助處理難民問題,德國國會仍然通過。


梅克爾和德國人沒有遺忘100年前亞美尼亞人的悲劇,沒有置身事外,因為這是他們堅持的普世價值,放諸四海皆準。


有些事情,不容遺忘,因為留住記憶,有一天才能找回公義。今年是文革五十週年,今天是六四。這都是不該遺忘的事。


香港民运人士谈纪念六四的分歧与矛盾

过去26年来,每逢6月4日,数以万计的香港人都会聚集在维多利亚公园参加年度烛光集会活动,纪念在北京军事镇压抗议活动时身亡的民主示威者。来自中国大陆的活动人士、香港学生领袖以及政界人士会共同宣布,他们将团结一致,继续争取中国的政治变革。


但今年不同。香港最大的学生组织称将不再参加这一纪念活动。本地年轻人愈发关注首先在香港实现更广泛的民主和自治,一些人甚至呼吁从中国独立。《纽约时报》此前采访了几位政界人士和学生,询问了他们对这个半自治地区的民主运动中不断增加的分歧以及运动该如何继续的看法。这里是他们的回答。

李卓人 立法会议员,抗议领袖

“我可以被称作是1989年那一代的人,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倾注了我们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理想。”59岁的李卓人说。1989年天安门抗议事件的最后几天,李卓人在北京。“那场中国学生发起的民主运动中所承载的对民主的渴望,我们都感同身受。”


李卓人是工党的一名议员,曾任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主席(Hong Kong Alliance in Support of Patriotic Democratic Movements of China,简称支联会)。在对北京抗议者的同情之中,1989年5月,支联会成立,它也是维多利亚公园烛光集会活动的主要组织机构。天安门的镇压行为被中国政府称为是对“反革命暴乱”进行的必要压制。在镇压行为之后,支联会呼吁“平反八九民运、追究屠城责任、结束一党专政、建设民主中国”。


“这不是一个身份问题,”李卓人说。“这是一个策略问题。如果我们想掌握香港未来的话语权,我们需要推翻这个一党专政的国家。我们需要改变中国,那我们可以和谁联合起来呢?就是那些在中国的人。要允许有公民社会、抗议行动、维护人权行动、宗教活动、劳工运动的存在。如果我们可以为这些民主活动助力,并给予支持,那么我们就可以拥有未来。这同我们在香港的运动息息相关。”

黄洋达 社会活动人士

黄洋达,37岁,是另行举办的六四集会的组织者。这些活动的范围从2014年的一个街区扩大到了今年的五个。他创立的政治组织“热血公民”,是与中国大陆背道而驰的本土派运动的一部分。他的党派呼吁通过修改《基本法》给予香港更大的自治权。《基本法》是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制定的小宪法,确认了1997年香港的回归。


“要求平反六四这个纲领很弱,”他说道。“那时在北京的学生追求的是政治改革,不是要避免被称作动乱分子。要中共为学生平反只是认同其合法性。”


“这同时亦变相承认香港对中国只为附庸角色,”他说。“要是我们继续让支联会散播这种意识,对香港本土民主运动会有害。”


“我另举办六四集会不只是要挑战支联会,而是要想化愤怒为行动。我们今年在五区举办五个集会。焦点是要记着六四及认识中共政权的面目,和去争取我们的主权和自治。我们要修改宪法。”

刘慧卿 立法会议员

63岁的刘慧卿是香港民主党现任主席。1991年,她成为香港首位通过直选进入立法局的女性议员。在当时的竞选中,对天安门抗议表示同情的候选人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胜利。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了香港民主运动的主干。2014年,刘慧卿参与了争取普选的街头抗议,抗议呼吁让公民在选举行政长官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场抗议后来以雨伞运动为人所知。


“六四发生时,如今的许多年轻人还未出生,但他们知道这件事,因为老师、父母或者亲戚朋友告诉了他们,”她说,“他们认为这是国家的耻辱。所以应该得到重视。”


“如果北京能采取行动回应这两件事——六四大屠杀和香港争取普选的抗议,我想许多香港人会愿意接受在“一国两制”之下,做香港的“中国人”。这样对香港有利,对中国的其他部分也是。”


“如果北京方面愿意信守承诺,自我约束,允许香港真正地享有高度自治,那么要求独立的人会相应地减少。”

黄之锋 学生领袖

19岁的黄之锋是2014年街头抗议中的学生领袖。2016年,他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党——香港众志,推动对香港的政治未来进行公投。他将会参加维园的六四烛光集会。


“近几年来,这一代人不到维园的原因是,他们感到上一代泛民已经不能代表他们。”他说,“数年前,支联会还在唱中国梦,甚至龙的传人这一类的歌。这是上一代人的中国民族情怀。我们这一代,成长时见证中共如何骑劫中国人这个身份,令我们难以对此表示认同。”


他还称,“我们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追求自决的重要。六四启动了香港的民主运动浪潮,而雨伞运动就开展了第二波浪潮。”

香港维园六四烛光集会数万民众参与

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支联会)周六(4日)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烛光晚会,悼念六四天安门事件27周年。

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支联会)周六(4日)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烛光晚会,悼念六四天安门事件27周年。港独人士首次试图冲击这一集会。


据组织方统计今年烛光晚会的参与者多达12.5万人,较去年大会公布人数减少1万人,人数是2009年以来最少。


而香港警方的数据则称最高峰群体人数为21800人,较去年警方数字减少约2万多人。


主要组织者何俊仁在回顾过去27年烛光悼念晚会的历史时表示,尽管参与晚会的人数有高有低,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曾有过如此多人坚持多年来在同一日于同一地方,向专政的政权作出抗议”。


他表示对创造历史的香港人感到骄傲。


今年的维园六四纪念烛光晚会首次出现呼吁香港独立的人士冲击烛光晚会现场。


支联会秘书长李卓人说,六四纪念馆受到很多滋扰,但认为香港需要一个六四纪念馆,向中共控诉,希望市民往后继续悼念六四及支持六四纪念馆。


据来自现场的报道称,出席晚会的数以万计民众坐满足球场,秉烛追思六四事件中的死难者;支联会常委还向民主烈士纪念碑献花。


有观察人士指出,今年由于学联代表和所有大专院校学生会首度缺席六四烛光集会,为香港的六四纪念活动未来是否还能继续下去打上了问号。


多间院校的学生组织,缺席支联会的维园六四晚会,自行举办六四论坛,讨论香港前途问题。


由11间院校学生组织举办的论坛,晚上约8时于香港中文大学邵逸夫堂开始,有逾千名市民和学生参加。


不过,支联会主席何俊仁在致悼词时坚决表示,即使仅剩下最后的人,也会“咬紧牙关,面向风雨,追求公义”。


今年的维园六四纪念烛光晚会首次出现呼吁香港独立的人士冲击烛光晚会现场。


在晚会开始前,现场突然有多名手持龙狮旗及写有“香港独立”和“香港不是中国”的旗帜标语的青年,冲向集会大台。他们和晚会组织者发生冲突。


之后,也有数名支持港独人士冲上集会大台,抢夺主持人的麦克风,多次高呼“香港独立”口号,表示不参与建设民主中国。


多名支联会义工一涌而上,将示威者扳倒制服并赶下台。


香港警方逮捕了至少一名试图冲击晚会的支持港独的人士。

(本文综合自社交媒体Facebook及《纽约时报》中文网、BBC中文网,版权归各自所有)


关于国际政经历史学识


带您纵览古今中外历史与现实。本公众号秉持”真知、良知、趣味”理念,每日推送中外历史及现实国际政经要事,欢迎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