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国“中国镇”,“春节”比我们疯狂

环球龙视


四大主题:中华文化 | 健康养生 | 文化旅游 | 龙视教育 

  

海外用户扫码观看《全球华人频道》所有节目

正文



德国中国镇春节比咱疯狂



2月28日 中国狂欢

每年春节如果过得意犹未尽,还有机会;德国“巴伐利亚中国狂欢节”向你招手!自称“巴伐利亚中国的德国小镇迪特福Dietfurt每年都会在2月挑个星期四展开为期5天的狂欢,今年定在28日主题是:独一无二的巴伐利亚中国。


 

按惯例,当天凌晨2点起,40个穿戴中国元素“更夫”开始走街串巷,大喊大叫、打鼓吹喇叭,制造各种噪音,吵醒镇民起床张罗迎接佳节,示“今天我们都是中国人”,今年的“中国狂欢节”开锣 



天一亮,就可看到小镇到处洋溢着中国味;彩旗飘扬,家家户户的门窗墙壁,街道两旁、贴满了“福”、“喜”、“寿”字。镇上所有的商店这几天都改为"中国书店"、"中国鞋店"、"中国肉店"等等店名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写嗨!华人”、“华人,你好吗”、“祝你生活愉快!等汉字标语的小彩旗。卖纪念品的小摊“钻空”开张,捧着满盘纪念品的小贩们也穿梭游客间和气生财。


上午起除花车外全城全天汽车止步。10点开始,男女老少穿戴各自喜爱的唐装向市政广场前的“中国喷泉”聚拢,准备下午的嘉年华游行。下午1点德国名DJ Mike Checkoff今年将应邀出现在市政厅前临时搭建的金銮殿(大舞台)大展身手,为即将到来的游行热身。

 


小镇官方时间下午1点61分(别出心裁的2点叫法)开始游行。前面的梯队由小镇现任的“巴伐利亚中国皇帝”福高帝头戴皇冠、身穿龙袍搭乘巨大龙辇领头,24名御林军在前扶车,车后挂面大铜锣,有人鸣锣开道。中间车旁护卫,后面紧跟着皇家的家亲眷属。



后面的梯队是45个团体组成的“臣民”,游行队伍由50辆花车、乐队、龙阵、狮阵、各类“臣民”组成,为博人眼球,各出奇招尽显中国风所到之处,福高帝、“Killewau”(玩的开心)之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


 

在一片欢乐声中,下午4点游行队伍回到市政广场,福高帝大臣和御林军簇拥下上“金銮殿”的宝座,宣读“致臣民书”,并祝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接着鼓乐喧天,各种娱兴节目登场,通常皇帝也会高歌一曲,与民同欢

 晚上,所有游行的参加者和游客都拥入饭店、酒馆,吃吃饺子,开怀畅饮,凌晨方休

 


第二天到第五天白天,小镇除了举办多项娱乐、运动活动,还会在市政厅安排从中国请来的艺术家表演茶艺、绣、书法、剪纸等,另外还有中国美食和太极拳。


 

第五天傍晚,扮演“怨妇”开始游街,不舍之情预告小镇“中国狂欢节”即将结束。晚上7点,小镇殡葬协会的送葬队伍登场。午夜11点半,哀乐响起,代表狂欢节的等身布偶在中国喷泉前烧成灰烬,五天狂欢正式落幕。


   

老外哪来的“中国狂欢节”?

迪特福镇的中国缘,可追溯到1860年,当年有月历将这里的居民贴上“中国人”的标签。150多年的中国情结可能和中国国力的兴衰联动;最早基于惊叹中国瓷器、丝绸的精美,以及茶叶的芳香、润口。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早期有点揶揄东方文明古国的衰败,借丑化形象取乐。



近几十年巧妙运用“中国元素”带来小镇的经济活水,且逐年蓬勃。现在迪特福人无不自豪地说,举办“中国狂欢节”,把自己的家乡称为巴伐利亚的中国,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敬仰和钦佩。



迪特福小镇在雷根斯堡以西50公里左右,是个仅6000人左右的小镇,这里自1880年起每年2月就有狂欢节;最早叫“荒星期四”,原本是为西方传统的“忏悔星期二”前夜找乐子寻开心的活动



1928年,镇上有人脑洞大开,拼凑中西文化,把小镇穿越到前清,传统的狂欢活动成功变身首届“巴伐利亚中国狂欢节”,小镇自己升格“巴伐利亚中国”。与众不同的狂欢形式让他们乐此不疲,继而定位官方节日。



1954年小镇又有新创意,“巴伐利亚中国”要有皇帝主政。画家Maler当选开国首任皇帝,用本名谐音命名“马勒基”皇朝。五天节日里他是皇上,镇长贬为宰相。德国人喜爱音乐,每朝皇帝都有自己的“赞美歌”当“国歌”。



当今皇上“福高帝”是第11任,2015年“兄终弟及”,也靠选票继承亲哥哥“高皇帝”的宝座他的哥哥在位15年,是该市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福高帝”本职燃料经销商,他的国歌“旋律山寨德国流行歌后海伦·费雪(Helene Fisher)的轻快金曲《彻夜难眠Atemlos durch dieNacht》,歌词内容则表达为巴伐利亚中国人自豪,以及对福高帝的爱。



近年不少中国游客在狂欢节期间也会到此凑热闹,体验异国风情的“春节”。看人家的玩法,难免有人觉得庄严、优雅的中国文化被搞得有点不伦不类。可别较真,人家的目的只有一个--与君同乐,开心就好!



迪特福镇的诱惑

 

迪特福镇位于风景秀丽的巴伐利亚山区拜恩州Bayern七谷地区,置身于阿尔特米尔Altmühltal国家自然公园拉伯河(Laber)畔,地处纽伦堡和雷根斯堡间的商业要道上800年前这里不过是个路边小农贸市场,17世纪虽经两度战争摧残。生养200多年,摇身变成旅游、休闲的小镇。



历史文物和风格鲜明的建筑在这里被完好保存,各类小博物馆随处可见市政厅始建于1450年的于1970年至1971年完成修缮,其雅致的阶梯式屋顶,也成为市中心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场上树立一块石碑,一面写着德文:迪特福-巴伐利亚中国”,另一面标志此地距离“祖国”天安门广场7698公里。



市政厅前“清朝官员”的模样的“中国泉”石像,戴尖顶帽子、撇八字胡、挺着肚、开双臂、目瞪口呆,似乎不满意形象被“粗制滥造”。不过,他倒是游客最喜欢合影的对象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繁荣发展,小镇不仅狂欢节的中国色彩,也越来越将中国文化当回事;餐厅里看到老外娴熟用筷子吃饭,现在已稀松平常。迪福特不仅建起了中国博物馆、中文学校等,还将中文“官方语言”。除了中文,和生活密切接触的中国文化课程也吸引他们学习;烹饪、气功最受欢迎。



创意加有恒 穷镇翻身

 2010年起,福高帝的上朝时间多2天了。“巴伐利亚中国”在6月增办“夏日狂欢节”。今年定于29、30两天,花车嘉年华形式与2月的类似,只是服饰单薄点,迪福特最舒适的夏天近年也吸引不少外地人组团报名助兴。

 


坐落山窝的迪福特镇离旅游胜地雷根斯堡50多公里,程都是乡间公路。本来1000来人的小地方,20年来凭借“中国狂欢节”的魅力,现已发展成居民6000的小镇。节日期间全镇动员,大家都成临时演员,只为放送欢乐,换取经济发展。成果是,每次都能吸引近2万游客来此狂欢消费。



近几年,中国到处都在搞特色小镇。本为振兴经济,或脱贫、或增富。迪福特镇的成功,除了创意、用心,还有众志成城、持之以恒。他山之石可以攻错!这些失败的特色小镇,借鉴迪福特的经验,眼光放长点,量力而为。或许锁定目标,用时间换去空间,还有翻身之日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由环球龙视《全球华人视频》整理编辑

文: K哥

编审:陈茵

排版:向荣

 无转基因无农药无化肥

自然农耕 安全粮食 放心购买

有机姜丸 对付感冒寒湿 给力无后患

姜丸250克¥40元 超值特惠

这大米 吃一次想一辈子

   新疆天山雪水浇灌 净土种植大米

往期热文推荐:

1. “神”气“牛”人李土生

2. 你还有多少命可用?

3. 崩溃了!现代物理惊人发现:原来我们以前对世界的认知是错的!

4. 当汉字动起来,实在是太美了!

5. 撞不倒的智能摩托车。座驾换成它,不怕堵车了!

6. 为什么酒店开房要放4个枕头?不是让你“高枕”无忧!

果菜秘方 每篇文章送一个

   每篇文章末尾,都有一个不同的民间果菜小秘方,肯定有一个适合您,小小的果菜方,也许就能解决您多年的困扰。

17.春天感冒之秘方(5个秘方,任选其一)

3/5.公务人员感冒药方桃仁五粒、龙眼子十粒、荔枝子十粒,三者都要压碎,一同下锅放下三碗水,滚后十分钟就好,再加些白糖,一次服用一碗,一服见效。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绿色养生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