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说第四期】 阅读、悦心、约未来!

2018-04-23 如东检察



作者  |  朱伟

单位   职务 |  如东县检察院公诉科   检察官助理



      青年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如东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的朱伟,很高兴能在4.23世界读书日分享一些我的读书体会。

说来惭愧,2012年参加工作之后,我的读书量并不多,其实我也买过不少书,比如去年我就先后购买了《公诉语言学》、《镜头下的讯问》、《刑法格言的展开》及《两晋南北朝史》等书籍,然而总是以工作忙、没时间等借口将这些书籍束之高阁,就在上周我发现它们都安静地躺在办公室的橱柜里,真的是很惭愧。

现在回想起来,真正有读书习惯和生活的还是在大学时代。我们法学院有自己的图书馆,藏书量也算客观,加上比较充裕的课余时间,那时的我还是有比较规律的读书习惯和读书生活,也使得我对读书有一些自己肤浅的看法。我觉得读书是一个人最好的成长,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读书,也是成本最低的投资,却是一生的高贵。

读书,最直接、最功利的意义就是获取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时候,我们读书是出于学习专业知识的需求,这个知识本身,很多同自己的专业挂着钩,如果不读,在这个专业领域里就可能被认为在知识上有很多基本的、重要的甚至是致命的空白点;有时候,我们读书时出于对兴趣的认同,我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有人喜欢历史,有人喜欢科学,对兴趣的认同会指引我们有选择性地阅读;有时候,我们读书是出于一种感情的、情绪的驱动,像我们这样不是写小说诗歌、不是做艺术的人,去读小说、读诗歌,读文学创作的这类形式的书籍,主要是为了一种感情的需要。然而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我们都会从书中找到黄金屋,找到颜如玉。虽然很多书的内容我们都会忘记,但我想说就像用铅笔在纸上写了字,虽然橡皮能够把字迹擦掉,可是纸上总还是痕迹,至少上面有我们用力的印子。


读书,最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磨练心性。读书,能够让我们拥有一种慢的能力,在喧嚣中感受安静的力量。如今的生活节奏太快,各种智能电子设备名为“方便”使用,实则是“绑架”了我们,让我们成为电子产品的奴隶。而读书,尤其是读好书,则能够让自己真正地沉下心来,通过读书,你会发现焦躁的心平息下来了,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安全感。而读书时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是深远长久的,我们读的书越多,在科学和思辨中浸淫的时间就越长,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就越深刻。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算数,正是这些我们读过的书,悄悄地帮我们抹去脸上的肤浅和无知。


近日,我们单位和中国移动如东分公司共同发起了第二届读书节活动,我看了一下这次读书节的推荐书目,有《大国崛起》、有《新时代面对面》、有《论法的精神》、有《大败局》、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还有《曾国藩家书》。我也简单去了解了下这些书籍,《大国崛起》,是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新时代面对面》,是为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而撰写的通俗理论读物,集中回答了干部群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大败局》,讲述的是一个个国内著名企业,突然在“花样年华”的日子里突然灰飞烟灭,突然无声无息的倒下的故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采访实录,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而《论法的精神》和《曾国藩家书》更不用多说,都是成名已久的恢弘巨作。

为此,我也将以此次读书节为契机,也通过我们“青年说”这个平台,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军令状,使得自己能够放下手机、放下电子设备,多花些时间用在读书上面,我也希望大家,尤其是公诉科的同事们对我进行监督。

谢谢大家。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

——林语堂

世界图书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