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研究》2023年总目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刘森林丨中国式现代化与汉语哲学(3/5-12)
黄玉顺丨论儒学与人类共同文明的建构(3/13-20)
田辰山丨从孔夫子到马克思:哲学新启蒙与文明新形态(3/21-29)
杨朝明丨《孔子家语》与中华文明研究新视野(5/59-67)
李伟丨“文”“儒”会通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实践动力(5/68-74)
张才圣丨孔子思想的“共同体”意涵及其时代价值(5/75-84)
吴文新丨公道民本:融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本体基础(5/85-98)
中华文化资源与国家治理
廖可斌丨多维视角下的中国古代社会“礼法共治”模式(1/5-13)
彭新武丨先秦法家的治国理念及其现代性(1/14-25)
储昭华丨荀子“礼者,养也”的多层意蕴及其不同效应(1/26-35)
宋磊丨“不隐于亲”“重罪不可容隐”与儒家家国伦理(1/36-44)
姚洋丨儒家与共同富裕(2/5-11)
李振纲丨孟子王道治理理念及其时代意义(2/12-23)
李伟丨国家治理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治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2/24-35)
李友广丨仁民、礼民与刑民——先秦儒、法两家爱民论比较研究(3/30-40)
孟祥才丨董仲舒政治思想的现代启示(3/41-46)
周丹丹丨儒学与基层社会共同体——基于清代浙西移民村落的历史人类学考察(3/47-55)
朱康有丨《淮南子》“道治”模式探讨(3/56-66)
杨天奇丨民族共同体、现代国家与新兴世界体系——以康有为民族论为考察中心(4/5-19)
陈徽丨汉初儒道天道观分歧及其治术思想之别——以《淮南子》和《春秋繁露》为中心(4/21-31)
吴倩丨儒家乡治实践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析中华农耕文明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借鉴意义(4/32-39)
任剑涛丨天何言哉、天人相分与天人之际:儒家人学的复调结构(5/5-20)
孙康丨西学视野下先秦儒法间所谓“德治”之辨(5/21-33)
徐建勇、王成丨胡安国《春秋传》民本思想精义钩沉(5/34-43)
王化平丨民本与人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解(5/44-51)
王群韬、安建峰丨元代晋东南社学型文庙探源——以碑刻资料为中心(5/52-58)
韩宏韬丨孔颖达的天道观与革命论(6/25-36)
李娜丨“为政以德”与古代官僚政体建构(6/37-44)
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儒家思想
乔清举丨论“生态儒学”及其理论与现实意义(1/45-52)
邹广文、李晓白丨以儒家生态文化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1/53-61)
杨华丨儒家学说与上古中国的山川祭祀(2/54-66)
于沁可丨孔子博物观念辨正(2/67-74)
郭萍丨儒法邦交思想及其时代性省察——基于春秋时期齐鲁会盟的分析(4/40-50)
程水金、张俊华丨从中国古代工匠文化传统验证庄子“以天合天”的设计思想——兼论《周礼·考工记》“鐻”的形制与功能(4/51-60)
陈佩辉丨“美德经济学”与“哥白尼革命”:陈焕章儒家经济学的性质与定位(4/61-71)
李竞恒丨孔门封建考:论孔门为模拟封建关系组建的小共同体(5/99-105)
宋化玉丨“君主本位”还是“君子本位”:论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两条线索(5/106-116)
邹莹丨“以德致位”——荀子的政权正当性理论(5/117-126)
李祥俊丨儒家的仁爱秩序与自爱问题析论(6/5-14)
张文丨清代群经新疏的撰著特色及价值意义(6/15-24)
海外儒学
陈慧慧、郝永丨试论春日潜庵对蕺山思想的接受(1/137-147)
方勇骏丨同途与异辙——20世纪20年代中、韩朱子学者关于“未发”问题的研究(4/89-100)
张悦、金圣基丨韩儒丁茶山《周易》解释的修养论特征研究(4/101-110)
刘世明丨《尚书》诠释与朝鲜王朝的治国之道(5/127-133)
葛文峰丨《论语》在欧洲早期汉籍书目中的著录及意义(5/134-144)
张士杰丨儒学日本化的政治伦理向度探微——以荻生徂徕之论“学”为例(5/145-156)
现代新儒学
易冬冬丨儒家礼乐的新开展——贺麟的礼乐观(4/130-139)
张海龙丨论唐君毅伦理思想的三重向度(4/140-149)
学术争鸣
颜炳罡、吴奇萍丨儒家,还是杂家?——《颜氏家训》思想归属辨析(2/89-95)
李健君丨世俗生活中的自欺、伪善与良知——略辨邓晓芒儒家伦理批判的哲学基础(3/67-75)
李世平丨心性情才皆是同一物事吗?(3/76-83)
原典新诠
杨海文丨三王四事与周公集大成——《孟子·离娄下》第20章的道统论解读(1/62-76)
马爱菊丨君子证成:曾子“慎独”思想辨析(1/77-82)
杨勇丨孔孟老庄“乐”的思想意趣辨正(1/83-90)
刘增光丨公天下的隐没与忠君的凸显——唐《孝经注疏》的批判性考察(2/96-108)
何益鑫丨《大学》首句与周文政治理想(2/109-117)
高波、侯方峰丨孔子乐论中的“尽善尽美”思想辨析(2/118-125)
赵万勋丨“君子不器”辨正(3/84-91)
陈晨丨《论语》情感教化的次第与儒家道德人格的生成(3/92-100)
邝其立丨“六经皆史”两种:“以史为经”与“夷经为史”——兼论古文经学的实质(3/101-109)
梁涛、韩述丨《论语》臧武仲“要君”辨疑(4/72-78)
华喆丨《仪礼·昏礼》“问名”诸经说探赜——兼议礼教观念对于经说之影响(4/79-88)
陈乔见丨孔子的“义”概念:适宜权智还是绝对的道德原则或价值?(6/45-55)
杨玲丨训诂与《诗经》文本阐释——以《周南·卷耳》为例(6/56-65)
刘欢丨孟子的多维度价值域及其证成——以“圣”观念为核心的讨论(6/66-80)
王承略、李古月丨唐人注疏引《孔子家语》平议(6/81-93)
儒学源流
周海天丨“经学现代化”的历史变革与新范式的可能性(1/91-100)
张伟丨荀子不传《毛诗》辨——兼论《毛诗》为邹鲁儒家所传(1/101-109)
何怀宏、赵占居丨将无同?岂无异?——先儒论人性的共同性与差别性(2/36-44)
袁晓晶丨孟子政治哲学的道德直觉主义基础(2/45-53)
付林鹏丨“应天制礼”观念的思想生成与学理阐释——以《礼纬》为中心的考察(3/110-121)
盖立涛丨墨家“新仁学”思想探析——以先秦儒、墨仁学比较为线索(3/122-129)
董恩林、孙娟丨刘逢禄“变《书》”说发微(3/130-140)
杨逸丨章学诚的“官礼”说——兼论章学诚学术体系及其问题(3/141-148)
钱寅丨从“原心定罪”到“以礼为断”——清代公羊学的伦理转向(4/150-160)
张恒丨“本”“体”变奏:理学思维转型及其哲学史意义(6/94-106)
魏代富丨论背景对《论语》阐释的作用(6/107-117)
王堃丨礼:诗与乐之间——孔子“诗性伦理”思想研究(6/118-129)
宋明理学
欧阳祯人丨阳明心学是先秦儒学合乎逻辑的发展(2/126-134)
刘沁丨“本体之体”与“体质之体”:朱熹体用论的辩证思想(2/135-145)
张清江丨“祷是正礼”:朱子学视域下“祷”的哲学基础及其精神意涵(6/130-139)
沈顺福丨程朱天理观之辨(6/140-150)
简帛研究
丁四新丨新出儒家简牍文献及其研究(4/111-123)
杨博丨出土文献视野下的《论语》文本形态演进(4/124-129)
圣裔研究
吴佩林丨清代衍圣公爵位承袭考(1/110-124)
孔丽丨圣人家风的异同及其当代价值——以孔、颜、曾、孟为中心(1/125-136)
青年论坛
赵爽丨《庄子》《易传》“言意之辨”与儒道精神追求(1/148-156)
康俊辉丨“智的直觉”与“理性的直觉”——牟宗三、冯契关于智慧的直觉之比较(2/146-155)
宁静贤丨以情为本、以反为用的儒家文质思想原论——兼论中国传统治道观(3/149-155)
黄天夷丨比较哲学视域中的《中庸》身体观(6/151-156)
文字整理丨房婉莹
编辑丨陈玥
复审丨苔开 庞子文
终审丨温海明
投稿网址:https://kzyj.cbpt.cnki.net/
服务邮箱:ccfkzyj@163.com