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巩俐和郎平,好狠俩女人
NO°/242
Monday,January 20,2020
致 永不止步的你
“好演员就是不一样,巩俐对我的观察非常仔细。”
“巩俐的眼神很像郎导,太像了。 不愧是优秀演员,那种动作,包括手指动作都很像。 当我第一次参加拍摄时,一见面就很震惊,我感觉郎导就在眼前。”
你想演好公众人物,不能只是扮演她,还要努力成为她。
1
倔强到底
同样是80年代,中国电影异军突起。
巩俐的电影处女作《红高粱》,荣获欧洲三大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这是华语影片史上从未有过的荣誉。
《红高梁》在中国,还包揽了金鸡和百花两项最重量级的奖项。
没有家人支持,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功课。
尹老师小有名气,但脾气暴躁,动不动就问候学员的先人,还时不时来上一棍子,很多学员受不了,早早地退出了。 巩俐这个柔弱的女孩,却倔强地坚持到了最后;
经历了这样的魔鬼式训练后,巩俐又坐上了去北京的绿皮火车。 考场上,巩俐大方地介绍自己:“我叫巩俐。” “你挺像山口百惠。”考官瞥了她一眼。尹老师说她普通话太差,她就跟着收音机里播音员,一遍又一遍地矫正口音; 尹老师说她的表演不接地气,她就每天边观察生活,边做笔记……
然而,巩俐的文化成绩拖了后腿,差了11分。 命悬一线间,巩俐卓越的现场表演,拯救了她。 当时招生组的几个老师,都觉得错过她太可惜,于是特意写了一份报告。最终,中央戏剧学院破格录取了巩俐。“最开始上场并不怎么起眼,等她唱了一首歌,朗诵了一首诗,尤其是表演了一则小品后,在场的老师们,都被震住了。 没想到她的感受力和想象力那么强。”
作家慕容雪村曾说:
对于那些倔强到底的人,有时老天也会网开一面。
郎平也是个倔强到底的人。 退役后,她当上了北京市体委副主任,这份万人仰慕的安稳工作,却无法安放她那颗不羁的心。 那段时间,午夜梦回,郎平望着黑漆漆的天花板,不断追问自己: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 这种追问并没持续很久,郎平便决定“自费去美国学习体育管理”。 她说:“我希望自己能学点实在的、科学的、真正有用的东西。” 这在80年代,出国留学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且,那时运动员的收入,和现在也不能比。
郎平来到美国时,全部身家只有90美元。没有工作签证,打不了工。 一穷二白的她,跑到新墨西哥大学,想读体育管理专业,又交不出学费。
由此可见,郎平目光的高远,以及对宿命的挑战。 也许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顺从命运的郎平,正在北京体委宽大的办公室中喝茶度日; 那个世界中,千里之外的沈阳,放弃倔强的巩俐,正在一个白领小区里相夫教子。 顺从很容易,那意味着未来的一切都井然有序,波澜不惊; 倔强却很难,那意味着你将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以及无法想象的磨难。 正如倔强的巩俐和郎平,迎接她们的当然不会是岁月静好,而是挣扎、痛苦和责难。很难,一个球员面对的是线性问题,而一个教练面对的是系统性问题,都需要针对性的训练。
2
好勇斗狠
如果你见过足够多的人,听过足够多的故事,阅历过不算短的人生,你就不难体会到: 对于有些人来讲,拼命就是一种习惯。 郎平和巩俐就是如此。 因伤退役的郎平,本就是一身伤痛。
读书时的拼命赚钱,郎平更是伤上加伤。 1995年,受命于危难的郎平,除了破局,别无选择。
为了把美国学到的科学训练方法,用到国家队队员身上,她又开始玩命。
重整阵容,优化训练方法,每个技术战术力求细抠到完美……
郎平身上早就没一块地方是好的了:
“整个髌骨都被拿掉了,一活动就是骨头碰骨头,疼得要命。” “全身关节没有一处是好的,晚上睡觉时,身体和床之间所有缝隙都要塞紧,否则会疼得难以入睡。” “医生说我的心脏就像老人一样无力。”
最终带领中国女排,在1995年夺得世界杯季军,在1996年夺得奥运会亚军,在1998年夺得世锦赛亚军。 真的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郎平如是,巩俐亦如是。 拍《红高粱》时,为了让画面更真实,巩俐挑了3个月的水,左肩磨破了就换右肩。
拍《古今大战秦俑情》时,零下20度,河面是破冰化开的,巩俐气定神闲地在溪水中洗脚,结果寒气入侵,当晚就发烧。
拍《秋菊打官司》时,巩俐拼命用肥皂洗头把头发变得毛糙,还学会了陕西方言。 有场戏要在漫天飞雪的山坡上追车,拍一次就是跑上1000米,反复拍了几次,拍完她就晕倒在地上。
拍《艺伎回忆录》时,巩俐为了一个镜头,每天练习扔扇子2000下,勤勤恳恳地练习了5个月,将电影中的扇子舞表演达到了专业水平。
拍《归来》,为了真实演绎失忆症老人,巩俐去老人院,和失忆症病人一起生活了2个月,细心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
拍《三打白骨精》时,巩俐研读了不少中外吸血鬼妖精的书,自创了无呼吸表演。
“因为妖精不需要呼吸......”
也许大部分观众根本看不出妖精有没有呼吸,但巩俐对自己演绎的每个角色都严格要求。 巩俐还曾在采访中自曝,很担心自己演不好郎平,因为自己完全不会打排球,相关技术问题一概不懂。
于是,巩俐开启了一轮新的沉浸式学习。 在开拍前,她就每天和女排运动员们待在一起,早上一起报到,中午一起吃食堂,晚上一起下班。 54岁的巩俐,在赛场上一边仔细观察郎平的一言一行,一边埋头认真做笔记。 三天三场比赛,一场没落下。
对此,巩俐回应说:
“即便演戏经验丰富、技巧纯熟,仍然需要极其认真的对待,才有把握。
因为一些运动技术上的难点,是我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 所以一旦进入角色、拿到剧本,就要天天和排球在一起,和排球过日子了。”
3
饱受争议
放在这两个女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郎平和巩俐,都曾因为国籍问题,被国人辱骂。
这两个命运相似的女人,对辱骂的回应也出奇的一致: 不做舆论回应,用行动爱着这片热土。 郎平曾说过,她这辈子最无法拒绝的话,就是:“祖国需要你。” 1992年,郎平的女儿因出生在美国,一出生就拿到了美国国籍。
郎平的国籍身份,变得扑朔迷离,备受争议。 1995年,郎平在美国拿了绿卡,买了房子,收入不菲,但收到一封来自中国排协的电传,看到上面赫然写着“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时,她就回来了。 然而,不了解真相的吃瓜群众,却纷纷在传:“郎平回国就是为了钱。” 回国几年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强队后,由于身体原因,她治疗休养长达一年。 为了和女儿有更多的相处时间,郎平接受了美国排协邀请,成为其主教练。 原本是一个充满母爱的决定,却成了“卖国求荣”。 这种声音,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达到顶峰。 赛场上,郎平带领的美国队,以3∶2的比分战胜了陈忠和执教的中国女排。 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对郎平的辱骂声一浪高过一浪:
“郎平当了汉奸卖国贼!” “你还当郎平是中国人呢,人家早就是美国人了。” “一个中国人,怎么可以带领美国击败我们自己国家的队伍呢?”
我是作为一名职业教练,才接受这份工作的。
郎平是属于中国的。
无论走到哪里,我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中国人。
我永远都是中国和中国女排的一份子。” 接下来的几年,女排核心队员因伤病纷纷退役,中国女排再次遭遇滑铁卢:
2009年亚锦赛,中国女排爆冷输给泰国女排;
2012伦敦奥运会1/4决赛,中国女排输给了30年没赢过我们的日本女排;
远赴盛名的中国女排跌落到了世界第八…… 危难当头,体育总局又想到了郎平,再次致电:“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关于这两次回国,郎平在《激情岁月——郎平自传》中这样写道,
“作为一个人,我们其实都很渺小。
但是,当有人代表国家对你说:祖国需要你时,你怎能无动于衷呢?” 但这一次,郎平没有即刻答应,而是提了一个条件:“必须保证我对女排选人用人的话语权。” 郎平为什么会提这个要求?因为这次除了破局,她别无选择。
她破釜沉舟地大改革,想为中国国家队留下一套科学严谨的训练体系。 事实证明,有郎平的地方,就有奇迹:
2015年世界杯冠军;2016年奥运会冠军;2019年世界杯冠军......
中国女排成为“十冠王”,主教练郎平也成为球员、教练都拿到奥运金牌的女排第一人。
可是,即使如此,郎平女儿的国籍,曾经在美国执教的黑历史,仍会被时时扒出,说她只爱钱,不爱国。 其实,成年人做决定的因素很多,教育问题、爱情问题、生活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因素,如果都以爱不爱国来衡量,那也太过荒唐。 而郎平的功成即去,积劳成疾,带领中国女排两次重回霸主地位,这不叫爱国,叫什么呢? 巩俐也同样被键盘侠盯上。 2008年,因嫁给新加坡烟草大王黄和祥,巩俐随丈夫加入新加坡国籍,由此引来一片骂声,闹得满城风雨。 然而,她却没有向公众解释过一句。 直到2018年台湾金马奖颁奖礼上,“巩俐拒绝上台颁奖”登上微博热搜。
善待身边的中国人,不也是爱国吗? 所以,“爱国”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你到底做过什么爱国的事儿。 正如郎平对中国女排的贡献,正如巩俐为中国赢回的脸面,这些不都是爱国的表现吗? 相反,良叔很讨厌那些喷子爱国者,他们专门审查别人的瑕疵,进行道德审判,他们觉得这就是爱国。 他们不爱工作,不爱身边的人,他们只爱用文字和语言爱国。 搞到最后,谁也不清楚他们到底爱的是什么......别被外在的气势迷惑了,业内人都知道,巩俐她很念旧,也很善良。 她每次出席活动除了御用造型师姜月辉,身边还一直会带着一位70岁化妆师。 因为巩俐担心这位化妆师年纪大,找不到其他工作。
4
中国名片
我们这个时代,“新女性”被赋予了太多不同的解读。
当很多人自以为新女性就是强势强硬、反手一记掌掴丈夫、唯我独尊不可一世的时候,中国女排已经用行动走在了最前面。
新女性精神从来不是一味的刚硬。
而是像中国女排一样,在逆境中能屈能伸,柔软蓄势;在夺冠时欢呼喝彩但从不傲娇,下了场继续苦苦训练。
正如电影片尾曲《生命之河》里唱的:
“用微笑面对蹉跎,看我光明与磊落。”
中国新女性,不惧逆水行舟,永远不给自己设限。
正如巩俐出道即巅峰,郎平19岁拿冠军,却一点也不影响后续的高光时刻。
有野心的演员从来不会重复角色,有底气的教练也从来不止步于冠军。
她们用新的巅峰,一次又一次地超越旧巅峰。
本文作者:良叔,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若你喜欢这篇文章
给良叔点个“在看”吧
Modifi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