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这里读懂农村丨一个外来者眼中的湖南山村

2016-04-13 江湖传说


47


一个外来者眼中的湖南山村——新化县拓木岭村调查



作者丨王硕

(作者为同济大学学生)


从上海到湖南,19个小时的火车,心里一直惦记着湖南的农村到底什么样子。我是个在城市郊区出生的90后,虽然小时候我家乡也不是很发达,但毕竟位于华北平原,房屋也都是一排排一列列,整整齐齐的面向南方,马路四通八达,典型的棋盘式布局。

晌午过后,火车已经驶入湖南省境内,天空也开始放晴,柔和的阳光吸引着我的眼睛向车窗外眺望。湖南真的和我家乡不一样!这里有青山有绿水,虽然是坐在铁皮火车里,但我完全没有感觉到都市里钢筋水泥的冰冷和房屋道路的单调,取而代之的则是大自然的惬意。有人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眼前的绿色却始终那么新鲜。

下了火车才算是到了县城,此时是下午2点,到村里还要坐长途汽车,一刻不得耽搁,赶忙前往长途汽车站。初来乍到,总是人生地不熟,唯有一宝屡试不爽——寻求湖南老乡的帮助。火车站周围人群攒动,在一个门店里面找到正在忙着张罗生意的店家,想他应该是对附近比较熟悉,走上前去询问。店家操一口湖南乡音的普通话,让我摸不着头脑,好在老乡们也是极热情的,反反复复讲了许多遍,让我听懂了“北走”、“红绿灯左转”、“过桥直走到头”,我来对地方了,这才是湖南真正的农村。

颠簸的山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来到汽车站,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才下午3点,竟然没有去村里的客车了,仔细询问了一下,竟然每天只有两班公车,上午8点和12点,只好等明早的汽车了。一天两班,和城市里从早到晚的公共汽车,简直是天壤之别。这里的汽车是那种约20个座位的小客车,在狭窄的山路上吃力地攀爬着,遇到坡度稍陡的地方,我都在想用不用我们旅客下去推车。车在路上差不多行驶了3个小时,我仔细观察了路面情况,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这里的路虽然修过,但道路很窄,仅仅能容得下两个车道,道路时而平坦时而陡峭,偶尔还会有将近180度的掉头转弯。而在这种一面是峭壁,一面是深渊的山路上,却没有见到多少防护栏,在180度拐弯处,也没有见到转弯镜,只靠不停的按响喇叭示意对面可能出现的汽车。如果再加上司机3小时的行车疲劳,这段山路行车是很危险的。

    车开到一个叫长峰村的地方停下了,再往前就没有水泥马路了,要另搭摩托车走土路才行,一个摩托只能载一个人,如果多载一个人,会感觉到车后避震和轮胎在颠簸时明显发力不足。摩托车费用为50元/次,想想山里的那些妇女或者老人儿童要去长峰买点东西是如何困难,为了节省花销,只能选择步行走山路,摩托是较少的,更别提汽车了。山里人就是靠摩托或者步行解决交通问题的。

在路上,我们看见一段只修了一半的水泥路,经了解,是因为修到一半没钱了,双方因为资金在打官司,很难讲是不是有人把钱挪作他用。山里人需要路,可连修路这么基础的工程都要一拖再拖,修路难。一座城市,要想发展,一定要修好高速,修好铁路,修好飞机场;农村要发展,为什么连最简单的水泥马路都铺不全呢?这定会限制农村的发展速度,使它的发展更缓慢。但大家似乎更关系钱,而不是路。

说了马路,我们再说说网络。现在是个网络时代,这次的志愿者活动也是网上发起的。农村里家家户户都能通电,而且我看到能负荷热水器、电磁炉等大功率用电器,电脑也该能用。经询问,几乎每家都安装电话,但电脑配置率就很低,我只在校长和村支书家里看见两台。这也是有待发展的无形之路。

    总结农村的路,没有竣工的路,没有安全的路,没有汽车在上面奔跑的路。

农村的教育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我们来看看农村的教育。

    走了那么远的路,最后的目的地是一字界小学。一字界建在半山腰上,是一座二层的小竹楼,下层是小孩子们的活动室和食堂,上层是两间教室和支教老师的宿舍,简简单单。这座小学是有历史的,历经几代校长传承至今,教育局曾经几次责令小学停办,但为了小孩子上学方便,现在的校长仍然苦心经营,教学设施由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已经有所改善。山区的村舍分布稀疏,父母又常年在外打工不能接送孩子,上学路途远成了问题,如果一字界小学停办,那村里的孩子就要去很远的长峰去上学,成人步行山路约2小时。苦了谁也不能苦孩子,教育部没有能力提供师资,所以校长一直在招募爱心支教人士,不能让学校倒闭。

这里只教一年级和三年级,二年级只有俩人,所以被合在三年级里,课程跟不上的话,老师会在课间帮学生补习。小孩子们都很可爱,看见我们来了以后更是高兴,“又有大哥哥可以和我们玩了”。我们来的第二天,正赶上期中检测,学生中有考100分的呢,90分以上的也很多,最差的也80多分,他们学习都很用功。我们“大哥哥”尝试给他们上了一节活动课,陪他们玩得那个起劲,开心得不得了。小孩子是花朵,他们无忧无虑,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不知道他们将来的路有多曲折,绽放在山里的花朵,要怎么坚持才能让世人闻到芬芳。

说到支教老师,我这次见到了3位支教女老师,本来在大学读书期间,有过去山区支教的想法,但现在来到小学后,觉得这种想法很幼稚。第一位老师,是我在微博上的好友,她的年龄是34岁,但看起来只有20出头的样子,是辟谷养生系统的人员,在这里一边义务支教一边养生修性,这次支教结束后要出国办点事情;第二位是江苏的一个女孩子,年龄与我相仿,幼儿师范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后辞职到上海学习糕点,自称找不到想做的事,偶然遇到一个机会,来到这里支教,也是学习辟谷养生的学员;第三位老师是上一批来支教的,这次利用五一假期回来探望,校长夫人五姨说她排行老三有9个兄妹,她父亲是学校资助人之一。和她们三人的交谈中可以了解她们并不为未来的前途担忧,而是随遇而安,但这种释然,需要家庭在背后怎样的积淀?  

    想我和同行的朋友,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想要站稳脚跟,是何等不易,哪有时间来农村支教。一字界小学的支教模式令我十分担忧,因为这些性格开朗,善良朴实的支教老师,似乎都是从一个途径来到这的,那就是学校资助人的子女和辟谷养生系统中的朋友及其子女,并没有切实动员整个社会。这样的话支教老师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不适用于所有山区学校,这就是山区人民见招拆招走一步算一步的典型做法,没有长远规划。解决山区教育问题,靠几个大学生来这里支教显然是起不到治本功效的,根本上还是需要教育局统一安排师资,与全民全社会的家庭教育相配合,但在农村这样的路还很漫长。

蹩脚的思想

    小学的旁边就是校长家。说到校长,他是位读书虽少却明事理爱家乡的人,乡里人都敬重他,我来了以后,校长和我聊了很多。除了校长之外,我们还遇见了刘支书,谈吐间也是思想较为开放、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人,跟我们讲了很多村里的发展问题和处理难点。但像这样的开明人士,在村里是不多的。

在农村,没有五险一金的说法,只有一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只有个别家庭没有参保,情况还是较好的。至于村里的其他村务,群众的参与率就没这么乐观了。山里人,肯定会有些野生土特产,以前想把这些东西卖掉赚钱的话,要等县城里来人收,经过经销商几道过手,村民的收入就很低。于是,村里决定自己和北京一家公司联合开办一家公司,村民可以入股成为股东,盈利分红。这也算是一件造福村民的事情,但大多数村民持观望态度,都想让别人先去尝试,如果真的可行,自己在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政策推行进展很慢。

刘支书还说村里想要把村民的住房都集中到一起,为此给大家伙做动员工作,但效果不理想,村民们都认为,自己家盖在自己家梯田旁最方便干农活,而且分开住和自然更融洽,不愿意把房子都集中起来。他们真的没有想到集中住房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便利,尤其是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便利。

留在村里的人,思想保守,那么出去打工的或者上学的人呢?他们已经不想回来了。在外读书的人,很多都不想回家乡发展,而是在异地工作落户;在外打工的人,虽然争取不到外地户口,但他们也是喜欢城市的环境,有的父母还把孩子带到城市里一起生活。

曾经有一种观点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这是不准确的,实际情况是农村的劳动力都进城务工,剩下老人小孩留守家中。这些老人不仅劳动效率低,而且思想陈旧,实在不能抗起农村发展的大旗。农村要加快发展,首先要解放村民的思想。这种蹩脚的思想,让农村的发展穿了小鞋,走起路来是那么地慢,那么地颤。

农村的未来

综合上面的一些观点来看,政府的政策支持常遭扭曲落实不到位,社会的慈善爱心只是星星之火却不能燎原,村民自身思想保守生产率低,那农村还有未来吗?有,一定有,一定在下一代孩子身上。我认为我们的农村不能再像城市一样,这么急速地膨胀发展,而是要健康合理地稳步向前,我已经隐隐约约看见农村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病,比如:一些村民开始用硫磺熏野生竹笋,山路上会遇见塑料包装垃圾,工厂进入山区产生工业废水等。为了避免这些错误,村委会要联合乡镇政府及相关单位或组织,共同规划农村发展:首先要开创绿色环保的经济运作模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外出务工者回乡工作,引入资金的同时保护好当地人的利益;其次要加大下一代孩子教育投资,不仅让他们懂文化知识,更要让他们懂得爱家乡、自己建设自己的家园。

换个角度看农村,只有聚集才能创造财富,不然为何那么多人非要聚集到北上广深?甚至复旦大学有人研究认为,中国会出现上亿人口的大都市。这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口聚集是创造财富的必然组织形式。那么,像深山这种不适宜人类群居的地方,我们可不可以放弃呢?如果深山农村的人口搬到乡镇里,只留下少许农耕或者采集工作人员发展农业畜牧业,把农舍装修成旅游景区,这样,人们都在乡镇里生活,闲暇时,可以到小村子里去旅游体验生活。

不管怎样,发展农村的这粒种子一旦在人们心中种下,就会不断的生根发芽,中国的农村一定会建设好,向着好的方向前进。

本文系原创稿件,本公众号首发。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转发是最大的鼓励,谢谢您的支持。

长按下方二维码扫描添加关注

每日一篇原创文章,从这里读懂中国农村

江湖 传说

微信号:jhcs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