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让考试的失败引发信心的失败!

2018-01-09 刘潇 刘潇老师有话说


每个人都会走过十多年的学生路,每个人都会经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考试。除了象高考这种入门考会改变一个人的身份而显的很重要之外,其他的各种考试都只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是对某一段学习的一个总结,他只代表着过去,并不代表未来,考试过后对试卷的分析、总结,对下一步的学习提供指导,这才是考试的意义。除此之外,没必要为任何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烦恼,死不了人,担心什么!



考试失利了,说明什么?


1、学习过程存在夹生饭


平时学习过程中就存在是是而非,没把知识完全搞懂,存在夹生的情况。甚至有学生上课走神开小差看小说玩手机,就没认真学习。没有台下的百日功,也就不可能有台上的一分钟。


2、没及时复习


遗忘,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但是,有的人有未忘之前就进行复习加强了记忆,有人已经忘光了还不知道复习。也许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孩子都是一样的,认真的上课,认真的作作业,但是,会学习的孩子,是会“归纳、总结、复习”的孩子。

记得现高一这一级,五年级时,在一次阶段考收卷时,有一位孩子交卷,在把试卷递给我的同时,说了两句话:刘老师,我还以为你要考多难呢,原来考的这么简单。我昨天花了六个小时,把你这学期讲的题挨着做了一遍。

大家都是上课,都在作作业,但是,她在考试前主动花了六个小时复习了,所以她在这次考试百余人中得了第一。


3、出现失误


比如算错题,计算出现了失误;看错题,把题的某个细节没注意,或看错了某个地方;抄错题,草稿纸上做的都是正确的,向试卷上抄的过程却出错了。

细节上的失误:比如单位转换问题,比如解方程不写解应用题不作答,比如乱涂乱画、字迹潦草,老师无法辨认。


要减少这样的失误,需要的是平时学校作业中认真对待时的一点一滴的形成,把作作业当成考试,考试时就是在作作业。只要平时认真细致了,考试的时候失误率就会降低。如果平时作业不认真,考试时第一题认真下,第二题认真下,第三第四题可能就出问题了。习惯成自然,千古不变的规律,没人能颠覆它!


4、考了自己没学的知识


特别是参加一些课外班的考试比较突出,你学的是这,他考的却是那,最后成绩很差,对孩子对家长的打击就很大。对于课外班的考试成绩,家长要正确对待,不要让不合理的考试否定了孩子,打击了孩子的信心,得不偿失!以孩子平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评价孩子,不要因一次考试的失误就否定了孩子的努力,一次考试失误什么也不是,家长控制不住自己而责骂孩子,打击了孩子的信心,麻烦在后边呢。


5、自己吓自己


有时候,越是学的好的孩子,家长越不容许孩子考试出现失误。不至一次有家长给我说她娃:他就从来没给我考过100分。

能感觉到家长说这句话时的一种咬牙切齿!


小升初常做模考,一考完家长就神经了,又是娃算错题了,又是娃那道不会了,又是娃那道题看错了,娃还没咋呢,家长都神经质了。


其实,出错是孩子的普遍现象,你出错了,别的孩子也出错了,保不准别的孩子出错的还更多,尽管自己孩子出错了但还可能会能排在前边,可是,家长坐不住了,给孩子带来了无限的压力。


现在高二那届,小升初综测考试,我当时的学生还不多,当年有七位孩子报考了工大附中,有一道七分的大题是的讲过的,有六位孩子做对了,有一位孩子却忘了,到交卷也没想起来怎么做,眼看着丢了七分,考完后家长和孩子都急的要哭。


可是,成绩揭榜时,以超出录分线1.5分的成绩初工大附中录取。

说明什么?

只要平时学习状态好,考试时出现个失误,是很正常的,大多数人都会失误,一次偶然的失误天塌不了,有什么可烦躁的!如果你的烦躁能帮助到孩子,那你拼着命的烦躁!


总之,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考试失利,首先家长要正确对待成绩,分析原因,查找存在的问题,把考试做为促进下一步学习的工具,这样的话就起到了考试的积极意义。但是,多数家长看到娃成绩不好,先是一顿批,考试对孩子起不到促进作用,全成了否能量。


一次考试的失败只是一次暂时的失败,信心的失败就是人生永远的失败!没利用好考试,全成了否能量,很多孩子,其实是在家长的责怪打击中走向失落的。



优秀是多元的,并不只是考试成绩!


百人百性,人生来不同,不同人的素质是不同的,有的人擅长考试,有的人可能在其他地方会表现出来优秀。在学生时代成绩优秀的人,进入社会后不一定全都是优秀;学生时代没表现出优秀的人,进入社会后也不一定就表现不出优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今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岂至三百六十行。然而,每个人都会经历学生时代,却只有一个状元。


每个行业,每个单位,都会有优秀者。

走一条街,会有多少单位?甚至,一座写字楼上,会有多少单位?社会有无数优秀者。

然而,跨上几条街,才见得一所学校,才有唯一用成绩衡量优秀地方,正常吗?


社会如此评价孩子,家长还要当帮凶?

家长其实是在折断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信的翅膀!



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很多,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小升初的乱象,比如民办教育的炒作,比如学生选拔的唯分数论,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面临这些问题。

但是,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课外班可以选择,比如家长可以以正能量忽悠孩子;比如家长可以从小就给孩子做好规划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几年前,有位家长给我说:刘老师,跟你这一个辅导班能考上名校,为什么非要报几个班呢。

这个娃已经在工大附中上高一了。

还有位家长说:刘老师,一周一次课能考上名校,为什么非要让娃一周上几次课呢。

这个娃在高新重点班上初三。


有一次在一个小学家长群里,有一位家长抱怨现在的教育制度,说自己从一年级就给娃报了英语班、语文班、奥数班、画画班、舞蹈班、钢琴课……抱怨高新一小把他娃搞的才四年级就已经厌学了……家长不检讨自己的问题,难道,现行教育体制让你一年级就给娃报奥数班了?现行教育体制让你给小小年龄的孩子附加如此大的压力?



现行教育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家长自找的。

西安五大名校,谁给排的名?还不是家长自己排的。

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无非就是那个学校北大清华考的多少而已。

可是,全陕西省四十万考生,北大清华每年也就二百来个,名校能考北大清华,和自己有多大的关系?


既然绝大多数都考不了北大清华,能考复旦、交大这些九八五的学校很多,可是,却非要在五大名校挤稀稠,五大不行,还要三大,三大不行,还要工大高新双驾,工大高新不行,还非工大不上!


别人五年级报奥数班,自己就四年级报班;别人四年级报班,自己就三年级报班;还有一年级就开始给娃报班学奥数,做奥数培训也有二十年了,从来没发现过任何一个一年级就开始学奥数的孩子比四五年级才开始学奥数的孩子能利害多少的。

别人报一个奥数班,自己就报两个奥数班;别人报两个班,自己就报三百个奥数班。从教二十年,没发现那个报了三个奥数班还比报了一个奥数班的孩子牛多少的。

家长其实是在自己寻着折腾孩子!


名校耀眼的高考升学率,是名校教出来的吗?

小升初抢优质生源,就算是硬抗国家政策也要抢生源。那么,抢进了好生源,中考时名校都录的是自己培养了三年的学生吗?从初一第一学期,名校就开始了插班考试,这种考试三年不断,继续挖外校的牛娃,中考时,把自己小升初招进来的生源淘汰了百分之七十左右,再从外校招一波牛学生。名校的高考升学率甚是耀眼,那么,有谁知道,在这些光环背后,有多少是名校在小升初时抢进来的优质生源经过名校六年培养出来的结果?


名校能让强者更强,也能让不强者变弱。

做个假设:小学六十个班的第一名,在自己所在的班都很牛,学霸级学神级的学生,然而,小升初来了,如果这六十个班的第一名都进了名校的一个班,那就意味着要重新排名,原来的第一名,可能会成为现在的倒数第一名,这种心理反差带来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如果第一次落后了还有冲上去的动力,三次四次的打击之后,有娃可能就不冲了,因为努力总得不到回报,这种自信心的打击对孩子的影响可能会是永远的。


如果家长在单位很认真很努力的工作,但是,还有人比你更认真更努力甚至还更聪明,结果奖金没有你,晋级没有你,甚至老板没表扬过你反而时不时的批评你几句,你,还会两年三年毫无怨言的坚持努力工作吗?

何况是孩子!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教授看到了我写的《从我的六次考博看考试存在的意义》这篇文章,给我留言并加了我微信,聊了很久。


下边是他给我的留言:



他比我师范高一级,也比我早一年读研,博士毕业后留在社科院,现在已经是社科院的研究生导师。

中师毕业,能走到今天,算是成功人士了。他凭借的是什么?努力,坚持,自信!一位中师生敢考研考博,敢挑战北大清华,中小学阶段成绩优秀的学生中,有多少人能有如此精神?


再看一张图片:



左边这位,是我当年准备考研时的一位战友,安康师范毕业,当了几年大山里边的中学老师,和我在陕西教育学院进修时相遇,一块走上了考研的道路。他考的是中科院的硕和博,工作后拿下了“杰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几年前被西北工业大学挖来组建一个学术团队,上千万的科研启动资金。

其实,以中师为起点而考上硕考上博,现在在各自领域都是精英的,仅在我的圈子里,就能坐一个大包间。

中间这位,是我读硕时在瓦胡同村租房时的隔壁,当时他已经在读博,同住三年,也算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现在是西安某单位的的中层领导。孩子小升初上了师大附中,中考又考进了高新一中高中部。


成长于农村,无人相帮,我们靠的都是自信、执着,用自己的坚持在大城市走出了自己的天地。



全陕西每年北大清华也就考上二百来个,全西安六百八十万人口,你身边从北大清华毕业的有几个?即便是算上中国最顶尖的九所高校联盟C9,除西安交大在西安,你身边其余八所名校的毕业生能有几个?

难道,你身边再没有优秀者?


前几天,最牛校初一月考的年级第一名,是去年从我这考上的,小学上的是一所普通小学。孩子任何课外班都没报,每天放学回家都帮妈妈洗碗,做些家务,却也能拿下最牛校的年级第一。


现工大高一的一位学生,小学是在咸阳上的,五年级第二学期五一假前后才听朋友介绍来到我这里首次接触奥数,考进工大附中后,三年没报任何课外班,然而,中考总分704,排全西安市前16名。

这类孩子,是娘胎里带出来的优秀,不是谁努力下就可以与他们齐肩的。

这才是智商!


但这毕竟是少众,有多少?


四年前,我这的五六年级学生,一个年级一百左右的学生,按成绩分五个班,全是我一个人带,我觉得快班和慢班的差别,也就两点,一个是孩子认真程度的差别,一个是家长认真程度的差别。若说智商高,百十个娃里边也就是一两个显的与众不同而已,绝大多数孩子的成绩是与认真程度成正比的。


现在,学生多了,新曙光六年级有五百多学生,我只带了三个快班,刚开始接班时我还想着,五百多学生里边的前一百多名,智商一定会很高,然而,带了一年多,我觉得,快班孩子之所以在快班,还是两点:一是孩子认真,二是家长认真。能让我感觉到智力水平明显与众不同的,也就三两个孩子。


有句话说:你的努力程度如此之低,远没达到要拼智商的程度。


在努力之后,层次越高,拼智商的可能性越大。不说北大清华,就把C9联盟全算上,如果说考这些学校还需要拼智力的话,这九所中国最顶尖的高校每年在陕的招生量有多少?也许两千人不到吧,若全陕西按四十万考生算,二百分之一而已。

再扩大些,要靠努力也要靠拼智商的,验证了我带学生的感觉,百里挑一而已。

不考C9,考个985,共39所,除过C9,还有三十所,照样成就优秀吧,考个211也能成就优秀!

为什么非要和那些人精比着折腾自己!



俞敏洪曾讲过一个故事: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另一种动物,就是蜗牛。

蜗牛爬到最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蜗牛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它会掉下来、再爬、再掉下来、再爬。

但是,当蜗牛爬到金字塔顶端时,它和雄鹰一样能够俯瞰大地,傲视群雄。


雄鹰就是天才,它很少。

蜗牛就是众多的普普通通在坚持的孩子,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他们需要的是时间。

蜗牛为什么不低着头认真向前爬,却要盯着雄鹰的成就而自寻烦恼?


我的课堂上,培养了少数的天才,也培养了更多的蜗牛。在我的课堂上,我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往届成功者的案例,我讲的大都是蜗牛式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很多,他们认真的坚持,他们具有榜样作用。我很少给孩子们讲天才,天才只能让人仰望,可望而不可及,让人遭受打击。

 

就连俞敏洪都这样评价自己:我在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我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不要拿少众的学霸惩罚自己,他们是少有的雄鹰,他们是天才,他们有他们的圈子,站在圈子之外欣赏他们,学习他们,但不必非要拿他们的成绩对比自己而自寻烦恼。


不要拿少众的名校惩罚自己,名校只是少数,名校的牛人是抢来的,名校出牛人,也出在强压力下出问题的人。从好的二类学校走出来的牛人,不亚于名校出来的大多数。


不要拿少众的人精惩罚自己,雄鹰是天才,仰视它,带给自己的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中的痛苦。向身边更多的认真坚持的蜗牛学习,他们才是你可以比较的榜样。


人生很长,它不是一次两次考试就可以定成败的。避开与人精对垒,你只要信心还在,只要在努力,在坚持,你就会优秀,就会成为精英!

一次考试的失败只是暂时的失败,家长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成绩而打击了孩子,信心的失败,将是人生永远的失败!


1+1<1,一直有人在作!


从我的六次考博经历看入学考试的意义!


成绩的背后,其实是做人的态度!


教会孩子具有“随时能离开体制”的能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