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活如环,转动不止。而我们,时而暂歇,时而在路上

王丰 巴布空间 2018-09-09

 转动的光环,及一辆暂时静止的车(摄于9月15晚  王丰)



该文曾刊发于《艺术当代》2017年1月期刊上,原名“生活即是艺术,它值得我们纵身跃入- 我看修身术”,是为策展人付晓东策划的《修身术》写的一篇艺评文。也是作者发起 这两次【海报地图】系列对谈  “无羁之谈”,到“跨跨其谈” (从杜尚到博伊斯)的起点。



从福柯说起


有一种理论是锋利而又带着危险气味的利箭。它能够穿过时间的迷宫,正中每个时代症候的靶心。--我想福柯正是有这种个人魅力的思想家。

 

他研究疯人院、监狱、性史,最终死于艾滋。然而这个危险而极致的男人,却留下了对现代社会几乎所有领域最深刻的洞见。

福柯,他的思想和文本是一片丛林,一片无法用单一的直线光芒所穿透的丛林。要搞懂他的哲学体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然而他的思想当中有一条非常有趣的暗线,贯穿了福柯一生的研究,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福柯关心自己的哲学主旨在于,自我的生存美学,以及自我与肉身他者之间的关怀。


福柯日后的生命历程也证实了这一点:他的许多哲学思考,皆来自他特殊而疯狂的生命体验。他要的是--- 最大限度的个体生命自由。 他的研究也是最具原创性的,在解构自己的旅途上、即顺手解构了现代社会。所以福柯也将哲学定义为一种思想中的“苦行”,即,一种自我修行。而深度的体验过程,无疑是促成这种思想修行的必经苦旅。

 

那么这个展览再次引起我们的思考:究竟什么是艺术?艺术与修行生活存在着怎样的的关联?                    

 

                     

被叫做艺术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经过了早期对生存意义的苦苦追问、经历了二战的磨难..... 被公认为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艺术家、又被称为“世界之巫师”的博伊斯得出结论: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人间的冷酷。

 

他主要受人智学家斯坦那的影响,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自由和平等的伤害。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使个体变得更加精明,同时也更为经常地为他人的精明所冷遇。从政治集团间的冷战到亲子间的疏离无不如此。他彻底打破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藩篱,认为一切生活世界中的素材都可以作为艺术媒介,例如他用蜂蜡、黄油和毛毡作成标示,并济以文辞,呼吁人们建立有机社会,以寻求未来的温暖。他用自己的思考与深度体验,寻求了“艺术的可能性”,即对“艺术是干什么的?”给出了对全球艺术界、乃至思想界一份影响巨至的答案……


他说:“审美二字之于我是不存在的……我得出了自己对它的了解:人类就是审美。审美就是人类本身。”

--- 我们不妨将之解读为:俯而看之,人类,及其生活本身,就是艺术。而艺术家,正是首当其冲、纵身跃入的深度体验者,得了道、高段位的艺术家及其生活,本身就是艺术品(行为艺术,包括博本人的,正是一种极致体验与引爆)。故可说“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概念的提出,正是这种思想的白话解读。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并不是指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而是指人人都具有使自己成为艺术家的创造力。

 

他关注的是---“人,完全意义上的人”由此构成的生活,以及广袤的世界。

也就是,通过艺术提出社会质疑,传递人类最真诚的温暖与博爱精神,成为博伊斯对“艺术本质”问题的回答。这一点其实与福柯的哲学探索是殊途同归的。

 


这里说的“生活”又是什么?

 

我们再看回杜尚的艺术生平,会发现某种无可回避的不谋而合:他把中国的“道--- 禅”的哲学主线,通过他自身这根管道,内化成为了艺术的活的标本。即是,他把自己的生活、把他自己做成了艺术品。

 

从主张“自然无为”的道,到“直指自心、尽心尽兴”的禅,“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来是中国文人崇尚的境界。

杜尚曾言“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我要的东西不多:棋,咖啡,过好二十四小时。”-- 所谓“致虚极,守静笃”,虚亦是空。心若成空,就可以盛,这种虚静的生活,蕴涵着心灵保持凝聚含藏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也才能导引出深厚无穷的创造能量。就像山谷,虽为虚空,却为大量水源会聚处。

 

据说他最喜欢的作品其实是那件自行车装置,他在图书管理员工作之余,很多时间,只是转动着这个自行车轮发呆。所谓时间上的空,“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道德经》第五章)。空谷……得以孕幽兰也,他的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进程的自由思想之花,许是就这么来的。

 

所以这里指的“生活”,正是这种有自在灵性、有向上之精神指引的、并付诸行动的创造性生活而不是浑噩、碌碌而度的生命。

 

故此修身,修的是道,修的是通过各种管道、尤其是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内化为德、内化为作为小宇宙的个人本身。而做为上帝代言人、感受力敏锐的艺术家个体来说,当天地中因缘俱足、能量凝聚,沉浸于生活复又跃脱于五蕴的艺术家,于时空变幻的某一刻,将灵性点燃、作品呈现,哪怕只是一个观念、只是像献祭一样的他自身。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于今每位真正的创作者来说,艺术就是信仰,艺术化的生活就是修行

 


幻海流沙中的片羽与此刻

 

展览分成了三个块面: 认知自我、家政管理、性爱技术。

 

就像展览中艺术家黄彦的《我的生活》,创作者每日随身随地纪录下日常行迹(以分钟为单位,目前的时间跨度是四年)。展览现场并以大数据图表来呈现,依此而反观自身的生命状态与自我认知。这种不动声色却执着将自己全盘交付的创作方式,我们毋须用行为或观念艺术的概念来界定其作品类型。而关乎“瞬间与永恒”的关联,却是我们始终在探究的命题。


展览中杨健的作品《灵魂的形状》,试图在火葬场肉体消灭的瞬间,以玻璃材质捕捉灵魂的形状,以艺术的方式探讨灵魂的存续问题。这也暗合了量子力学所描述的灵魂聚合之理论-即量子纠缠的存在形态。


台湾艺术家侯俊明的《女岛》系列,每件作品分正反两面。艺术家以访谈的方式,进入受访者的生命故事,面对有关性体验与性伤害等问题。性爱往往是人性中最幽深的角落,是达至人与人沟通的最真实最深刻的途径,这也是福柯生命探索中写下重彩的一笔。“创作是表达、是转化,如果我们可以回到我们的内在,做深刻的自我整合,那么这个表达将变得非常有力量并带来蜕变。”侯俊明如是自述。


而曹雨的《泉》,则源自女性艺术家对原始生命的惊人的感悟力。这帧单频录像作品,呈现她在自己的哺乳期,用双手挤捏自己的乳房,让乳汁在镜头前尽情喷射的情景。“我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具有雄性色彩的喷泉纪念碑”,爱、生活与艺术,在这一刻,因热烈交融而转化出带痛感而摄人心魄之美。


“人之将被抹去,如同海边沙滩上一张脸的形象”-福柯语。

 

这个群展中撷取的十多位艺术家,虽然很多还很年轻、虽然只是当今如海艺术生态中的片羽。而大千世界,幻海流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万相流转,诸法一如,我们能把握的,也唯有“此刻”。这些参与艺术家,他们对创作生活的积极投入,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对自我、以及与这个世界关系的鲜活而深度的思考,尤其是策展人将这种思考做的集体整合与再创作,在如今以“非艺术本质”为导向的大半壁艺术江山中,尤值得我们深思。


“在这个基于物质的世界上,艺术家也许是能够让人类世界关注人类本身的最后一批人。”

 

这阵因为李安新片的热映,无意又重温了他的《卧虎藏龙》。片末,玉娇龙面对万丈深壑决绝的纵身一跃,之前于我一直没有太理解。这次却觉幡然而悟,她跃入的 --- 正是广袤的世界,与无垠的梦境。所谓“不疯魔不成活”,纵观艺术史,每位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杰出者,无不是以着超常的激情,全情而投入。就如我们开篇提到的福柯,世人眼中的“重口味”,正是这个后现代社会的深度体验者、殉情人。

 

--- 没错,生活即是艺术,它值得我们纵身跃入。

我们需要的则是,将沸腾的生活,将自我打造成,上好的艺术品。



关于作者



王丰


策展 / 写作 / 独立自由的艺术工作者

“海报地图”传播项目的发起人




关于【海报地图】

“【海报地图】无疑是一支艺术花园里的分岔小径,却是我这两年专门想做的事儿。显然大家也都意识到艺术传播的迫切性。海报,原就有播报之意。除了以历年收藏的二战后现当代上千款版画、艺术海报来重返艺术史,让大家“买得到画”,也包括将时代变迁下艺术家们的新鲜观念与创作,分享给大家。也希望这个项目像某种创作媒介,或一株有诸多可能的植物的生发,成为我修正自我、进入艺术化生活的有机部分。”                                                                                           



“橱窗秀”,展于华侨城创意园谷仓空间门口之艺术长廊上



END




基于对生活与艺术界限的模糊,是以【海报地图】项目为起点的,在地艺术家展览讲座,传记观影,后园艺术驻留,及线上线下原版版画及艺术海报的分享机构。

从头探寻艺术史,更传扬时代语境下创造性个体的新鲜观念



开放时间Opening Hours

周二-周日Tuesday-Sunday10:00-18:00

收藏,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755-86095506 13902465906

亦可加微信enjababu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港花卉中心J13A


长按上图二维码关注我们


  思想之翼划过天空  

  艺术片羽汇结于斯  



欢迎进入我们的“买海报”小店逛逛

或点击 阅读原文



由杜尚绝版海报触发的一场论坛 | 沈少民:无羁之谈

陈侗:跨跨其谈 | 谷仓X巴布 论坛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