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揭露德国亲俄政策: "苏联解体不可能符合我们(德国)的利益......"
大家是否还记得俄乌战事爆发时很流传的一种说法: 俄罗斯之所以发起特殊军事行动,都是被逼的?
随着俄乌战事的延续,又出现一个广为流传的争议说法: 德国要为此次俄乌战事负,因为德国在过去20年一直都在从事亲俄政策。由于德国让自己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因此在所有盟友中,德国的步伐总是最慢的。
俄罗斯到底是不是被北约比如墙角的?德国到底有多亲俄以及为什么亲俄?昨日这篇《明镜周刊》在线版刊登的一篇很具有说服力的报道给出了很多答案。因为其内容都源自于当时的德国外交部。作者名叫Klaus Wiegrefe。
科尔与戈尔巴乔夫
当代历史研究所(Institut für Zeitgeschichte)出版了新一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外交政策档案》(Akten zur Auswärtigen Politik der Bundesrepublik)。
与往常不同,这一期的内容注定会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它包含德国外交部1991年的文件,例如笔记、会议记录、信件,有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的关于北约东扩、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等细节。
可以预测,这些文件有可能为目前关于德国过去和现在的东方政策的争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或火上浇油。
无论是对德国的东方(指东欧)以及对俄政策的批评者或支持者,都能从这些历史档案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主宰时任德国外交政策的基本上只有两位风云人物,时任德国总理科尔以及时任外长根舍。
科尔与根舍
根据档案资料显示,科尔当时认为,苏维埃帝国的垮台是一场"灾难"。任何有志于此的人都是一头"毛驴"(ein Esel,也被翻译成"混蛋")。因此,他一次又一次地在西方挑起反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独立的情绪。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在1940年被斯大林吞并。联邦共和国从未承认这一吞并。但当波罗的海人宣布独立并退出苏联时,科尔认为他们走上了"错误的道路"(falschen Weg),正如他1991年年初在巴黎向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倾诉的那样。
据档案显示,科尔本人一方面大力追求德国统一,另一方面则认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和立陶宛人应该对他们重新获得自由保持耐心,还得等上大约十年。即使在那时,科尔认为波罗的海国家也只能保持中立("芬兰模式"),而不是加入北约和欧洲共同体(Europäische Gemeinschaft)。
外交部关于北约东扩的说明
随着苏联解体迫在眉睫,德国人当时认为基辅应该加入一个与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共和国的联盟。
1991年11月,根据叶利钦在访问波恩期间与科尔的谈话记录显示,科尔向叶利钦表示,他将往这个方向来"影响乌克兰领导人"。与此同时,德国外交官在基辅感觉到了"专制主义-民族主义盛行的趋势"。
然而,两星期后,90%以上的乌克兰人在公投中投票支持独立,科尔和根舍立马纠正了以往的政策。德国是欧洲共同体中第一个承认这个新国家的成员。
1991年在基辅举行的反苏联游行.摄影: Anatoly Sapronenkov / AFP
1991年在德国莱比锡的苏军。摄影: Peter Hirth
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Warschauer Pakt)解散,经验丰富的根舍出于对苏联的考虑,巧妙地试图阻止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加入北约。
波恩驻苏大使早在1991年2月的中报告说道: 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的渴望在莫斯科引起了"威胁感、被孤立的恐惧感以及对前兄弟国家忘恩负义的挫败感"的爆炸性混合物。
根舍宣称,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不符合我们的利益"。这些国家虽然有权加入该军事联盟,但"现在不是履行这一权利的时候"。
奇怪的是,在通往德国统一的道路上,德国的东方政策(Ostpolitik)今天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包括俄罗斯,它指责西方在北约东扩问题上食言。
现在所公布的一些历史文件甚至可以被普京重新解释,成为他宣传战中的锐利武器。因为根舍和他的高级外交官在会谈中多次就关于德国统一谈判中所作的承诺,即不将北约扩大到东欧。
几十年来,俄罗斯的政治家们一直声称有这种承诺的存在。普京甚至滥用这一论点来为侵略乌克兰的战争辩护。然而在1997年,尽管有怨言,莫斯科依旧许可在《俄罗斯-北约方案》(Nato-Russland-Akte)框架内所规定的向东扩展。
现在所公开的历史文件能支持俄罗斯的版本,例如:
➤ 1991年3月1日,根舍拒绝美国就北约东扩的建议。他说,"在2+4谈判期间(就德国统一的谈判),苏联被告知没有打算北约东扩"。
➤ 1991年3月7号,在与英国、法国和美国人的圆桌会议上,外交部政治主任于尔根·克罗博格(Jürgen Chrobog)提到"在2+4进程中所表达的谅解,即苏军的撤出不能被西方利用来为自己谋利"。
于尔根·克罗博格
➤ 1991年4月18日,根舍告诉希腊外长,他当时向苏联解释:"德国希望在统一后仍然留在北约。为此,它不会被扩展到东方......"。
➤ 1991年10月11日,根舍会见法国外长罗兰·杜马(Roland Dumas)和西班牙外长弗朗西斯科·费尔南德斯·奥尔多涅斯(Francisco Fernández Ordóñez),并说道: "我们不能接受中欧国家加入北约。"
科尔,根舍与戈巴尔乔夫
根舍想"转移"中东欧国家想加入北约的请求,并寻找一种让苏联"也能接受"的替代方案。例如,不具约束力的北大西洋合作理事会(Nordatlantische Kooperationsrat)应运而生,前华沙条约组织的所有国家都被允许在其中有发言权。
在一段时间内,德国甚至支持北约一项放弃向东部扩张的正式声明。当根舍在1991年5月访问华盛顿期间,美国表示反对,称"不能排除未来的扩张"。德国外长事后迅速表态,他其实也"不要求发表明确的声明"。但事实上,他显然希望避免北约东扩。
在当时的德国政府所在地波恩市正被一种自信的乐观主义精神所笼罩。毕竟冷战已结束,德国也统一,科尔和根舍正积极推动欧洲共同体的扩张,并成为后来的欧盟。
在未来的德俄关系上,总理科尔察觉到一次历史性机遇:"也许现在有可能把在本世纪变得无序的事情整理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并导致德国分裂后,科尔希望在两国关系中翻开新篇章。
在莫斯科主持大局的是戈尔巴乔夫。他是一位理想主义改革派。由于接受了民主德国走向灭亡而受到德国人的青睐。"如果德国人愿意帮助苏联,首先是出于对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进程中的作用的感激," 科尔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虽然戈尔巴乔夫强烈抗议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也没有影响他在德国人心中的地位。
科尔在全世界推广戈尔巴乔夫的政策。在科尔的帮助下,戈尔巴乔夫被邀请参加G7会议(俄罗斯在1999年加入G7,自那时候起到2014年都叫做G8。俄罗斯因2014年占领克里米亚,在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推动下(德国刚好是当年G8会议的东道国,次年应该轮到俄罗斯),俄罗斯被踢出G8。现在又回到G7。德国恰好又是2022年G7会议东道国),并推动迄今为止对莫斯科最大的财政援助。
当时的科尔始终担心,戈尔巴乔夫会被俄罗斯内部的强大势力如军队、情报部门等国家机构所推翻。
事实上,在1991年8月,一场政变差一点得逞。围绕在副总统根纳季·亚纳耶夫(Gennadi Janajew)身边的一个团体将戈尔巴乔夫监禁。在大规模示威游行、武装部队的抗拒命令以及出于时任俄罗斯制宪共和国总统叶利钦的抵抗,最终导致政变失败。戈尔巴乔夫仍然在位。
根纳季·亚纳耶夫
同一时间,任有数十万苏军驻扎在前东德地区。在波兰以及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也有部分苏军等待撤退。根据外交部的档案显示,撤军对德国的政策具有 "核心重要性"。除此以外还有大约30.000枚左右的苏联核弹头。"苏联领土上的核安全对世界其他地区具有绝对的优先权"。波恩外交部这样总结。
当时有很多人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削弱戈尔巴乔夫以及正摇摇欲坠的苏联都是不妥当的。戈尔巴乔夫试图尽一切努力维护苏联。
科尔和根舍坚信多米诺骨牌理论: 如果波罗的海国家脱离苏联,乌克兰人也会跟着脱离,最终会导致整个苏联帝国,包括戈尔巴乔夫在内都会垮台。
在1991年期间也的确出现了这种状况。只是,科尔对这种和平式脱离深表怀疑。他认为发生"内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时任苏联外长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Eduard Schewardnadse)警告德国人,假如苏联解体,俄罗斯总有一天会出现一位"法西斯领导人",并要求从乌克兰归还克里米亚。这是他在1991年10月与根舍会面时做出的预言。
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
普京在2014年吞并了克里米亚。
德国总理科尔在1991年表示,他能想象,东欧肿瘤般的民族主义会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样抬头。他认为,如果波罗的海国家独立,"他们与波兰的争吵将(再次)开始"。波兰和立陶宛曾在1920年相互交战。因而让这位已故德国总理得出以下结论: "苏联解体不可能符合我们(德国)的利益......"
最终,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还是赢得了他们的独立。
西方许多盟国都倾向于与德国人相同的政策。例如,法国总统密特朗斥责波罗的海国家,"你们不能为了帮助那些400年来没有不曾存在的国家而危及与莫斯科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甚至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也抱怨波罗的海国家的政治家们坚持争取独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