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上的今天(6月7日)——说说元昊和西夏

弘毅檀娘 弘毅文史 2019-09-30

点击上方↑↑↑“弘毅文史”关注我们


各位读者,端午佳节幸福安康!(不过端午的,算我没说。过端午的想知道具体谁不过端午,可以点击今天的第二条转载文章看看)


从今天起,本刊增加专栏“历史上的今天”,原则上每日更新内容,欢迎大家点击阅读、分享、订阅关注,谢谢。

今天的“历史上的今天”,聚焦著名历史人物——李元昊。不过文尾的“题外话”一样很关键。全文2093字。



1003年6月7日,西夏景宗皇帝李元昊出生。李元昊远祖李思恭,原名拓跋思恭,是北魏皇室后裔,因参与镇压黄巢有功,被封为夏国公、夏州节度使,此后李家世袭夏州节度,这就是李氏统治宁夏的开始。西夏建国于1038年,灭亡于1227年,享国189年;但是如果从881年拓跋思恭掌握夏州开始算起,李氏控制宁夏、河西走廊长达346年

 


五代十国时期,李氏在夏州一直向中原的五个大朝廷称臣,五代朝廷基本采取绥靖政策。到北宋初年中国基本统一,夏州与北宋的摩擦逐渐增多,经过数十年战争,北宋深感同时面对契丹、西夏,压力很大,西夏战斗力虽强但是人口太少,经不起持久战消耗;就在1042年前后,西夏和契丹矛盾不断,李元昊毅然决定与北宋和解,向北宋称臣,但是内部依旧完全独立。

 

李元昊晚年为政残暴,荒淫无度,杀死重臣野利旺荣、野利遇乞兄弟,纳野利遇乞妻子没藏氏;两兄弟是皇后野利氏的兄长,李元昊又废掉野利皇后,强取太子宁令哥未婚妻没移氏。没藏氏之兄、国相没藏讹庞怂恿太子宁令哥弑君,承诺事成后拥立其为新君。1048年1月15日,宁令哥和野利浪烈闯宫,弑杀李元昊。宫禁大乱,宁令哥逃奔没藏讹庞,但是没藏讹庞翻脸不认人,反而声称太子弑君,将太子连同废皇后野利氏一同杀死;拥立其妹没藏氏与李元昊所生之子李谅祚为新君,是为夏毅宗,当时不满1岁。不过,1061年,13岁青春期的夏毅宗设伏诛杀舅舅没藏讹庞,并满门抄斩

 

李元昊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建立党项国家机构。设蕃、汉两个官僚系统,其中汉官系统机构有: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开封府、诩卫司、官训一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以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改宋朝的二十四司为十六司,又按宋制设立尚书令,掌十六司事务。其汉官系统基本上是宋朝的官制内容。李元昊为百官定朝服,基本为宋朝的样式,参照宋制定朝仪

 

西夏的中心地带处于黄河上游两岸富庶的银川平原。“天下黄河富宁夏”是历史上对这个地区的荣称。李元昊建国后修筑了由青铜峡至今平罗县境长达200余里的水利工程,后人称之为“昊皇渠”或“李皇渠”,沟渠遗迹,至今仍存。

 

李元昊时代,西夏的文化就已经高度汉化,《西夏记》:“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置博士弟子员。尊孔子为文宣帝,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到末年,西夏都城兴庆府(银川)被称为“塞上汴梁”。

 

李元昊建立的西夏,大多数国民信仰佛教,这集中体现在绘画方面,西夏佛教绘画流传至今,主要呈现在石窟与寺庙壁画等,现今以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最为丰富。早期学习北宋风格,后来受回鹘佛教与吐蕃藏传佛教的壁画艺术的影响,最后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以《文殊变图》、《普贤变图》、《水月观音图》与《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最为有名。总之,在那个时代的中国西北,西夏连同西域诸国,是“千里佛国”

 

题外话:西夏是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产物,夏州节度使原本与其他节度使没有不同,但是由于五代政府鞭长莫及,其逐渐做大。五代十国的分裂和战乱,至少给中国地缘格局带来三大恶劣影响:一、正北,丢失幽云十六州(938年石敬瑭割让),长城失效,430年间华北平原时刻处于北族威胁之下,直到1368年明太祖驱逐蒙元;二、西北,失去控制,短期看丢失了相当好的草牧场,导致北宋良马短缺,无法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队伍,还有就是无力支撑西北佛国反抗异教的战争;三、西南,越南北部,当时是交趾或交州,逐渐脱离中国

 


可以说,后两大影响持续至今未能消除。而这一切来自五代乱世,五代乱世源于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又可以追溯到唐太宗时代错误的政策,就是置蛮夷于塞内;在唐高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就已经多次爆发中小规模叛乱。中唐时代,政府不得不逐渐加大东北藩镇的实权,以应对局面,而安禄山、史思明等诸胡将在频繁的边境战争中崛起做大。

 

西安华清池风景区舞蹈剧《长恨歌》,生动反映天宝盛世和安史之乱

自开元末年到天宝初年接近20年间,唐朝多种矛盾交织:中央和大节度使矛盾(王忠嗣、皇甫惟明案等)、储君问题(废太子李瑛案、李林甫杨国忠多次构陷太子李亨、多位皇子对太子李亨虎视眈眈)、将相矛盾(李林甫多次陷害西北各镇节度使、杨国忠与安禄山哥舒翰矛盾尖锐)、各大节度使矛盾(安禄山与哥舒翰不和)、文官之间的矛盾(李林甫杨国忠互斗、杨国忠构陷杨矜慎案等);与此同时,唐代科举录取人数太少且严重依赖考生门路,大批寒门士子出头无望,转而以纵横之术游说诸侯,希望在藩镇大展身手,这些人对朝廷充满怨恨(安禄山两位谋士高尚、严庄就是典型代表);另外,在天宝年间,社会贫富差距愈发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喧嚣盛世之下,不满情绪已经暗暗升级。最终,胡人藩镇引燃了一个个火药桶。

 

而唐太宗置蛮夷于塞内的政策,当时就遭到“唐史网红”魏征的反对。魏征一生的无数批评建议,唐太宗基本都能采纳,唯独这一项事关华夏文明生死前途的意见,没有被重视。而这可能是魏征一生中最为高瞻远瞩的进谏,若果能被采纳,远比少建一座宫殿、少吃一顿盛宴、少玩几只鸟、少纳几个嫔妃,关键得多。最终,历史证明了魏征等人的深谋远虑,完全当得起“无双国士”的评价,只可惜代价太大了。


轻松一刻

——(END)——

推 荐 阅 读

弘毅:迁都、改革以及国运

弘毅:何为王朝周期律

弘毅:简述“唐宋之变”

弘毅:都城变迁的历史

弘毅·史|五四运动和苏俄共产国际(1/3)

弘毅·史|五四运动和苏俄共产国际(2/3)

弘毅·史|五四运动和苏俄共产国际(3/3)

弘毅·史|北朝鲜升起金太阳

鸿谈·史|埃及艳后智慧and如果美国不参加一战

弘毅·史|项羽“不肯”过江东?

弘毅

左侧微博,右边微信


弘毅檀娘,关注民族前途和历史文化弘毅文史

微信公众号:弘毅文史

id:Serioushistory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