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三学子:几十天后,你们远走高飞,我们原路返回
点击上面的“善利名师网”,订阅本微信公众号,并点击右上“…”分享到朋友圈。每天推送高考解题分析文章,帮助您取得学习进步。
投稿文章请发邮箱:870777816@qq.com。对于精彩文章,将给与适当的稿费报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善利名师是国内首家专注于“人工智能 + 大数据”高考个性化精准备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教育领域实践分享经济、信息消费的开拓者和先行者。
善利名师采用“名师授课 + 个性化精准备考”相结合的模式,让高考考生分享到国家优质的备考资源,助力考生把握命题趋势,走出备考误区,掌握高超的备考技巧,实现科学、精准、高效的个性化备考。
善利名师“人工智能 + 大数据”研发团队由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教授科研团队组成;授课名师团队来自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华南师大附中、黄冈中学等全国著名重点中学。
善利名师助您实现巅峰梦想!
“你的一生,我只送一程。不忍言别,但车已到站,你远走高飞,我原路返回!”
时不我待,希望我们的学生们,好好珍惜最后的六十天,听老师的话,走自己的路。期待你们可以开心地远走高飞,而我们也能够快乐地原路返回。
文 | 李子厚
来源 | 问渠笔谈(wenqubitan)
01
清明放假前的一天,我找一学生谈话教育,他在周测考试中因写错位置换答题卡导致时间不够最终大面积空白。对于如此低级失误,我显然十分恼火,而且该生平时表现也确实较差,常常被我和班主任“召唤”。
对他好言相劝了一番,他还是嘴硬,说自己表现很好云云。我无奈,说了句“时间真的不多了,只剩两个月啦,以后你想我管你都没门了,没准以后都见不到了,怎么就不能好好珍惜最后的时间呢?”
他还高情商地说了句:“老师,我会回来看你的。”我顺便就说了句:“你不好好学习,以后拿什么(成就)来看我?”
“我会拿着水果来看你。”
他这句话真的让我好气又好笑,顿时不知道该如何接下去。
我最后还是对他严格要求,并鼓励他把握好最后的复习时间,一切皆有提高的可能,要为最后的备考阶段画上一个不留遗憾的圆满的句号。
其实,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也许他们早已把学习和高考置之度外,而我们老师依然是没有放弃,赶着他们往前走,为他们操碎了心。
02
十年前的2009年6月,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彼时是一个农家的孩子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十年后的2019年6月,我再一次参加高考,此时却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为了帮助和见证学生们追求梦想。
而在短暂的清明假期进入尾声时,2019年4月6日晚,此时此刻,距离我们最后的高考仅剩下整整两个月了。
当我们还觉得春节假期才过去不远、百日誓师仍在眼前、“一模”考试刚刚结束时,时间早已经溜出去一大步,丝毫没有慢一点的迹象。是的,最后的冲刺阶段已然来临。
这种冲刺,不仅于学生们而言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对我们老师来说,何尝不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攻坚战呢?
三年的拼搏奋斗,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只为自己金榜题名。这是万千学子们的求学梦想。千日的陪伴教导,多少天的辛苦付出,只待学生鲲鹏展翅。这是无数老师们的育人心愿。
当然,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高考的来临,三年师生相处的时光也意味着接近尾声了,看着高考倒计时上越来越小的数字,突然想起来曾经在网上流传的一段话:“你的一生,我只送一程。不忍言别,但车已到站,你远走高飞,我原路返回!”
03
今年2月底,在我所带的两个班的高考百日誓师仪式上,我赠送了每一位同学一幅作品(如果能称之为作品的话),在宣纸用软笔写就八字寄语“励志笃行,高考必胜”,装入信封,信封上书写的是“金榜题名”四个字。
我前后花了很长的时间完成这项巨大工程,一个班的写于春节在家时,花了近两个半天时间,另一个班的写于上班后,花了三个晚上。最后将写好的装入一个个信封,写完学生姓名和“金榜题名”时,我有种莫名的激动和感动。
任务量之重,让我在这期间有多次想要放弃书写,尤其是寒假结束后检查作业情况,令我气愤不已时,我不知道自己写这些寄语在图些什么。但内心的教育情怀促使我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寄托着对他们这第一届毕业班的感情。
正如班主任同事告诉学生的那样,“当李老师每每重复写下一篇又一篇,其中蕴含着多少对学生的热爱、期望和情感,我们可想而知。”
其实,还有我内心深处对学生的一种感激之情。就像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的,“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的信任和包容,让我的每一堂课都自信从容,让每一节课的时光都是如此充实幸福。也是他们的刻苦和努力,让我得以在现在的岗位上站稳脚跟。”
三年前,我第一次用这样的方式给我接手的第一个班的学生送上见面礼,三年后,在我的第一个毕业班即将鲲鹏展翅远走高飞时,我再次以同样的方式,这不仅是我送给他们的备考寄语,也是百日后的离别信物。
04
我一直坚信,付出才会有热爱,而付出的越多,则爱得越深。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师对学生的爱,可能要远比学生对老师的爱深得多。
老师为学生的成长操碎了心,一到考试时便能充分体现了出来,最着急的是老师。考好了老师为学生高兴,考得不佳老师也跟着难过,还要陪学生分析原因,安慰失落的学生。
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这一届带完我不想当老师了。”我问为什么,你那么爱学生。“最喜欢的学生毕业了,我不想回到原点,迎接下一批学生,他们离开我也想离开了。”
的确,毕竟是自己的第一届学生、第一届毕业生,从大学毕业到工作岗位,初出茅庐的两三年,在他们身上付出的注定要比后来的学生多,对他们的爱注定要比后来的学生深。
所以,真的很难想象,那些桃李满园的老教师们,是如何一届一届走过来的,他们是如何周期性地承受“学生们远走高飞,老师们原路返回”这样的离别之苦的。
05
前段时间,一部电影《老师·好》热映,口碑很好,引发了广泛的热议和讨论,很多人看后都感慨颇深,除了回忆起在自己成长路上的老师之外,还产生强烈的共鸣:“那些负责任的老师,管你最狠的老师,其实爱你最深。”
正如很多网友留言的,在电影院里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
其实,电影上映的当天,我就第一时间去看了。带着双重角色观看的这一部电影,作为一个学生,想起了求学路上对我严格要求的老师们;作为一个老师,也想起了自己在教育路上的一些经历和感悟。
几个月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那些曾经揍过我的老师们》,向对我严格要求的老师们致敬,与电影传达的思想不谋而合。如果没有向“苗霸天”一样的能够揍我的老师们,我恐怕无法成人成才。而如今,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在当年老师揍我的巴掌下,那深深的爱。
老师就是这样,总是一边骂学生不可救药,一边盼他们成才,嘴里说着“朽不可雕也”,手上的雕刻刀却一直没闲着,在那儿百雕不厌。
也许我们曾和老师闹过,赌气过,对抗过……但最后会发现,他却成为了我们人生中不可替代的人。
06
其实,观影过后,我最大的思考还是在想如何更好地做一名老师,而影片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教育,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真的需要时间,需要爱和付出,还需要管教。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哪怕会晚一些。对学生始终保持严格的要求,其实就是对自己内心的教育情怀负责。
其实,每每看到那些不求上进、对我们爱搭不理的学生的表现时,我都会既气愤又无奈,就会有放弃他们的想法,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认真学习的同学身上。但是,每一次气愤和失望过后,还是不自觉地把他们从叫出来劝说一番,尽管收效甚微,但一次又一次,我好像还是不愿放弃。
其中有一个学生,我教了他两年半,他几乎在所有课堂都是睡过来的,但我还是每次在他睡觉的时候,“打扰”他的美梦,将他一次又一次敲醒......
于是,我又在课堂上开班会,“我现在还能批评你、还能管你,说明我还在关心你,希望你好。再过多少天,你想我管你,我也管不了你了。”
是啊,这句话说了无数遍,眼看真的即将应验了,因为只剩60天了。
时不我待,希望我们的学生们,好好珍惜最后的六十天,听老师的话,走自己的路。保持最平稳的心态,用最努力的状态,达到最优秀的成绩,最终给老师们上交一份最圆满的答卷。
那样,你们可以开心地远走高飞,而我们也能够快乐地原路返回。
作者简介:李子厚,教师,自媒体作者,各类论著超百万字,著有《世界越快,生活向慢》一书,正从事着旷日持久的神圣事业——教书育人。个人微信公众号:问渠笔谈(ID:wenqubitan),欢迎关注。
若喜欢本文,敬请转发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