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了!让“门一开,丢进管道”彻底成为历史!
7月18日下午,随着北川公寓最后一个管道井口被封闭,自此四川北路社区内所有管道井高层大楼都实现了彻底的“干湿分离”。
在四川北路社区,有北川公寓、长春公寓、四行大楼、中行大楼、新亚公寓、虹鹰大楼、虬龙公寓7幢高层大楼自带管道井。这些大楼,有些是近代建造,有些是上个世纪初期的建筑。楼内居民,已经习惯“门一开,丢进管道”的垃圾投掷行为。
“只要管道井开着,又没有人监管,垃圾混投其中再方便不过了。”
——这是很多楼内居民的真实想法
垃圾直接混投到管道井中虽然方便,但是对大楼的居住环境却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比如楼道间挥之不去的垃圾腐烂味道,蚊蝇虫害等等。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居民萌生了封闭管道的念头。
为此,四川北路街道对辖区内管道井大楼启动了管理方案:
管道实行干湿分离投掷,或者直接封闭管道。
有些大楼早就实施了“垃圾井用于投掷干垃圾、湿垃圾投掷楼底湿垃圾桶”的“干湿分离”,比如虬龙公寓、新亚公寓。
而有些大楼,则选择彻底封闭管道,比如北川公寓、长春公寓、四行大楼、中行大楼、虹鹰大楼。
其中,历史最久的是建于1928年、现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北川公寓。他还有一个更洋气的名字,叫“拉摩斯公寓”。
▲民国时的拉摩斯公寓
北川公寓是典型装饰艺术派风格。从外观看,建筑为三段式立面,竖线条构图。
二至四层均挑出阳台,花式铸铁栏杆。室内楼梯栏杆螺旋式,转角立柱雕刻精致。
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北川公寓曾与很多革命者结缘,鲁迅、冯雪峰等均在此居住过。
1930年,鲁迅经内山完造的介绍,携夫人许广平和儿子周海婴曾经在这栋公寓里居住,鲁迅在这里的3楼居室里发表了著译作品大约170多篇。我们熟悉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论第三种人》、《友邦“惊诧”论》等都是在这里诞生的。
1932年,红四方面军将领陈赓秘密来沪,鲁迅在拉摩斯公寓与他会谈至夜深。陈赓向鲁迅讲述了红军作战的情况,并信手在一张小纸上画了一幅红军鄂豫皖战斗的形势图,鲁迅一直妥为保存。
次年3月,共产党领袖瞿秋白搬到拉摩斯公寓附近,经常与毗邻而居的鲁迅会面。
差不多同时,“左联”党团书记冯雪峰一家也搬入隔壁2099号地下室居住。
然而,就是这样一幢有故事、有历史、有颜值的大楼,楼背后的走道却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环境脏到连居住其中的居民都不愿踏入。
究其原因,近百年前设计的管道井投口过小,居民无法投入大件垃圾。于是,有些人将大件垃圾直接随意丢在过往通道。这样一来,管道井形同虚设,居住环境日益恶劣。
为了真正落实垃圾分类、改变居民不文明行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街道、居委首先召集了居民代表,对垃圾分类、封管道井、增设垃圾桶等事项进行征询。
征询过后,居委一方面开展告知宣传,一方面清理垃圾。
封井前,爱卫办特别对管道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消毒。
川北物业再对投口、箱体实施封闭。
同时,干湿分类垃圾桶也配置到位,确保管道井封闭的同时,居民能有容器投递。
当前,北川公寓已经完全实现了居民下楼分类投掷干湿垃圾。如有年老体弱居民下楼不方便的情况,居民干部也会发动志愿者帮忙代为投掷。
随着这些管道井的功能改变,居民习惯也发生了深刻改变。
垃圾分类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垃圾分类意味着居民要走出“舒适区”,要习惯“不方便”,并养成新习惯,这个过程是需要有效驱动的。
本文为小川贝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虹口川北
合作联系微信号:zhuang01120792
邮箱:zhuang01120792@126.com
更多虹口川北资讯,请扫码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