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早安,创业者!

HKCRC HKCRC 2022-05-0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枪都响了,

你还想着回战壕磨刀?


01

再试一年?


作为中心第一个project team的负责人,潘杰一直有一个创业的理想。


去年,他就已经从港科大毕业。在科大ECE学习的2年中,他专注于无人机方向,在学习中获得了许多奖项。拿着之前的学术研究的成果,潘杰只有一个想法:把它做出来。


在和导师沈劭劼教授沟通之后,潘杰决定推迟一年工作,先试一试自己能不能把团队做起来。“毕竟自己还年轻,还有时间去闯一闯!” 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尝试。



02

在不断踩雷中积累


初试创业的潘杰并不是单兵作战,在开始之前,他已经联系了深圳一些企业,决定先去做项目调研,了解市场之后再确定创业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年初,他和团队与一家企业展开了合作。


“那家公司还是比较大的,他们对我们是技术上的需求,双方应该是属于合作机制,不会阻碍团队发展。”怀着初期创业的激情,潘杰和团队拿出了很多版技术方案,积极与对方洽谈


谈着谈着,潘杰发现好像变味了。如果同意了他们的方案,创业团队前期就会被绑定,创业也就不可能成功。“他们是想吸纳刚毕业的创业者,这和我的想法不同”,四月份,他带着团队跳了出来。


跳出来的潘杰仍不死心,他决定去参加港科的创业大赛。这个每年五月举行的创业大赛中,如果最终获奖,不仅可以获得现金奖励,也可以获得更多业界渠道。有之前的学术研究和尝试做支撑,潘杰顺利的闯入了决赛。决赛圈的11支队伍都各有所长,但潘杰认为自己机会很大:“我们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并可以解决一些痛点问题”


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赛后总结经验的时候,潘杰认为:“还是我把创业想得太简单了。” 在比赛之前,他就听说过关于创业的总结:技术只占创业成功的30%。“直到经历了比赛的失利才感受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投资人关心商业模式、用户在意需求、而技术人员则关心可行性,重点是找到与不同受众的合作方式。潘杰觉得可能自己的想法还不够贴地。比赛结束后的两个月,他重新回到深圳,再次开始调研。


八月,潘杰给自己定的一年之约很快就要到了,这时,沈教授让他做一个选择:要不然去公司上班,要不然进中心试试。


这不是潘杰第一次接触中心,早在筹划阶段,潘杰就听到了中心的相关消息,但是当时中心运营机制并不完善,他选择了等待一段时间。经过几个月后,中心已经功能齐全并开始运营,他开始认为,中心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03

“枪都响了,你还想着回战壕磨刀?”


在最终做决定之前,潘杰有过一段时间的犹豫。一方面,在尝试创业后,他发现了自己还没能寻找到市场认可的目标,另一方面,虽然自己有技术,但独自面对行业的纷扰时却觉得有些吃力。所以在去大厂工作和继续创业之间想了很久。


在他做决定之前,有一个人拉了他一把,这个人就是中心的Director李泽湘教授。“李老师就给我打电话,说他正好要去做市场调研,要不要一起去,等对建筑行业有相对了解再做决定。”潘杰动心了,决定试一试。


在调研期间,李教授与他把行业梳理了一遍,发现了一些实际需求。跟着李教授调研后,潘杰觉得创业项目还有戏,但他觉得“大厂有大厂的优势”,他和李教授商量,能不能先去工作一两年,积累些经验,再去中心创业。


“李老师就和我说:‘这就好像战场上枪都响了,你却想着回战壕里再磨磨刀!’”想起这一段,潘杰笑着说,“后面我想通了,在创业中学习这些东西,会比在大厂学得快,因为面对的问题都更现实。”



04

下定决心


让潘杰下定决心进入中心的,不只是李教授的鼓励,还有中心能够给创业者提供的资源:“我做的产品还是 to B 的,和 to C 不一样的是很难代入了解真正的需求。在这方面,因为有IAB(Industrial Advisory Board)的存在,中心可以提供行业最一手的资源。”


潘杰的导师沈劭劼教授是中心Steering Committee其中一员,这一年,在两人的交谈中,潘杰发现在学术上造诣很深的沈老师,管理同样很有经验。


李教授的帮助也让潘杰念念不忘。“李老师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说,“他非常鼓励身边的人去创业,经常从学生角度出发。其他合作公司在与初创团队打交道时,总是会优先注重自己利益的,而李老师在关键时候,会向着年轻的创业团队考虑,”与这些师资相比,充沛的资金支持反而不是最重要。


当然,最能激发潘杰热情的,还是他对创业的坚持。



05

“趁年轻,还有精力折腾,放手去弄!”


潘杰说,没成家就没有那么多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到了三十多岁,在公司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就不会这么容易再做出决定。“调研的时候,有一些三十多岁来了解创业的,聊到前期压力较大,有着其他顾虑,就决定还是放弃这个机会,” 他笑了笑,“最近那个‘早安,打工人’的梗很火,我觉得创业者也是打工人,只不过是为自己打工,更辛苦,但我喜欢。”


为了中心项目,潘杰还在抓紧时间做市场和项目调研。上次去内蒙,他来回坐了9个小时的飞机和6个小时车,只在现场停留了2小时,两天加一起只睡7小时,“但能去现场看一下实际情况,还是非常值得。”


他坦言,目前压力非常大,主要来源于市场需求不明确。受到疫情影响,各种往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调研的结果并不明确,也不一定可以代表真实市场。中心的运营团队也在不停与他沟通,了解他的需求,提供帮助。潘杰感叹:“这让我感觉到,从中心到个人,大家都是在努力向好的。”


他认为,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技术转化为产品的道路上,还有众多环节需要被验证。“产品的形成还需要更多的打磨,”潘杰说,


“但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往期回顾

“香港建筑机器人中心”拍了拍你

香港建筑机器人中心招募行业伙伴啦!

HKCRC港科大宣讲会回顾(一)



长按二维码 了解更多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