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朗诵 | 江南水乡·魅力乌镇 |《乌镇·路过的风景》作者:蒋德明 朗诵:蓝邃

2017-03-19 原创:蒋德明 爱上经典文学艺术




 | 爱 | 上 | 经 | 典 | 文 | 学 | 艺 | 术 |

最美心灵空间 最美精神家园 欢迎您

| 音乐 舞蹈 朗诵 | 散文 诗歌 小说 | 

| 绘画 书法 摄影 | 戏曲 曲艺 电影 | 



作者:蒋    德   明

朗诵:蓝           邃

编审:梦中的绿洲 

出品:爱上经典文学艺术

点开下面绿色开关聆听主播 蓝邃 精彩朗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019lpw689&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165tooqe6&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是一座以河成街的古镇。


  似乎总有那样多的人涌来,无穷尽地流去,像穿镇而过的流水,终年不息。随意找一个路人问问:你来,是为了什么?路人羞涩。一连地问下去,同样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随导游到来,又随导游领着离去。其实,看乌镇不能成群结队,更不能随导游匆匆忙忙的步子,而是珍品丢失,你得递步行找。




  

中国作协杭州创作之家的叶家裕老师说:乌镇,与京杭运河、太湖相通,跨浙江、江苏,达嘉兴、湖州、苏州、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正所谓“人家尽枕河”。记得茅盾先生曾在《大地山河》中这样描述乌镇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唉乃,飘然而过……”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当地人讲:有了水阁,乌镇的风貌平生韵味;有了水阁,乌镇的气质淡然悠雅;有了水阁,乌镇的历史添了一份委婉。水阁是乌镇的独创,是乌镇的魅力所在。



  

沿河而上,不多远就会与桥相遇,据说乌镇历史上桥梁最多时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一桥”,现存30多座。 其中西栅有通济桥、仁济桥,中市及东栅有应家桥、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有福兴桥和浮澜桥;北栅有梯云桥和利济桥。


  

见一处人群涌流的地方,挤上前去,原是茅盾故居,在这里留影的人不少。同行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彭金山举起了相机,帮我留影,《甘肃日报》文艺部主任牛庆国和儿子也在茅盾故居照了几张相。



   

叶家裕老师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不只是一个文学巨匠的的乌镇,自宋至清千年时间里出贡生160人,举人161人,进士及第64人,另有荫功袭封者136人。乌镇古代最大的名人是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我们熟悉的漫画家丰子恺、著名作家孔另境、刚才路过的诗人木心,等等。



  

离开茅盾故居,想想他的小说《春蚕》、《林家铺子》里的故事,一路的寻找,真也找着了林家铺子。沧桑岁月,流水送走了多少人影,风雨带走的人物,在不舍人世地万念中总是想方设法地为后人留下一些念想,镇上有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转船湾、双桥等景点。




我又离开同车的同行,在陌生的人流里流浪着,想起十八年前,一个女子,在乌镇拍了一组照片,要我配诗。这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与我是同乡,与我同一所大学,只是我出大学校门时,她才走进大学。我与她是在校门不远处的车站相遇的。她大四的那年,答应了她一道来乌镇,不想,省委组织部在办一个班,各单位参加的人员不能请假。她从乌镇回去后,上我学习的院校,要我为她在乌镇照的一组照片配诗,当时,我说,现在不行,作业太多,只有二周的时间就考试,领导说了,考不好关系到年终考评,不是个人的考评,是单位的考评。她说,不是让你七步为诗,学习班结束后再写出也成。午饭后,说好的我上课时,顺路送她上车离开,在午间二小中,我要看点资料,下午就有一个考试。她枯坐一会,说:好困,想睡睡觉。我说,两张床就安排我一人睡,你选。她在彼此说话间倒床便睡。一个半小时的光阴,我除了她说冷时,将自已床上的被子盖在她身上,就是坐在书桌边复习考试的内容。半年后,我才为她的照片写出诗来,送去给她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惊喜,都是搞新闻工作的,似乎她安排给我的新闻稿,我写出来时已成旧闻。

  

  

两年前的一天,报社一位负责网络平台的同事告诉我,他无意中在一个人的博客里读到了一首《纠缠》的诗,诗的标题下是我的名字。世上同名同姓的人不少,他吃不准才拿来问我。诗,的确是我写的,但标题不是我拟的。这首诗配的图片,是她。她在日志结尾处附言:有时候,一个人是一个人的残缺;有时候,一个人又是一个人的圆满。


       让我配诗的女子,十年前与她的同班同学结婚后,一道来到男方的故乡乌镇,上一次,我前脚离开茅盾故居,她后脚就进了通往茅盾故居的街巷。想到她在乌镇照了让我配诗的景点,我拿来细看,似乎纤尘里有她留下的暗语,流水中有她的倩影,于是,写了一篇散文,在故乡的日报上刊发出耒,她读了后,说,你该给我一个电话的!我说,什么理由?她说,故乡人,见见有什么?几年前的电话,因手机丢了两次,许多人的电话没了,人也就因电话一起不见了。她说: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是不该容易弄丢的,所谓的丢失,不过是藏于记忆的深处,静静地等待某个人的到耒。



在自嘲的作用下,在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翻不过心墙的地方,我一一留影。在同样的风景里,风会诉说不一样的心情。面对渐行渐远的流水和一些才认识就模糊的背影,我想说:  


风吹凉了你漂泊在水上的影子

李清照为什么提前用一首诗写你
谁能明白 有一条船
满满的去 空空的回
一个人在这里寂寞不染尘
看另一个人在红尘深处的背影


风里的泪 如飞落的花瓣

而你不见 为你煮茶的壶
正煮千行的雨丝泡我收藏的花瓣
芬芳往日的眷恋
品半推半就颤颤微微的誓言



不舍昼夜的衣带渐宽

春来春又去 想看的那朵花
至今未开 世间最残酷的事是等待
等待 是让我临水的影子写干河床么
我可以笔锋不乱缠缠绵绵不散
只是干枯的河床不能渡船



捧起半杯茶水 手心微凉
曾经温暖的山盟海誓
已不敢放进嘴里了
滴水穿石的时光 翻不过心墙
李清照最终枯萎在清秋
你能告诉我吗 过眼云烟的花
最初的苍老时晨



风中有人叫我的名字,寻声望去,是叶家裕老师在叫我,他在最后的枕上人家岸边向我挥手,乌镇,我就要离开了,我再次四处张望,是的,当一个人寻一个人没有方向时,所有的方向都是方向。在人生的旅途中,谁没有遇见一些美丽的景色,无论多美的景色,该离去时,你不得不离去。 


   作 家 简 介  



蒋德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文学院签约作家,就职于贵州省妇女干部学校,之前,在《家庭指南报》社做编辑工作17年(任总编室副主任两年,编辑部主任12年),已编发文稿千余万字。1985年始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文学评论等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入选国内外出版的32个选本。著有文集六部:诗集《水果与刀》、《落叶为花》、《水落禅生》、《青花成色》,散文集《缘来缘去》,《水西听雨》。其中,诗集《落叶为花》获第三届贵州乌江文学奖、首届贵州诗歌节尹珍杯优秀创作奖;《水落禅生》荣获第二届贵州诗歌节尹珍杯创作奖。《关雎爱情诗》2015年度十大实力诗人奖。诗歌作品有英、日等语种推介国外。散文集《缘来缘去》被贵州民族大学徐成淼教授作为课题研究,散文集《水西听雨》获中国作家协会2016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散文《花溪雪》获2014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散文《花椒又红了》获2014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散文《泥凼何家大院 》 登“2015中国散文排行榜”。


   主 播 简 介  


蓝  邃:一个与音乐、文字、声音为友的女子。拥有多个网络朗诵平台,曾应邀为多名优秀诗文作者朗诵其作品,并发表多部国内外影视作品及广告配音,深受听众喜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345tkks7e&width=500&height=375&auto=0


  | 爱 | 上 | 经 | 典 | 文 | 学 | 艺 | 术 |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须注明

转自:爱上经典文学艺术 ID:asjdwxys666
投稿邮箱:569955812@qq.com
交流微信:Zec56995581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