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上的6月18日——杨业殉国,杨家将传奇开篇

弘毅檀娘 弘毅文史 2019-09-30

点击上方↑↑↑“弘毅文史”关注我们

历史上的6月18日,今天我们来谈谈名将杨业殉国,事情发生在公元986年6月18日。同时聊聊杨业此人的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以及民间形象,再展开漫谈中国文化中,历史、文学和民间记忆之间的联系。全文3300字。


——986年6月18日,北宋名将杨业殉国。

 

杨业,字重贵,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县)人,生于并州太原,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在北汉任保卫指挥使、建雄军节度使,号“无敌”。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征讨北汉,不久杨业所守古城非常危急,他劝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刘继元投降以后,宋太宗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回朝后任命杨业为郑州刺史,又因为杨业对边境战事很有经验,迁代州刺史。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三月,辽景宗发兵十万攻雁门。杨业领数千骑兵从西陉而出,绕到雁门关以北,往南突袭辽军,与潘美前后夹击,大败辽兵。杨业因此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依然兼任郑州、代州的职务。自此杨业在辽军中声威大震,镇戍边疆的主将大多妒忌,甚至暗中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从不多问,封好奏章交给杨业,以示信任。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兵分三路,以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主将,蔚州刺史王侁、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为监军。各路接连攻下云州、应州、寰州、朔州,但是主力东路军主帅曹彬出师不利,各路军马被撤回,潘美等人回到代州。宋太宗下诏把这四个州百姓迁徙到内地,命令潘美的军队保护百姓。辽国再次攻陷寰州,杨业说:“不能和契丹交战。朝廷只是让我们护送几个州的百姓,只需部队从大石路出发,派人密告云州、朔州守将,大军离开代州那天,云州部队先出发。我的部队驻扎在应州,契丹人必然来袭击,我们就让朔州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再派一千弓箭手埋伏谷口,骑兵中路支援,那么三州百姓,就能万无一失。”

 


王侁反驳他的建议说:“几万精兵不应该畏惧怯懦。应该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前进。将军一直号称‘无敌’,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难道有别的心思吗?”刘文裕也赞成王侁。杨业无奈,出发前哭着对潘美说:“这次行动一定失败。我是太原降将,皇上没有杀我,交给我兵权。不是我放过敌人不攻击,只是想等时机立军功来报效国家。大家责怪我躲避敌人,我只能率先死命杀敌。”并指着陈家谷口说:“各路军马在这里摆开步兵、弓箭,支援左右翼的兵力,等我转战到这里,就用步兵夹击敌人救援你们。”潘美和王侁率领部下的兵马在谷口布阵,王侁派人登台眺望,以为契丹军队被打败,都打算争功,立即率兵离开谷口。潘美不能控制,于是沿着交河向西南行军二十里。不久听说杨业战败,立即带兵后退。



杨业奋力交战,退回到谷口,发现没有援兵,继续奋力作战,身上受十多处伤,战马重伤不能前进,被契丹人擒住,二子杨延玉也战死。杨业被擒后绝食三天而死。《宋史》记载为:


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mu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侁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赞成之。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宋太宗非常悲痛,下诏褒奖杨业的忠勇,追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潘美降职三级,两名监军免官,王侁流放金州,刘文裕流放登州。”

 

杨业临死前的情景催人泪下,《宋史》载:


(杨)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但挟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淄州刺史王贵杀数十人,矢尽遂死,余亦死,无一生还者。闻者皆流涕。

 

大意就是:杨业读书不多,但是智勇双全,能与士卒同甘苦,很得众心爱戴,大家对他心服口服。朔州之败,他让剩余一百多人逃离战场求生,但是这些士兵全部选择与他一起殉国。

 


杨业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辽代就有人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以祀奠杨业。在山西省代县古城,有一座古老的钟鼓楼上悬挂著“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流传至今的一处珍贵遗迹。

 

宋元民间艺人把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搬上舞台。明代又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用小说评书形式广泛传播。评书小说中,杨业又名杨令公,擅使大关刀,有金刀杨业美誉。金沙滩一役,杨家三路被冲散,首尾不能相顾。杨业中埋伏,不能出斜谷口。六郎延昭认为辽兵剧增不能挡,便派七郎延嗣冲出重围,找主帅潘仁美求援。杨业且战且退到两狼山,最后全军覆没。杨令公不想被俘受辱,撞死在李陵墓前。

 


题外话:“慎终追远”的华夏是最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的各种艺术形式,都可以看作是历史的另一种形式,小说尤其如此。中国较早的鬼怪小说和比较成熟的《唐传奇》,其人物大多为历史名人,其背景往往为重大历史事件,故事本身也经常反映重大历史变迁。宋元明清的评书、小说、戏剧,都是民间对于历史记忆的个性化、另类表达。看似虚构的故事情节,背后都是集体无意识的历史记忆。宋代皇帝和文官宰相在这些小说里几乎都是软弱怯懦、陷害忠良的角色,北族君臣往往畏惧这些英勇的主角,忠勇的主角们往往都是外战所向披靡,却对昏君佞臣毫无办法,愚忠的他们最终一定被外敌内奸害死。这些就是宋元明清时代,华夏屡遭北族侵扰的悲惨历史,在人民心里的反映。民间艺人们感慨这段暗淡的历史,用艺术手法加工这些已经内化为自己记忆的“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些评书小说和戏剧,这些体现了民间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参杂了大家对历史或美好或悲惨的想象,背后都是我们民族在某段时期内的集体心路历程。

 


民间文学把杨业绝食而死,改为碰死李陵碑,故事情节更加艺术化;用一种激烈悲壮的方式结束名将的一生,给杨家将的故事开头,也是给杨家将以及杨家将代表的历代忠臣名将的命运,奠定了一个基本的基调。另外,宋元明清时代的艺人们通过杨令公的殉国方式,喷了李陵一身鲜血,直接反映了这些作者以及那个时代民间对于李陵的态度。在此前千年,李陵的形象整体上符合义士,其穷途末路无奈投降匈奴的选择,也总体被人们谅解。但在这个时代,华夏民众对以死捍卫国族的国士过于渴求留给李陵们的宽容已经不多了。在此条件下,这些评书、小说、戏剧具备的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特征:不管正反面,人物形象脸谱化严重,非黑即白,几乎没有中间颜色,人物关系泾渭分明,阵营对立明显。就像阶级斗争年代的革命电影,高大全的一出场就是正面角色,身在白区敌营也是个地下工作者;汉奸特务反动派们,也是观众们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眼神和长相以及发型,出卖了他们。

 


熟悉民间文学和心理的革命史宣传家们,深谙此道;一次次路线斗争,不断划分出非黑即白的人物和泾渭分明的立场,牛鬼蛇神们一次次被揪出,而有些人一贯站在正确的一边,人民每一次都只见其光荣的形象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宣传就是让大家认为自己好,别人不好,而不需要自己真的好,别人真的不好;既然让大家去“认为”,那么当然要说大家听得懂的话,否则说得再真实正确,把人民群众听得昏昏欲睡,那还能听你逼逼?做梦都得骂你。


轻松一刻

——(END)——

推 荐 阅 读

弘毅:迁都、改革以及国运

弘毅:何为王朝周期律

弘毅:简述“唐宋之变”

弘毅:都城变迁的历史

历史上的今天(6月10日)——亚历山大大帝、刘备

历史上的今天(6月11日)——甲午平壤之战

历史上的6月12日——说说宋高宗

历史上的6月13日——唐朝官修正史

历史上的6月14日——英国革命重要战役

历史上的6月15日——前苏联安德罗波夫出生

历史上的6月16日——五代十国之吴越国

历史上的6月17日——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

弘毅

左侧微博,右边微信


弘毅檀娘,关注民族前途和历史文化弘毅文史

微信公众号:弘毅文史

id:Serioushistory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